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期,我們从学科核心素养活动观的视角探讨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我们创设活动情境,推动活动发展,促发活动中的互动与生成,最终提升学生的素养。而素养的重要映射和来源就是学生在活动中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与个性达成。主题意义不是文本中心思想的简单概括,更不是教师或是教参中的“标准”归纳,而是学生在活动中,基于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在集体的互动与个体的探索中,通过逐步感知、理解、认识、反思,最终建构的对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关系的新认知。因此,主题意义的生成本质上是个性化的、超越原先认知的认知过程,是“人”的学习和发展过程。那么促发主题意义的生成,关键是要促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的主观愿望和认知需求,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提供各种脚手架,既体现学生的自主,又鼓励同伴的互动,且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导向作用。
与此同时,主题意义本身的内容也紧密围绕“人”,具体体现在人与外部和内部世界的关系上,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期的三篇文章分别聚焦这三类关系。刘学惠老师的《“人与自然”主题在英语学科中的教育意涵与教学建构》一文,认为在生态危机成为全球话题的今天,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行动能力方面,有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开展主题引领下的综合语言学习,需要先整体理解单元的主题内涵和贯穿于各板块的主题元素,防止碎片化,以此统领课时教学目标和综合语言活动的设计。盛艳萍老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人与社会”主题意义与内涵的探究》则分析了主题语境在英语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聚焦“人与社会”主题,从“主题分析—语篇调整—文本解读—活动设计”四个环节探讨了挖掘主题意义与内涵的途径与方法。李静纯老师在《主题:人与自我的关系》一文中提出,人与自我的关系涉及人的内心成长问题,主要包括理想、意志、情绪、思维、行为等五个交织在一起的方面。日常教学应当把对它们的关注渗透在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为此,他还提出了若干基本原则,并提供了案例。
与此同时,主题意义本身的内容也紧密围绕“人”,具体体现在人与外部和内部世界的关系上,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期的三篇文章分别聚焦这三类关系。刘学惠老师的《“人与自然”主题在英语学科中的教育意涵与教学建构》一文,认为在生态危机成为全球话题的今天,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行动能力方面,有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开展主题引领下的综合语言学习,需要先整体理解单元的主题内涵和贯穿于各板块的主题元素,防止碎片化,以此统领课时教学目标和综合语言活动的设计。盛艳萍老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人与社会”主题意义与内涵的探究》则分析了主题语境在英语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聚焦“人与社会”主题,从“主题分析—语篇调整—文本解读—活动设计”四个环节探讨了挖掘主题意义与内涵的途径与方法。李静纯老师在《主题:人与自我的关系》一文中提出,人与自我的关系涉及人的内心成长问题,主要包括理想、意志、情绪、思维、行为等五个交织在一起的方面。日常教学应当把对它们的关注渗透在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为此,他还提出了若干基本原则,并提供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