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线教师,对于角色游戏我们并不陌生,简单来讲,角色游戏就是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他们的世界和他所认识的社会。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提出,对照虞永平教授提出的游戏的三种水平,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如今的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游戏现状:孩子们所参与的角色游戏,大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孩子们创设好他们认为的孩子喜欢的游戏主题和游戏环境,而当孩子们游戏时稍有变动,就会受到来自教师们为他们制定规则的限制和干扰,即使有的游戏是孩子们自发生成的,也会在游戏中因为得不到教师积极的关注和有效引导而夭折,每天孩子们的游戏只是按部就班地走个“游戏”的形式,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演员,在努力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我们不禁要反思,这样的游戏能够让孩子聚精会神学习,让孩子感到有所挑战,让他们喜欢、投入、专注吗?接触到安吉的自主游戏理念后,我们似乎找到了一条解决目前“幼儿表演游戏”问题的理想道路,要想打破常规,只有大胆变革,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我们在尝试改变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也改变了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
一、第一次变革
(一)尊重幼儿的想法,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生成有趣的游戏主题
1.游戏前的经验准备
幼儿游戏是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自我表现,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幼儿游戏的主题、情节、内容也就越丰富。了解孩子想法和前期经验,无疑是支持孩子进入角色游戏的前提条件。我们在学期初,全班幼儿和老师会坐在一起谈话、讨论,聊一聊自己的趣事见闻,比如假期中自己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最好玩的地方和项目是什么?平时和爸爸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等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聊到高兴处,隔天还会把出去玩的照片和旅游纪念品带过来和大家分享,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谈话,孩子们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为后期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游戏主题大调查
通过游戏主题调查表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不仅要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想玩的游戏,更要思考我想玩的游戏,需要哪些游戏材料,需要哪些人员。在调查的过程中,幼儿会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的面前,还要构思自己游戏需要的材料和人员,游戏主题出来了,孩子们对所有的游戏进行逐个统计,孩子们会将统计结果张贴出来,看着孩子们画出来的游戏主题,让老师感到折服,一张张小表格就是一个游戏,孩子们的兴趣点就这样被发现了。
(二)清空货架,下放游戏材料
把班级原有的摆放在货架上的游戏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和划分,带着孩子们一起整理游戏材料,让他们了解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将整理好的游戏材料全部按区域放进收纳箱,贴上标记,做到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取放。
(三)家园合作,设立班级材料库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家庭、幼儿园两种教育资源各有其特色,只有将两个方面协调起来,取长补短,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益。我们把讨论出的拟开展的游戏主题以表格的方式呈现给家长,让家庭也参与到收集各种废旧材料的过程中,并且我们还会及时邀请家长做好材料的登记记录。
(四)教师放手游戏过程,鼓励幼儿自由、自主
由于在晨间孩子入园时,幼儿就可以选择今天想玩的区域,所以游戏开始后,我们会用几个问题引导孩子对今天的游戏做一个计划:孩子,你今天准备玩什么,怎么玩,需要几张桌子,哪些材料,如何分工等等,孩子们在游戏之前的这次大讨论,其实已经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游戏内容产生了预估,充满了期待。
(五)巧设游戏问题卡,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游戏中,必然产生问题,在游戏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积极性,为了游戏的开展,孩子们能玩中生智,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案例:一次,大班幼儿在玩“糖果加工”的角色游戏,店内老板悬挂了一个三色棒棒糖的标志,进区的孩子们都知道这是这次糖果加工的主题,两个糖果兑换一块钱,孩子们纷纷进区,忙碌起来,做好了糖果的孩子们依次把糖果交到“老板”的手中交换钱币,忽然,老板和一个员工争吵了起来,很多孩子都来围观,原来是这个员工做的糖果不是三色的,而是四色的,老板一看就不给兑换钱币,可这个员工却说:我做的四色糖果比三色糖果漂亮,应该可以兑换的,孩子们在旁边有的说可以兑换,有的说不能兑换,没有按照规定。争执到最后,老板还是没有给那个员工兑换钱币,游戏评价的时候,当这个老板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游戏时,却忘记了这一幕,说了其他的一个问题。通过这个案例,却给我一个启示,孩子们的游戏,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找出有趣的问题,其实就是对游戏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引发孩子的游戏向复杂而有意义的游戏发展。我针对这一问题,为每个游戏区都设计了问题记录卡,孩子们可以用画、写的方式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我们在游戏结束的时候,组織孩子们讨论问题卡上的记录,问题卡的使用由刚开始的很多问题到后来的问题越来越少,我们又和孩子们讨论问题卡上除了可以记录我们游戏中的问题,还可以记录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终于在大家热烈讨论下,问题卡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可以是孩子的心情表现,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历等等。 二、存在不足
虽然在第一次变革中,我们一改以往教师将材料都呈现在区域内的现象,也将区域材料按照各个不同的游戏区放进收纳箱,供幼儿按需拿取,将很多收集来的废旧材料分类集中放置在班级材料库里,这些材料也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它们随时会成为幼儿游戏时的替代物,以保障幼儿游戏中创造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但在实际尝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收纳箱的材料按照区域来划分,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阻碍了新游戏主题的产生。
2.家庭参与收集废旧材料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3.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自由自主和班级常规发生冲突怎么办。
三、第二次变革
“玩”是最好的教育,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幼儿真游戏才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在第一次变革中,我们已经意识到让幼儿在游戏材料、游戏主题等方面的自主,但还是无法做到真正放手,仍然存在游戏中控制幼儿的现象。例如,虽然我们在孩子入园时就可以选择所喜欢的区域,但是会受到人数的限制,孩子还不能真正自主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依然在不断尝试。
(一)材料的二次分类
1.游戏材料由原来的按区分类转向按类别分类
2.游戏材料由高结构转向低结构
高结构的材料已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需求,而低结构材料正好可以给幼儿提供二次创造的机会。
(二)家长被动参与收集材料改为幼儿内需寻找材料
幼儿参与收集建设班级资料库,在以往的材料库收集的过程中,由于家长是被动的,可有可无地准备一些废旧材料,所以导致材料库里的材料比较单一,更新得也不够及时。我们在第三次变革中,把每一次游戏中孩子因为材料的不足而引发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结束后我们会用图表的方式粘贴在公告栏,鼓励孩子回家寻找答案,解决这个材料问题,变家长的被动为孩子的主动,由外因走向内需。
(三)“无主题、无规则”游戏过程自由自主
我们提到幼儿要自主游戏,什么是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而自主性游戏就是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自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在幼儿自主游戏时,他会自由选择今天玩什么区域,具体怎么玩、进区多少人、选择什么材料等都由幼儿自己决定,不受原先教师制定的规则限制,幼儿游戏时会产生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形成自己的规则和约定。
(四)做一名忠实的记录者
课程游戏化的六大支架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去发现儿童令你惊喜的时刻,发现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提供帮助,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孩子们留出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幼儿的游戏。
例如在一次大班的角色游戏时,教师简单的谈话导入之后,孩子们纷纷来到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这次游戏,zyx是担任糖果DIY的老板,还有一个助手,她们做好了准备迎接前来做工的小朋友。游戏刚开始,孩子们一下子涌进了糖果DIY,老板给他们戴上了进区做工的标志——帽子。Zyx紧接着把悬挂在玩具柜上面的标志牌翻到“满员”这一面,站在该区门口位置,嘴里不停地念叨“满员,满员了!”。这时幼儿1过来说:“袁老师,我的位置被幼儿2坐去了”。我拿着手机继续摄像,没有回应该幼儿1的问题。幼儿1看我没反应,径直来到悬挂着“满员”的标志牌前,准备把标志牌翻到“招工”这一面。Zyx赶紧阻止说:“现在满员了”,幼儿1说:“这应该反过来的。”。Zyx说:“不行,就是满员了。”这时,幼儿1和zyx争执了起来,翻夺悬挂“满员”或“招工”的牌子,这时,区域里面的助手兼服务员也过来帮助zyx,护住“满员”的标志牌。幼儿1和zyx争执了两三个来回,zyx突然说:再不行,我要告诉警察了。Zyx对服务员说:“服务员,去告诉警察!”。幼儿1听到zyx说要告诉警察,立即说:“不行,不行,你不要告诉警察,我就不翻这个牌子了”。这个游戏情境中的zyx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企图寻求站在边上的老师帮助时,老师却没有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zyx依然把游戏问题解决了。我们支持幼儿游戏角色自主选择,游戏情节自主进行,让孩子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
(五)分享游戏中的“魔法时刻”
所谓的“魔法时刻”,是孩子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教师只是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经验进行提升。
经过两次变革,我们越发感受到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孩子,能大大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在興趣的引导下,幼儿对游戏的体验、理解,比起教师或成人要求下的有意而为更为集中和持久。在今后的探索中,我们一定还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我们也会不断思考不断改变,让幼儿真正地受益和成长。
【作者单位:淮安市清河区机关幼儿园 江苏】
一、第一次变革
(一)尊重幼儿的想法,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生成有趣的游戏主题
1.游戏前的经验准备
幼儿游戏是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自我表现,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幼儿游戏的主题、情节、内容也就越丰富。了解孩子想法和前期经验,无疑是支持孩子进入角色游戏的前提条件。我们在学期初,全班幼儿和老师会坐在一起谈话、讨论,聊一聊自己的趣事见闻,比如假期中自己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最好玩的地方和项目是什么?平时和爸爸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等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聊到高兴处,隔天还会把出去玩的照片和旅游纪念品带过来和大家分享,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谈话,孩子们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为后期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游戏主题大调查
通过游戏主题调查表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不仅要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想玩的游戏,更要思考我想玩的游戏,需要哪些游戏材料,需要哪些人员。在调查的过程中,幼儿会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的面前,还要构思自己游戏需要的材料和人员,游戏主题出来了,孩子们对所有的游戏进行逐个统计,孩子们会将统计结果张贴出来,看着孩子们画出来的游戏主题,让老师感到折服,一张张小表格就是一个游戏,孩子们的兴趣点就这样被发现了。
(二)清空货架,下放游戏材料
把班级原有的摆放在货架上的游戏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和划分,带着孩子们一起整理游戏材料,让他们了解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将整理好的游戏材料全部按区域放进收纳箱,贴上标记,做到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取放。
(三)家园合作,设立班级材料库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家庭、幼儿园两种教育资源各有其特色,只有将两个方面协调起来,取长补短,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益。我们把讨论出的拟开展的游戏主题以表格的方式呈现给家长,让家庭也参与到收集各种废旧材料的过程中,并且我们还会及时邀请家长做好材料的登记记录。
(四)教师放手游戏过程,鼓励幼儿自由、自主
由于在晨间孩子入园时,幼儿就可以选择今天想玩的区域,所以游戏开始后,我们会用几个问题引导孩子对今天的游戏做一个计划:孩子,你今天准备玩什么,怎么玩,需要几张桌子,哪些材料,如何分工等等,孩子们在游戏之前的这次大讨论,其实已经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游戏内容产生了预估,充满了期待。
(五)巧设游戏问题卡,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游戏中,必然产生问题,在游戏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积极性,为了游戏的开展,孩子们能玩中生智,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案例:一次,大班幼儿在玩“糖果加工”的角色游戏,店内老板悬挂了一个三色棒棒糖的标志,进区的孩子们都知道这是这次糖果加工的主题,两个糖果兑换一块钱,孩子们纷纷进区,忙碌起来,做好了糖果的孩子们依次把糖果交到“老板”的手中交换钱币,忽然,老板和一个员工争吵了起来,很多孩子都来围观,原来是这个员工做的糖果不是三色的,而是四色的,老板一看就不给兑换钱币,可这个员工却说:我做的四色糖果比三色糖果漂亮,应该可以兑换的,孩子们在旁边有的说可以兑换,有的说不能兑换,没有按照规定。争执到最后,老板还是没有给那个员工兑换钱币,游戏评价的时候,当这个老板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游戏时,却忘记了这一幕,说了其他的一个问题。通过这个案例,却给我一个启示,孩子们的游戏,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找出有趣的问题,其实就是对游戏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引发孩子的游戏向复杂而有意义的游戏发展。我针对这一问题,为每个游戏区都设计了问题记录卡,孩子们可以用画、写的方式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我们在游戏结束的时候,组織孩子们讨论问题卡上的记录,问题卡的使用由刚开始的很多问题到后来的问题越来越少,我们又和孩子们讨论问题卡上除了可以记录我们游戏中的问题,还可以记录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终于在大家热烈讨论下,问题卡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可以是孩子的心情表现,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历等等。 二、存在不足
虽然在第一次变革中,我们一改以往教师将材料都呈现在区域内的现象,也将区域材料按照各个不同的游戏区放进收纳箱,供幼儿按需拿取,将很多收集来的废旧材料分类集中放置在班级材料库里,这些材料也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它们随时会成为幼儿游戏时的替代物,以保障幼儿游戏中创造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但在实际尝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收纳箱的材料按照区域来划分,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阻碍了新游戏主题的产生。
2.家庭参与收集废旧材料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3.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自由自主和班级常规发生冲突怎么办。
三、第二次变革
“玩”是最好的教育,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幼儿真游戏才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在第一次变革中,我们已经意识到让幼儿在游戏材料、游戏主题等方面的自主,但还是无法做到真正放手,仍然存在游戏中控制幼儿的现象。例如,虽然我们在孩子入园时就可以选择所喜欢的区域,但是会受到人数的限制,孩子还不能真正自主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依然在不断尝试。
(一)材料的二次分类
1.游戏材料由原来的按区分类转向按类别分类
2.游戏材料由高结构转向低结构
高结构的材料已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需求,而低结构材料正好可以给幼儿提供二次创造的机会。
(二)家长被动参与收集材料改为幼儿内需寻找材料
幼儿参与收集建设班级资料库,在以往的材料库收集的过程中,由于家长是被动的,可有可无地准备一些废旧材料,所以导致材料库里的材料比较单一,更新得也不够及时。我们在第三次变革中,把每一次游戏中孩子因为材料的不足而引发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结束后我们会用图表的方式粘贴在公告栏,鼓励孩子回家寻找答案,解决这个材料问题,变家长的被动为孩子的主动,由外因走向内需。
(三)“无主题、无规则”游戏过程自由自主
我们提到幼儿要自主游戏,什么是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而自主性游戏就是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自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在幼儿自主游戏时,他会自由选择今天玩什么区域,具体怎么玩、进区多少人、选择什么材料等都由幼儿自己决定,不受原先教师制定的规则限制,幼儿游戏时会产生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形成自己的规则和约定。
(四)做一名忠实的记录者
课程游戏化的六大支架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去发现儿童令你惊喜的时刻,发现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提供帮助,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孩子们留出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幼儿的游戏。
例如在一次大班的角色游戏时,教师简单的谈话导入之后,孩子们纷纷来到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这次游戏,zyx是担任糖果DIY的老板,还有一个助手,她们做好了准备迎接前来做工的小朋友。游戏刚开始,孩子们一下子涌进了糖果DIY,老板给他们戴上了进区做工的标志——帽子。Zyx紧接着把悬挂在玩具柜上面的标志牌翻到“满员”这一面,站在该区门口位置,嘴里不停地念叨“满员,满员了!”。这时幼儿1过来说:“袁老师,我的位置被幼儿2坐去了”。我拿着手机继续摄像,没有回应该幼儿1的问题。幼儿1看我没反应,径直来到悬挂着“满员”的标志牌前,准备把标志牌翻到“招工”这一面。Zyx赶紧阻止说:“现在满员了”,幼儿1说:“这应该反过来的。”。Zyx说:“不行,就是满员了。”这时,幼儿1和zyx争执了起来,翻夺悬挂“满员”或“招工”的牌子,这时,区域里面的助手兼服务员也过来帮助zyx,护住“满员”的标志牌。幼儿1和zyx争执了两三个来回,zyx突然说:再不行,我要告诉警察了。Zyx对服务员说:“服务员,去告诉警察!”。幼儿1听到zyx说要告诉警察,立即说:“不行,不行,你不要告诉警察,我就不翻这个牌子了”。这个游戏情境中的zyx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企图寻求站在边上的老师帮助时,老师却没有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zyx依然把游戏问题解决了。我们支持幼儿游戏角色自主选择,游戏情节自主进行,让孩子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
(五)分享游戏中的“魔法时刻”
所谓的“魔法时刻”,是孩子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教师只是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经验进行提升。
经过两次变革,我们越发感受到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孩子,能大大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在興趣的引导下,幼儿对游戏的体验、理解,比起教师或成人要求下的有意而为更为集中和持久。在今后的探索中,我们一定还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我们也会不断思考不断改变,让幼儿真正地受益和成长。
【作者单位:淮安市清河区机关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