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标教学在我国研究推广了10余年,目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植根于每一个教师的头脑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通常在一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用多媒体将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以便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容是全新的,还没有完全形成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认知结构,多媒体屏幕上的教学目标停留的时间又很短,往往一闪而过,学生很难记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学习目标后置 课堂 教学研究 课例分析
目标教学在我国研究推广了10余年,目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植根于每一个教师的头脑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通常在一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用多媒体将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以便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容是全新的,还没有完全形成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认知结构,多媒体屏幕上的教学目标停留的时间又很短,往往一闪而过,学生很难记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历次听课过程中我有亲身的体会:我力争记住执教老师呈现给学生的学习目标,但每次很难完整地记住。对跨学科听课的教师来说就更难了,因为对课标、教材不甚熟习,所以他们根本记不住学习目标。教师已有足够的知识贮备,形成了比较稳固的认识结构,且不能记住学习目标。我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怎么能记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呢?我们针对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86.3%的学生不能完整地复述课堂学习目标。学生记不住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目标是方向,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没有学习目标的课堂一定是迷茫的课堂,低效的课堂。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课堂学习目标、在目标的定向的作用下,让学生高效达到未知的彼岸呢?这一研究内容进入了我们“‘学、帮、理、练’四步数学教学法”课题组的研究视野。我们改变了一开始出示目标的做法。在课堂开始,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阅读课本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设置在学生自学课本之后,收到了良好效果。
以《圆的认识》(苏教版五年级下)一节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怎样将教学目标后置。上课开始,我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的快速阅读例1、例2和例3,并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归纳出本节课要的内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教师再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本节课应该学习的内容。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本节课要学习主要内容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已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的比对。对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回答,教师有条理地写到黑板的右上角,并在本节课上永久地保留,以便指引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对不符合学习目标的回答,教师写在黑板的左上角。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学习用圆规画圆;
2.能够找出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数量关系;
4.圆有什么特征;
5.能用圆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6.会用直尺测量圆的直径。
1-4条是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第5条和第6条是我征得学生的同意,由我补充上的。
为了取得全班同学的认同感,我再将学生提出的记在黑板左上角的内容整合到学习目标之中。如将“圆的轴对称性”合并到“圆的特征”中.....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全班学生明确了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效率大幅提升了。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速度明显加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练习量增加了30%,80%的学生当堂就能做完成规定的作业,减少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为什么学习目标后置有如此的效果呢?首先,目标的指向性增强了。学习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脑归纳总结出来了,在深入学习课本之前,对学习内容有明确的路径。制订学习目标的过程就象学生快速走了一段陌生路,再让他们走是不会迷路的一样,学习目标的指向性增强了。其次,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整体认识,新知识容易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对未知事物认知结构是不健全的,尤其是启始课。学生快速自学了一遍教材之后,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完善了他们的认知结构,再让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第三,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容易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指南。相反,教师一厢情愿地单方制定学习目标,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只能没有思考的被动接纳,往往会被学生拒之门外。第四,目标后置充分发挥了目标的“轨道作用”。火车跑得快是因为它在方向明确、阻力很小的轨道上运行的,没有意外情况是很少刹车的。我们将目标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目标学习,目标就成了学生学习的轨道,每时每刻都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成一项目标,教师就在该项目标是打一个记号,再引导学生奔向另一项目标,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高。
关键词:学习目标后置 课堂 教学研究 课例分析
目标教学在我国研究推广了10余年,目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植根于每一个教师的头脑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通常在一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用多媒体将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以便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容是全新的,还没有完全形成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认知结构,多媒体屏幕上的教学目标停留的时间又很短,往往一闪而过,学生很难记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历次听课过程中我有亲身的体会:我力争记住执教老师呈现给学生的学习目标,但每次很难完整地记住。对跨学科听课的教师来说就更难了,因为对课标、教材不甚熟习,所以他们根本记不住学习目标。教师已有足够的知识贮备,形成了比较稳固的认识结构,且不能记住学习目标。我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怎么能记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呢?我们针对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86.3%的学生不能完整地复述课堂学习目标。学生记不住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目标是方向,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没有学习目标的课堂一定是迷茫的课堂,低效的课堂。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课堂学习目标、在目标的定向的作用下,让学生高效达到未知的彼岸呢?这一研究内容进入了我们“‘学、帮、理、练’四步数学教学法”课题组的研究视野。我们改变了一开始出示目标的做法。在课堂开始,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阅读课本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设置在学生自学课本之后,收到了良好效果。
以《圆的认识》(苏教版五年级下)一节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怎样将教学目标后置。上课开始,我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的快速阅读例1、例2和例3,并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归纳出本节课要的内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教师再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本节课应该学习的内容。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本节课要学习主要内容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已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的比对。对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回答,教师有条理地写到黑板的右上角,并在本节课上永久地保留,以便指引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对不符合学习目标的回答,教师写在黑板的左上角。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学习用圆规画圆;
2.能够找出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数量关系;
4.圆有什么特征;
5.能用圆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6.会用直尺测量圆的直径。
1-4条是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第5条和第6条是我征得学生的同意,由我补充上的。
为了取得全班同学的认同感,我再将学生提出的记在黑板左上角的内容整合到学习目标之中。如将“圆的轴对称性”合并到“圆的特征”中.....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全班学生明确了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效率大幅提升了。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速度明显加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练习量增加了30%,80%的学生当堂就能做完成规定的作业,减少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为什么学习目标后置有如此的效果呢?首先,目标的指向性增强了。学习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脑归纳总结出来了,在深入学习课本之前,对学习内容有明确的路径。制订学习目标的过程就象学生快速走了一段陌生路,再让他们走是不会迷路的一样,学习目标的指向性增强了。其次,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整体认识,新知识容易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对未知事物认知结构是不健全的,尤其是启始课。学生快速自学了一遍教材之后,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完善了他们的认知结构,再让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第三,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容易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指南。相反,教师一厢情愿地单方制定学习目标,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只能没有思考的被动接纳,往往会被学生拒之门外。第四,目标后置充分发挥了目标的“轨道作用”。火车跑得快是因为它在方向明确、阻力很小的轨道上运行的,没有意外情况是很少刹车的。我们将目标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目标学习,目标就成了学生学习的轨道,每时每刻都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成一项目标,教师就在该项目标是打一个记号,再引导学生奔向另一项目标,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