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高考所考汉字字形、字音专项调查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指出,“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次。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汉字的考查是这样规定的“识记A.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②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为了了解高考所考汉字的具体情况,我们收集整理了2007年全国高考的试卷,对其中所考查的汉字字形、字音进行了专项调查统计与研究。
  
  一、语料说明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2007年我国大陆高考的18套语文试题,其中,有15套专项考查了汉字,这15套试题分别是:安徽卷、北京卷、广东卷、湖北卷、湖南卷、江苏卷、江西卷、辽宁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山东卷、四川卷、天津卷、浙江卷、重庆卷。其他三套如福建卷、海南卷和上海卷没有对汉字进行专项考查。我们统计调查了每套题中各个被考查汉字的相关信息,下面依次介绍。
  
  二、调查内容
  
  我们分别统计了试卷所考查汉字字形和字音的多项信息,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2500常用字和1000次常用字)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分布状况。需要说明的是,在统计表格中,“一级常用字”是指《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常用字;“次常用字”是指《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1000次常用字;“通用字表字”是指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除《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字外的字;“通用字表外字”是指《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500字中没有的字。
  由于有些汉字被不同试卷考查的次数不止一次,这样,在统计表格中我们用“频次”表示该汉字出现的总次数。
  
  三、调查结果
  
  (一)所考汉字的字形和字音在字表中的分布情况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对汉字进行专项考查的共342次,其中常用字表中的有159个,占考查总数的46.49%,次常用字表中有89个,占考查总数的26.02%。因此,考查的常用字占到了考查总数的72.51%,这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通用字表的常用字表中没有的汉字共考查了94个,占考查汉字总数的27.49%;通用字表外的字考查总数为0。从以上数据来看,2007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是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的,也是符合我国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的。具体情况见表一:
  


  (二)所考汉字的笔画数在字表中的分布
  整体看来,考查的5画以内的汉字共17次,其中一级常用字共考查了14次,占5画以内的汉字考查总频次的82.35%。16画(包括16画)以上的字共考查了29次,其中不在常用字表中但在通用字表中的有12个,占16画(包括16画)以上汉字考查频次的41.38%。6-10画的汉字共考查了173次,占汉字考查总数的50.58%。11-15画的汉字共考查了123次,占汉字考查总频次的35.96%。详细情况见表二。
  


  
  (三)字形、字音的考查情况
  我们对2007年高考中所考汉字的字形、字音根据笔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342字次汉字的考查中,173次考查了字形,占考查总数的50.58%;169次考查了汉字的字音,占考查总数的49.42%。从总的数据来看,字形、字音的考查基本是对等的。
  从总数来看,无论是字音的考查还是字形的考查,6-15画(包括6画、15画)的汉字共考查了296次,占考查总数的86.55%,5画以内(包括5画)和16画以上的汉字共考查了46次,占考查总数的13.45%。值得注意的是,在16画以上的考查的汉字中,有23次考查了字形,占16画以上考查总字数的79.31%,5画(包括5画)以内的考查的汉字中,有11次考查了字形,占5画(包括5画)以内的考查汉字的64.7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对字形的考查倾向于笔画繁杂的汉字。
  一级常用字5画之内的汉字共考查了14次,其中10次考查了字形,占5画之内的一级常用汉字考查总数的71.43%。详细情况见表三、表四、表五、表六:
  


  (四)被考汉字字形、字音的频次统计
  我们对考查较多的汉字进行了频次统计,在考查的342字次的汉字中,“矫”字共考查了4次,其中两次字形,两次字音,分别是:矫枉过正(山东卷)、矫健(四川卷)、娇(矫)健(全国统一卷)、矫饰(浙江卷)。“是、联、筹”3字考查了3次字形。有24个字被考查了2次,其中“予、曲、罗、诵、部、置、像、躁、涣、矫、涵、寥、砭、铄、秣”考查了2次字形,“角、校、着、数、拙、侥、恪、淆、矫”考查了2次字音。详细情况见表七:
  


  (桑哲,曲阜师范大学《现代语文》执行主编、全国中语会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专题组组长)
其他文献
摘 要:葛本仪先生的《现代汉语词汇学》一书在集各家所长的基础上,从全新而独特的角度对词汇学界许多棘手的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比如对词汇的界定、现代汉语词的辨识、汉语的构词和构形法等都有着独特的见解;此外,葛先生在此书中还讲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新问题,如合成词素等。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学》 词汇体系 理论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版,以下简称为《词汇学》)
期刊
摘 要:成都方言中有一类特殊的结构,ABB/AAB式重叠形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其中的ABB式形容词结构并从其构成方式规则性、语义表达的生动性以及语法功能的特殊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和探讨。  关键词:成都方言 ABB式形容词 重叠形式    李宇明先生曾在《论词语重叠的意义》①中提到,中原官话和西南方言中重叠形式相当普遍。笔者的母语成都方言中就存在大量的三字格的名词和形容词②重叠形式,其具体格式主要
期刊
摘 要:“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超常规组合的“比”字句,比较客体“前N”与结论项“后N”是由同一个名词“N”来充当,经常出现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本文通过考察格式中“前N”与“后N”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和进入本句式的语义条件限制,从三个平面出发,并结合认知语言学,分析、探索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 X比N还N 句法结构 语义要求 语用分析    引言  现代汉语中,
期刊
摘 要:“X都X了”是汉语中常用的口语格式,本文根据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其句法特点、语义类型、语用功能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关键词:“X都X了” 句法特点 语义类型 语用功能    在汉语口语中常有如下说法:  (1)来都来了,今天就别回去了。  (2)走都走了,你就别叫他了。  (3)碎都碎了,修也修不好了。  上述的“来都来了”“走都走了”等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一个谓词以拷贝形式分布在“都
期刊
摘 要:韩语的交通词语中,有一些词在汉韩两种语言里对应的汉字及其含义是完全相同的,有些词的字形完全相同,但它们却可能表示完全不同的含义。也有的是同义异形的词。还有一些词看起来是相对应的,但其实它们的语义范围是不能完全重合的。另外还有一些词在韩语里没有与汉语相对应的汉字。  关键词:汉语 韩语 交通词汇 比较    引言  韩国是与中国交流历史最悠久、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韩语里45万左右的汉语词语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湖南冷水江方言中数量结构“A一A”这一特别的语法现象,分析其句法结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以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冷水江方言 数量结构“A一A” 语法功能 语法意义 语用功能    一、概说    冷水江市位于湘中偏西,湘黔铁路和资水交会处,处于雪峰山中段东麓,东抵涟源市,南邻新邵县,西北接新化县。冷水江方言属于老湘语娄邵片。何杰先生在《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说:“量词的重叠形式为
期刊
摘 要:“了1”和“过”是最常用的动态助词。“了1”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实现,着眼于对现在的影响;“过”放在动词后陈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与现在无关。正是这两个时间点上看上去有明显界限的词,在一定条件下却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本文将在解析“了1”语法意义的基础上,用“过”替换作比较研究,探索与“了1”“过”系联的动词对替换的影响。  关键词:“了1” “过” 替换 动词的可持续性    一    现代汉语
期刊
摘要:在长期保守严格的外宣意识的熏染下,中国电视对外报道习惯于使用外显语言。外显语言是一种比较直露和浅显的话语方式,传播者用一种直接而生硬的表达方式呈现其传播意图。国际传播过程中,外显语言这种新闻话语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恰当地运用内隐语言成为电视媒体规避外显语言的有效的语用策略。  关键词:华语电视 对外报道 外显语言    我国的广播电视对外宣传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广播影视界积极实施“走出去工程
期刊
摘要:指示(deixis)是人类语言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英语中“this”和“that”的出现频率最多。但根据分析研究,“this”和“that”并不一定能和“这”“那”互译。  关键词:指示词 这 那    指示(deixis)是人类语言中普遍性的现象,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也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根据列文森(Levinson)的归纳,可分为
期刊
摘 要:从语感的定义我们抽取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感受”“语言经验”“感悟”。“讲究”语感分析中的读的文本,阅读已有定评的大家的同一作品未定稿,学生优秀作文及初稿;“讲究”语感实践中的写,语感随笔及“再现对比”语感练习。  关键词:语感 语感教学 感悟    《红楼梦》第七十回写宝玉看了《桃花行》,“并不称赞,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宝琴笑道:“你猜是谁做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子的稿子了。”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