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昌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03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一个世纪以来,历经兴衰更迭,而今坐落在有着“殷商铜都”之称的瑞昌市西城区。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科技教育让这所百年老校勃发旺盛的生命活力,绽放出璀璨的创新之花。
科学课上的探究体验
上课铃声一响,三(1)班的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学生个个精神抖擞,等待着科学课老师的到来。记者在学校三(1)班采访时,看见陈丽华老师提着一个装满透明玻璃杯、透明小塑料袋、气球、吹泡泡器、杠杆等实验材料的塑料袋刚踏进教室,立刻有学生兴奋地探出身子向袋子里张望,看看老师这次又带来了哪些令他们惊奇的“小玩意儿”。老师的心里却是另一番滋味:“今天上的是《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让这些八九岁的孩子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有质量的特性?教学如此抽象的内容的确有难度。”这位年轻漂亮又富有创新意识的女教师微笑着对记者说,她相信自己一定会带给孩子一个探究体验的课堂。
“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可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它抓住?”陈老师微笑着问。顿时,课堂热闹起来,台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用注射器抽空气。”“用气筒给气球打进空气。”“用塑料袋装空气。”
“好的。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的比赛!”说完,陈老师给学生分发透明小塑料袋。学生拿到塑料袋后,迫不及待地收集空气:有的用嘴往袋子里吹气,有的用袋子在身边兜来兜去,还有的在教室里小跑好让空气往袋子里灌……
当学生都为自己成功地抓到空气而感到喜悦时,陈老师再次向学生发起新的挑战:“谁能把放在瓶子里的气球吹起来?”话音刚落,一个学生捧起一只放有气球的瓶子,鼓着腮帮,用力往气球里吹气,可是任凭怎么用力,气球还是瘪瘪的。“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吹不起来呢?”陈老师问。“因为瓶壁挡住了。”学生刚一说完就遭到其他学生的反驳:“气球并未碰到瓶壁啊。”
课堂上又热闹起来,大家各抒己见。经过一阵讨论分析,大家探究出瓶子里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空间。虽然用力往气球里吹进了少量的空气,但气球无力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压出去。
尔后,陈老师向每组学生分发一个吹泡泡器。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学生快乐地在课堂上玩起了吹泡泡。陈老师一边轻轻地扇动着空中飘浮的泡泡,一边问:“泡泡为什么会在空中飘荡呢?”经过上一个环节的实验,学生反应更加敏锐起来:“泡泡是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飘荡,说明空气是流动的。”
陈老师又拿出一根细木棍,首先在这根细木棍上找出中心点,做上记号,系上一根细绳,再分别在木棍的两头用细绳拴上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只见陈老师提起拴在中心点上的细绳,问:“如果刺破其中一个气球,杠杆会发生变化吗?”
台下学生纷纷开始猜测。一个学生刺破一个气球后,杠杆开始倾斜,被刺破气球的一端向上翘起,另一端则下沉。没等老师发问,学生便说:“因为气球破裂,空气跑了,而另一头气球里的空气还在。”还有学生说:“空气跑了的一头杠杆的重量就会比另一头轻,所以会翘起来。”
“这说明了什么呢?”陈老师紧接着问。
“空气有质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一个个探究体验的教学环节链接起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整堂课上学生兴致盎然,主动探究,快乐学习,进而获得知识和体验。老师置身其中,和学生相伴,一起探究,一同快乐。 “探究是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而创造性不是通过教而来,而应该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陈老师如是说。
金点子孵化的创新思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瑞昌市实验小学每年都有学生科技小制作作品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自2006年以来,学校获奖作品就达60多件,如医用吊瓶装置、姿势矫正笔、自动清洁刷、方位风扇、户外饮水杯、毒蛇急救吸血器等。在获奖作品的背后,记者看到了学校实实在在的科技教育。
记者还了解到,瑞昌市实验小学还总结了一套“科技创新四步走”的辅导方法:第一步,头脑风暴训练,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罗列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筛选,锁定其中的一个。第二步,创新方法训练,举办科技创新方法系列讲座。第三步,金点子创意,每年向学生发放“科技创新金点子(小发明)”征集单进行“金点子海选”。第四步,作品制作辅导。
“‘金点子’是科技创新的‘金果子’。”学校的一名老师自豪地告诉记者。记者看到一份“金点子”创意征集单里清楚地列出姓名、性别、班级、金点子题目、创意内容说明、示意图等六个框栏,既记录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又概括出学生的“金点子”。2009年12月,学校向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发放了2300多份“金点子”创意征集单后, 回收1840张,回收率达80%。然后学校再将征集单分发给各年级的科学课老师进行审读。最后,从中选出60个“金点子”给予颁奖表彰。
“新型充气雨衣”是2009年“金点子”创意征集活动中的一个小发明作品,其创意说明如下:
1. 合体。在使用时只要吹入气体,帽体会充气挺立,使用者可根据自己头型的大小调整气量,使帽体紧贴头部,有效解决宽松不合体的问题。帽檐坚挺可挡雨,让雨水顺着导水沟流掉,不会滴到脸上。
2. 保暖。小气囊充气后有保暖作用。
3. 安全。帽子紧贴头部,使头颅转动方便,可以左顾右盼,观察行车安全。
4. 折叠。不使用时只要放掉帽中气体就能方便折叠。
学生创意的“金点子”征集上来以后,老师就对“新型充气雨衣”等15件小发明作品进行制作辅导。在2010年江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新型充气雨衣”“灯伞”等作品荣获二等奖。这些获奖的小发明家们又一次地品尝着创造的快乐。不仅如此,对于未被选上的“金点子”,学校也认为是有价值的。因为“金点子”创意征集活动在于激活孩子的创新意识,孵化他们的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辅导小组是学校专门为推动科技创新成立的。小组成员通过系列讲座,向全校师生宣传十种最基本的科技创新方法: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改一改、拼一拼、仿一仿、代一代、搬一搬。每讲一种方法,既讲原理又举例子,浅显易懂,不神秘,不枯燥。一种方法如同一支火把,点燃了孩子的创新思维。
调查活动激发的科学精神
一群天鹅像是约好了似的展翅跃起,飞向蓝天。它们在变换几次队形之后,又一个一个地像飞机降落到机场一样停在湖面上。这时,清澈的湖面上一个个白点点,它们有的用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有的弯着长长的脖子吸着湖水,有的将头藏在翅膀下小憩,有的拍着翅膀好像随时准备遨游蓝天……这是瑞昌市实验小学科技实践活动小分队在瑞昌市城外的港口东湖摄下的一组美丽的画面。
一天下午放学后,万秀清、张琳、陈燕斌等三名科技辅导老师带着十几个学生从学校门口出发前往东湖。一下车,学生们便激动地奔向东湖。放眼望去,水面上一片片白点。“那就是难得一见的天鹅吧!”老师有些激动,孩子们更是大叫起来:“天鹅,天鹅,好多天鹅呀!”万老师“嘘”的一声让学生保持安静,于是学生们拿出望远镜、照相机,蹑手蹑脚地向湖边走去。湖边,早有几名摄影爱好者在那儿架起了“长枪”,捕捉美丽的瞬间。
为了收集更多有关天鹅的信息,学生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找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从采访中,学生了解到,大约自2007年以来,由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一直走低,不少天鹅飞到鄱阳湖周边的一些环境较好的湖泊越冬。东湖离鄱阳湖较近,这里水草丰茂,有荸荠、野菱角、草根等天鹅最爱吃的食物,所以天鹅飞抵这里越冬,最多的时候可能有上万只天鹅聚集于此。但由于目前东湖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天鹅保护机构,天鹅安全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威胁:捕杀、药杀、工业污染、误食残留农药的作物……学生们听后感到十分吃惊,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呼吁大家都来保护天鹅,还天鹅一个宁静、安稳的家。
如今,瑞昌市实验小学每年都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学校还组织师生先后到过赤湖、赛湖等泛鄱阳湖湿地进行“科学考察”。活动的主题除了“湿地保护”外,还有“地质环境与瑞昌地震”“瑞昌血吸虫病区环境调查”。几年来,学校科技活动小组师生的足迹踏遍了瑞昌及周边地域。学生们在活动中收获着研究性学习成果,体验着科学探究的快乐,激发出科学研究的精神。
科技活动周释放的激情
2010年12月的第二周,瑞昌市实验小学科技活动周活动拉开了序幕。这一天的升旗仪式也因此而特别。13名荣誉护旗手全是由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担任。升旗仪式上,学校表彰了一大批科技活动优秀学生。受表彰的学生代表身披绶带,从校长手中接过奖状,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科技活动周活动以竞赛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展示创造力,释放科技创新的智慧与激情。周二下午,东教学楼三楼的走廊上聚集着来自各班的100名“鸡蛋撞地球”参赛选手,每名选手都拿着自己制造的“抗震鸡蛋”。而楼下的操场上,评委教师和评委学生围成一个巨大的弧形圈,圈外是密密匝匝的前来观看比赛的师生。比赛开始了,只见形态各异的“抗震鸡蛋”陆陆续续地从空中飘落下来。有用直升机模型搭载鸡蛋降落的,有用降落伞飘摆而下的,也有用硬质材料包装好鸡蛋使其降落的……顿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个学生的“抗震鸡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由6根竹篾支起的一道从自动雨伞卸下的伞面下系着一个包装袋,而包装袋里包裹的正是“抗震鸡蛋”。当这个学生从三楼投下这枚“抗震鸡蛋”后,降落过程中整个伞面发生翻转,重重地摔在地上,包装袋中的鸡蛋被摔得粉碎。这个学生沮丧地望着楼下被摔碎的鸡蛋,红扑扑的脸庞流出两行晶莹的泪花,然而他坚定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信念: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即便是失败了,学生也能从中汲取教训。
周三,航模比赛在学校主操场西侧举行,这是科技辅导小组为学生设计的“火箭”放飞活动。“火箭”所用的材料是一个长条形气球。气球在吹足气后,长度可达到70厘米。只要松开吹气口,气球内压缩气体向后反冲,就会推动气球冲向天空,像一枚发射的火箭,最高可达到四五层楼的高度。下午,放飞活动开始。学生个个憋足了劲,涨红了脸,都想把自己手中的气球吹得又大又长,让它冲得最高。随着评委的一声令下,学生手中的气球像是一枚枚齐发的火箭,直指苍穹,好不壮观!航模比赛结束,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只要到了课间,操场上总有一拨拨学生在放飞,飞行方式也有了创新:有直线向上的、有横向平移的、有螺旋式跳跃的……
周四下午,由各班推荐的60名科幻画比赛选手在多功能教室里进行紧张的角逐。他们时而凝神遐想,时而用笔勾勒。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奇特幻想的图画便出现在画纸上。三(3)班周星豪望着刚完成的画,讲述着自己的创意:多年后的地球是万能的,它会将废水过滤后洒向森林,地球上到处郁郁葱葱,森林会处理汽车尾气,还会自动调节地球气温。五(6)班杜正言画的是“做客四季星”,在他的幻想世界里,宇宙有一个个美丽的星群,这些星群都由四颗星组成,一颗星代表着一个季节,他们之间有纽带相互连接,人们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纽带到他想去的季节。
周五的科普知识黑板报评比活动同样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科技活动周结束了,但给学生留下的记忆却是深刻的,因为通过活动让他们每天都在创造中快乐学习着。在比赛前夕,老师们常常看到学生在走廊上、操场边的树底下扎堆儿的身影:他们一会儿边比划边说明,一会儿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什么,一会儿还从教室里拿出一些材料摆弄着。上学路上,有的学生除了背着一个大书包外,手里还提着参赛作品。学校周边小卖店的老板们也惊讶:往日的零食卖不动了,气球、透明胶、小风筝等制作材料卖得可快啦,连店里的泡沫塑料、纸盒等废品也被学生要去当材料。“那段日子,我好像成了学校的大明星,一下课就被学生围起来,纷纷要我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虽然累,但我心里欢喜着呢!”何春英老师自豪地说。
在上个世纪末,曾有教育家断言,21世纪的教育应该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如今,瑞昌市实验小学实施的正是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让学生在这片开满创新之花的校园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科学课上的探究体验
上课铃声一响,三(1)班的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学生个个精神抖擞,等待着科学课老师的到来。记者在学校三(1)班采访时,看见陈丽华老师提着一个装满透明玻璃杯、透明小塑料袋、气球、吹泡泡器、杠杆等实验材料的塑料袋刚踏进教室,立刻有学生兴奋地探出身子向袋子里张望,看看老师这次又带来了哪些令他们惊奇的“小玩意儿”。老师的心里却是另一番滋味:“今天上的是《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让这些八九岁的孩子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有质量的特性?教学如此抽象的内容的确有难度。”这位年轻漂亮又富有创新意识的女教师微笑着对记者说,她相信自己一定会带给孩子一个探究体验的课堂。
“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可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它抓住?”陈老师微笑着问。顿时,课堂热闹起来,台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用注射器抽空气。”“用气筒给气球打进空气。”“用塑料袋装空气。”
“好的。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的比赛!”说完,陈老师给学生分发透明小塑料袋。学生拿到塑料袋后,迫不及待地收集空气:有的用嘴往袋子里吹气,有的用袋子在身边兜来兜去,还有的在教室里小跑好让空气往袋子里灌……
当学生都为自己成功地抓到空气而感到喜悦时,陈老师再次向学生发起新的挑战:“谁能把放在瓶子里的气球吹起来?”话音刚落,一个学生捧起一只放有气球的瓶子,鼓着腮帮,用力往气球里吹气,可是任凭怎么用力,气球还是瘪瘪的。“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吹不起来呢?”陈老师问。“因为瓶壁挡住了。”学生刚一说完就遭到其他学生的反驳:“气球并未碰到瓶壁啊。”
课堂上又热闹起来,大家各抒己见。经过一阵讨论分析,大家探究出瓶子里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空间。虽然用力往气球里吹进了少量的空气,但气球无力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压出去。
尔后,陈老师向每组学生分发一个吹泡泡器。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学生快乐地在课堂上玩起了吹泡泡。陈老师一边轻轻地扇动着空中飘浮的泡泡,一边问:“泡泡为什么会在空中飘荡呢?”经过上一个环节的实验,学生反应更加敏锐起来:“泡泡是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飘荡,说明空气是流动的。”
陈老师又拿出一根细木棍,首先在这根细木棍上找出中心点,做上记号,系上一根细绳,再分别在木棍的两头用细绳拴上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只见陈老师提起拴在中心点上的细绳,问:“如果刺破其中一个气球,杠杆会发生变化吗?”
台下学生纷纷开始猜测。一个学生刺破一个气球后,杠杆开始倾斜,被刺破气球的一端向上翘起,另一端则下沉。没等老师发问,学生便说:“因为气球破裂,空气跑了,而另一头气球里的空气还在。”还有学生说:“空气跑了的一头杠杆的重量就会比另一头轻,所以会翘起来。”
“这说明了什么呢?”陈老师紧接着问。
“空气有质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一个个探究体验的教学环节链接起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整堂课上学生兴致盎然,主动探究,快乐学习,进而获得知识和体验。老师置身其中,和学生相伴,一起探究,一同快乐。 “探究是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而创造性不是通过教而来,而应该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陈老师如是说。
金点子孵化的创新思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瑞昌市实验小学每年都有学生科技小制作作品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自2006年以来,学校获奖作品就达60多件,如医用吊瓶装置、姿势矫正笔、自动清洁刷、方位风扇、户外饮水杯、毒蛇急救吸血器等。在获奖作品的背后,记者看到了学校实实在在的科技教育。
记者还了解到,瑞昌市实验小学还总结了一套“科技创新四步走”的辅导方法:第一步,头脑风暴训练,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罗列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筛选,锁定其中的一个。第二步,创新方法训练,举办科技创新方法系列讲座。第三步,金点子创意,每年向学生发放“科技创新金点子(小发明)”征集单进行“金点子海选”。第四步,作品制作辅导。
“‘金点子’是科技创新的‘金果子’。”学校的一名老师自豪地告诉记者。记者看到一份“金点子”创意征集单里清楚地列出姓名、性别、班级、金点子题目、创意内容说明、示意图等六个框栏,既记录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又概括出学生的“金点子”。2009年12月,学校向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发放了2300多份“金点子”创意征集单后, 回收1840张,回收率达80%。然后学校再将征集单分发给各年级的科学课老师进行审读。最后,从中选出60个“金点子”给予颁奖表彰。
“新型充气雨衣”是2009年“金点子”创意征集活动中的一个小发明作品,其创意说明如下:
1. 合体。在使用时只要吹入气体,帽体会充气挺立,使用者可根据自己头型的大小调整气量,使帽体紧贴头部,有效解决宽松不合体的问题。帽檐坚挺可挡雨,让雨水顺着导水沟流掉,不会滴到脸上。
2. 保暖。小气囊充气后有保暖作用。
3. 安全。帽子紧贴头部,使头颅转动方便,可以左顾右盼,观察行车安全。
4. 折叠。不使用时只要放掉帽中气体就能方便折叠。
学生创意的“金点子”征集上来以后,老师就对“新型充气雨衣”等15件小发明作品进行制作辅导。在2010年江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新型充气雨衣”“灯伞”等作品荣获二等奖。这些获奖的小发明家们又一次地品尝着创造的快乐。不仅如此,对于未被选上的“金点子”,学校也认为是有价值的。因为“金点子”创意征集活动在于激活孩子的创新意识,孵化他们的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辅导小组是学校专门为推动科技创新成立的。小组成员通过系列讲座,向全校师生宣传十种最基本的科技创新方法: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改一改、拼一拼、仿一仿、代一代、搬一搬。每讲一种方法,既讲原理又举例子,浅显易懂,不神秘,不枯燥。一种方法如同一支火把,点燃了孩子的创新思维。
调查活动激发的科学精神
一群天鹅像是约好了似的展翅跃起,飞向蓝天。它们在变换几次队形之后,又一个一个地像飞机降落到机场一样停在湖面上。这时,清澈的湖面上一个个白点点,它们有的用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有的弯着长长的脖子吸着湖水,有的将头藏在翅膀下小憩,有的拍着翅膀好像随时准备遨游蓝天……这是瑞昌市实验小学科技实践活动小分队在瑞昌市城外的港口东湖摄下的一组美丽的画面。
一天下午放学后,万秀清、张琳、陈燕斌等三名科技辅导老师带着十几个学生从学校门口出发前往东湖。一下车,学生们便激动地奔向东湖。放眼望去,水面上一片片白点。“那就是难得一见的天鹅吧!”老师有些激动,孩子们更是大叫起来:“天鹅,天鹅,好多天鹅呀!”万老师“嘘”的一声让学生保持安静,于是学生们拿出望远镜、照相机,蹑手蹑脚地向湖边走去。湖边,早有几名摄影爱好者在那儿架起了“长枪”,捕捉美丽的瞬间。
为了收集更多有关天鹅的信息,学生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找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从采访中,学生了解到,大约自2007年以来,由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一直走低,不少天鹅飞到鄱阳湖周边的一些环境较好的湖泊越冬。东湖离鄱阳湖较近,这里水草丰茂,有荸荠、野菱角、草根等天鹅最爱吃的食物,所以天鹅飞抵这里越冬,最多的时候可能有上万只天鹅聚集于此。但由于目前东湖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天鹅保护机构,天鹅安全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威胁:捕杀、药杀、工业污染、误食残留农药的作物……学生们听后感到十分吃惊,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呼吁大家都来保护天鹅,还天鹅一个宁静、安稳的家。
如今,瑞昌市实验小学每年都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学校还组织师生先后到过赤湖、赛湖等泛鄱阳湖湿地进行“科学考察”。活动的主题除了“湿地保护”外,还有“地质环境与瑞昌地震”“瑞昌血吸虫病区环境调查”。几年来,学校科技活动小组师生的足迹踏遍了瑞昌及周边地域。学生们在活动中收获着研究性学习成果,体验着科学探究的快乐,激发出科学研究的精神。
科技活动周释放的激情
2010年12月的第二周,瑞昌市实验小学科技活动周活动拉开了序幕。这一天的升旗仪式也因此而特别。13名荣誉护旗手全是由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担任。升旗仪式上,学校表彰了一大批科技活动优秀学生。受表彰的学生代表身披绶带,从校长手中接过奖状,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科技活动周活动以竞赛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展示创造力,释放科技创新的智慧与激情。周二下午,东教学楼三楼的走廊上聚集着来自各班的100名“鸡蛋撞地球”参赛选手,每名选手都拿着自己制造的“抗震鸡蛋”。而楼下的操场上,评委教师和评委学生围成一个巨大的弧形圈,圈外是密密匝匝的前来观看比赛的师生。比赛开始了,只见形态各异的“抗震鸡蛋”陆陆续续地从空中飘落下来。有用直升机模型搭载鸡蛋降落的,有用降落伞飘摆而下的,也有用硬质材料包装好鸡蛋使其降落的……顿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个学生的“抗震鸡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由6根竹篾支起的一道从自动雨伞卸下的伞面下系着一个包装袋,而包装袋里包裹的正是“抗震鸡蛋”。当这个学生从三楼投下这枚“抗震鸡蛋”后,降落过程中整个伞面发生翻转,重重地摔在地上,包装袋中的鸡蛋被摔得粉碎。这个学生沮丧地望着楼下被摔碎的鸡蛋,红扑扑的脸庞流出两行晶莹的泪花,然而他坚定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信念: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即便是失败了,学生也能从中汲取教训。
周三,航模比赛在学校主操场西侧举行,这是科技辅导小组为学生设计的“火箭”放飞活动。“火箭”所用的材料是一个长条形气球。气球在吹足气后,长度可达到70厘米。只要松开吹气口,气球内压缩气体向后反冲,就会推动气球冲向天空,像一枚发射的火箭,最高可达到四五层楼的高度。下午,放飞活动开始。学生个个憋足了劲,涨红了脸,都想把自己手中的气球吹得又大又长,让它冲得最高。随着评委的一声令下,学生手中的气球像是一枚枚齐发的火箭,直指苍穹,好不壮观!航模比赛结束,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只要到了课间,操场上总有一拨拨学生在放飞,飞行方式也有了创新:有直线向上的、有横向平移的、有螺旋式跳跃的……
周四下午,由各班推荐的60名科幻画比赛选手在多功能教室里进行紧张的角逐。他们时而凝神遐想,时而用笔勾勒。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奇特幻想的图画便出现在画纸上。三(3)班周星豪望着刚完成的画,讲述着自己的创意:多年后的地球是万能的,它会将废水过滤后洒向森林,地球上到处郁郁葱葱,森林会处理汽车尾气,还会自动调节地球气温。五(6)班杜正言画的是“做客四季星”,在他的幻想世界里,宇宙有一个个美丽的星群,这些星群都由四颗星组成,一颗星代表着一个季节,他们之间有纽带相互连接,人们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纽带到他想去的季节。
周五的科普知识黑板报评比活动同样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科技活动周结束了,但给学生留下的记忆却是深刻的,因为通过活动让他们每天都在创造中快乐学习着。在比赛前夕,老师们常常看到学生在走廊上、操场边的树底下扎堆儿的身影:他们一会儿边比划边说明,一会儿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什么,一会儿还从教室里拿出一些材料摆弄着。上学路上,有的学生除了背着一个大书包外,手里还提着参赛作品。学校周边小卖店的老板们也惊讶:往日的零食卖不动了,气球、透明胶、小风筝等制作材料卖得可快啦,连店里的泡沫塑料、纸盒等废品也被学生要去当材料。“那段日子,我好像成了学校的大明星,一下课就被学生围起来,纷纷要我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虽然累,但我心里欢喜着呢!”何春英老师自豪地说。
在上个世纪末,曾有教育家断言,21世纪的教育应该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如今,瑞昌市实验小学实施的正是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让学生在这片开满创新之花的校园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