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住宅建筑实施日照分析必要性与意义,其次就日照分析在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探讨,最后就日照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日照分析;住宅;规划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 TB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日照是一种重要的气候资源,它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有很大影响,也是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所必须考虑的气候因素。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用地供应日趋饱和与紧张,建筑的高层化趋势愈加明显,建筑间的日照关系也随之愈加复杂。日照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住宅建筑实施日照分析必要性与意义
1.1 为高效利用建设用地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城市集约程度的加强,高效利用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容积率是必然趋势。但因目前的建筑间距审查以经验值估算为主,且经验值一般都是通过平行布置正面朝向的理想建筑来制定的,没有综合考虑日照方位角与高度角的充分利用。随着规划建筑方案越来越复杂,相对比较保守偏大的经验值,使得地块容积率不能建立在科学分析的数据上,造成该高容积率的地块没有体现出来,该低容积率的地块反而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而开展日照分析工作,则可在精确评估建筑物日照间距的基础上,优化建筑布局,为合理提高地块容积率提供技术支撑。
1.2 是科学协调相邻建筑物关系的需要
阳光权问题日益受到广大市民关注。在建筑间距审查中以经验值估算为主,由于其片面性,可能出现因阳光权问题造成的法律诉讼。开展日照分析工作,可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相邻建筑间距符合规定,有利于科学协调相邻建筑物关系,如有法律纠纷,日照分析报告可作为有力依据。
1.3 是进一步规范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
目前,日照分析工作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国家规范比较原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采用的日照分析软件和技术又不一致,有的单位为了应付规划审批而在日照分析结果上弄虚作假,造成不公平竞争并埋下隐患。因此,有必要把日照分析工作纳入统一规划管理,制定一套日照分析实施细则,以进一步规范日照分析工作。
2 日照分析在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1 建设项目日照分析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在规划建筑设计工作中应用日照分析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日照分析在设计中的应用:
2.1.1合理间距系数在规划设计中的直接应用
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在理想状态下,采用合理的间距系数可以快速指导规划地块各建筑单体的布局,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本文只对多层建筑之间平行布置情况下合理的间距系数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合理间距系数相对科学的方法,供规划主管部门采用。由于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只采用间距系数控制满足日照时数的要求不是最经济的办法,一般通过详细的日照分析方法来解决,该方法越来越被一些城市规划部门采用。
2.1.2减少建筑自遮挡造成的日照损失
建筑自遮挡是由于客体建筑自身设计的不合理,造成日照的减少。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单体建筑自身的布局或总平面的朝向布局不合理造成的(见图1、图2)。在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及审批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图1 自身布局造成遮挡 图2 朝向不合理造成遮挡
从图1和图2所示可知(图示均以上北下南考虑),在最合理的南北平行布置的图1所示建筑,由于建筑自身布局的不合理,通过分析可知,在12:00~14:30时间范围内造成遮挡;图2是由于建筑在总平面朝向布局的不合理,在13:00~15:00时间范围内造成遮挡。
2.1.3采用多点沿线高级分析功能,快速完成规划方案建筑单体布局
在规划方案单体建筑布局设计中,结合我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要求,规划方案报批时可采用多点沿线分析结果表示方法。这就要求专业的日照分析软件能提供动态布置建筑的同时,能动态分析出该建筑多点沿线的日照结果,用于直观高效的解决方案设计中来回调整建筑位置、不停试算日照结果的难题。
2.2 住宅日照分析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前,城市规划主管部门针对规划建筑方案的日照进行管理,主要是在规划实施管理阶段。日照分析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2.1预先确定规划地块合理的最大建筑容积率
在规划土地出让中,利用日照分析强大的三维仿真功能和遗传算法甚至是最近有人提出来的通过利用返回光线形成的等高线方式,可以事先模拟计算,确定规划地块的最大合理容积率,为土地出让中的规划设计条件的规定提供可视化定量化的辅助分析手段。根据地块大小,首先决定是单栋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对于单栋建可以结合用地红线和建筑红线,确定体块的基地,再根据高度控制算出建筑物的最大容量体积。对于群体建筑,在综合考虑用地红线、建筑红线以及高度之外,还要考虑群体建筑的自身间距和遮挡,通过日照分析和调整,最终确定合适的容积率,减少土地批租前规划地块容积率指标和通过日照计算使实际容积率降低的情况而产生的相互矛盾。尤其在旧城改造的地块中,由于地块周边建筑复杂,可以先通过日照分析技术模拟计算规划地块的最大合理容积率,为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的合理性提供技术保障。
2.2.2科学分析小区内部建筑之间的间距以及与周边建筑之间的合理距离
2006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第四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过程中,应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说明了在住宅小区的规划方案阶段就应该进行日照分析工作,合理确定小区建筑物之间的大致距离,由于在修建性详细阶段,还没有涉及建筑物的详细细节信息,一般都是建筑物轮廓以及屋顶轮廓线,这时可以利用多点沿线分析方法,分析建筑物外轮廓的间距合理性,是否满足日照时数的规定,还可以利用日照分析软件分析小区建筑对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确定合理的退让间距,为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审查以及审批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3 建设项目日照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3.1阶段与深度问题
日照分析报告在哪个阶段编制提交最为合适,具体编制深度如何?在2006年之前,国家相关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自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以来,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就要提交相应的日照分析报告给规划审批部门。但是日照分析报告编制的深度也还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在实践过程中,在规划方案审查阶段,需要提交建筑物多点沿线分析的日照分析报告。在建筑方案审查阶段是要提交窗户分析深度的日照分析报告,在方案作了修改调整以后日照分析报告需要随着调整,在建筑施工图阶段也需要有日照分析报告。这样日照分析报告从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就要开始编制,一直到施工图完成也要做出相应的日照分析报告。这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详细的技术规范要求,各城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做出详细的规定,以补充国家规范的空缺。
3.2计算范围选择问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修订版)规定,我市有效日照时间段标准为大寒日8时-16时,冬至日9时-15时。日照阴影随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变化而不断变化,中午12时影长最短,而上午8时,下午16时影长最长,也就是说日影全天在地面上扫过的投影是元宝形的。而上午8时、下午16时的影长可达建筑高度的3.2倍之多,这样就在建筑北侧形成大片的阴影区。如果所有区域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域都考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收效并不显著,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日照分析范围就成为提高效率和分析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靖松,钟文军.建设工程日照分析标准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 山西建筑. 2009(04)
[2]吳兆岚.日照分析在规划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0)
【关键词】日照分析;住宅;规划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 TB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日照是一种重要的气候资源,它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有很大影响,也是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所必须考虑的气候因素。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用地供应日趋饱和与紧张,建筑的高层化趋势愈加明显,建筑间的日照关系也随之愈加复杂。日照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住宅建筑实施日照分析必要性与意义
1.1 为高效利用建设用地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城市集约程度的加强,高效利用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容积率是必然趋势。但因目前的建筑间距审查以经验值估算为主,且经验值一般都是通过平行布置正面朝向的理想建筑来制定的,没有综合考虑日照方位角与高度角的充分利用。随着规划建筑方案越来越复杂,相对比较保守偏大的经验值,使得地块容积率不能建立在科学分析的数据上,造成该高容积率的地块没有体现出来,该低容积率的地块反而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而开展日照分析工作,则可在精确评估建筑物日照间距的基础上,优化建筑布局,为合理提高地块容积率提供技术支撑。
1.2 是科学协调相邻建筑物关系的需要
阳光权问题日益受到广大市民关注。在建筑间距审查中以经验值估算为主,由于其片面性,可能出现因阳光权问题造成的法律诉讼。开展日照分析工作,可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相邻建筑间距符合规定,有利于科学协调相邻建筑物关系,如有法律纠纷,日照分析报告可作为有力依据。
1.3 是进一步规范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
目前,日照分析工作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国家规范比较原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采用的日照分析软件和技术又不一致,有的单位为了应付规划审批而在日照分析结果上弄虚作假,造成不公平竞争并埋下隐患。因此,有必要把日照分析工作纳入统一规划管理,制定一套日照分析实施细则,以进一步规范日照分析工作。
2 日照分析在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1 建设项目日照分析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在规划建筑设计工作中应用日照分析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日照分析在设计中的应用:
2.1.1合理间距系数在规划设计中的直接应用
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在理想状态下,采用合理的间距系数可以快速指导规划地块各建筑单体的布局,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本文只对多层建筑之间平行布置情况下合理的间距系数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合理间距系数相对科学的方法,供规划主管部门采用。由于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只采用间距系数控制满足日照时数的要求不是最经济的办法,一般通过详细的日照分析方法来解决,该方法越来越被一些城市规划部门采用。
2.1.2减少建筑自遮挡造成的日照损失
建筑自遮挡是由于客体建筑自身设计的不合理,造成日照的减少。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单体建筑自身的布局或总平面的朝向布局不合理造成的(见图1、图2)。在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及审批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图1 自身布局造成遮挡 图2 朝向不合理造成遮挡
从图1和图2所示可知(图示均以上北下南考虑),在最合理的南北平行布置的图1所示建筑,由于建筑自身布局的不合理,通过分析可知,在12:00~14:30时间范围内造成遮挡;图2是由于建筑在总平面朝向布局的不合理,在13:00~15:00时间范围内造成遮挡。
2.1.3采用多点沿线高级分析功能,快速完成规划方案建筑单体布局
在规划方案单体建筑布局设计中,结合我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要求,规划方案报批时可采用多点沿线分析结果表示方法。这就要求专业的日照分析软件能提供动态布置建筑的同时,能动态分析出该建筑多点沿线的日照结果,用于直观高效的解决方案设计中来回调整建筑位置、不停试算日照结果的难题。
2.2 住宅日照分析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前,城市规划主管部门针对规划建筑方案的日照进行管理,主要是在规划实施管理阶段。日照分析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2.1预先确定规划地块合理的最大建筑容积率
在规划土地出让中,利用日照分析强大的三维仿真功能和遗传算法甚至是最近有人提出来的通过利用返回光线形成的等高线方式,可以事先模拟计算,确定规划地块的最大合理容积率,为土地出让中的规划设计条件的规定提供可视化定量化的辅助分析手段。根据地块大小,首先决定是单栋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对于单栋建可以结合用地红线和建筑红线,确定体块的基地,再根据高度控制算出建筑物的最大容量体积。对于群体建筑,在综合考虑用地红线、建筑红线以及高度之外,还要考虑群体建筑的自身间距和遮挡,通过日照分析和调整,最终确定合适的容积率,减少土地批租前规划地块容积率指标和通过日照计算使实际容积率降低的情况而产生的相互矛盾。尤其在旧城改造的地块中,由于地块周边建筑复杂,可以先通过日照分析技术模拟计算规划地块的最大合理容积率,为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的合理性提供技术保障。
2.2.2科学分析小区内部建筑之间的间距以及与周边建筑之间的合理距离
2006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第四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过程中,应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说明了在住宅小区的规划方案阶段就应该进行日照分析工作,合理确定小区建筑物之间的大致距离,由于在修建性详细阶段,还没有涉及建筑物的详细细节信息,一般都是建筑物轮廓以及屋顶轮廓线,这时可以利用多点沿线分析方法,分析建筑物外轮廓的间距合理性,是否满足日照时数的规定,还可以利用日照分析软件分析小区建筑对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确定合理的退让间距,为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审查以及审批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3 建设项目日照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3.1阶段与深度问题
日照分析报告在哪个阶段编制提交最为合适,具体编制深度如何?在2006年之前,国家相关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自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以来,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就要提交相应的日照分析报告给规划审批部门。但是日照分析报告编制的深度也还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在实践过程中,在规划方案审查阶段,需要提交建筑物多点沿线分析的日照分析报告。在建筑方案审查阶段是要提交窗户分析深度的日照分析报告,在方案作了修改调整以后日照分析报告需要随着调整,在建筑施工图阶段也需要有日照分析报告。这样日照分析报告从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就要开始编制,一直到施工图完成也要做出相应的日照分析报告。这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详细的技术规范要求,各城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做出详细的规定,以补充国家规范的空缺。
3.2计算范围选择问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修订版)规定,我市有效日照时间段标准为大寒日8时-16时,冬至日9时-15时。日照阴影随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变化而不断变化,中午12时影长最短,而上午8时,下午16时影长最长,也就是说日影全天在地面上扫过的投影是元宝形的。而上午8时、下午16时的影长可达建筑高度的3.2倍之多,这样就在建筑北侧形成大片的阴影区。如果所有区域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域都考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收效并不显著,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日照分析范围就成为提高效率和分析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靖松,钟文军.建设工程日照分析标准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 山西建筑. 2009(04)
[2]吳兆岚.日照分析在规划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