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旧城改造过程复杂,涉及要素繁多。目前,在市场经济下还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统一规范和改造模式,很多城市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往往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对黄石市旧城现状及改造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旧城改造中的规划编制、改造模式及资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进行阐述,为黄石市旧城改造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文中不足之处有待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改善。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市更新旧城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汇聚地,是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社会的进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力以及人民生活品质的的提高,与城市资源的枯竭之间的对质日益凸显,城市发展战略丞需调整。旧城区的功能设施也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要求,基础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因此,必须对旧城区进行有计划的改造、更新。
通过分析,黄石市旧城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被废弃的工业厂地、厂房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区是城市旧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建市初期城市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建的住宅小区或住宅组团构成了如今的旧城区;
3、“因矿而生,依矿而建”,先生产后生活是黄石市的发展方式。许多旧城区的居民早年都是从事矿山采掘的工人,他们所居住的简房陋屋,逐渐演化为如今的棚户区;
4、“城中村”及在集体土地上自建的住宅小区或住宅组团也是旧城区的一部分;
通过对部分旧城区的调查研究发现,黄石市旧城区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首先,旧城数量繁多、规模大、房屋破损严重。
其次是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恶劣。再次是旧城区是商业、金融、贸易中心,也是人们生活的密集区。
最后,旧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很好的规划,大多房型老化,式样陈旧,房屋质量、设备、各种质量指标远远不到规范设计要求,老化程度较严重,同时,乱搭乱建的现象特别突出,严重破坏了住宅区环境和公共设施。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旧城的更新和城市发展提出了新都市主义理论和城市再生理论。新都市主义理论主张街区多功能化、重视城市公共空间、重视古建筑保护;城市再生理论主张注重社区建设、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注重法制建设。随着各地对旧城改造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大城市从不同角度对旧城改造做了深入研究,并将许多旧城改造模式和理论付诸实践。近年来,黄石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旧城區已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需求,旧城改造迫在眉睫。但在城市的旧城改造更新中存在着缺乏旧城改造专项规划的指导、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对旧城改造认识不足,改造不善以及改造资金来源及改造模式单一、矛盾多样等方面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黄石市积极探索旧城改造的相关模式及规律,认真学习先进城市旧城改造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在旧城改造更新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编制旧城改造专项规划
旧城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高效利用城市各种资源,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的战略性、主导性和基础性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改造也一定要重视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
旧城的更新关乎民生,对城市远期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无时序、无计划的旧城改造必然激发出许多社会矛盾,且城市建设在前进的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旧城改造专项规划不仅在一定程度推进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同时有利于旧城改造有计划、有时序地稳步进行,维持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各方利益,减少社会矛盾。
二、明确观念,提高认识
旧城改造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现存环境中局部功能、建筑、空间、环境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是一项提高城市质量的综合性工作,具有时序性和长远性。旧城改造包括开发、整治、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旧城再开发是指在布局混乱,城市功能完全丧失,城市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城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拆除全部建筑物和构筑物,拓宽城市道路,新建各种必要的城市设施,重新安排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彻底改变原有地区景观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
旧城整治是指在城市功能部分丧失,城市环境质量正在恶化的地区,拆除不良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尚可使用或具有保留价值的城市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新建各种必要的城市设施,部分改变原有地区景观的中等规模城市改造建设。
旧城保护是指在现状良好,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街区进行保护性维护修缮,基本不做改变的小规模改造建设。
由此看出,旧城改造不是单一的推到重建,而应该根据旧城区的发展程度和历史价值来确定旧城改造的方式。因此,我们要明确旧城改造的观念,提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改造的正确方式,使有限的财力、人力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改造与保护相结合,增强历史文化保护意识
旧城改造并非是把一切推到重来,在改造的同时我们有责任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有力的保护。黄石市矿冶文化历史悠久,近现代建筑、厂区、生活区较多,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强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全面做到改造与保护相结合。
首先,在旧城改造专项规划中要将旧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清理、汇总和分类,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确定在旧城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其次,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宣传,通过社区对旧城区居民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在公共空间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增强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第三,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和维护,使其可以为旧城区居民所利用,将历史文化与居民日常生活相融合,促使市民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形成自觉的保护意识。
四、改善旧城改造模式,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
旧城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影响的城市发展因素广,如果仅仅依靠开发商的投资来带动旧城改造,必然会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改造不彻底,失去旧城改造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应改变由开发商投资的单一改造模式,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运作方式来实施旧城改造。其资金来源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来源方式:
1、国家对旧城改造工作的资金补贴;
2、旧城区置换或腾出的土地出让后的收益;
3、投融资公司商业投资收入;
4、房地产开发主体的商业投资;
5、银行融资。
五、鼓励群众积极参与
城市是千百万人生活的有机载体,因此在旧城更新中涉及到居民权益的,我们要设立沟通渠道,倾听公众的声音,建立公众参与的良好制度环境。公众参与的做法可以有:向公众提供宣传资料、网上征求意见、邀请公众发表意见、进行问卷调查和民意调查等方式,通过扩大宣传和主动上门调查收集群众意见。同时,可以邀请专业、学术团体加入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开探讨会,邀请公众和相关组织参加公众论坛,咨询意见。在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后,规划行政部门继续优化概念、纲要、规划,参考对改造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后,再召开公众参与活动进行介绍。鼓励公众参与引入民主机制,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政府与受改造影响居民之间架设了解、沟通、协商、反馈的平台。
结语:正是通过以上措施和途径,使黄石市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工矿城市,在旧城改造与更新的同时,做到了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弘扬工业文化精神、彰显城市个性和特色,为促进黄石市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市更新旧城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汇聚地,是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社会的进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力以及人民生活品质的的提高,与城市资源的枯竭之间的对质日益凸显,城市发展战略丞需调整。旧城区的功能设施也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要求,基础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因此,必须对旧城区进行有计划的改造、更新。
通过分析,黄石市旧城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被废弃的工业厂地、厂房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区是城市旧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建市初期城市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建的住宅小区或住宅组团构成了如今的旧城区;
3、“因矿而生,依矿而建”,先生产后生活是黄石市的发展方式。许多旧城区的居民早年都是从事矿山采掘的工人,他们所居住的简房陋屋,逐渐演化为如今的棚户区;
4、“城中村”及在集体土地上自建的住宅小区或住宅组团也是旧城区的一部分;
通过对部分旧城区的调查研究发现,黄石市旧城区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首先,旧城数量繁多、规模大、房屋破损严重。
其次是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恶劣。再次是旧城区是商业、金融、贸易中心,也是人们生活的密集区。
最后,旧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很好的规划,大多房型老化,式样陈旧,房屋质量、设备、各种质量指标远远不到规范设计要求,老化程度较严重,同时,乱搭乱建的现象特别突出,严重破坏了住宅区环境和公共设施。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旧城的更新和城市发展提出了新都市主义理论和城市再生理论。新都市主义理论主张街区多功能化、重视城市公共空间、重视古建筑保护;城市再生理论主张注重社区建设、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注重法制建设。随着各地对旧城改造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大城市从不同角度对旧城改造做了深入研究,并将许多旧城改造模式和理论付诸实践。近年来,黄石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旧城區已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需求,旧城改造迫在眉睫。但在城市的旧城改造更新中存在着缺乏旧城改造专项规划的指导、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对旧城改造认识不足,改造不善以及改造资金来源及改造模式单一、矛盾多样等方面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黄石市积极探索旧城改造的相关模式及规律,认真学习先进城市旧城改造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在旧城改造更新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编制旧城改造专项规划
旧城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高效利用城市各种资源,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的战略性、主导性和基础性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改造也一定要重视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
旧城的更新关乎民生,对城市远期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无时序、无计划的旧城改造必然激发出许多社会矛盾,且城市建设在前进的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旧城改造专项规划不仅在一定程度推进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同时有利于旧城改造有计划、有时序地稳步进行,维持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各方利益,减少社会矛盾。
二、明确观念,提高认识
旧城改造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现存环境中局部功能、建筑、空间、环境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是一项提高城市质量的综合性工作,具有时序性和长远性。旧城改造包括开发、整治、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旧城再开发是指在布局混乱,城市功能完全丧失,城市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城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拆除全部建筑物和构筑物,拓宽城市道路,新建各种必要的城市设施,重新安排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彻底改变原有地区景观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
旧城整治是指在城市功能部分丧失,城市环境质量正在恶化的地区,拆除不良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尚可使用或具有保留价值的城市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新建各种必要的城市设施,部分改变原有地区景观的中等规模城市改造建设。
旧城保护是指在现状良好,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街区进行保护性维护修缮,基本不做改变的小规模改造建设。
由此看出,旧城改造不是单一的推到重建,而应该根据旧城区的发展程度和历史价值来确定旧城改造的方式。因此,我们要明确旧城改造的观念,提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改造的正确方式,使有限的财力、人力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改造与保护相结合,增强历史文化保护意识
旧城改造并非是把一切推到重来,在改造的同时我们有责任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有力的保护。黄石市矿冶文化历史悠久,近现代建筑、厂区、生活区较多,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强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全面做到改造与保护相结合。
首先,在旧城改造专项规划中要将旧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清理、汇总和分类,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确定在旧城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其次,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宣传,通过社区对旧城区居民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在公共空间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增强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第三,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和维护,使其可以为旧城区居民所利用,将历史文化与居民日常生活相融合,促使市民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形成自觉的保护意识。
四、改善旧城改造模式,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
旧城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影响的城市发展因素广,如果仅仅依靠开发商的投资来带动旧城改造,必然会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改造不彻底,失去旧城改造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应改变由开发商投资的单一改造模式,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运作方式来实施旧城改造。其资金来源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来源方式:
1、国家对旧城改造工作的资金补贴;
2、旧城区置换或腾出的土地出让后的收益;
3、投融资公司商业投资收入;
4、房地产开发主体的商业投资;
5、银行融资。
五、鼓励群众积极参与
城市是千百万人生活的有机载体,因此在旧城更新中涉及到居民权益的,我们要设立沟通渠道,倾听公众的声音,建立公众参与的良好制度环境。公众参与的做法可以有:向公众提供宣传资料、网上征求意见、邀请公众发表意见、进行问卷调查和民意调查等方式,通过扩大宣传和主动上门调查收集群众意见。同时,可以邀请专业、学术团体加入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开探讨会,邀请公众和相关组织参加公众论坛,咨询意见。在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后,规划行政部门继续优化概念、纲要、规划,参考对改造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后,再召开公众参与活动进行介绍。鼓励公众参与引入民主机制,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政府与受改造影响居民之间架设了解、沟通、协商、反馈的平台。
结语:正是通过以上措施和途径,使黄石市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工矿城市,在旧城改造与更新的同时,做到了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弘扬工业文化精神、彰显城市个性和特色,为促进黄石市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