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神话是了解人类早期精神史的重要途径,对神话母题的研究则能够加深我们对一个民族的了解。“死而复植”母题指的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死后尸体(器官)长出植物的故事情节。该母题在世界各地神话中多由体现,本文通过日本神话与其他民族的同母题神话进行对比,得出日本该类神话体现的民族特点。
关键词:复生;植物;神话;日本
创世母题一直是神话领域研究的焦点,但是作为“生”的对立面——“死”也是先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这些关于“死”的神话中,“死而复植”母题的神话极具特色。该母题指的是神话中的主人公死亡后,身体(器官、血液)幻化成为植物,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再生。该母题神话在各国多有记载,比如在中国的《山海经·》记载的“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露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而流传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神话也与此类似:当地曾遇大旱,族长的小女儿卢英为了拯救众人自愿献祭,她用自己的鲜血滋润干裂的土地,求苍天降雨,结果解除了干旱。在卢英用鲜血滋润的土地上,长出了稻谷。日本文学作为东方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神话研究不可忽视。在日本神话中该母题神话也有所体现,并且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死而复植”神话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是日本重要的文学作品,而“死而复植”神话在这两本书中都有所体现。如《古事记》中记载:速须佐之男命又向大气津比卖神企求食物。大气津比卖用鼻孔、嘴和肛门中取出污秽之物做出了各种食物送给他。速须佐之男命看到这种情景,十分生气,便杀死了大气津比卖。被杀的大气津比卖身上生长出一些东西:头上生蚕,两眼生稻种,两耳生栗,鼻孔生小豆,阴部生麦,肛门生大豆。(后文简称“大气津比卖”神话)《日本书记》中也有类似记载:保食神已死矣,惟有其神之顶化为牛马,颅上生粟,眉上生蚕,眼中生稗,腹中生稻,阴生麦及大小豆。(后文简称“保食神”神话)
日本民间流传的神话中还有女神瓜子姬被天邪鬼所杀,身体被分解,扔到旱田中,变成薯类,而她的血则让粟、荞麦、小麦的根和茎叶都变成了红色。(后文简称“瓜子姬”神话)。
虽然同一母题的神话在情节、主题或者人物上具有相似性,但是各个民族的神话都会受到本民族实际情况的影响而各具特色,“就像同样一出戏在不同的时空上演时,会穿上不同的戏服。”在“死而复植”母题下,通过与亚洲其他民族神话比较,我们发现日本该母题神话也极具自身特色。
1.相互影响
印度尼西亚塞拉母岛上有一则传说:从椰果中长出的女子哈伊奴维丽具有一项神奇的能力——能够从自己的身体和粪便中长出昂贵的物品和食物。在一次舞会中,哈伊奴维丽因此技能被男子仇视和嫉妒,从而被活埋致死。她的主人通过占卜挖出了她的尸体,并把尸体切成了碎片,埋在了举行舞会的广场周围,结果被从埋的尸体各部分长出了各种各样的山药。(后文简称“哈伊奴维丽”神话)
与此类似的还有另外一则“死而复植”神话:一位祖母与自己孙子相依为命,后来她把身体上的污垢放进材料中作粥,却被孙子发现。孙子怒而离家三日后发现祖母已经死去,并且头部长出了艾伦树,性器中长出了可可椰子树,胴体中长出西谷。(后文简称“祖孙”神话)
我们发现这两则神话传说和日本的的两则“死而复植”神话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以下从神话的构成要素中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瓜子姬”神话与印尼的“哈伊奴维丽”神话在主人公死亡方式、幻化基础和结果都十分相似,而“大气津比卖”神话和“祖孙”神话中除了主人公一个是“被杀”,一个是“他杀”之外,其余要素几乎一致,并且在幻化的植物上十分富有地区特色
这种相似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先民们的原始意识本就相似,另外一方面是可能是由于文化相互传播,神话之间相互影响。日本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位于太平洋上的岛国,海运便利,较早对外开放,在远古时代有可能就开始了交流往来,从而导致神话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2.性开放意识
在“死而复植”神话中,中国神话对幻化的器官十分隐晦,但在日本的“瓜子姬”神话和“哈伊奴维丽”神话中,我们看到除了提及一般的口、鼻、耳朵等器官外,还涉及了“阴部”这一性器。如果说不涉及五官是因为中国思想较为保守,那么日本神话中提及“阴部”生长出植物则体现了日本性意识的开放。
日本人向来对“性”持有一个宽容的态度,从不故意回避这个话题,甚至认为“性”带有圣性。如在《古事记》中众神为了引出太阳神,在天石窟前举行仪式,让一位名叫天宇受女命的女神露出乳房和阴部跳起舞蹈,太阳神受到感召,忍不住探出头观看,天地间才恢复了光明。皿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性器”竟然能够让天地恢复光明,那么“死而复植”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能够为人们带去粮食),所以日本神话中中涉及性器官也就十分正常了。
3.“耻”感文化
从两则神话中,我们都看到矛盾起源于污秽之物。不过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吃不干净的东西而生气的吗?背后的原因可能和日本传统的“耻”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尼迪克特曾说:“与其说他们(日本人)重视罪,毋宁说他们更重视耻感在日本伦理中的权威地位与西方伦理中纯洁良心’,‘笃信上帝’,‘回避罪恶’的地位相等”。并且日本人“受到侮辱,或遭到失败,有‘洗刷’污名的义务,亦即报复或复仇的义务。”。处在此信仰支配下的日本人会以污秽和不洁为耻,因此当建速须佐之男命看到女神大宜都比卖给自己吃的东西时候大发雷霆,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直接殺了女神。
总结
死亡是人类亘古弥新的永恒命题,斯宾格勒指出,“在关于死的知识中产生了我们作为人类非兽类的世界观”。对死亡意义的深度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是文学领域、思想领域的传统,而对日本神话中“死而复植”母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先民的生活和文化多样性以及日本民族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复生;植物;神话;日本
创世母题一直是神话领域研究的焦点,但是作为“生”的对立面——“死”也是先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这些关于“死”的神话中,“死而复植”母题的神话极具特色。该母题指的是神话中的主人公死亡后,身体(器官、血液)幻化成为植物,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再生。该母题神话在各国多有记载,比如在中国的《山海经·》记载的“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露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而流传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神话也与此类似:当地曾遇大旱,族长的小女儿卢英为了拯救众人自愿献祭,她用自己的鲜血滋润干裂的土地,求苍天降雨,结果解除了干旱。在卢英用鲜血滋润的土地上,长出了稻谷。日本文学作为东方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神话研究不可忽视。在日本神话中该母题神话也有所体现,并且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死而复植”神话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是日本重要的文学作品,而“死而复植”神话在这两本书中都有所体现。如《古事记》中记载:速须佐之男命又向大气津比卖神企求食物。大气津比卖用鼻孔、嘴和肛门中取出污秽之物做出了各种食物送给他。速须佐之男命看到这种情景,十分生气,便杀死了大气津比卖。被杀的大气津比卖身上生长出一些东西:头上生蚕,两眼生稻种,两耳生栗,鼻孔生小豆,阴部生麦,肛门生大豆。(后文简称“大气津比卖”神话)《日本书记》中也有类似记载:保食神已死矣,惟有其神之顶化为牛马,颅上生粟,眉上生蚕,眼中生稗,腹中生稻,阴生麦及大小豆。(后文简称“保食神”神话)
日本民间流传的神话中还有女神瓜子姬被天邪鬼所杀,身体被分解,扔到旱田中,变成薯类,而她的血则让粟、荞麦、小麦的根和茎叶都变成了红色。(后文简称“瓜子姬”神话)。
虽然同一母题的神话在情节、主题或者人物上具有相似性,但是各个民族的神话都会受到本民族实际情况的影响而各具特色,“就像同样一出戏在不同的时空上演时,会穿上不同的戏服。”在“死而复植”母题下,通过与亚洲其他民族神话比较,我们发现日本该母题神话也极具自身特色。
1.相互影响
印度尼西亚塞拉母岛上有一则传说:从椰果中长出的女子哈伊奴维丽具有一项神奇的能力——能够从自己的身体和粪便中长出昂贵的物品和食物。在一次舞会中,哈伊奴维丽因此技能被男子仇视和嫉妒,从而被活埋致死。她的主人通过占卜挖出了她的尸体,并把尸体切成了碎片,埋在了举行舞会的广场周围,结果被从埋的尸体各部分长出了各种各样的山药。(后文简称“哈伊奴维丽”神话)
与此类似的还有另外一则“死而复植”神话:一位祖母与自己孙子相依为命,后来她把身体上的污垢放进材料中作粥,却被孙子发现。孙子怒而离家三日后发现祖母已经死去,并且头部长出了艾伦树,性器中长出了可可椰子树,胴体中长出西谷。(后文简称“祖孙”神话)
我们发现这两则神话传说和日本的的两则“死而复植”神话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以下从神话的构成要素中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瓜子姬”神话与印尼的“哈伊奴维丽”神话在主人公死亡方式、幻化基础和结果都十分相似,而“大气津比卖”神话和“祖孙”神话中除了主人公一个是“被杀”,一个是“他杀”之外,其余要素几乎一致,并且在幻化的植物上十分富有地区特色
这种相似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先民们的原始意识本就相似,另外一方面是可能是由于文化相互传播,神话之间相互影响。日本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位于太平洋上的岛国,海运便利,较早对外开放,在远古时代有可能就开始了交流往来,从而导致神话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2.性开放意识
在“死而复植”神话中,中国神话对幻化的器官十分隐晦,但在日本的“瓜子姬”神话和“哈伊奴维丽”神话中,我们看到除了提及一般的口、鼻、耳朵等器官外,还涉及了“阴部”这一性器。如果说不涉及五官是因为中国思想较为保守,那么日本神话中提及“阴部”生长出植物则体现了日本性意识的开放。
日本人向来对“性”持有一个宽容的态度,从不故意回避这个话题,甚至认为“性”带有圣性。如在《古事记》中众神为了引出太阳神,在天石窟前举行仪式,让一位名叫天宇受女命的女神露出乳房和阴部跳起舞蹈,太阳神受到感召,忍不住探出头观看,天地间才恢复了光明。皿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性器”竟然能够让天地恢复光明,那么“死而复植”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能够为人们带去粮食),所以日本神话中中涉及性器官也就十分正常了。
3.“耻”感文化
从两则神话中,我们都看到矛盾起源于污秽之物。不过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吃不干净的东西而生气的吗?背后的原因可能和日本传统的“耻”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尼迪克特曾说:“与其说他们(日本人)重视罪,毋宁说他们更重视耻感在日本伦理中的权威地位与西方伦理中纯洁良心’,‘笃信上帝’,‘回避罪恶’的地位相等”。并且日本人“受到侮辱,或遭到失败,有‘洗刷’污名的义务,亦即报复或复仇的义务。”。处在此信仰支配下的日本人会以污秽和不洁为耻,因此当建速须佐之男命看到女神大宜都比卖给自己吃的东西时候大发雷霆,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直接殺了女神。
总结
死亡是人类亘古弥新的永恒命题,斯宾格勒指出,“在关于死的知识中产生了我们作为人类非兽类的世界观”。对死亡意义的深度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是文学领域、思想领域的传统,而对日本神话中“死而复植”母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先民的生活和文化多样性以及日本民族有更加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