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自己的思想感情,说套话。这种为了应付考试的“应试作文”是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因此,近几年来,小学语文界许多有识之士以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提出了许多建议和主张。小学教育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有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根据这一要求,要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下面五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小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小学生作文要“具有真实的内容”,而且要求内容要具体,这就要搜集、积累大量的素材。这些写作的素材是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来的,要培养学生搜集、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方法多种: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写下观察记录。如,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观察要入微,写的作文才有血有肉;2、扩大阅读范围,向学生介绍有益的书刊,要求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习作时灵活运用。对能灵活运用这些好词、好句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爱读书,养成的良好的练笔习惯;3、有计划地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课外活动,寓作文教学于实践活动之中。如,教师在布置学生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之前,让学生开展“击鼓传花”活动,作文时,有位学生写道:“……鼓声又一次响起来了,我暗暗庆幸,今天的运气真好,红花始终没有落在我的眼前。正想着,红花又一次传到我面前,还没来得及往下传,可该死的鼓声却停下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心想,唉!要是刚才快点往下传就好了……‘表演节目’,快,快!几个调皮鬼正在起哄着。同时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只好壮大胆子来到同学中间表演节目……”这位学生把击鼓传花“活动”的细节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二、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真实,才能使人感动。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变要准确、实在、恰如其分。小学生习作在有了材料,能审清题意,有好的立意,能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情况下,扶起笔来往往喜欢滥用华丽的词藻、激昂的语句,熟不知适得其反,而使文章华而不实。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重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培养这一能力可以从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回答问题、造句写片断等多方面进行逻辑训练,要求把积累的词语、佳句灵活地运用,能写出通顺、连贯、具体的句子,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经常练,反复练,从而达到说话、写话、具体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地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审题,确定中心的能力
审题与确定中心是作文的第一步,要学生能从题目中准确地找出限定的习作范围和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分析课题时就要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1、这篇文章写的是谁?2、“的”字在题目中有什么作用?3、从题目看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又如,习作<<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题意:1、“家乡”是谁的家乡?2、中心词是那一个?3、“的”字是对哪个词的修饰和限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就能明确“家乡”“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作者的家乡,”“变化”是题眼,是题目的关键,是写作的重点和中心,“的”是对“变化”这个中心词的修饰和限制,写作时要有总体变化的概述,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二具体事例的记叙,还可以通过简略的对比方法,提示“变化”的原因,使读者明确写作意图,培养审题的能力,还可以采用训练学生给课文的段落加小标题的办法,用几个题型相似的题目比较分析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审题,确定中心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紧扣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
小学生搜集、积累的作文素材包罗万象,要引导他们进行分类整理,归类的作文素材便于习作运用时选择,否则小学生容易乱套滥用、东拉西扯,使文章中心不明确。我们的教师要求小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启发学生按作文题目的要求,围绕所要表达的中心,从积累的作文素材中筛选真实、新颖、有意义的材料,有计划地安排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学生具备了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习作就能达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小學生习作,初稿完成以后,常常表现出完事、满足、喜悦等心理,至于文章是否达到了习作要求,存在什么不足,是否还要修改,怎样修改,自己心中无数,以为这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由于小学生作文过程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认识过程,而这两方面反映在“作”和“改”中,才算是完整的过程,又是对生活的深化认识过程。因此,“改”的过程既是完善“作”的过程,又是对生活的深化认识过程。要使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逐词逐句对照习作要求进行检查,做到精益求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己修改的能力。启发学生认真逐句、逐段阅读习作,从读中发现问题。如,文中的标点符号对不对,有无写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楚,是否按要求写。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使文章符合习作的要求。这样着力培养学生“改”的能力,克服传统作文中学生只知“作”不知“改”的弊端,使学生不但会写,而且会改。
总而言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归纳起来就是要多读、多观察、多练笔。
一、培养小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小学生作文要“具有真实的内容”,而且要求内容要具体,这就要搜集、积累大量的素材。这些写作的素材是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来的,要培养学生搜集、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方法多种: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写下观察记录。如,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观察要入微,写的作文才有血有肉;2、扩大阅读范围,向学生介绍有益的书刊,要求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习作时灵活运用。对能灵活运用这些好词、好句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爱读书,养成的良好的练笔习惯;3、有计划地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课外活动,寓作文教学于实践活动之中。如,教师在布置学生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之前,让学生开展“击鼓传花”活动,作文时,有位学生写道:“……鼓声又一次响起来了,我暗暗庆幸,今天的运气真好,红花始终没有落在我的眼前。正想着,红花又一次传到我面前,还没来得及往下传,可该死的鼓声却停下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心想,唉!要是刚才快点往下传就好了……‘表演节目’,快,快!几个调皮鬼正在起哄着。同时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只好壮大胆子来到同学中间表演节目……”这位学生把击鼓传花“活动”的细节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二、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真实,才能使人感动。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变要准确、实在、恰如其分。小学生习作在有了材料,能审清题意,有好的立意,能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情况下,扶起笔来往往喜欢滥用华丽的词藻、激昂的语句,熟不知适得其反,而使文章华而不实。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重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培养这一能力可以从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回答问题、造句写片断等多方面进行逻辑训练,要求把积累的词语、佳句灵活地运用,能写出通顺、连贯、具体的句子,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经常练,反复练,从而达到说话、写话、具体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地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审题,确定中心的能力
审题与确定中心是作文的第一步,要学生能从题目中准确地找出限定的习作范围和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分析课题时就要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1、这篇文章写的是谁?2、“的”字在题目中有什么作用?3、从题目看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又如,习作<<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题意:1、“家乡”是谁的家乡?2、中心词是那一个?3、“的”字是对哪个词的修饰和限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就能明确“家乡”“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作者的家乡,”“变化”是题眼,是题目的关键,是写作的重点和中心,“的”是对“变化”这个中心词的修饰和限制,写作时要有总体变化的概述,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二具体事例的记叙,还可以通过简略的对比方法,提示“变化”的原因,使读者明确写作意图,培养审题的能力,还可以采用训练学生给课文的段落加小标题的办法,用几个题型相似的题目比较分析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审题,确定中心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紧扣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
小学生搜集、积累的作文素材包罗万象,要引导他们进行分类整理,归类的作文素材便于习作运用时选择,否则小学生容易乱套滥用、东拉西扯,使文章中心不明确。我们的教师要求小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启发学生按作文题目的要求,围绕所要表达的中心,从积累的作文素材中筛选真实、新颖、有意义的材料,有计划地安排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学生具备了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习作就能达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小學生习作,初稿完成以后,常常表现出完事、满足、喜悦等心理,至于文章是否达到了习作要求,存在什么不足,是否还要修改,怎样修改,自己心中无数,以为这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由于小学生作文过程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认识过程,而这两方面反映在“作”和“改”中,才算是完整的过程,又是对生活的深化认识过程。因此,“改”的过程既是完善“作”的过程,又是对生活的深化认识过程。要使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逐词逐句对照习作要求进行检查,做到精益求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己修改的能力。启发学生认真逐句、逐段阅读习作,从读中发现问题。如,文中的标点符号对不对,有无写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楚,是否按要求写。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使文章符合习作的要求。这样着力培养学生“改”的能力,克服传统作文中学生只知“作”不知“改”的弊端,使学生不但会写,而且会改。
总而言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归纳起来就是要多读、多观察、多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