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换季时节,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很多人,包括拥有宝宝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了解也微乎其微、少之甚少。直到我国近期陆续发生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死亡案例,才引起重视。也因此,不少专家开始着手研发相应的疾病疫苗。2008年安徽阜阳爆发手足口病疫情时,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工作者都集中到了阜阳,参与手足口病的调查和研究。目前我国批准手足口病的疫苗上市,也是为了预防和有效控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对幼儿的伤害。
然而,作为家长,要从根本上注意和关注这类疾病。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是肠道病毒。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感染途径是通过口腔进入宝宝身体并寄居在宝宝的肠道内然后大量繁殖。高发人群一般是5岁以下的宝宝,但是成人也会有传染的几率。特别是到了换季时节,宝宝体抗力、免疫力出现缺乏时容易得病。另一种大家听得比较多的就是口蹄疫病毒,现在称作口疱病毒。传染源来自患有口蹄疫的动物身上,当接触和食用这些动物后多可感染。然而这种病毒鲜有通过人和人的接触传染。比如宝宝的妈妈感染上了口蹄疫病毒,并不会直接传染给宝宝。更多还是人和动物的传染。
另方面,在公共场合,如学校和医院门诊。消毒不够全面,人群密集,这样的环境容易引起宝宝之间的交叉感染。手足口病的传播能力在宝宝发病后的一周内是传播能力最强的,即便痊愈宝宝体内仍在继续存有病毒。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分泌物携带的病毒最久需要6~8周排放完毕。传染源包括宝宝的喷嚏、唾液、破溃的水泡脓液、粪便。传染途径如宝宝接触到患病宝宝的唾液等、接触污染物件(玩具、餐具、手帕)、接触了感染环境(卫生间)。
正确识别宝宝是否得了手足口病,还需家长和学校老师及时察觉。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在3~5天。这个阶段的宝宝会出现低热、咳嗽、流鼻涕,或者全身不适,腹痛等症状。如果你发现平日调皮爱捣蛋的宝宝变得不爱动、精神差、情绪低落等就要引起注意,是不是生病了。若在宝宝的口腔、咽、颊黏膜、舌、齿龈等出现疼痛,还时不时流口水,不爱吃点心和午饭,这时也要警惕是否出现了手足口病。发生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让宝宝张开嘴,观察宝宝口腔内是否出现了绿豆大小的疱疹或溃疡表面,在疱疹周围是否存在红晕。如果口腔里的水疱已经破溃了,可以看到点状或者膜状的灰白色糜烂面;另外,在宝宝的手上、脚上有没有皮疹或者疱疹,这些疱疹有的呈圆形,有的椭圆,分布密集。性状较小,质地较硬,在疱疹的周围还有红晕存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因此,越来越多家长提出是否存在手足口病的疫苗,可以防止宝宝感染这类疾病呢?就在2015年12月3日,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I类新药——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注册申请。研究者认为该疫苗的问世,可有效降低宝宝手足口的发病率,针对疾病不良并发症和死亡结局的人数会有所降低。相信同其他宝宝注射疫苗一样,对宝宝日后健康有利。
然而,医疗行业的专家指出该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宝宝感染上此类病毒,预防患有手足口病。但疫苗的预防效果还要等到临床推广普及使用后,进行观察,接种疫苗也可能存在副作用,需要评估后再慎重选择。另外,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病毒也会不断变异,该疫苗仅能预防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并不能起到预防和保护。部分医生认为在决定是否接种此疫苗问题上需要三思。
个人认为该疫苗如牛痘、乙肝等疫苗的问世,对社会而言无益是造福人类的。我国近7年的报告显示:手足口病病例达1280万例,死亡3296例,连续数年成为我国传染病发生率最高的病种之一,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如今,手足口病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预防是减少和控制EV71感染的有效手段,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才是防控该病的首选。
然而,作为家长,要从根本上注意和关注这类疾病。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是肠道病毒。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感染途径是通过口腔进入宝宝身体并寄居在宝宝的肠道内然后大量繁殖。高发人群一般是5岁以下的宝宝,但是成人也会有传染的几率。特别是到了换季时节,宝宝体抗力、免疫力出现缺乏时容易得病。另一种大家听得比较多的就是口蹄疫病毒,现在称作口疱病毒。传染源来自患有口蹄疫的动物身上,当接触和食用这些动物后多可感染。然而这种病毒鲜有通过人和人的接触传染。比如宝宝的妈妈感染上了口蹄疫病毒,并不会直接传染给宝宝。更多还是人和动物的传染。
另方面,在公共场合,如学校和医院门诊。消毒不够全面,人群密集,这样的环境容易引起宝宝之间的交叉感染。手足口病的传播能力在宝宝发病后的一周内是传播能力最强的,即便痊愈宝宝体内仍在继续存有病毒。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分泌物携带的病毒最久需要6~8周排放完毕。传染源包括宝宝的喷嚏、唾液、破溃的水泡脓液、粪便。传染途径如宝宝接触到患病宝宝的唾液等、接触污染物件(玩具、餐具、手帕)、接触了感染环境(卫生间)。
正确识别宝宝是否得了手足口病,还需家长和学校老师及时察觉。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在3~5天。这个阶段的宝宝会出现低热、咳嗽、流鼻涕,或者全身不适,腹痛等症状。如果你发现平日调皮爱捣蛋的宝宝变得不爱动、精神差、情绪低落等就要引起注意,是不是生病了。若在宝宝的口腔、咽、颊黏膜、舌、齿龈等出现疼痛,还时不时流口水,不爱吃点心和午饭,这时也要警惕是否出现了手足口病。发生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让宝宝张开嘴,观察宝宝口腔内是否出现了绿豆大小的疱疹或溃疡表面,在疱疹周围是否存在红晕。如果口腔里的水疱已经破溃了,可以看到点状或者膜状的灰白色糜烂面;另外,在宝宝的手上、脚上有没有皮疹或者疱疹,这些疱疹有的呈圆形,有的椭圆,分布密集。性状较小,质地较硬,在疱疹的周围还有红晕存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因此,越来越多家长提出是否存在手足口病的疫苗,可以防止宝宝感染这类疾病呢?就在2015年12月3日,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I类新药——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注册申请。研究者认为该疫苗的问世,可有效降低宝宝手足口的发病率,针对疾病不良并发症和死亡结局的人数会有所降低。相信同其他宝宝注射疫苗一样,对宝宝日后健康有利。
然而,医疗行业的专家指出该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宝宝感染上此类病毒,预防患有手足口病。但疫苗的预防效果还要等到临床推广普及使用后,进行观察,接种疫苗也可能存在副作用,需要评估后再慎重选择。另外,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病毒也会不断变异,该疫苗仅能预防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并不能起到预防和保护。部分医生认为在决定是否接种此疫苗问题上需要三思。
个人认为该疫苗如牛痘、乙肝等疫苗的问世,对社会而言无益是造福人类的。我国近7年的报告显示:手足口病病例达1280万例,死亡3296例,连续数年成为我国传染病发生率最高的病种之一,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如今,手足口病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预防是减少和控制EV71感染的有效手段,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才是防控该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