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金钥匙,更是学生走进数学殿堂的通行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如何把握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本文从学习目标和学习途径出发,对概念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学习途径;概念感知
一、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
1.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1.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为创造提供要求,为创造提供成功的可能,为检验创造成功与否提供检验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二、概念的学习途径
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两种途径: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2.1概念的形成
就从大量的实例出发,以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形成表象,归纳、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某类“本质”属性,并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获得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它是一种数学认知结构的顺应过程,即将已有经验有选择地运用到异类情境中去,使已有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发生影响,并使原有经验获得改组,构成一个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一般适用于低年级数学概念或原始数学概念学习,因为低年级学生头脑里储备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经验,数学概念非常匮乏,没有现成的数学概念与所要学习的数学概念相联系,必须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抽象和概括的过程才能完成对某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2概念的同化
从已有的概念出发,以其间接经验为基础,直接揭示所学习概念的某类“本质”特征,以获得数学概念(或二级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数学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即将原有经验运用到同类情境中去,从而将新事物纳入已有的经验系统的过程。随着小学生不断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对于那些与已知概念有着紧密联系的新概念的学习,完全不必经过概念形成的过程,只需把所要学习的新概念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的概念相结合,即可获得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从而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因此概念同化应当逐渐成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
三、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3.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才具有丰富的内涵。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把概念教学置身于现实背景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3.2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确理解概念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对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原因通常体现为学生对概念的误解。因为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所以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以及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角和直角时,先讲明它们各自的内涵,让学生懂得由一个共同顶点和两条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而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一个共同顶点所组成的图形叫直角。接着就让学生观察、比较、判断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学生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后,进一步引伸到概念的外延,突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角必须有两条边和一个共同顶点,而直角是特殊的角,其两条边互相垂直。
3.3通过逆向思维的训练,深化概念
逆向思维就是指能够灵活地从一种运算方式过渡到另一种运算方式和从一种思维方式迅速转化到另一种思维方式的过程。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整体进行的。逆向思维总是与顺向思维交织在一起。而概念教学往往是通过逆向思维才得以发展和深化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遵循先顺后逆,顺逆并举,方顺收效。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先出示例题:“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这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能较快根据周长公式(长+宽)×2算出周长是(8+5)×2=26(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把题目转换成:“一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26米,宽5米,求这块菜地的长是多少米?”这样就自然地把学生的顺向思维引到逆向思維。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推导出长=周长÷2-宽,就是26÷2-5=8(米),这样就把周长、长与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概念的教学得到深化和升华。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把概念讲详细,讲透彻,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数学概念,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晓丽.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体会[J].教学研究2013(4)
[2]马晓叶.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J].新疆教育2013(3)
[3]黎晓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