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秀丽曾是一位普通的民办教师,记者面前的她气质淳朴,浑身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今年69岁的她已退休12年。和记者谈起往昔的教学生涯时,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她说:“我觉得小孩可可爱,我都可喜欢。我觉得自己跟小孩一样,也跟小孩谈得来。”赵秀丽是汝南县三桥乡贺竹园村人,初中畢业,1974年开始当“民师”。
在那个年代,民办教师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在农村地区,小学毕业生教小学、初中毕业生教初中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个人,一个教学点
赵秀丽最开始在贺竹园村教学点任教。教学点有两个班,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一共才一二十个学生,来自贺竹园村和王园村两个村。整个教学点只有赵秀丽一个老师。最开始,孩子们在村里打麦场旁边的一间房子里上课,后来挪到一个五保户留下的空房子里。
那是一间麦秸顶、土坯墙的旧房子,里面有两排泥巴垒的台子。一、二年级的孩子各坐一排,趴在泥巴台子上写字,屁股底下是从自己家里掂来的小板凳。
赵秀丽板书用的是一个一米左右宽的小黑板,在墙上钉个钉子,把小黑板挂上去。放学后,她要把小黑板带回家,怕被人掂走了。王园村的孩子,放学时就把小板凳掂到赵秀丽家放着。
赵秀丽开展的是复式教学。她给一年级的学生讲完课,布置好作业让他们做,然后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课。上午三节课,下午三节课。没有人给她打上下课铃,她戴着手表自己掌握时间。她自己教了两个年级的孩子两年,除了工分,生产队每个月发给她五元钱的工资。
赵秀丽教孩子们语文、数学,她不会唱歌。有一个从郑州下放到村里的女大学生,教孩子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毛主席语录编的歌,孩子们都很爱唱。
赵秀丽家有地,当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女儿,丈夫在外地工作。“中午人家往家跑,我往地里跑,累得腰都罗锅了。忙是忙,学生我看得可紧,怕他们打打闹闹惹事。”记者看到她站立时腰明显弯着。
在那段时间里,还发生过一件惊险的事情。
一次,赵秀丽正在给二年级的孩子讲课,有一个一年级的男孩在教室里喊叫,影响别的孩子上课,赵秀丽就让他站到教室门口。当时教室在打麦场旁边,男孩的爸爸正在打麦场里干农活,看见了这场景,拿着家伙过来不由分说照她脸上打了一下,顿时鲜血直流。
赵秀丽当时怀孕已经两三个月了,被打后差点流产。她住院多天,才保住了第三个女儿。
赵秀丽说:“我这人老实,当时要是告他一下不就得了?但我没吭气,也没让他赔钱。”
她的语气很平和。
无论自己内心经受了什么样的磨炼,她总是这样平和地面对孩子们。
勤奋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贺竹园村教学点存在两年后被撤掉,合并到贺屯小学。当时的贺屯小学在一所古庙里,古庙已清空,房子很多,容纳十个班没有问题。全校共有五个年级,赵秀丽继续教一二年级。学校的二三十位教师全部是民师。
赵秀丽还住在贺竹园村,到学校要走一二十分钟。家里的农活儿没人干,干完自己手头的工作,学生上体育课时,她就赶紧到地里干十几分钟的农活儿,再一溜小跑赶回学校上课。有时她会跟同事调课,回家干一节课时间的农活儿。“人家地里没草,俺家地里的草长得可深,地都荒了。”有好心的同事心疼她,抽空去帮她锄草,一直干到天黑才各回各家。
197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民办教师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1981年,教育部决定对民办教师队伍进行整顿。于是,赵秀丽迎来了她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民办教师试用证、任用证考试。
她全力以赴为考试做准备。白天上课,还要下地干活,她就晚上学习。太累了,就睡一会儿,睡醒了点上灯接着学。“干好多年教师了,能舍得丢掉吗?黑天白日地学,最后两个证都考过了。”
后来,赵秀丽还参加了一次脱产培训,带薪,为期两年,她拿到了中专学历。
就这样,她教的学生在成长,她自己也在成长。她的学生在全乡的学科竞赛中拿到前六名,受到奖励。她本人也在全乡教师的备课大比武中拿到了第二名。
由于各种原因,1998年赵秀丽才知道了国家的民师转正政策。当时评上县级优质课、市级优质课都有加分,她报名参加评选。在一所乡重点学校,教师现场讲课,乡教育办、县教育局的领导现场打分。凭着多年教学经验和不懈学习打下的坚实基础,赵秀丽的课评上了市级优质课。由于教学成绩优秀,她还被评为县级教学模范。1999年,她顺利转正。
赵秀丽最初当民办教师时每月工资5块,后来涨到7块、8块、十几块、二十几块、三十几块、五十几块,转正时拿到500多块。退休时她的工资是700多块,现在涨到了3100多块。
工资从每月5块到3100多块,赵秀丽也默默走过了44年的教育人生。
如今,她和丈夫住在汝南县城里,租的房子。她在帮三女儿和四女儿带孩子,两个男孩,一个上四年级,一个上五年级。丈夫身体不好,她帮一家保健品公司看门,不挣工资,每月可以领两瓶保健品给丈夫吃。
“我很满足,顺其自然。天天说说笑笑,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地过。”
她几十年教的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孩子们长得快,过几年再见面时她都不认识了。而孩子们都记得她。
如今她已经退休,不再教课了,但我们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回望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我们知道,丰硕的教育成果里有她的一份付出——她曾经为一批又一批的懵懂孩子点亮心灯,从1 1=2开始,带他们走上了长长的求知之路。
她教过的孩子们不会忘记她,我们,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千千万万民办教师为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
(责 编 天 中)
她说:“我觉得小孩可可爱,我都可喜欢。我觉得自己跟小孩一样,也跟小孩谈得来。”赵秀丽是汝南县三桥乡贺竹园村人,初中畢业,1974年开始当“民师”。
在那个年代,民办教师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在农村地区,小学毕业生教小学、初中毕业生教初中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个人,一个教学点
赵秀丽最开始在贺竹园村教学点任教。教学点有两个班,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一共才一二十个学生,来自贺竹园村和王园村两个村。整个教学点只有赵秀丽一个老师。最开始,孩子们在村里打麦场旁边的一间房子里上课,后来挪到一个五保户留下的空房子里。
那是一间麦秸顶、土坯墙的旧房子,里面有两排泥巴垒的台子。一、二年级的孩子各坐一排,趴在泥巴台子上写字,屁股底下是从自己家里掂来的小板凳。
赵秀丽板书用的是一个一米左右宽的小黑板,在墙上钉个钉子,把小黑板挂上去。放学后,她要把小黑板带回家,怕被人掂走了。王园村的孩子,放学时就把小板凳掂到赵秀丽家放着。
赵秀丽开展的是复式教学。她给一年级的学生讲完课,布置好作业让他们做,然后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课。上午三节课,下午三节课。没有人给她打上下课铃,她戴着手表自己掌握时间。她自己教了两个年级的孩子两年,除了工分,生产队每个月发给她五元钱的工资。
赵秀丽教孩子们语文、数学,她不会唱歌。有一个从郑州下放到村里的女大学生,教孩子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毛主席语录编的歌,孩子们都很爱唱。
赵秀丽家有地,当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女儿,丈夫在外地工作。“中午人家往家跑,我往地里跑,累得腰都罗锅了。忙是忙,学生我看得可紧,怕他们打打闹闹惹事。”记者看到她站立时腰明显弯着。
在那段时间里,还发生过一件惊险的事情。
一次,赵秀丽正在给二年级的孩子讲课,有一个一年级的男孩在教室里喊叫,影响别的孩子上课,赵秀丽就让他站到教室门口。当时教室在打麦场旁边,男孩的爸爸正在打麦场里干农活,看见了这场景,拿着家伙过来不由分说照她脸上打了一下,顿时鲜血直流。
赵秀丽当时怀孕已经两三个月了,被打后差点流产。她住院多天,才保住了第三个女儿。
赵秀丽说:“我这人老实,当时要是告他一下不就得了?但我没吭气,也没让他赔钱。”
她的语气很平和。
无论自己内心经受了什么样的磨炼,她总是这样平和地面对孩子们。
勤奋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贺竹园村教学点存在两年后被撤掉,合并到贺屯小学。当时的贺屯小学在一所古庙里,古庙已清空,房子很多,容纳十个班没有问题。全校共有五个年级,赵秀丽继续教一二年级。学校的二三十位教师全部是民师。
赵秀丽还住在贺竹园村,到学校要走一二十分钟。家里的农活儿没人干,干完自己手头的工作,学生上体育课时,她就赶紧到地里干十几分钟的农活儿,再一溜小跑赶回学校上课。有时她会跟同事调课,回家干一节课时间的农活儿。“人家地里没草,俺家地里的草长得可深,地都荒了。”有好心的同事心疼她,抽空去帮她锄草,一直干到天黑才各回各家。
197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民办教师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1981年,教育部决定对民办教师队伍进行整顿。于是,赵秀丽迎来了她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民办教师试用证、任用证考试。
她全力以赴为考试做准备。白天上课,还要下地干活,她就晚上学习。太累了,就睡一会儿,睡醒了点上灯接着学。“干好多年教师了,能舍得丢掉吗?黑天白日地学,最后两个证都考过了。”
后来,赵秀丽还参加了一次脱产培训,带薪,为期两年,她拿到了中专学历。
就这样,她教的学生在成长,她自己也在成长。她的学生在全乡的学科竞赛中拿到前六名,受到奖励。她本人也在全乡教师的备课大比武中拿到了第二名。
由于各种原因,1998年赵秀丽才知道了国家的民师转正政策。当时评上县级优质课、市级优质课都有加分,她报名参加评选。在一所乡重点学校,教师现场讲课,乡教育办、县教育局的领导现场打分。凭着多年教学经验和不懈学习打下的坚实基础,赵秀丽的课评上了市级优质课。由于教学成绩优秀,她还被评为县级教学模范。1999年,她顺利转正。
赵秀丽最初当民办教师时每月工资5块,后来涨到7块、8块、十几块、二十几块、三十几块、五十几块,转正时拿到500多块。退休时她的工资是700多块,现在涨到了3100多块。
工资从每月5块到3100多块,赵秀丽也默默走过了44年的教育人生。
如今,她和丈夫住在汝南县城里,租的房子。她在帮三女儿和四女儿带孩子,两个男孩,一个上四年级,一个上五年级。丈夫身体不好,她帮一家保健品公司看门,不挣工资,每月可以领两瓶保健品给丈夫吃。
“我很满足,顺其自然。天天说说笑笑,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地过。”
她几十年教的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孩子们长得快,过几年再见面时她都不认识了。而孩子们都记得她。
如今她已经退休,不再教课了,但我们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回望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我们知道,丰硕的教育成果里有她的一份付出——她曾经为一批又一批的懵懂孩子点亮心灯,从1 1=2开始,带他们走上了长长的求知之路。
她教过的孩子们不会忘记她,我们,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千千万万民办教师为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
(责 编 天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