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竞赛压力普遍存在,并因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运动成绩或竞赛情境等而特征各异。根据相关压力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构建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案。
关键词:竞赛压力;应对策略;现代五项;国家队
竞赛压力普遍存在。竞技体育中的竞赛压力,或因不同运动项目,或对于不同运动员,其发挥的作用或表现出的特征也有差别。竞赛压力既可能是压垮运动员的症结所在,致人毁灭,也可能是取得成功的催化剂,升华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使之走向繁荣卓越。竞赛压力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比赛的成败。
对国家现代五项队进行竞赛压力研究,可以有效识别压力源,系统掌握运动员的压力特征;吸收新的压力调节方法,丰富压力应对策略;进行全面的组织诊断,构建国家队压力管理方案。
1 关键概念
1.1 压力
亦称应激,是指一个人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1.2 竞赛压力
个体在与竞赛直接且重要相关的环境需要持续互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刺激而产生的身心紧张反应。这种特殊的压力类型以运动员为当事人,具有明显的运动性特征,可分为组织压力和竞技压力。
1.3 压力应对
当个体评价内在或外在要求超过自身的资源后,所持续进行的控制内在或外在要求的认知和行为努力。
2 研究方法
2.1 問卷法
调查问卷由华中师范大学“运动员竞赛压力及其管理”课题组编制,包括竞赛压力源和应对策略内容的53个条目。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国家现代五项队24名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
2.2 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国家现代五项队教练员、运动员、辅助人员;国家体育总局自剑中心现代五项部管理人员。
2.3 专家法
本研究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运动心理研究中心王斌教授及其研究生冯甜、叶绿、吴敏、彭秀的指导;国家体育总局许海峰、自剑中心张斌、现代五项队李春刚、郑洁对本研究亦有贡献。
3 研究内容与主要发现
3.1压力源复杂多样,逆境在运动生涯中经常出现。
运动员无时不面临着来自比赛成绩、个人技术、他人期望等方面的压力。复杂多样的压力源涉及不同层面:如竞技压力源,包括技术发挥失误、身体机能下降、想赢怕输等;如组织压力源,包括教练批评、训练安排、退役安置等。很多时候,现代五项运动员感到组织压力源较竞技压力源更加难以控制和应对。
3.2压力应对方式主要依靠经验,应对策略略显不足。
运动员主要依靠过往经验进行压力应对,应对方式相对积极,多采取放松和努力付出的方式,更倾向于运用逻辑分析的应对方式。在消极应对方面,也有采用心理回避和宣泄不愉快情绪的方式。总体而言,运动员即使倾向于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但应对策略仍不够灵活,缺乏自主意识。
3.3压力情境下不善于寻求帮助,外界支持相对不足。
或由于抗压能力和意志品质的问题,或碍于面子,运动员有时不愿向教练、队友、父母诉说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只能独自承受心理的重担。与此同时,运动队更多注重的是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身体能力,对其心理状态有所忽视或关注不够,管理层提供的情感支持相对匮乏。社会支持的压力缓冲作用不明显,运动员也没有意识主动运用应对资源进行恢复。
3.4部分运动员的压力长期未得到有效缓解,出现心理疲劳。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训练、比赛满意感和运动动机的重要预测因素,心理疲劳越严重,运动寿命就越短。当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时,运动员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烦躁等消极情感中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表现为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情绪/体力耗竭。
3.5 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运动员,能够化压力为前进动力。
压力源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压力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运动员,自我暗示、乐观、心理韧性的水平高,能更好地应对压力,更加坚韧、自信顽强地将压力转化为前进动力。
3.6 压力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展开。
国家现代五项队的压力管理从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队三个层面展开。运动员要正确认知压力,掌握多样化的应对方式,提高抗压能力,并适时寻求帮助;教练员要改进执教方式,提供社会支持,建立和谐的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创设积极的训练氛围;运动队要引进人本管理理念,积极开展运动员压力应对训练及心理辅导,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介入运动员心理教育活动,适时倾听运动员心声,努力打造健康型体育组织。
4 结果与讨论
4.1 国家现代五项队的突出压力源在于参赛资格选拔和团队氛围
现代五项成绩近年来不断突破,参赛资格的竞争也较为激烈。50%的运动员认为参加资格选拔“总是”或“经常”给自己带来压力,25%的运动员“有时”会感到资格选拔的压力。其中,男运动员感受到的压力更大;年龄越小的运动员更可能感到大的压力。资格赛的压力调整可从调整心态、正视失败、提高实力等方面进行。
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团队氛围能够为运动员树立信心、提供支持。50%的运动员表示团队氛围“有时”会给其带来压力,16.7%的运动员认为团队氛围“经常”或“总是”给自己造成压力。其中,女运动员感受到团队氛围的压力较大;年龄小的运动员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需要整个团队在运动队文化、沟通渠道、领导艺术等方面共同努力。 4.2 国家现代五项队的倦怠
Raedeke(1997)认为,运动员倦怠是一种包括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下降和运动负评价三种特征的综合征。运动员倦怠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运动员可能在训练或比赛中身体机能或心理能量消耗过多,运动中获得的成就感下降,或是对运动项目不再全情投入。从倦怠总分上看,当前训练周期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处于较和谐、平衡的状态。就倦怠的3个方面而言,国家现代五项队当前成就感下降的分数最高,情绪/体力耗竭次之,运动负评价的分数较低,表明国家队最主要的倦怠表现是成就感下降。其中,女运动员的倦怠总分高于男运动员,且运动负评价的分数也较高。25岁以上运动员在倦怠3个方面的分数较高,有较高程度的倦怠。
成就感下降是現代五项运动员的主要倦怠方面,具体表现为运动员认为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无法发挥自己的水平,进而自信心受挫而影响运动训练的成就感。成就感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因素而言,可能与运动员个体的努力程度不够、比赛发挥失常、身体状况不适等密切相关;外部因素则包括训练计划不合理、比赛环境欠佳、竞争氛围不利等。女运动员承受着大运动量带来的身心压力,一旦成绩不理想,更可能出现倦怠。年龄较大的运动员更易因体能障碍而感受为主要倦怠。
4.3国家现代五项队的压力应对
压力应对是指个体评价压力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压力环境,缓解由压力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接近问题的应对和良好适应密切相关,而消极无效、回避问题的应对则可能导致抑郁、焦虑、不良适应等。
国家现代五项队的竞赛压力应对特征。现代五项运动员在进行压力应对时,除放松和努力付出外,更倾向于运用逻辑分析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心理回避的采用率较高。其中,男女运动员仅在心理回避的应对方式上有较明显差异,男运动员出现心理回避的频率较高;25岁以上运动员虽能够经常运用逻辑分析、努力付出或是思想控制的方式应对压力,然而却不擅长使用心理意象和寻求支持的方式;在消极应对策略中,心理回避和逃离放弃的出现率较高。
逻辑分析与心理意象。现代五项运动员较常采用的逻辑分析是通过对压力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仔细梳理,使自己更好地掌握事件本质的方法。逻辑分析能够提高对压力事件的控制感,减少压力事件带来的焦虑,也表明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压力应对技巧。心理意象是运动员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技术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寻求支持指的是压力来临时,运动员向家人或朋友倾诉内心苦闷,寻求家人或朋友的理解和宽慰,也能够一定程度地缓解压力情境带来的不安情绪。尤其年龄较大的运动员,更应当减少或避免心理回避和逃离放弃的应对方式,更多尝试和体验心理意象及寻求支持。
5 建议与对策
本着“释放竞赛压力,激发运动潜能”的基本理念,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国家现代五项队宜从三个层面进行压力管理。
5.1运动员层面
压力本身并不会对人产生危害,伤害人的是人们对压力的认知和态度。远动员要正确认知压力,走出压力误区。通过合理控制压力来源,及时从根源处预防压力,在出现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症状之前采取措施。通过塑造和提高心理韧性;掌握人际技能,建立支持系统;加强刻意训练,顺利度过技术瓶颈期;学会正确归因,勇敢面对失败;做好职业规划,合理化解压力等各种方式达到合理管理压力的效果
5.2教练员层面
教练员-运动员关系是竞技体育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之一,教练的成绩要求和高期望也是运动员面临的重要压力源,关系紧张会导致运动员缺乏自信、过度压力,甚至延长“运动低潮期”,提前终止运动生涯。解决冲突、消除心理隔阂的关键在于有效沟通和换位思考,满足运动员的各种合理需要,创建良好的集体氛围满足运动员归属的需要,肯定其价值,满足运动员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和谐的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需要。
5.3运动队层面
运动队在日常管理中要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经历、已通过的心理训练、已掌握的心理技能,以及实时心理指标等纳入档案管理工作,并通过对照其运动简历、生理指标等,随时跟踪检测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同时,对运动员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提供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让运动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主要途径包括: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压力监测;重视应对训练,开展心理咨询;加强人本管理,建立心理契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完善退役安置措施;吸收心理学知识,丰富文化教育内容等。
参考文献:
[1]Raedeke, T. D. Is athlete burnout more than stress? A commitment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997(19), 396-417.
[2]郭玉江. 优秀运动员应激源与运动心理疲劳关系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05:449-452.
[3]郝宁. 专长的获得:刻意训练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Ericsson, K. A, Krampe, R. T.&Tesch-Romer, C.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3,100:363-406.
关键词:竞赛压力;应对策略;现代五项;国家队
竞赛压力普遍存在。竞技体育中的竞赛压力,或因不同运动项目,或对于不同运动员,其发挥的作用或表现出的特征也有差别。竞赛压力既可能是压垮运动员的症结所在,致人毁灭,也可能是取得成功的催化剂,升华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使之走向繁荣卓越。竞赛压力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比赛的成败。
对国家现代五项队进行竞赛压力研究,可以有效识别压力源,系统掌握运动员的压力特征;吸收新的压力调节方法,丰富压力应对策略;进行全面的组织诊断,构建国家队压力管理方案。
1 关键概念
1.1 压力
亦称应激,是指一个人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1.2 竞赛压力
个体在与竞赛直接且重要相关的环境需要持续互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刺激而产生的身心紧张反应。这种特殊的压力类型以运动员为当事人,具有明显的运动性特征,可分为组织压力和竞技压力。
1.3 压力应对
当个体评价内在或外在要求超过自身的资源后,所持续进行的控制内在或外在要求的认知和行为努力。
2 研究方法
2.1 問卷法
调查问卷由华中师范大学“运动员竞赛压力及其管理”课题组编制,包括竞赛压力源和应对策略内容的53个条目。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国家现代五项队24名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
2.2 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国家现代五项队教练员、运动员、辅助人员;国家体育总局自剑中心现代五项部管理人员。
2.3 专家法
本研究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运动心理研究中心王斌教授及其研究生冯甜、叶绿、吴敏、彭秀的指导;国家体育总局许海峰、自剑中心张斌、现代五项队李春刚、郑洁对本研究亦有贡献。
3 研究内容与主要发现
3.1压力源复杂多样,逆境在运动生涯中经常出现。
运动员无时不面临着来自比赛成绩、个人技术、他人期望等方面的压力。复杂多样的压力源涉及不同层面:如竞技压力源,包括技术发挥失误、身体机能下降、想赢怕输等;如组织压力源,包括教练批评、训练安排、退役安置等。很多时候,现代五项运动员感到组织压力源较竞技压力源更加难以控制和应对。
3.2压力应对方式主要依靠经验,应对策略略显不足。
运动员主要依靠过往经验进行压力应对,应对方式相对积极,多采取放松和努力付出的方式,更倾向于运用逻辑分析的应对方式。在消极应对方面,也有采用心理回避和宣泄不愉快情绪的方式。总体而言,运动员即使倾向于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但应对策略仍不够灵活,缺乏自主意识。
3.3压力情境下不善于寻求帮助,外界支持相对不足。
或由于抗压能力和意志品质的问题,或碍于面子,运动员有时不愿向教练、队友、父母诉说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只能独自承受心理的重担。与此同时,运动队更多注重的是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身体能力,对其心理状态有所忽视或关注不够,管理层提供的情感支持相对匮乏。社会支持的压力缓冲作用不明显,运动员也没有意识主动运用应对资源进行恢复。
3.4部分运动员的压力长期未得到有效缓解,出现心理疲劳。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训练、比赛满意感和运动动机的重要预测因素,心理疲劳越严重,运动寿命就越短。当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时,运动员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烦躁等消极情感中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表现为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情绪/体力耗竭。
3.5 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运动员,能够化压力为前进动力。
压力源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压力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运动员,自我暗示、乐观、心理韧性的水平高,能更好地应对压力,更加坚韧、自信顽强地将压力转化为前进动力。
3.6 压力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展开。
国家现代五项队的压力管理从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队三个层面展开。运动员要正确认知压力,掌握多样化的应对方式,提高抗压能力,并适时寻求帮助;教练员要改进执教方式,提供社会支持,建立和谐的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创设积极的训练氛围;运动队要引进人本管理理念,积极开展运动员压力应对训练及心理辅导,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介入运动员心理教育活动,适时倾听运动员心声,努力打造健康型体育组织。
4 结果与讨论
4.1 国家现代五项队的突出压力源在于参赛资格选拔和团队氛围
现代五项成绩近年来不断突破,参赛资格的竞争也较为激烈。50%的运动员认为参加资格选拔“总是”或“经常”给自己带来压力,25%的运动员“有时”会感到资格选拔的压力。其中,男运动员感受到的压力更大;年龄越小的运动员更可能感到大的压力。资格赛的压力调整可从调整心态、正视失败、提高实力等方面进行。
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团队氛围能够为运动员树立信心、提供支持。50%的运动员表示团队氛围“有时”会给其带来压力,16.7%的运动员认为团队氛围“经常”或“总是”给自己造成压力。其中,女运动员感受到团队氛围的压力较大;年龄小的运动员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需要整个团队在运动队文化、沟通渠道、领导艺术等方面共同努力。 4.2 国家现代五项队的倦怠
Raedeke(1997)认为,运动员倦怠是一种包括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下降和运动负评价三种特征的综合征。运动员倦怠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运动员可能在训练或比赛中身体机能或心理能量消耗过多,运动中获得的成就感下降,或是对运动项目不再全情投入。从倦怠总分上看,当前训练周期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处于较和谐、平衡的状态。就倦怠的3个方面而言,国家现代五项队当前成就感下降的分数最高,情绪/体力耗竭次之,运动负评价的分数较低,表明国家队最主要的倦怠表现是成就感下降。其中,女运动员的倦怠总分高于男运动员,且运动负评价的分数也较高。25岁以上运动员在倦怠3个方面的分数较高,有较高程度的倦怠。
成就感下降是現代五项运动员的主要倦怠方面,具体表现为运动员认为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无法发挥自己的水平,进而自信心受挫而影响运动训练的成就感。成就感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因素而言,可能与运动员个体的努力程度不够、比赛发挥失常、身体状况不适等密切相关;外部因素则包括训练计划不合理、比赛环境欠佳、竞争氛围不利等。女运动员承受着大运动量带来的身心压力,一旦成绩不理想,更可能出现倦怠。年龄较大的运动员更易因体能障碍而感受为主要倦怠。
4.3国家现代五项队的压力应对
压力应对是指个体评价压力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压力环境,缓解由压力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接近问题的应对和良好适应密切相关,而消极无效、回避问题的应对则可能导致抑郁、焦虑、不良适应等。
国家现代五项队的竞赛压力应对特征。现代五项运动员在进行压力应对时,除放松和努力付出外,更倾向于运用逻辑分析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心理回避的采用率较高。其中,男女运动员仅在心理回避的应对方式上有较明显差异,男运动员出现心理回避的频率较高;25岁以上运动员虽能够经常运用逻辑分析、努力付出或是思想控制的方式应对压力,然而却不擅长使用心理意象和寻求支持的方式;在消极应对策略中,心理回避和逃离放弃的出现率较高。
逻辑分析与心理意象。现代五项运动员较常采用的逻辑分析是通过对压力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仔细梳理,使自己更好地掌握事件本质的方法。逻辑分析能够提高对压力事件的控制感,减少压力事件带来的焦虑,也表明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压力应对技巧。心理意象是运动员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技术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寻求支持指的是压力来临时,运动员向家人或朋友倾诉内心苦闷,寻求家人或朋友的理解和宽慰,也能够一定程度地缓解压力情境带来的不安情绪。尤其年龄较大的运动员,更应当减少或避免心理回避和逃离放弃的应对方式,更多尝试和体验心理意象及寻求支持。
5 建议与对策
本着“释放竞赛压力,激发运动潜能”的基本理念,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国家现代五项队宜从三个层面进行压力管理。
5.1运动员层面
压力本身并不会对人产生危害,伤害人的是人们对压力的认知和态度。远动员要正确认知压力,走出压力误区。通过合理控制压力来源,及时从根源处预防压力,在出现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症状之前采取措施。通过塑造和提高心理韧性;掌握人际技能,建立支持系统;加强刻意训练,顺利度过技术瓶颈期;学会正确归因,勇敢面对失败;做好职业规划,合理化解压力等各种方式达到合理管理压力的效果
5.2教练员层面
教练员-运动员关系是竞技体育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之一,教练的成绩要求和高期望也是运动员面临的重要压力源,关系紧张会导致运动员缺乏自信、过度压力,甚至延长“运动低潮期”,提前终止运动生涯。解决冲突、消除心理隔阂的关键在于有效沟通和换位思考,满足运动员的各种合理需要,创建良好的集体氛围满足运动员归属的需要,肯定其价值,满足运动员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和谐的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需要。
5.3运动队层面
运动队在日常管理中要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经历、已通过的心理训练、已掌握的心理技能,以及实时心理指标等纳入档案管理工作,并通过对照其运动简历、生理指标等,随时跟踪检测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同时,对运动员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提供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让运动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主要途径包括: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压力监测;重视应对训练,开展心理咨询;加强人本管理,建立心理契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完善退役安置措施;吸收心理学知识,丰富文化教育内容等。
参考文献:
[1]Raedeke, T. D. Is athlete burnout more than stress? A commitment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997(19), 396-417.
[2]郭玉江. 优秀运动员应激源与运动心理疲劳关系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05:449-452.
[3]郝宁. 专长的获得:刻意训练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Ericsson, K. A, Krampe, R. T.&Tesch-Romer, C.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3,100:36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