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人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尽快适应语文教学课堂。科学证明,人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0~12岁(幼儿园和小学)。学生在此期间如果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中、高中再要想养成就很困难了。学生年龄小的时候,可塑性强,是一张白纸,养成什么习惯,就是什么习惯,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所以,小学教育要紧紧抓住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做人、做事、健体、热爱学习等诸多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创造辉煌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德国天才儿童卡尔·威特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卡尔·威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他一生下来并未显示出“天才”的特质,相反,在婴儿时期反应较为迟钝,似乎有点痴呆。经过其父母的悉心教育培训,让他养成了阅读、自学、自觉等良好习惯,终于成为著名的天才儿童,并在多个学术领域成为权威性的代表。
关键词: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养成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对语文教学有一点尝试,特别是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更有一些体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人的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对小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下面我想谈谈从“秃头论证”与“谷堆论证”两个理论得到的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一、防微杜渐——防止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古希腊诡辩者欧布里德等人提出“秃头论证”理论,它包含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样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经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这个理论告诉人们“少一根头发”对整头的头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它对事物当前的性质起不到任何影响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就在这种微不足道的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将引发事物质的变化。要想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要防止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秃头论证”理论告诉我们,防止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要防微杜渐,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从第一根头发的脱落抓起。例如,一个学生出于好奇偶然进了一次网吧,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教育,他就可能进第二次,第三次,……开始可能只是上网玩游戏,后来可能就会上黄色网站。随着进网吧次数的增加,上网内容的丰富,他就可能成瘾而沉湎于网吧不能自拔。这样,轻者荒废了学业,影响了身体健康;重者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人民的罪人,因为上网吧要用钱,如果手头没有钱,就会想法弄钱,或偷或抢。因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不良行为的苗头,以防止学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从而使其健康茁壮成长。
从“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又一个寓言故事“小虫与大船”,就因为造船工人造船时用上了一块带有蛀孔的木板,几年后,蛀孔越来越多。最后在风浪中,船沉没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事不小,小事能坏大事。例如,一个学生上课迟到本来是小事,但是很可能因为迟到没听懂这节课老师讲的第一个问题,而第一个问题又是学习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的基础,因而整节课没学会。因为这节课没学会,以后的内容就学不会了,从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在教室里坐不住,经常逃学,养成逃学的坏习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走上了违反犯罪的道路。
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与“秃头论证”理论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谷堆论证”理论,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粒谷子能不能形成谷堆,不能;再加一粒谷子能不能形成谷堆,還不能;但一直坚持下去,谷堆形成了;而这在开始是被否定的。这个理论与“秃头论证”理论一样,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细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0~12岁(幼儿园和小学)。学生在此期间如果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中、高中再要想养成就很困难了。学生年龄小的时候,可塑性强,是一张白纸,养成什么习惯,就是什么习惯,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所以,小学教育要紧紧抓住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做人、做事、健体、热爱学习等诸多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创造辉煌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德国天才儿童卡尔·威特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卡尔·威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他一生下来并未显示出“天才”的特质,相反,在婴儿时期反应较为迟钝,似乎有点痴呆。经过其父母的悉心教育培训,让他养成了阅读、自学、自觉等良好习惯,终于成为著名的天才儿童,并在多个学术领域成为权威性的代表。
与此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小事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
注重反复,强化训练。实验证明一项学习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雷打不动,直到自觉执行为止。心理学上讲“知情意行”,知就是认识,行就是行为。一个人的品德自始至终都会从行为中自觉的表现出来。行为主要来自个人的认识。人的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面是被动的,即不自觉的,往往要别人不断教导,严加约束;第二层面是主动的即可以自觉的去执行;第三层面就是达到自动化的境界。如幼儿一旦经过多次地反复练习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刷牙后,老师父母就不用操心了,他自然会做好,这就叫做从小养成自理的好习惯了。
总之,事实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人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尽快适应语文教学课堂。“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告诉学生凡事要从细节入手,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出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能取得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养成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对语文教学有一点尝试,特别是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更有一些体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人的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对小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下面我想谈谈从“秃头论证”与“谷堆论证”两个理论得到的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一、防微杜渐——防止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古希腊诡辩者欧布里德等人提出“秃头论证”理论,它包含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样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经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这个理论告诉人们“少一根头发”对整头的头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它对事物当前的性质起不到任何影响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就在这种微不足道的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将引发事物质的变化。要想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要防止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秃头论证”理论告诉我们,防止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要防微杜渐,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从第一根头发的脱落抓起。例如,一个学生出于好奇偶然进了一次网吧,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教育,他就可能进第二次,第三次,……开始可能只是上网玩游戏,后来可能就会上黄色网站。随着进网吧次数的增加,上网内容的丰富,他就可能成瘾而沉湎于网吧不能自拔。这样,轻者荒废了学业,影响了身体健康;重者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人民的罪人,因为上网吧要用钱,如果手头没有钱,就会想法弄钱,或偷或抢。因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不良行为的苗头,以防止学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从而使其健康茁壮成长。
从“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又一个寓言故事“小虫与大船”,就因为造船工人造船时用上了一块带有蛀孔的木板,几年后,蛀孔越来越多。最后在风浪中,船沉没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事不小,小事能坏大事。例如,一个学生上课迟到本来是小事,但是很可能因为迟到没听懂这节课老师讲的第一个问题,而第一个问题又是学习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的基础,因而整节课没学会。因为这节课没学会,以后的内容就学不会了,从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在教室里坐不住,经常逃学,养成逃学的坏习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走上了违反犯罪的道路。
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与“秃头论证”理论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谷堆论证”理论,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粒谷子能不能形成谷堆,不能;再加一粒谷子能不能形成谷堆,還不能;但一直坚持下去,谷堆形成了;而这在开始是被否定的。这个理论与“秃头论证”理论一样,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细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0~12岁(幼儿园和小学)。学生在此期间如果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中、高中再要想养成就很困难了。学生年龄小的时候,可塑性强,是一张白纸,养成什么习惯,就是什么习惯,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所以,小学教育要紧紧抓住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做人、做事、健体、热爱学习等诸多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创造辉煌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德国天才儿童卡尔·威特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卡尔·威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他一生下来并未显示出“天才”的特质,相反,在婴儿时期反应较为迟钝,似乎有点痴呆。经过其父母的悉心教育培训,让他养成了阅读、自学、自觉等良好习惯,终于成为著名的天才儿童,并在多个学术领域成为权威性的代表。
与此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小事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
注重反复,强化训练。实验证明一项学习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雷打不动,直到自觉执行为止。心理学上讲“知情意行”,知就是认识,行就是行为。一个人的品德自始至终都会从行为中自觉的表现出来。行为主要来自个人的认识。人的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面是被动的,即不自觉的,往往要别人不断教导,严加约束;第二层面是主动的即可以自觉的去执行;第三层面就是达到自动化的境界。如幼儿一旦经过多次地反复练习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刷牙后,老师父母就不用操心了,他自然会做好,这就叫做从小养成自理的好习惯了。
总之,事实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人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尽快适应语文教学课堂。“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告诉学生凡事要从细节入手,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出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能取得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