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长江流域,世代生息的中华民族子孙因生命或信仰孕育出光辉灿烂、神采飞扬的长江文化,道教文化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尽管道教前史很长,渊源有自,但目前学术界及道教界认为,道教的著名道派如天师道、丹鼎派、上清派、灵宝派、净明道、武当道等都发源于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道教的摇篮。至今长江流域各地仍保留着许多珍贵的道教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犹如繁星点缀银河,因宗教信仰而趟出的这条道教文化通道是长江流域文化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文化线路”(CulturalRoutes)是近些年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和遗产保护理论,文化线路如同筋脉,可使一定时间内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联成一个整体,并带来各个文化社区的交流和对话,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和遗产保护事业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今天,我们以文化线路的视角来审视长江流域各地仍保留着的许多珍贵的道教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它们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见证我国悠久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是一部展示中华宗教文化的百科全书。这条串联起众多道教遗迹的文化线路,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且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为我们现代的旅游利用和开发带来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一、独特的“旅游”思想价值
道教以“道”为最高的信仰,以神仙思想为其理论的核心,追求一种超越常态的人生,祈求达到生命的超越和永恒。为此,修道者们莫不以“得道成仙”为目的,以“求仙问道”、“寻仙”、“游仙”为手段,由此产生别具特色的道教“逍遥”旅游思想和云游访仙的实践活动。
道教的旅游是“逍遥游”。庄子讲“逍遥而游”,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游心于物之初”,“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等独特的美感体验,追求的是一种蕴含“天人合一”,“上下与天地同流”的趋于极致自由的审美体验和宗教性的内心体验。徐复观认为,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而“精神的自由和解放”是以一个“游”字来加以象征的,“游”和“逍遥”二词应该是《庄子》书中最有特色的词。游”可谓《庄子》之通义,逍遥而游是庄子追求的最高人生体验和境界。“游”的主体是人的心灵,所游之处不仅是“尘垢之外”、“无何有之乡”,更是一种趋于极至的大美,一种体悟得“道”后获得的绝对精神自由。后来的道教更尊庄子为“南华真人”,继承庄子的思想,并以“游”来象征道教的宗教精神品味之一,即指一种摆脱功利观念,带有纯粹精神观念的精神境界和追求。这给予超越的“道”和渴望超越的人们以宗教上的合理解释,并得到信众的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游仙诗”这种抒写神仙漫游之情的诗歌,就是证明。
道教的旅游是“仙游”。道教自古就有求仙云游的实践活动。道教徒们坚信神仙可学、仙境可寻、仙药可求。于是,寻仙活动频繁出现。它有两大主流,一是方士鼓吹,由帝王发起,以方士的活动为主干,以成仙为目的的寻仙活动,如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均发起过这样的活动,对道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正是在旅游的过程中,修道者们实践着他们的宗教信仰,旅游成为他们实现宗教信仰的手段之一。另一支是以文人和哲人为主,以追求神仙意境为目的,带有审美特点的游仙活动。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仙人的人格魅力、生存和生活方式,向往和仙人一样,尤其是在精神上与之一样徜徉纵横。这种向往更多地内化在他们的精神追求中。
道教人性自然化的“逍遥游”、“仙游”之说,显示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旅游审美观,即在旅游中通过静观默察、自觉体悟的审美、参与,以物我相亲、物我同化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状态,用全部身心去体验、感悟自然,从赏玩山水之象中直觉地把握自然,把握如自然一样的人生的生命律动,从而悟解天地人生之道,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满足。
二、重要的旅游引导价值
我们知道,道教徒历来重视对洞天福地的探寻,并记录下来了这种探寻成果,如葛洪就著有《幙阜山记》、《五狱真形图文》、《关中记》,历代道教徒们更是留下了数量惊人的道教山志、宫观志,这些记载保留下来了大量的地理学、地质学方面的资料,它们对于现今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例如江苏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茅山山志》记载了华阳洞的地貌、喜客泉的奇特效应,都在今天成为游客向往之地,为游客增添了游兴。
同时,由于道教“旅游”思想的浸润和引导,使得一部分文人学士对于游历祖国山水产生了特别的偏好。他们畅游名山大川,到人所未到之处,写下了大量的游记、笔记。不仅如此,他们对道家、道教关于地学的论著较为熟悉,所以在旅行中,不是一般地观看山水之美,而是对其作出观察思考,比如对于地貌的成因、地质特点的思索。其中最著名的非徐霞客莫属。徐霞客,江苏江阴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他的朋友称他有“仙风道骨”,《徐霞客墓志铭》中叙述他年轻时,“又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每私覆经书下潜玩,神栩栩动。”足见他的遨游,实起于年轻时的博览群书,其中的山海经图志等,道教早引为同调,被收进道书总集《道藏》;而他的冲举高蹈之迹,则正是道士修仙之所在,或者是传说中的成仙圣迹。正是在科举时代不入正流的那些道家和道教的著作、思想给了他最初的遨游冲动。他的成就在世界地学史上可谓领先时代,他对中国喀斯特地貌的考察成果等,领先世界三个世纪。《徐霞客游记》既是山水文学的佳作,又是世界地学史上的名作。徐霞客的壮举和成就,从某些方面来看,应归于道教“游”的思想的宣扬,道教的修炼指向,以及高道们的著作和行为引导。
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千百年来,道教创造了浩瀚的经典、神秘的宗教生活,在长江流域开拓出了不少风景秀美的道教名山、恢宏壮丽的道教宫观,造就出了仙情雅趣的道教音乐、逼真完美的雕塑绘画作品、博大精深的修身养性学说。可见,长江流域的道教文化线路遗产资源蕴涵十分丰富,这些都可以成为长江流域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如前所述,长江流域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其发展演变与长江流域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祖庭、宫观胜迹如繁星点缀,璨若银河。
由于道教和道士在长江流域的活动异常活跃,所以长江流域的名山祖庭、宫观胜迹也异常丰富。唐末五代时的杜光庭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对道教的洞天福地即名山作了详细的记载,包括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合起来是118座。它们分布在中国的15个省区,而以长江流域的浙江(27个)、江西(18个)、湖南(19个)、江苏(11个)、四川(5个)为多,占了总数70%左右。这些洞天福地都被赋予了浓郁的仙境内涵,都有瑰丽的神仙传说和丰富的仙真遗迹。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山为修道者提供了栖隐、采药、炼丹、修行的理想场所,道教瑰丽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仙真遗迹则为名山凭添了神秘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这些名山至今绝大多数仍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地,如云南魏宝山、四川青城山、重庆丰都名山、湖北武当山和九宫山、湖南衡山、江西阁皂山和龙虎山及三清山、安徽黄山、江苏茅山、浙江天台山和烂柯山,等等。
道教是多神教,它的神仙体系异常庞大,道教都无一例外建起宫观供奉他们。为了宗教修行的需要,这些宫观常建于山水胜处,钟天地之灵秀,显道教之神奇。历史上,长江流域的道教宫观比比皆是。从长江上游、中游至下游依次分布现仍声名显赫的道教宫观有:昆明太和宫和金殿、青城山古常道观、成都青羊宫、梓潼文昌宫、武当山宫观建筑群、武汉长春观、南岳衡山黄庭观、龙虎山天师府、南昌西山万寿宫、铅山葛仙祠、茅山九霄万福宫、苏州玄妙观、杭州抱朴道院、上海白云观、上海城隍庙,等等。
道教名山风景秀丽,奇绝秀美,气候宜人,是旅游的理想胜地。道教宫观或掩映在人迹罕至的青山绿水之间,或静卧于隔断尘嚣的闹市高墙内,构成旅游胜地、休憩佳处。而且奇绝秀美的道教名山自然风光和道教宫观往往是珠联璧合,深山藏古观,幽径通殿堂。还有那奇特的殿堂楼阁建筑、令人眼花缭乱的壁画彩饰、飞金流碧的神像雕塑、典雅肃穆的道教音乐等道教艺术,无不昭示着宗教文化的神秘、静谧和祥和。游人游览其间,既能欣赏中华大地的大好风光,又能领略到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如层峦叠壑、标奇孕秀、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的湖北武当山,建有号称“万古之奇观”的8宫2观、36庵、72岩庙、39桥、12亭、外加一条长达70余公里的登山神道,为全国最宏伟的宫观建筑。除此之外,武当山的道教武术、道教音乐、道教法事、道教药膳等也蜚声海内外,特别是武当拳更是在国际上享有广泛声誉。
长江流域道教文化线路遗产内容丰富多彩,体系博大精深,资源琳琅满目,给我们现代旅游带来了极大的开发空间。思想上,道教所追求的人性自然化的“逍遥游”,与我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审美观不谋而合;文学上,受道教思想的影响,道教徒们云游之际创作的众多地理著作又引导后人不断的探访;资源上,神秘丰富的道教生活留下的大量遗址遗迹,更是后人了解道教文化最直接的见证。长江流域道教文化线路遗产无疑是开发道教文化旅游最鲜活的资源,最宝贵的内容,他们的旅游价值是无穷的、深远的!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文化线路”(CulturalRoutes)是近些年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和遗产保护理论,文化线路如同筋脉,可使一定时间内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联成一个整体,并带来各个文化社区的交流和对话,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和遗产保护事业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今天,我们以文化线路的视角来审视长江流域各地仍保留着的许多珍贵的道教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它们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见证我国悠久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是一部展示中华宗教文化的百科全书。这条串联起众多道教遗迹的文化线路,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且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为我们现代的旅游利用和开发带来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一、独特的“旅游”思想价值
道教以“道”为最高的信仰,以神仙思想为其理论的核心,追求一种超越常态的人生,祈求达到生命的超越和永恒。为此,修道者们莫不以“得道成仙”为目的,以“求仙问道”、“寻仙”、“游仙”为手段,由此产生别具特色的道教“逍遥”旅游思想和云游访仙的实践活动。
道教的旅游是“逍遥游”。庄子讲“逍遥而游”,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游心于物之初”,“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等独特的美感体验,追求的是一种蕴含“天人合一”,“上下与天地同流”的趋于极致自由的审美体验和宗教性的内心体验。徐复观认为,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而“精神的自由和解放”是以一个“游”字来加以象征的,“游”和“逍遥”二词应该是《庄子》书中最有特色的词。游”可谓《庄子》之通义,逍遥而游是庄子追求的最高人生体验和境界。“游”的主体是人的心灵,所游之处不仅是“尘垢之外”、“无何有之乡”,更是一种趋于极至的大美,一种体悟得“道”后获得的绝对精神自由。后来的道教更尊庄子为“南华真人”,继承庄子的思想,并以“游”来象征道教的宗教精神品味之一,即指一种摆脱功利观念,带有纯粹精神观念的精神境界和追求。这给予超越的“道”和渴望超越的人们以宗教上的合理解释,并得到信众的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游仙诗”这种抒写神仙漫游之情的诗歌,就是证明。
道教的旅游是“仙游”。道教自古就有求仙云游的实践活动。道教徒们坚信神仙可学、仙境可寻、仙药可求。于是,寻仙活动频繁出现。它有两大主流,一是方士鼓吹,由帝王发起,以方士的活动为主干,以成仙为目的的寻仙活动,如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均发起过这样的活动,对道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正是在旅游的过程中,修道者们实践着他们的宗教信仰,旅游成为他们实现宗教信仰的手段之一。另一支是以文人和哲人为主,以追求神仙意境为目的,带有审美特点的游仙活动。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仙人的人格魅力、生存和生活方式,向往和仙人一样,尤其是在精神上与之一样徜徉纵横。这种向往更多地内化在他们的精神追求中。
道教人性自然化的“逍遥游”、“仙游”之说,显示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旅游审美观,即在旅游中通过静观默察、自觉体悟的审美、参与,以物我相亲、物我同化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状态,用全部身心去体验、感悟自然,从赏玩山水之象中直觉地把握自然,把握如自然一样的人生的生命律动,从而悟解天地人生之道,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满足。
二、重要的旅游引导价值
我们知道,道教徒历来重视对洞天福地的探寻,并记录下来了这种探寻成果,如葛洪就著有《幙阜山记》、《五狱真形图文》、《关中记》,历代道教徒们更是留下了数量惊人的道教山志、宫观志,这些记载保留下来了大量的地理学、地质学方面的资料,它们对于现今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例如江苏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茅山山志》记载了华阳洞的地貌、喜客泉的奇特效应,都在今天成为游客向往之地,为游客增添了游兴。
同时,由于道教“旅游”思想的浸润和引导,使得一部分文人学士对于游历祖国山水产生了特别的偏好。他们畅游名山大川,到人所未到之处,写下了大量的游记、笔记。不仅如此,他们对道家、道教关于地学的论著较为熟悉,所以在旅行中,不是一般地观看山水之美,而是对其作出观察思考,比如对于地貌的成因、地质特点的思索。其中最著名的非徐霞客莫属。徐霞客,江苏江阴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他的朋友称他有“仙风道骨”,《徐霞客墓志铭》中叙述他年轻时,“又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每私覆经书下潜玩,神栩栩动。”足见他的遨游,实起于年轻时的博览群书,其中的山海经图志等,道教早引为同调,被收进道书总集《道藏》;而他的冲举高蹈之迹,则正是道士修仙之所在,或者是传说中的成仙圣迹。正是在科举时代不入正流的那些道家和道教的著作、思想给了他最初的遨游冲动。他的成就在世界地学史上可谓领先时代,他对中国喀斯特地貌的考察成果等,领先世界三个世纪。《徐霞客游记》既是山水文学的佳作,又是世界地学史上的名作。徐霞客的壮举和成就,从某些方面来看,应归于道教“游”的思想的宣扬,道教的修炼指向,以及高道们的著作和行为引导。
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千百年来,道教创造了浩瀚的经典、神秘的宗教生活,在长江流域开拓出了不少风景秀美的道教名山、恢宏壮丽的道教宫观,造就出了仙情雅趣的道教音乐、逼真完美的雕塑绘画作品、博大精深的修身养性学说。可见,长江流域的道教文化线路遗产资源蕴涵十分丰富,这些都可以成为长江流域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如前所述,长江流域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其发展演变与长江流域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祖庭、宫观胜迹如繁星点缀,璨若银河。
由于道教和道士在长江流域的活动异常活跃,所以长江流域的名山祖庭、宫观胜迹也异常丰富。唐末五代时的杜光庭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对道教的洞天福地即名山作了详细的记载,包括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合起来是118座。它们分布在中国的15个省区,而以长江流域的浙江(27个)、江西(18个)、湖南(19个)、江苏(11个)、四川(5个)为多,占了总数70%左右。这些洞天福地都被赋予了浓郁的仙境内涵,都有瑰丽的神仙传说和丰富的仙真遗迹。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山为修道者提供了栖隐、采药、炼丹、修行的理想场所,道教瑰丽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仙真遗迹则为名山凭添了神秘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这些名山至今绝大多数仍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地,如云南魏宝山、四川青城山、重庆丰都名山、湖北武当山和九宫山、湖南衡山、江西阁皂山和龙虎山及三清山、安徽黄山、江苏茅山、浙江天台山和烂柯山,等等。
道教是多神教,它的神仙体系异常庞大,道教都无一例外建起宫观供奉他们。为了宗教修行的需要,这些宫观常建于山水胜处,钟天地之灵秀,显道教之神奇。历史上,长江流域的道教宫观比比皆是。从长江上游、中游至下游依次分布现仍声名显赫的道教宫观有:昆明太和宫和金殿、青城山古常道观、成都青羊宫、梓潼文昌宫、武当山宫观建筑群、武汉长春观、南岳衡山黄庭观、龙虎山天师府、南昌西山万寿宫、铅山葛仙祠、茅山九霄万福宫、苏州玄妙观、杭州抱朴道院、上海白云观、上海城隍庙,等等。
道教名山风景秀丽,奇绝秀美,气候宜人,是旅游的理想胜地。道教宫观或掩映在人迹罕至的青山绿水之间,或静卧于隔断尘嚣的闹市高墙内,构成旅游胜地、休憩佳处。而且奇绝秀美的道教名山自然风光和道教宫观往往是珠联璧合,深山藏古观,幽径通殿堂。还有那奇特的殿堂楼阁建筑、令人眼花缭乱的壁画彩饰、飞金流碧的神像雕塑、典雅肃穆的道教音乐等道教艺术,无不昭示着宗教文化的神秘、静谧和祥和。游人游览其间,既能欣赏中华大地的大好风光,又能领略到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如层峦叠壑、标奇孕秀、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的湖北武当山,建有号称“万古之奇观”的8宫2观、36庵、72岩庙、39桥、12亭、外加一条长达70余公里的登山神道,为全国最宏伟的宫观建筑。除此之外,武当山的道教武术、道教音乐、道教法事、道教药膳等也蜚声海内外,特别是武当拳更是在国际上享有广泛声誉。
长江流域道教文化线路遗产内容丰富多彩,体系博大精深,资源琳琅满目,给我们现代旅游带来了极大的开发空间。思想上,道教所追求的人性自然化的“逍遥游”,与我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审美观不谋而合;文学上,受道教思想的影响,道教徒们云游之际创作的众多地理著作又引导后人不断的探访;资源上,神秘丰富的道教生活留下的大量遗址遗迹,更是后人了解道教文化最直接的见证。长江流域道教文化线路遗产无疑是开发道教文化旅游最鲜活的资源,最宝贵的内容,他们的旅游价值是无穷的、深远的!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