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效的中学美术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wei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把一节课构建成高效课堂,是需要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因此,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对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效率和美术学习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效 兴趣 能力 创新
  以往初中美术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主要有:把美术课变成了专业课;把美术课变成了“故事会”;把美术课解析成了“标准答案”。从美术教学宏观上讲,有如下四点需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明确教学主体
  课程改革明确了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同时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二、培养美术素养
  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观摩一些精美的图片和书法绘画作品,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学生长期坚持这种活动,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不能只是强调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从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四、建立美术情感
  对美术情感的建立是指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产生幸福感,学生在愉悦和幸福中学习美术知识,享受学习美术的过程,认识到生活中点滴细微之美,就一定会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建立美术高效课堂,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
  1.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具象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通过具象向抽象转变,是学生思维、规律、方法的一种新的尝试,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2.团队精神: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过程都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同学们的一种团队合作能力,他们之间会主动沟通、主动汇报、主动寻求对策、主动提出建议、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关切合作成果。要让学生合作探究寻求对策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3.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课、动手制作课,教师合理地提出问题,能培养出学生的求知能力。
  在美术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是落实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把美术教学课堂变成高效愉悦的课堂?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以下几个步骤:
  1.导入是关键。导入是课程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从开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整堂课顺利进行的关键。可以通过情境设计,帮助我们很好地导入新课,情境包括音乐情境、电影情境、漫画情境、展览情境等。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教师备课就是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标要求,设置各种“障碍”。这种“障碍”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让同学们体验“过关”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3.讲授技法应不拘一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规定条条框框,只需把基本的技法讲清楚即可,不要填鸭式教学、规定学生应该怎么去做,而是应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随心所欲地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和完成作业。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成。
  4.多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体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和资源更容易被初中生理解和接受,在实物展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做课件时,可以把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融入到课件中,将学习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形象。
  5.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6.成绩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的评语和成绩对学生有着导向作用,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知识水平、美术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要做到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点评。
  建立高效的美术课堂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创设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的教学情境,实现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杨亨,女,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学二级教师,任教于张家口市高新区姚家房中学,曾发表论文多篇。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作文一般经过两个阶段: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内化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积累过程;二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外化过程,也就是写作表达的过程。本文着重论述了“内外兼修”的作文训练模式,对提升高三学生的作文能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内外兼修 作文训练 实践操作  如何让基础较弱而又对作文失去信心的高三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高三教师作文备考的一个挑战性难题。  为解眉毛之急,我们采
期刊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大多数教师感到头痛的事,因为没有捷径可走,少慢差费,费力不讨好。但是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必须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终于悟出,强化学生作文的订正意识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数理化作业做错了,教师会让学生订正,学生也会自觉去订正。这种学习习惯有效地防止了做错的习题再发生错误的现象产生。学生作文也有错误发生,或审题错了,或主题错了,或材料处理错了,或字
期刊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旨在让同学们在生活体验中、在实践活动中、在学习应用中养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具体体现在课堂设计上要努力贴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是最让教师感到头痛的事,因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需要解决两个大问题:其一,提高教师本身业务的素质;其二,遵循注意规律,研究注意规律,运用注意规律,追求课堂实效。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遵循注意规律、追求课堂实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在人的活动中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以保证人能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更好地反映客观
期刊
摘 要:研究表明,在聋校语文课堂融合绘画的实施,符合聋生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性,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等时代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能改善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形成一种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的学习氛围,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聋生的观察力得到培养,想象力得到激发,充分调动了聋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尽可能地弥补由听力缺陷带来的缺憾,降低了学习难度,消除了聋生中普通存在的对学习的自卑
期刊
我是一名山村教师,一直无悔当初对这个职业的选择,能为家乡这片热土作出自己应有的奉献,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与骄傲,我感觉到了做教师的幸福。  一颗平常心,知足常乐,是幸福的伊始。“一颗平常心,无时不快乐;一颗满足心,无处不幸福。”这是高金英老师作《让阳光味道洒满校园》的视频讲座里所讲的一句话。要保持着一颗知足的心,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幸福。在我的工作环境中,有自己的事业,有关心自己成长的领导,有热心
期刊
一、多媒体教学对于传统教学凸显优势  传统教学在教学主体上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教师一厢情愿式的“教”,重视学科本位必考内容的讲授,曾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发挥过重大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书本教条式的知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等思考性知识不得而知或一知半解。所以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逐
期刊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两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的完全配合、协调和多方面的统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接受、相容和相互的需要。  教师如果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求知欲等就会受到限制,课堂气氛呆板、沉
期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为深化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全国教育工作者都应朝着这盏指明灯永往直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学已在中小学课程中广泛开展,农村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加大力度改革的重点,由于农村实际条件的限制并且受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被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不能得到普及和发展,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结合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