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开展小学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责任是人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基础,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小学生责任教育,培养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迫切需要和共同目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当前小学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责任教育 问题 对策
  一、问题提出
  责任教育是培养“完人”的现实需要,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培养富有责任感的人才关系到家庭幸福、国家繁荣发展。因此,加强责任教育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核心和切入点,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依靠与重要保证。《汉语大辞典简编》中“责任”的定义为:“一是指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二是指分内应做之事;三是指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文将“责任教育”定义为:对小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即教育者通过教育手段与方法,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以及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为主要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小学生形成自身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并具有相应责任行为能力的特殊教育活动,其最终目标是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贯穿“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责任教育没有受到重视。我校责任教育成效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理论体系,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现实环境采取针对性策略:责任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与现实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把责任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学习,缺少必要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目标设置笼统、抽象,缺乏明确性、层次性与操作性;教育观念滞后,强调“整齐划一”“一刀切”,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责任教育阵地单一,忽视家庭与社会的推动作用等。为此,我校开展责任教育实证研究,以提高责任教育实效性。
  二、小学生责任感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层抽样方式对我校542名学生责任感进行调查,各年级抽取两个班级作为调查样本,采用自评式5点记分,得分越高说明责任感越强。发放问卷301份,剔除漏选问卷、选项重复问卷、选项模糊辨认不清问卷以及连续15题为同一选项问卷34份,实际有效问卷267份,问卷有效率为88.70%,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科学保障。
  (一)学生责任感总体状况理想,责任教育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从表1看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5个选项比例分别为4.68%、10.28%、18.34%、34.60%和31.25%,判断学生责任感良好的比较符合、完全符合两个选项比例为70.60%;从学生总体责任感P=0.037,推断出绝大多数学生责任感总体状况理想,但除他人责任感表现显著外,其他四项责任感均呈现不显著差异。
  学生在坚持自己整理学习用具、认真对待考试、拾金不昧、文明礼貌方面表现较好,特别是关心家人、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奋勇抗灾的战士和热爱祖国等方面责任感最为突出。但在端正学习态度、及时改正错误、均衡营养不挑食、课堂上积极思考提问、为班级建设做贡献方面仍存在问题,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参加学科竞赛、遇到学习困难必须克服方面表现较差。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学校进行责任教育时坚持“长善救失”原则,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二)责任感内部呈现差异化,家庭责任教育不容忽视
  通过下图数据分析:家庭责任与国家责任意识突出,分别为4.06分和4.16分,高于总体平均分3.91分;但他人责任、自我责任和集体责任都低于总体平均分,需要重点加强培养力度。学校教育向学生传达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的理念可以缓减学生“自我为中心”倾向,成为提高集体责任感必然选择。
  责任感各维度对比直观图
  自我责任感较差反映小学生身心发展不稳定、自我意志、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没有形成高层次道德意识的年龄特点;小学生交往关系较为单一,没有形成社会活动圈,家庭成为其依赖对象,因此家庭对学生责任教育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国家责任较强说明我国长期坚持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明显。
  (三)影响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因素分析
  为合理推论小学生责任感形成的主导因素,我们以学生责任感为因变量,以学生年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从上图数据看出:R2 =0.151,即解释度为15.10%。从标准化系数推断出性别是学生责任感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次为年龄、年级和是否独生。因此,责任教育要特别关注性别差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责任感与年龄、年级关系呈现正相关发展。是否独生对责任感形成影响较小,但其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必须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第一,年龄、性别、年级对小学生责任感形成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年龄大小、年级高低与责任感强弱不呈正相关。男生身心发展相对“滞后”,加之我国传统文化趋向于培养“听话、懂事”女生,无形中扩大了性别差异,女生责任感强于男生,性别对小学生责任感形成有巨大影响。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建立群体意识,淡化性别对责任感的影响。年级是学校教育目标分层的依据,反映在责任教育方面,即不同年级学生的责任感应达到不同水平,必须实行责任教育目标分层,实现责任教育连续化、持久化影响。
  第二,是否独生与责任感形成存在正相关,但不具统计上的显著性(P=0.459)。一是独生子女家庭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二是教育观念转变,家长改变溺爱孩子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更为科学合理,传统“4-2-1模式”家庭结构偏见标签得到缓和,为学生德智发展提供了更为平衡的成长空间。
  三、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作机制
  学校责任教育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具有系统性、持续性特点,主要体现在营造校园责任教育氛围,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首先,利用校刊、广播、宣传栏、班级板报等宣传“责任”典型人物或事迹;制作责任警句格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责任教育效果。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责任体验,包括主题班会、节假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再次,学校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要求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责任教育相关条例,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家庭是责任教育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以身作则,抓住家庭生活契机进行教育。例如,让子女洗碗筷、打扫卫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影响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积极舆论导向和道德机制,实现媒介的引领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作机制,发挥各自功能,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践行责任行为打下坚实基础。
  (二)责任教育方式多样化,激发主体参与性
  “道德与主体的关系已经紧密到这样的程度,即不但没有主体,便没有道德,而且即便有了主体,但如果主体并不敬仰和服膺道德,也同样没有道德。”学校德育惯用灌输说教方式,忽视学生自主性,使其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对德育产生抵触行为,使得责任教育意义与价值难以显现。责任教育应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性,激发其内在需要,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1. 见贤思齐——善用榜样示范法。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不必事事亲身体验强化,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由于年龄、性格、经历相近,学生最易受到同学影响,教师在班级生活、学习中树立学生榜样,如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搞好班级卫生等,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激励作用。我国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传统,小学生对教师处于权威崇拜阶段,更易对教师言行进行效仿。教师要以身作则,用高度的敬业精神与积极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践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效仿。此外,还可以选取社会先进事例、历史人物进行榜样示范。
  2. 角色扮演法,丰富学生角色体验。
  角色扮演具有情境性、生活化特点,是丰富学生责任体验、增强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角色扮演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角色义务,分析并思考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教师在班级日常生活中设置学习委员、生活委员、课代表、纪检委员、值日生等角色,让学生轮流进行扮演与体验,承担不同职责,再根据其完成情况给出适当奖励,强化责任效果。但是场景设置要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做到因材施教。
  3. 集体动力——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集体动力”效应,以小组共同任务与利益为目标导向,兼顾学生个人目标的达成,可以获得更好的责任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智育与德育方面共同发展。
  (三)设置不同责任教育目标,实施责任教育分层
  小学生思维与认知呈现变化性、发展性与可塑性特点,必须采取责任教育分层,设置不同的责任教育目标。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需要借助感性直观材料进行思维活动,适宜做事实性、技能性训练,责任教育要选取具体的事例与活动,如让学生自己整理生活用品,自觉预习功课与完成作业,帮助家庭做家务等;小学高年级学生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开始摆脱完全依靠自身经验进行思维活动的状态,其责任教育目标从“自我”内在向外在扩展,体现教育规律性与阶段性,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有困难学生,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此外,责任教育内容选择与目标设定要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过于简单不能提高责任感;任务太难则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打击学习积极性。
  (四)实现学科渗透,挖掘“隐形”责任教育内容
  学校德育依靠思想品德课进行,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实效性差。要鼓励教师进行学科渗透,挖掘各学科潜在的责任教育内容,建立系统、全面的责任教育内容体系。历史课利用岳飞“精忠报国”“苏武牧羊”等历史典故,引发学生责任情感共鸣,培养国家责任感;语文课注重价值情感体验,如《邓小平爷爷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爱迪生救妈妈》等潜在责任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友情、亲情、国家情怀的感悟;思想品德课实现传统教学内容的重组或开发,如设置“责任教育”专题教学或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活动,丰富责任教学内容。
  (五)开展责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学生责任体验
  道德教育一般遵循“知、情、意、行”四个环节相互循环,必须以“行”为终端,因此,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与形成关键在于责任行为的践行。学校必须开展责任教育实践活动,家庭和社会各界要进行积极配合,加大责任教育支持力度,提供责任教育平台,如联合社区和民政部门,带领学生参加“送爱心”活动、关爱老人活动等;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了解国家辉煌成就,以此提升国家荣誉感。
  四、结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受国家政策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必将关注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累积与历练,才能不断深化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简编编委会.汉语大词典简编[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2456.
  [2] 夏伟东.道德本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 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2.
  [4] 杜秀英.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合作学习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5(8).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英语作为每所大学的基础课程,面向学生广,然而,笔者调研发现德育渗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稍显缺失。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指出德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从而为提升德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德育教育 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里
【摘要】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指出在新的解释及理解下,牛顿-莱布尼兹法求导(第一代微积分)实际完全足够,它是充分的.而且,不再以极限或无穷小作为理论的必要条件,更何况这个极限并不真的存在.由此,消除了微积分理论中表观上的矛盾(貝克莱悖论),因此,理论不但再无明显或潜在的逻辑问题,而且可以达到理论的极简化以利于教学和理解.  【关键词】微积分;变分法;增量分析;贝克莱悖论;导数;极限法;无穷小;标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基础学科之一,具有显著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由于数学学科涉及较多的公式、图形、算式等知识,使身心处于发展中且思维以形象为主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较多困难.再加上部分数学教师依旧沉浸于灌输式教学理念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学情,造成课堂效果不佳.如果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那么就需要教师围绕数学特征引入数形结合思想,促使学生清晰了解知识与题目内涵,增强学生学
如果你见过大海,但愿你能想象得出身处茫茫大海中间、四周漫无边际是什么样的感觉。也许不仅仅是人,海中的动物们恐怕没有不期待风平浪静的。而此时,海面上却漂着一个不知从何处而来的玻璃漂流瓶,软木塞紧紧地堵住瓶口,瓶中有一只红色的小怪物正在祈祷天气不要一直那么好,至少刮刮风,让自己能随着瓶子漂到一个更陌生一点儿的地方。  几个月前,小怪物还没有被关进瓶中的时候,是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就像人们故事中说的那样
【摘 要】本文以浙江传媒学院雷锋服务公司为例,从该公司的成立背景、志愿服务的公司化运作方式以及相应的绩效及反馈层面,剖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公司化运营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对相应运作模式的未来进行规划和探索,从而提出“创意公益传播”的概念以建构相关运作模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 公司化运营 雷锋精神 创新 公益  浙江传媒学院雷锋服务公司借鉴西方市场化、企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运营模式,探
【摘要】目前,我国数学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深入数学教材中蕴含的丰富德育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思想渗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了当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德育渗透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引 言  新课程标准中将德育教育放在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让教育教学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上,如何上好一堂有质量的课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为了让学生得到有效提升,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的学科能力和素养,文章通过对苏教版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得出了关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问题研究;构建策略  高中阶段的数学一直都是学生比较头痛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总体成绩影响
摘要:以信阳稻区水稻育种的主要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7条多态性引物在43份水稻材料中共有126個位点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18条,其多态性比率为93.6%;每个引物可扩增出3~8条多态性条带,平均产生多态性条带5.5条。43个品种(品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02~0.937。基于RAPD标记,利用NTSYS.pc2.11构建
【摘要】 本文结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对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与逻辑性在目标达成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做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教学目标;层次性;逻辑性  从知识技能目标来看,小学阶段的课程安排是很讲究逻辑层次的,以图形与几何领域为例,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感知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先是安排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个立体图形的学习;第二个知识模块则是在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找到平面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明确合作学习任务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关键词】 小学数学;“135”教学模式;合作;有效性;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