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理论、制度和方法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想要创新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高校必须促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途径,以期给各大高校辅导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 理论 制度 方法
  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是时代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要想创新和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高校一定要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
  一、通过科学的理论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
  1.遵照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一些不良观念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在诚信意识、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及政治信仰方面出现淡薄、扭曲、模糊以及迷茫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辅导员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和主体意识,关心大学生在生活及思想上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开展互动,从而促进思政教育有序地开展。
  2.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协调化和系统化
  高校辅导员工作既重要又煩琐,涉及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及整体性等特点。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注重与大学生的协调与沟通,将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注重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的相互协调,从而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系统化。
  二、通过科学的制度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
  1.准入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高校必须遵照竞争、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通过公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辅导员,被录用的辅导员要经过培训及考查后才能上岗。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尚不完善,在我国高等院校中,64%的辅导员是通过毕业留校的方式上岗。因此,高校和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准入机制,规范高校辅导员的团队建设。
  2.培训机制
  为了完善、创新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情况,建立重实效、多形式、分类别及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坚持高校辅导员持证上岗,实现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骨干培训及日常培训。同时,高校还要积极举办专家讲座、党政领导授课、骨干座谈会以及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3.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要坚持公平原则,高校辅导员根据职称分级,可享受不同的待遇,以调动辅导员强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高校还要公开激励制度及辅导员评价体系,让高校辅导员获得认同感和公平感,从而激发工作热情。
  4.发展机制
  为了完善、创新高校辅导员发展机制,高校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高校可支持以及鼓励有志向、有热情的辅导员,以脱产学习、在职进修业务以及攻读相关学位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并在毕业后回校长期担任辅导员工作,实现专家化以及职业化转变;第二,高校可将辅导员作为党政工作的后备干部,选拔一批年轻有活力、工作有热情的辅导员担任相关部门的领导职务,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第三,高校可根据工作需要,推荐成绩优异的辅导员担任一定的职务;第四,高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个人要求、条件及志愿,向高校科研及教学岗位输送人才。
  三、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
  1.转变工作角色
  高校辅导员扮演着重要的管理角色,管理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及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只依靠管理,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高校辅导员进行强制管理,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转变角色,从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引导、人格引导、交往引导、生活引导以及学习引导,遵照“为学生提供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生活及学习给予帮助。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主要包括主题教育、谈心教育和课堂教育,通过外显的、直接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其效果显著,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隐性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其主要是指认知环境、社会环境及校园环境等具有内隐的、间接的教育资源,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育。高校辅导员一定要充分重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与显性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进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经过三轮高三的教学工作,结合我校新课程改革理念,笔者分析了高三物理复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问题一:教学以“我”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重视“教”,偏重讲解例题和练习,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没有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学的互动性较差,致使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对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相信学生。在复习教
摘要: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对发展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中学 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探究了在中
摘要:创新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必由之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游戏教,尝试情境教学为实现创新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 实现路径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各学科都特别重视教学工作的优化。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天分,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而创新教育则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鉴于此,笔者针对“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
“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无穷。”即通过描绘形形色色、变化无穷、虚实相生的画内之象引出“生发无穷”的画外之境。唐诗也是如此,描写诗中虚实相生的“实境”是为了诱发读者想象,引发实境外“生发无穷”的虚境,形成浑融一体的独特意境,其间蕴含着诗人的特定情思。  唐诗注重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是立体感的艺
2015年夏天,全国素质教育现场观摩会在江西省永新县城厢小学召开。作为学校校长,我不断被问道:“一所县城小学,为何素质教育可以搞得这么丰富,成果又那么丰硕?”我的体会是,处理好五大关系,素质教育就一定不会只是“空中楼阁”。  第一,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载体。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
|  摘要:生态批评理论作为全新的文学批评现象广受关注,它以鲜明的生态意识对文学文本进行有别于传统的研究与批评。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态视角对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再解读、再阐释,有其鲜明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批评 重释经典 《飘》  《外国文学》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外国文学》课程因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学科优势,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随着
传统板书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用粉笔在黑板上以精炼的文字或者形象的图表有步骤、有过程地向学生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一种直观性教学行为方式。通俗地说,板书就是语文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它是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最简易渠道。好的板书设计不但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规范答题的能力等。在课堂教学
他眉宇间写满嘲讽之意,挑着眉道:“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冰凉的刀锋划过他火热的咽喉,拿剑的手却坚定地毫不颤抖。他再一次嘶哑着大笑,声音凄凉而悲怆。  在笑声里,他又看见了儿时的自己,站在拥挤的人群里看着秦始皇驾着豪华的车马,游会稽,渡浙江。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蓦然开口:“彼可取而代也。”却被叔父掩住了口,但这句话像火种在他心中燃烧。  他从斩下郡守的头开始,杀卿子冠军,诛秦卒二十万人
虽然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遗憾的是,它并不为学生所喜欢。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作文的学习和创作都感到压力很大。  俗话说:“每位孩子天生都是一位诗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從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诗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而又强烈的情感,发展美育,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而只有通过写作
摘要: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疏导机制的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本文分析了建设心理疏导机制的意义,探讨了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以期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机制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许多大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无法集中精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