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舞蹈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央视春晚从1983年起一直是收视率最高、最热闹的节目。“黄河三部曲”也因三次荣登春晚的舞台,使全国的观众认识并且喜爱山西舞蹈。山西舞蹈在央视春晚的处女作是1988年《黄河女儿情》中的舞蹈《看秧歌》,正是这一次上春晚使山西舞蹈在全国一炮打响,荣获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一等奖。紧接着1990年和1992年的《瞧这群婆姨》和《踩鼓点》均受到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些作品就像是山西舞蹈的一张名片,一个标尺。
  【关键词】黄河派舞蹈;雅;俗;民族精神;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黄河派舞蹈
  从地理位置来看,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因而人们习惯将产生于山西的民间舞蹈称为“黄河舞蹈”。其发展可分为三个发展地域:一是晋南地区。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气势雄伟壮观,动作刚劲洒脱的“鼓舞”;二是晋中地区,这里不仅诗人与作家频出,闻名天下的晋商也是数不胜数,雄厚的经济为民间舞蹈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以歌表情、以舞传神,以扇达意、以戏引人的“小花戏”颇具特色;三是晋北地区。这里一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接壤地,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吸引,使晋北的舞蹈比较粗狂豪放,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即具汉族特色,又保留了蒙族风格的“踢鼓子秧歌”。
  二、山西民间舞蹈的独门秘籍
  艺术贵在个性。作为“黄河派”舞蹈创始人之一的王秀芳老师认为一定要打破陈规,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俗”是肯定的,因为这些舞蹈所表现的就是乡土气息浓郁的生活,而“土美”又使它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土的东西不一定是不美的。
  黄河派舞蹈的特点:土美,丑美,怪美。所谓“土美”“怪美”都是指追求与众不同、新颖独特。“丑美”和“怪美”主要表现在这些舞蹈的肢体动作不同于观众们往常所见到的芭蕾舞和古典舞那么的舒展、优美,而是比较夸张、变形、使人看后捧腹大笑的。比如,舞蹈《看秧歌》中那群土得掉渣的,丑的可爱的山妞们穿着大红大绿的服装,略带羞涩的眼神,内八字脚、绕跨、耸肩、全身拧劲、双手外摊的造型,真实地再现了一群山西农村小姑娘去看秧歌的情景。在场的观众无不被她们每一步的走,身体的扭,头的摇摆,一招一式,一静一动所折服。
  三、山西民间舞蹈的“雅”
  唐代柳宗元在《晋问》中说:“善让、俭啬,和而不怒。好谋而成,恬以愉,忧思而畏祸”是唐尧遗风。可见山西人自古以来就勤俭持家,从不追求吃住奢侈和豪华。
  舞之于心,动之以情。山西民间舞蹈不尚雕琢而在真挚中见性情,不事文饰,却在朴实中显光彩,追求意蕴上对美的呈现。舞蹈《山铃》里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耕耘的汉子们,面朝黄土甩开臂膀,挥汗如雨,辛勤耕耘。不但是执着坚韧地在黄土地上劳动的形象,也是勇于创新,开拓彰显着崇高精神的黄河儿女的形象,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一)黃河派舞蹈蕴藏着巨大的民族精神
  “黄河三部曲”将民族的特色深深根植于作品中,并将黄河儿女的日常生活、喜乐哀愁贯穿始终;将黄河儿女对于生命意识的自强不息,苦中作乐融汇进作品中。
  “黄河派”舞蹈创始人之一张继钢编排的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黄土黄》,作品里的汉子们具有硬朗的骨头,长就了结实的肌肉,执着乐观地与环境抗衡,与自然搏斗。舞蹈中不断重复的跨腿跳动作,颠倒的身型和狂迷的舞态以及明显的动静对比都是黄土地上精灵的欢歌,这种欢歌不仅仅是农耕者久旱逢甘露的喜悦,更是黄河儿女顽强生命力的真实写照,是黄河儿女崇高的生命情怀,体现了黄河儿女对生命意识强烈追求的民族精神。
  (二)黄河派舞蹈对当代人们价值观的确立
  今天再看黄河派舞蹈作品,不仅可以领悟到它们是表现黄河儿女生活的山西本土优秀的艺术作品,更加传递给当代年轻人,要不断思考与反思如何做坚定信念,全面发展、志存高远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不畏困难、坚韧不拔、苦中作乐的品格。
  四、总结
  优秀的作品是经得起人们的推敲与时间考验的。作为山西人,“黄河三部曲”的辉煌也使人内心倍感骄傲。编导将丑与美的结合,俗与雅的共存更是别出心裁,运用巧妙。舞蹈作品中的选材立意皆于黄河儿女真实的生活,表达山西人民的情感与精神,更是为这一代年轻人树立价值观的榜样。山西舞蹈就像黄河母亲那般亲切,那般慈祥,那般淳朴,那般熟悉。要培养过硬的专业素质,努力将山西舞蹈继续发扬光大,使它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王丽霞,田彩凤.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J].艺术教育,201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奥尔夫教学法中视唱练耳教学的理念及其内容、儿童视唱练耳中节奏训练的内涵与目的,讨论两者的相互结合,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法如何在儿童节奏训练的课堂中运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想法,旨在提高儿童视唱练耳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视唱练耳教学;节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一、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视唱练耳教学  (一)奧尔夫教学法  卡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当代的声乐作品数量繁多且风格不同,声乐曲目创作优秀。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中对于声乐曲目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对作品的诠释成为教学之主要内容。在进行中国声乐演唱时,要求演唱者的情绪以及歌词的咬字和吐字都要进行良好的把握。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文章以《国风》演唱为例,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当代中国作品的诠释和处理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文章对《国风》曲目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概述;其次对《国风》曲目演唱处理
期刊
【摘要】随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柯达伊音乐教学逐渐在小学歌唱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歌唱教学改革活动均以其为指针展开。节奏、音准、旋律,作为演绎歌唱艺术的三大要素,也是小学歌唱教学需要重点提升的教学节点。本文探讨了柯达伊音乐教学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精准切入策略。  【关键词】柯达伊音乐教学;歌唱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在小学歌唱
期刊
【摘要】竖笛作为简单易学的乐器,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努力推广竖笛教学,让悠扬的笛声伴随孩子度过金色的童年。  【关键词】小学竖笛;学习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音乐艺术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内心音乐联想为重要音乐能力,将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重要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逐渐
期刊
【摘要】广大音乐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务必要谨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利用它為音乐欣赏教学服务,而不能让欣赏服从于信息技术。教师要将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有选择、有目标地完美整合,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想象美、创造美,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辛德勒的名单》;素养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音乐虽然有语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要多研究,多注意它的使用技巧,让音乐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历史课堂插上音乐的翅膀,跳跃出灵动的音符。  【关键词】音符;音乐;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导入引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自历史科目成为中考科目后,很多教师便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述
期刊
【摘要】就中职院校音乐课程发展而言,音乐教学还未进入大众视野,提升音乐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为社会注入更多的音乐力量势在必行。文章针对中职院校《保卫黄河》音乐教学实例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激发学习;保卫黄河;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跟初中、高中相比的,在中职院校的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性较低,面对学习所遇到的困难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中,乐器演奏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让小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学习简易的小乐器演奏,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演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小乐器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唱不准是小学生识谱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适时将小乐器竖笛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准确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价值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变迁,传统音乐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正在加劇消失,面对传统音乐越发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现实问题,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以传统音乐进校园——助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传统音乐教育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音乐进校园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传统音
期刊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本土音乐文化,对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保护和流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本土音乐;新疆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一、本土音乐对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与价值中对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