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压力容器是石油、化工,化肥、电力、冶金、轻工、医药等各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承压设备,如果这些设备在制造和运行中得不到可靠的质量保证,一旦发生事故,破坏性非常大,其危险程度是无法估计的,会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须对压力容器涉及的各质量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才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
【关键词】压力容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控制
1.压力容器质量事故的巨大危害
压力容器泛指工业生产中用于完成反应、传热、传质、分离和贮运等生产工艺过程,并承受一定压力的容器。如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和贮运容器等。由于生产过程的多种需要,压力容器的种类繁多,具体结构也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有一个承受一定压力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外壳。
压力容器是现代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承压设备,在炼油、化工等企业,压力容器占生产设备的80%。这些设备的使用条件相当复杂:如高温、低温、高压等:介质特殊,如易嫩、有毒、腐蚀等;而且某些设备必须在现场进行制作安装,这样就使制造质量的控制难度加大,如果压力容器在设计,制造和运行中得不到可靠的质量保证,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引起爆炸、火灾、中毒和环境污染等,造成灾难性的恶果,其危险程度是无法估计的,会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宋继红,对20012004年出现的压力设备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我国共发生各类压力设备事故650起,其中特大事故2起、重大事故34起、严重事故614起。这些事故共造成死亡542人,受伤1183人,直接经济损失15288.74万元。这些悲剧使我们警钟长鸣,必须严格管理和控制,确保压力容器的质量和运行可靠。
2.压力容器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宋继红在其专题报告中对压力容器的事故作了归类。20012004年锅炉(不含“土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事故共348起,其中因违章操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141起,占41%:因设备本身质量(设计、制造、安装)问题引发的事故73起,占21%;因超期未检或未按规定检验引发的事故50起,占14%:因安全附件及安全装置失效引发的事故42起,占12%;其它原因引发的事故42起,占12%。
鉴于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的巨大危害,所以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影响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的设计制造方面的主要原因有:资料不全,材质不明,设计结构不合理,表面裂纹打磨后补焊、机械损伤打磨后补焊、因腐蚀补焊,错边量及棱角度超标,焊缝存在埋藏缺陷等。因此,为防止出现压力容器重大质量事故,即强调全过程控制。压力容器必须在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施行全面质量管理,能把ISO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在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的各环节之中。
2.1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素
设计单位须有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有效期内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证书,同时拥有健全的《压力容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并确保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无相应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其设计经验及技术人员素质水平往往会影响到设计质量。设计中对许多参数的选择、试验、检验要求、制造技术条件的确定等考虑是否合理,在图样上不一定能反映出来,只能靠设计单位的资质保证来达到需方的“确信”,没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是无设计质量保证可言的,因此对设计单位资质审查至关重要。
2.2制造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素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须有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有效期内的压力容器制造证,须有健全的《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管理体系手册》,确保压力容器的制造和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接受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的监督。
2.3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素
2.3.1安装申报
安装单位在压力容器安装前必须填写压力容器安装申报表,报使用单位主管安全部门审批,未中报的压力容器不得安装。各地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安装备案办法大同小异,如广州市要求安装中报时,需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现场作业人员表》,各五份,分存审批机关、安装单位、使用单位、安装监检单位、主管部门。报装应提供的资料:《安装、修理、改造单位验证表》、压力容器出厂资料、安装工艺管线图、施工方案。申报经审查同意后,应及时与广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联系安装监检,凭监检报告办理使用登记证后设备才能投入使用。
2.3.2安装质量控制
安装单位在容器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准确及时填写好有关安装记录。如需要在容器本体上施焊和开孔等改变压力容器出厂状态时,必须首先征得容器原设计部门同意,出具设计变更,由有资格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进行现场开孔施焊等工作。无压力容器制造资格的单位不得从事此项工作。安装全部竣工后,安装单位应将有关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待检验合格后,需填报验收表。
2.4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素
2.4.1使用登记
根据国家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未办理使用登记并领取使用登记证的锅炉压力容器不得擅自使用。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在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合格期间内有效。每台锅炉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登记机关中请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
2.4.2使用培训
2003年1月3日。胜利油田某社区锅炉房煤气发生炉发生爆炸,死亡6人,受伤3人。事故原因是调试时违章操作造成。因此,务必要加强对企业负贵人的安全生产和遵纪守法宜传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要做好对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持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
2.4.3定期检查
由于压力是承压设备,其安全可靠性必是设备的最重要指標。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是指在容器的设计使用期限内,每间隔一定的时间,采用规定的方法,对容器的承压部件和安装进行检查或作必要的试验,借以早期发现存在的缺陷及隐患,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定期检验,按其检验项目、范围和期限可以分为外部检查、内外部检验和全面检验三类。对工作介质无明显腐蚀性并且无重大缺陷的容器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验。
3.总结
因此,紧紧围绕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目标,施行压力容器从生产环节(包括设计、制造和安装、改造、维修等)到使用环节的全面质量过程控制。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通过设计,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以及ISO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压力容器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对压力容器安全全面负责的主体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和各级质检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以强化责任的管理理念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继红.中国压力设备安全形势与对策力容器,2005:22(10):5.
[2]满方纪.压力容器制造的质量控制要素明石油和化工设备,2005:(3):102.
【关键词】压力容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控制
1.压力容器质量事故的巨大危害
压力容器泛指工业生产中用于完成反应、传热、传质、分离和贮运等生产工艺过程,并承受一定压力的容器。如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和贮运容器等。由于生产过程的多种需要,压力容器的种类繁多,具体结构也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有一个承受一定压力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外壳。
压力容器是现代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承压设备,在炼油、化工等企业,压力容器占生产设备的80%。这些设备的使用条件相当复杂:如高温、低温、高压等:介质特殊,如易嫩、有毒、腐蚀等;而且某些设备必须在现场进行制作安装,这样就使制造质量的控制难度加大,如果压力容器在设计,制造和运行中得不到可靠的质量保证,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引起爆炸、火灾、中毒和环境污染等,造成灾难性的恶果,其危险程度是无法估计的,会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宋继红,对20012004年出现的压力设备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我国共发生各类压力设备事故650起,其中特大事故2起、重大事故34起、严重事故614起。这些事故共造成死亡542人,受伤1183人,直接经济损失15288.74万元。这些悲剧使我们警钟长鸣,必须严格管理和控制,确保压力容器的质量和运行可靠。
2.压力容器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宋继红在其专题报告中对压力容器的事故作了归类。20012004年锅炉(不含“土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事故共348起,其中因违章操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141起,占41%:因设备本身质量(设计、制造、安装)问题引发的事故73起,占21%;因超期未检或未按规定检验引发的事故50起,占14%:因安全附件及安全装置失效引发的事故42起,占12%;其它原因引发的事故42起,占12%。
鉴于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的巨大危害,所以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影响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的设计制造方面的主要原因有:资料不全,材质不明,设计结构不合理,表面裂纹打磨后补焊、机械损伤打磨后补焊、因腐蚀补焊,错边量及棱角度超标,焊缝存在埋藏缺陷等。因此,为防止出现压力容器重大质量事故,即强调全过程控制。压力容器必须在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施行全面质量管理,能把ISO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在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的各环节之中。
2.1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素
设计单位须有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有效期内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证书,同时拥有健全的《压力容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并确保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无相应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其设计经验及技术人员素质水平往往会影响到设计质量。设计中对许多参数的选择、试验、检验要求、制造技术条件的确定等考虑是否合理,在图样上不一定能反映出来,只能靠设计单位的资质保证来达到需方的“确信”,没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是无设计质量保证可言的,因此对设计单位资质审查至关重要。
2.2制造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素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须有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有效期内的压力容器制造证,须有健全的《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管理体系手册》,确保压力容器的制造和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接受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的监督。
2.3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素
2.3.1安装申报
安装单位在压力容器安装前必须填写压力容器安装申报表,报使用单位主管安全部门审批,未中报的压力容器不得安装。各地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安装备案办法大同小异,如广州市要求安装中报时,需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现场作业人员表》,各五份,分存审批机关、安装单位、使用单位、安装监检单位、主管部门。报装应提供的资料:《安装、修理、改造单位验证表》、压力容器出厂资料、安装工艺管线图、施工方案。申报经审查同意后,应及时与广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联系安装监检,凭监检报告办理使用登记证后设备才能投入使用。
2.3.2安装质量控制
安装单位在容器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准确及时填写好有关安装记录。如需要在容器本体上施焊和开孔等改变压力容器出厂状态时,必须首先征得容器原设计部门同意,出具设计变更,由有资格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进行现场开孔施焊等工作。无压力容器制造资格的单位不得从事此项工作。安装全部竣工后,安装单位应将有关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待检验合格后,需填报验收表。
2.4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素
2.4.1使用登记
根据国家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未办理使用登记并领取使用登记证的锅炉压力容器不得擅自使用。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在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合格期间内有效。每台锅炉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登记机关中请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
2.4.2使用培训
2003年1月3日。胜利油田某社区锅炉房煤气发生炉发生爆炸,死亡6人,受伤3人。事故原因是调试时违章操作造成。因此,务必要加强对企业负贵人的安全生产和遵纪守法宜传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要做好对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持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
2.4.3定期检查
由于压力是承压设备,其安全可靠性必是设备的最重要指標。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是指在容器的设计使用期限内,每间隔一定的时间,采用规定的方法,对容器的承压部件和安装进行检查或作必要的试验,借以早期发现存在的缺陷及隐患,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定期检验,按其检验项目、范围和期限可以分为外部检查、内外部检验和全面检验三类。对工作介质无明显腐蚀性并且无重大缺陷的容器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验。
3.总结
因此,紧紧围绕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目标,施行压力容器从生产环节(包括设计、制造和安装、改造、维修等)到使用环节的全面质量过程控制。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通过设计,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以及ISO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压力容器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对压力容器安全全面负责的主体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和各级质检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以强化责任的管理理念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继红.中国压力设备安全形势与对策力容器,2005:22(10):5.
[2]满方纪.压力容器制造的质量控制要素明石油和化工设备,2005:(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