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问笔者打造独特音乐课堂的关键是什么,笔者也许会给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游戏、跨界、创意、温度。笔者希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内心生长需要的阳光和养分,让音乐成为他们美好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让音乐游戏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借助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尽情参与和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习与积累音乐知识,已经成为教师打造特色课堂的常用手法。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游戏适用于所有的课堂,那么,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在课堂上玩的游戏?如何结合课堂设置不同的游戏?
1.歌曲能演出来吗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在20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歌,也是我国台湾地区著名音乐人叶佳修的代表作。这首歌曲风轻松活泼,歌词中勾勒的如诗如画的夕阳牧归图更是令人沉醉。
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一切都像在眼前一样栩栩如生,令学生连连感叹。不同的歌曲有着不一样的节奏和格调,也需要匹配不同的课堂活动。这首歌场景化很强,角色分明,因此,笔者选择了游戏化的表演形式进行教学。
“既然大家都感受到了歌曲中场景的有趣和真实,那我们有没有可能自己设计来排演一下这首歌曲呢?”学生们被笔者的提议点燃了热情,立即投入讨论中,跃跃欲试。
“我来演牛!”胖胖的肖茗予最先抢角色。
“呵呵,你的体型比较适合!”学生们哈哈大笑。
“我想演石头。”“我也想。”“我也想。”没过几分钟,石头的角色就被抢定了下来。紧接着,小花、小草和牧童等角色逐一确定了扮演人选。
排练过后,激动人心的表演时刻到来了。第一次表演不是很成功,有些同学紧张得忘了自己的走位。笔者鼓励大家并结合歌曲提出了修改意见:“大家看,跟着这句歌词的拖音,牧童走路时慢慢地回望,是不是更好一些?”“这一句的节奏很欢快,所以小花小草也可以跟着节奏适当摇摆一下。”
就这样,学生再次调整队形,开始了第二次表演。这次大家表演得更加投入,无论是平时有些调皮的小袁,还是爱讲话的小王,都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有趣的表演中,他们微笑着眺望远方,一点也不紧张。精彩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种结合歌曲表演的课堂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帮助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绪。
2.旋律怎么记
作为音乐教师,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唤起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帮助他们有层次、有目的地聆听,有体验、有情感地聆听,有理解、有表现地聆听,“《缆车》赏析”就是这样的一堂课。
歌曲《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的管弦乐,它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是一首很容易打动与感染听者的作品。上课那天是一个寒冷的冬日,笔者早早地来到教室放起了音乐。
听到美妙的乐声从教室里传出,学生纷纷加快了脚步。几个女生率先推门进来,向笔者投来兴奋又好奇的目光。“外面太冷了,我们一起跳舞吧!”笔者笑着对她们说。手拉手,我们跟随欢快的音乐一起转圈、跳舞,感受时快时慢、时高时低的曲调。
随着上课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学生赶来教室,加入了这场热闹的“舞蹈派对”。大家第一次听这首歌,所以有些同学的动作跟不上节奏的快速变化,显得很不协调。不过,当歌曲循环播放几遍过后,大家慢慢熟悉了节奏, 就不再手足无措了。
“叮铃—”上课了,课前狂欢在大家的不舍中结束了,每个人原本包裹在羽絨服、棉大衣下的僵冷身躯逐渐变得温热了,如春天一般舒展。看着大家红通通的脸蛋儿,笔者微笑着播放今天要学的歌曲—嘿,怎么这么耳熟?这不就是课前播放的舞曲吗?是的!这就是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笔者结合歌曲特点设计了课前盲听,以轻松自然的方式让学生聆听、体验,自主揣摩歌曲的节奏变化。笔者在课堂上完成节奏分析的教学后,又带领大家玩了一个“缆车”主题小游戏。游戏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派出两个人,随着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一边想象自己坐在缆车上,一边做出不同的动作。你能够想象吗?快速滑动的缆车,伴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迅速穿过高山、森林、河流,我们大声欢呼,高声歌唱。
这样的游戏在不同年级中也可以添加不同的设计。例如,上面的游戏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已有音乐能力而设计的,而针对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多种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的实际情况,又可以变成“看看大家能猜出《缆车》中有多少种主要乐器”。这些游戏加强了学生的记忆感知,帮助他们进一步熟悉和理解了旋律。
3.节拍怎么学
“雪花晶晶亮呀,雪花亮晶晶,雪花带来一个冬天的梦。告诉小青蛙,告诉小甲虫,告诉小刺猬,告诉小狗熊。睡吧,睡吧,快快闭上小眼睛。睡吧,睡吧,做个甜美的梦。等那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等那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
这首童话般的歌曲叫《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是五年级教材中最后一首歌曲。除了优美的歌词、容易记忆的旋律外,对这首歌曲的学习还需要特别关注它的节拍—四四拍指挥图式。四四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是乐曲中常见的节拍。人音版第九册教材中,从二拍子、三拍子到本课的四拍子指挥图式,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这堂课,笔者该怎么上呢?
“刚开始,看着书,用一只手练习指挥图式还好,用两只手就感觉特别紧张,有点儿混乱,我很担心背不下来!”
“哈哈,我们全班好像都来到了维也纳音乐厅,我穿着燕尾服指挥着顶级的乐队,同学们动情地歌唱,而热情的欧洲观众久久地站立,为我们鼓掌喝彩!”
“我觉得自己在指挥整个大自然,雪花、北风已经融入了音乐的节奏,小动物们似乎也在睡梦中与我们共舞!我很开心!”
“别看我个子小,今天站在台上的可是我哟!说实话,手臂挺累的,可是过了把指挥瘾,真好!”
你们猜到了吗?我们在玩“小小指挥家”的游戏。每个学生跟着《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音乐“还原指挥”,过了一把“指挥瘾”的同时,在游戏中把握了音乐节奏的变化。 二、将创意带进课堂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人才如此,时代如此,教育更是如此。
“听完学,学了唱,会唱就结束”的传统音乐课早就跟不上教育的前进步伐,改良后的音乐课,不仅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求异、注重参与,还要求教师热爱、信任、尊重每名学生,更要能巧妙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给予学生大展身手的机会。
1.教学方式换一换
《小白船》原名《半月》,是一首朝鲜童谣,1950年被译为中文,并开始在国内广泛流传。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其被选编入人音版第十册教材。
此曲旋律优美,节奏宽广舒展,三拍子韵律鲜明。教材中对这首经典作品的学习,只要求学生感受到歌曲情绪及描述场景,会唱即可。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学习要求略浅显,于是加入了创编环节,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并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尝试三拍律动引入。播放歌曲《小白船》,学生以小组形式随音乐进行三拍子律动。小组由两人慢慢增加到四人,最后变成八人,合作人数不断增加,大家在律动中反复聆听歌曲。
第二,创编并感受节拍。在这个创编环节中,笔者请学生随音乐击拍。第一遍的时候,强拍用拍手表示,弱拍则自由创编声势。到了第二遍,强拍改用跺脚表示,弱拍依然自由创编声势。
第三,感受长音。先请学生聆听歌曲,长音处抬高双手表示。在聆听中,笔者又引导学生与歌曲对话,找出两种不同时值的长音(三拍和六拍)。最后,师生合作演唱,男生唱三拍时是长音,女生唱六拍时是长音,教师唱剩余部分。
大胆创编。学生自选任意一种方式,分成三个组进行创编活动。第一种方式是在讲台上设计不同的声势表演;第二种方式是在座位上拍譜例出示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第三种方式是在教室后方自由组合摆出不同造型,表现歌曲内容。创编完成后,进行小组展示和互评。
笔者一共用了两个课时来完成这首歌曲及其二声部的教学,带领学生在丰富的体态律动中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同时,鼓励学生去发挥、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注重高年级学生的合唱教学,让多声部音乐走进学生的课堂。
2.动起来学音乐
学生一本正经地坐着学音乐是很无趣的。音乐本身是有旋律、有节奏的,何不让师生跟着音乐,融入音乐,把身体、知识和技能自由地交付音乐,真正体会音乐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分析歌曲节奏的课堂上,笔者会示范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件打击乐器,用拍击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出的声响来体验这首歌曲的节奏。
例如,《铃儿响叮当》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但大部分学生只会唱一声部的旋律和歌词。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进而表现歌曲,笔者设计了一个“自由行走”的环节,即在分声部视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歌曲的节奏自由行走,利用手臂滑过的轨迹来表现音乐的时长。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天生具有灵敏的感知时间、音调和肢体平衡的能力。正是这种音乐本能的差异,让学生的表现有了一定的障碍, 也让他们通过后面的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启发创造性的自由表现,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十足的精彩。
3.即兴合唱玩起来
在很多教师看来,规整、反复的训练才是合唱的标配。笔者却赞同瞿小松老师的说法:“即兴是音乐的良方,学生缺失了即兴创作表现能力,也就无法准确表达音乐的精髓。”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笔者和合唱团可爱的学生们开始了一场特别的基础训练。这是一个创意十足的合唱游戏,学生们一边唱旋律一边有节奏地走成一个圆圈,声部长在中间,根据教师给出的音,即兴编排节奏及动作,学生们跟着唱,然后接龙玩下去。
“sol,lɑ,sol,sol;mi,fɑ,re,mi;duo,duo,si,duo……”当“不约而同”而又美妙动听的和声响起,所有学生的脸上都流露出惊喜和自豪。
游戏中,运动觉、听觉、智力、理解力、表现力稳定增强,不断叠加丰富的和声变化、即兴创编活动和表演变化。虽然一开始很多学生对这种即兴接龙的方式无法接招,但随着游戏的进行,学生越发沉浸在音乐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我们合唱团的课堂上再也没有了训练的痕迹,变得更加有趣。
爱因斯坦曾说:“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无所成。”笔者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感受音乐带来的感动和启迪,都能享受音乐传递的美丽和快乐。
三、大胆整合跨界资源
新课改赋予了每位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在互联网时代,跨界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笔者紧跟潮流在音乐课中大胆尝试,整合各种优质资源。
1.“穿越千年”的音乐课
离开了词,一首歌曲不可能被广为传唱,因此,很多音乐人都在强调优美的词来之不易。但他们也忽略了一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实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美好的文学瑰宝,宋词就是其中之一。它“姹紫嫣红”,既可与唐诗争奇, 又可与元曲斗艳。
在新一轮课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号召下,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他们在注定多元的未来坚守文化之根,笔者开发了“音乐走进宋词”相关课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
课程第一步自然是分析诗词: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中,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处静态风景,主要写了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描写的是流水青旗的农家小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乡村画卷。 通过认真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词的重点在于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由此确定了和这首词相配的音乐格调是清新活泼的。于是,课程进入第二部分,即改编合唱。
笔者在作曲家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巧妙地加入了一段无伴奏合唱, 极具东方韵味。当宋词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这堂“穿越千年”的音乐课便呈现出如同中国水墨画一般的清新淡雅。音乐把我们带进了宋词的意境,宋词又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东方音乐的美。
当笔者带着学生唱起来,每个人都是那样欢快,教室里洋溢着春天般的生机。我们用声音来表情达意,用声音去寻觅春景,用声音诠释宋词的韵、情,用声音体味和展示东方古国的魅力。
在宋词、曲调和童声的美好相遇中,词人秦观描绘的田园春色,便随着歌声, 从纸上抽象的文字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融合成绚烂旖旎的春光、绵延迤逦的春水,润泽了学生的心灵。
2.足球场上的音乐课
每个学校都会组织许多精彩的活动,根据主题的不同,每场活动又有许多相关的背景音乐。那么,我们的音乐课能不能结合学校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享受音乐带来的激情和美好呢?
学校启动新一轮校园足球甲级联赛后,下午第一节课起,整个校园一下子沸腾起来,而那天上午,学生就已经非常兴奋了。看着他们坐立不安的激动模样,笔者立刻做出调整,改变上午第三节课原本的教学计划,转而上了一堂精彩的“音乐 足球”主题音乐课。首先选取了家喻户晓的《生命之杯》,这是1998年由瑞奇·马丁演唱的法国世界杯大赛主题曲。歌曲中的鼓乐节奏和号角奏鸣颇为煽情,令人心潮澎湃、激动萬分。在分析完这首歌曲中使用的乐器和旋律后,我们在歌曲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小军鼓等新的打击乐器,为下午即将开始的足球联赛重新创编出一首啦啦队队歌《加油》。这个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对下午的比赛更加期待。
足球比赛正式开始,学生在绿茵场上一展歌喉,用一曲新颖好听的《加油》为赛场上的同学高调助阵,这气势听了真叫人激动、骄傲。
3.“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音乐课
每年元旦,很多音乐人都会在施特劳斯家族优美的乐曲中迎接新年的到来。曼妙的音乐、祥和的氛围,配上新年的喜悦,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笔者去过两次维也纳,喜欢这座连空气都弥漫着音乐味道的城市。也许是因为想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世界音乐之都”,所以每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笔者都把它开发成课程,让它在每个学期末惊喜地进入音乐课堂。
平常普通熟悉的音乐教室,在这堂特别的音乐课上变成了我们想象中的神秘庄严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笔者和学生一起观看2016年音乐会视频,聆听维也纳爱乐乐团绝妙的演奏,然后一起了解音乐会的乐器和人员安排配备,分析承载着高雅、乐观、从容的旋律,对比感受古典音乐整齐、对称的韵律美。
每一个学生都听得如痴如醉,为维也纳音乐会的现场表演和细节故事深深震撼—
小可说:“音乐不像绘画、建筑,它是看不见的,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维也纳的这些音乐让我感到很温暖。”
小瀚说:“你们知道吗?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规配器是双管制,有两支长笛,第二长笛兼短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第二单簧管兼高音单簧管; 两支巴松管;五到六把圆号……这次的音乐课,我边欣赏边找这些乐器,很有意思。特别是巴松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小峻说:“说实话,我听不太懂,但觉得好听。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打击乐手,他在演奏时突然拿出扇子扇了旁边人一下。我还以为他在搞怪,呵呵, 原来这是音乐会特意安排的一个有趣的环节,很生动!这让我觉得原来自己离这些古典音乐也不是太远。我们下次表演时可以借鉴一下。”
小松说:“我很喜欢拉脱维亚的指挥家马里斯·杨松斯,这是他第三次指挥新年音乐会。1943 年出生的他,比我爷爷的年龄还大,但他很可爱,非常有个性,表情丰富,热情洋溢。他还带领乐手们吹口哨,让我感受到了新年欢乐的氛围。”
小阳说:“他们太了不起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乐器,居然同时演奏出那么弱的音。听到这部分时,我都感觉不能呼吸了。”
……
当我们想学习时,全世界都是资源。把世界级的音乐带进课堂,一堂普通的小学音乐课也可以“阳春白雪”。
多年来,笔者坚持锻造快乐音乐课堂,不断尝试着音乐教学的各种可能性。让我们一起敬畏生命,敬畏成长,共同开创出音乐课堂的更多可能性吧。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
一、让音乐游戏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借助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尽情参与和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习与积累音乐知识,已经成为教师打造特色课堂的常用手法。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游戏适用于所有的课堂,那么,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在课堂上玩的游戏?如何结合课堂设置不同的游戏?
1.歌曲能演出来吗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在20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歌,也是我国台湾地区著名音乐人叶佳修的代表作。这首歌曲风轻松活泼,歌词中勾勒的如诗如画的夕阳牧归图更是令人沉醉。
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一切都像在眼前一样栩栩如生,令学生连连感叹。不同的歌曲有着不一样的节奏和格调,也需要匹配不同的课堂活动。这首歌场景化很强,角色分明,因此,笔者选择了游戏化的表演形式进行教学。
“既然大家都感受到了歌曲中场景的有趣和真实,那我们有没有可能自己设计来排演一下这首歌曲呢?”学生们被笔者的提议点燃了热情,立即投入讨论中,跃跃欲试。
“我来演牛!”胖胖的肖茗予最先抢角色。
“呵呵,你的体型比较适合!”学生们哈哈大笑。
“我想演石头。”“我也想。”“我也想。”没过几分钟,石头的角色就被抢定了下来。紧接着,小花、小草和牧童等角色逐一确定了扮演人选。
排练过后,激动人心的表演时刻到来了。第一次表演不是很成功,有些同学紧张得忘了自己的走位。笔者鼓励大家并结合歌曲提出了修改意见:“大家看,跟着这句歌词的拖音,牧童走路时慢慢地回望,是不是更好一些?”“这一句的节奏很欢快,所以小花小草也可以跟着节奏适当摇摆一下。”
就这样,学生再次调整队形,开始了第二次表演。这次大家表演得更加投入,无论是平时有些调皮的小袁,还是爱讲话的小王,都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有趣的表演中,他们微笑着眺望远方,一点也不紧张。精彩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种结合歌曲表演的课堂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帮助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绪。
2.旋律怎么记
作为音乐教师,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唤起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帮助他们有层次、有目的地聆听,有体验、有情感地聆听,有理解、有表现地聆听,“《缆车》赏析”就是这样的一堂课。
歌曲《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的管弦乐,它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是一首很容易打动与感染听者的作品。上课那天是一个寒冷的冬日,笔者早早地来到教室放起了音乐。
听到美妙的乐声从教室里传出,学生纷纷加快了脚步。几个女生率先推门进来,向笔者投来兴奋又好奇的目光。“外面太冷了,我们一起跳舞吧!”笔者笑着对她们说。手拉手,我们跟随欢快的音乐一起转圈、跳舞,感受时快时慢、时高时低的曲调。
随着上课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学生赶来教室,加入了这场热闹的“舞蹈派对”。大家第一次听这首歌,所以有些同学的动作跟不上节奏的快速变化,显得很不协调。不过,当歌曲循环播放几遍过后,大家慢慢熟悉了节奏, 就不再手足无措了。
“叮铃—”上课了,课前狂欢在大家的不舍中结束了,每个人原本包裹在羽絨服、棉大衣下的僵冷身躯逐渐变得温热了,如春天一般舒展。看着大家红通通的脸蛋儿,笔者微笑着播放今天要学的歌曲—嘿,怎么这么耳熟?这不就是课前播放的舞曲吗?是的!这就是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笔者结合歌曲特点设计了课前盲听,以轻松自然的方式让学生聆听、体验,自主揣摩歌曲的节奏变化。笔者在课堂上完成节奏分析的教学后,又带领大家玩了一个“缆车”主题小游戏。游戏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派出两个人,随着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一边想象自己坐在缆车上,一边做出不同的动作。你能够想象吗?快速滑动的缆车,伴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迅速穿过高山、森林、河流,我们大声欢呼,高声歌唱。
这样的游戏在不同年级中也可以添加不同的设计。例如,上面的游戏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已有音乐能力而设计的,而针对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多种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的实际情况,又可以变成“看看大家能猜出《缆车》中有多少种主要乐器”。这些游戏加强了学生的记忆感知,帮助他们进一步熟悉和理解了旋律。
3.节拍怎么学
“雪花晶晶亮呀,雪花亮晶晶,雪花带来一个冬天的梦。告诉小青蛙,告诉小甲虫,告诉小刺猬,告诉小狗熊。睡吧,睡吧,快快闭上小眼睛。睡吧,睡吧,做个甜美的梦。等那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等那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
这首童话般的歌曲叫《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是五年级教材中最后一首歌曲。除了优美的歌词、容易记忆的旋律外,对这首歌曲的学习还需要特别关注它的节拍—四四拍指挥图式。四四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是乐曲中常见的节拍。人音版第九册教材中,从二拍子、三拍子到本课的四拍子指挥图式,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这堂课,笔者该怎么上呢?
“刚开始,看着书,用一只手练习指挥图式还好,用两只手就感觉特别紧张,有点儿混乱,我很担心背不下来!”
“哈哈,我们全班好像都来到了维也纳音乐厅,我穿着燕尾服指挥着顶级的乐队,同学们动情地歌唱,而热情的欧洲观众久久地站立,为我们鼓掌喝彩!”
“我觉得自己在指挥整个大自然,雪花、北风已经融入了音乐的节奏,小动物们似乎也在睡梦中与我们共舞!我很开心!”
“别看我个子小,今天站在台上的可是我哟!说实话,手臂挺累的,可是过了把指挥瘾,真好!”
你们猜到了吗?我们在玩“小小指挥家”的游戏。每个学生跟着《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音乐“还原指挥”,过了一把“指挥瘾”的同时,在游戏中把握了音乐节奏的变化。 二、将创意带进课堂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人才如此,时代如此,教育更是如此。
“听完学,学了唱,会唱就结束”的传统音乐课早就跟不上教育的前进步伐,改良后的音乐课,不仅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求异、注重参与,还要求教师热爱、信任、尊重每名学生,更要能巧妙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给予学生大展身手的机会。
1.教学方式换一换
《小白船》原名《半月》,是一首朝鲜童谣,1950年被译为中文,并开始在国内广泛流传。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其被选编入人音版第十册教材。
此曲旋律优美,节奏宽广舒展,三拍子韵律鲜明。教材中对这首经典作品的学习,只要求学生感受到歌曲情绪及描述场景,会唱即可。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学习要求略浅显,于是加入了创编环节,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并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尝试三拍律动引入。播放歌曲《小白船》,学生以小组形式随音乐进行三拍子律动。小组由两人慢慢增加到四人,最后变成八人,合作人数不断增加,大家在律动中反复聆听歌曲。
第二,创编并感受节拍。在这个创编环节中,笔者请学生随音乐击拍。第一遍的时候,强拍用拍手表示,弱拍则自由创编声势。到了第二遍,强拍改用跺脚表示,弱拍依然自由创编声势。
第三,感受长音。先请学生聆听歌曲,长音处抬高双手表示。在聆听中,笔者又引导学生与歌曲对话,找出两种不同时值的长音(三拍和六拍)。最后,师生合作演唱,男生唱三拍时是长音,女生唱六拍时是长音,教师唱剩余部分。
大胆创编。学生自选任意一种方式,分成三个组进行创编活动。第一种方式是在讲台上设计不同的声势表演;第二种方式是在座位上拍譜例出示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第三种方式是在教室后方自由组合摆出不同造型,表现歌曲内容。创编完成后,进行小组展示和互评。
笔者一共用了两个课时来完成这首歌曲及其二声部的教学,带领学生在丰富的体态律动中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同时,鼓励学生去发挥、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注重高年级学生的合唱教学,让多声部音乐走进学生的课堂。
2.动起来学音乐
学生一本正经地坐着学音乐是很无趣的。音乐本身是有旋律、有节奏的,何不让师生跟着音乐,融入音乐,把身体、知识和技能自由地交付音乐,真正体会音乐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分析歌曲节奏的课堂上,笔者会示范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件打击乐器,用拍击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出的声响来体验这首歌曲的节奏。
例如,《铃儿响叮当》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但大部分学生只会唱一声部的旋律和歌词。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进而表现歌曲,笔者设计了一个“自由行走”的环节,即在分声部视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歌曲的节奏自由行走,利用手臂滑过的轨迹来表现音乐的时长。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天生具有灵敏的感知时间、音调和肢体平衡的能力。正是这种音乐本能的差异,让学生的表现有了一定的障碍, 也让他们通过后面的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启发创造性的自由表现,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十足的精彩。
3.即兴合唱玩起来
在很多教师看来,规整、反复的训练才是合唱的标配。笔者却赞同瞿小松老师的说法:“即兴是音乐的良方,学生缺失了即兴创作表现能力,也就无法准确表达音乐的精髓。”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笔者和合唱团可爱的学生们开始了一场特别的基础训练。这是一个创意十足的合唱游戏,学生们一边唱旋律一边有节奏地走成一个圆圈,声部长在中间,根据教师给出的音,即兴编排节奏及动作,学生们跟着唱,然后接龙玩下去。
“sol,lɑ,sol,sol;mi,fɑ,re,mi;duo,duo,si,duo……”当“不约而同”而又美妙动听的和声响起,所有学生的脸上都流露出惊喜和自豪。
游戏中,运动觉、听觉、智力、理解力、表现力稳定增强,不断叠加丰富的和声变化、即兴创编活动和表演变化。虽然一开始很多学生对这种即兴接龙的方式无法接招,但随着游戏的进行,学生越发沉浸在音乐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我们合唱团的课堂上再也没有了训练的痕迹,变得更加有趣。
爱因斯坦曾说:“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无所成。”笔者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感受音乐带来的感动和启迪,都能享受音乐传递的美丽和快乐。
三、大胆整合跨界资源
新课改赋予了每位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在互联网时代,跨界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笔者紧跟潮流在音乐课中大胆尝试,整合各种优质资源。
1.“穿越千年”的音乐课
离开了词,一首歌曲不可能被广为传唱,因此,很多音乐人都在强调优美的词来之不易。但他们也忽略了一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实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美好的文学瑰宝,宋词就是其中之一。它“姹紫嫣红”,既可与唐诗争奇, 又可与元曲斗艳。
在新一轮课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号召下,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他们在注定多元的未来坚守文化之根,笔者开发了“音乐走进宋词”相关课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
课程第一步自然是分析诗词: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中,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处静态风景,主要写了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描写的是流水青旗的农家小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乡村画卷。 通过认真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词的重点在于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由此确定了和这首词相配的音乐格调是清新活泼的。于是,课程进入第二部分,即改编合唱。
笔者在作曲家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巧妙地加入了一段无伴奏合唱, 极具东方韵味。当宋词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这堂“穿越千年”的音乐课便呈现出如同中国水墨画一般的清新淡雅。音乐把我们带进了宋词的意境,宋词又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东方音乐的美。
当笔者带着学生唱起来,每个人都是那样欢快,教室里洋溢着春天般的生机。我们用声音来表情达意,用声音去寻觅春景,用声音诠释宋词的韵、情,用声音体味和展示东方古国的魅力。
在宋词、曲调和童声的美好相遇中,词人秦观描绘的田园春色,便随着歌声, 从纸上抽象的文字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融合成绚烂旖旎的春光、绵延迤逦的春水,润泽了学生的心灵。
2.足球场上的音乐课
每个学校都会组织许多精彩的活动,根据主题的不同,每场活动又有许多相关的背景音乐。那么,我们的音乐课能不能结合学校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享受音乐带来的激情和美好呢?
学校启动新一轮校园足球甲级联赛后,下午第一节课起,整个校园一下子沸腾起来,而那天上午,学生就已经非常兴奋了。看着他们坐立不安的激动模样,笔者立刻做出调整,改变上午第三节课原本的教学计划,转而上了一堂精彩的“音乐 足球”主题音乐课。首先选取了家喻户晓的《生命之杯》,这是1998年由瑞奇·马丁演唱的法国世界杯大赛主题曲。歌曲中的鼓乐节奏和号角奏鸣颇为煽情,令人心潮澎湃、激动萬分。在分析完这首歌曲中使用的乐器和旋律后,我们在歌曲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小军鼓等新的打击乐器,为下午即将开始的足球联赛重新创编出一首啦啦队队歌《加油》。这个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对下午的比赛更加期待。
足球比赛正式开始,学生在绿茵场上一展歌喉,用一曲新颖好听的《加油》为赛场上的同学高调助阵,这气势听了真叫人激动、骄傲。
3.“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音乐课
每年元旦,很多音乐人都会在施特劳斯家族优美的乐曲中迎接新年的到来。曼妙的音乐、祥和的氛围,配上新年的喜悦,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笔者去过两次维也纳,喜欢这座连空气都弥漫着音乐味道的城市。也许是因为想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世界音乐之都”,所以每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笔者都把它开发成课程,让它在每个学期末惊喜地进入音乐课堂。
平常普通熟悉的音乐教室,在这堂特别的音乐课上变成了我们想象中的神秘庄严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笔者和学生一起观看2016年音乐会视频,聆听维也纳爱乐乐团绝妙的演奏,然后一起了解音乐会的乐器和人员安排配备,分析承载着高雅、乐观、从容的旋律,对比感受古典音乐整齐、对称的韵律美。
每一个学生都听得如痴如醉,为维也纳音乐会的现场表演和细节故事深深震撼—
小可说:“音乐不像绘画、建筑,它是看不见的,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维也纳的这些音乐让我感到很温暖。”
小瀚说:“你们知道吗?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规配器是双管制,有两支长笛,第二长笛兼短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第二单簧管兼高音单簧管; 两支巴松管;五到六把圆号……这次的音乐课,我边欣赏边找这些乐器,很有意思。特别是巴松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小峻说:“说实话,我听不太懂,但觉得好听。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打击乐手,他在演奏时突然拿出扇子扇了旁边人一下。我还以为他在搞怪,呵呵, 原来这是音乐会特意安排的一个有趣的环节,很生动!这让我觉得原来自己离这些古典音乐也不是太远。我们下次表演时可以借鉴一下。”
小松说:“我很喜欢拉脱维亚的指挥家马里斯·杨松斯,这是他第三次指挥新年音乐会。1943 年出生的他,比我爷爷的年龄还大,但他很可爱,非常有个性,表情丰富,热情洋溢。他还带领乐手们吹口哨,让我感受到了新年欢乐的氛围。”
小阳说:“他们太了不起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乐器,居然同时演奏出那么弱的音。听到这部分时,我都感觉不能呼吸了。”
……
当我们想学习时,全世界都是资源。把世界级的音乐带进课堂,一堂普通的小学音乐课也可以“阳春白雪”。
多年来,笔者坚持锻造快乐音乐课堂,不断尝试着音乐教学的各种可能性。让我们一起敬畏生命,敬畏成长,共同开创出音乐课堂的更多可能性吧。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