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李小文院士(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小文博士初来北师大这段不长的历史,我们深为他对地理学与遥感科学事业的贡献而感到欣慰,也为他的过早离开而痛惜。
  1978年恢复高考,李小文考入中科院地理所。当时我也开始招收研究生,对于成绩优秀的李小文已有所闻。到了20世纪90年代,小文开始闻名于中科院地学界,一是由于他在遥感辐射机理建模中的杰出贡献;二是因为他是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派往国外的第一批留学生,学成后即回到中科院遥感所工作,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认为是既有突出学术成就,又有质朴爱国情怀的科学家。
  我与小文博士的更多合作与交往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那时我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学院下设的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源于早年的地理系。史地是百年老校中具有百年历史的基础学科,而新兴的遥感对地观测具有全球视野、长时间序列的全方位信息探测能力,是对传统地理学观测数据获取方式的重要补充,无疑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地理学与遥感的结合势在必行。但在当年,资环学院做遥感研究的教师还比较少,做遥感基础研究的主要是朱启疆教授带领几名研究生的小组。于是,在朱教授的推荐下,我们在1999年年初引进小文博士来北师大资环系工作,以加强遥感基础研究的力量,加强地理学与遥感的结合,这也为小文开启了作为一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新天地。
  小文博士刚来北师大资环系时,工作条件还有点“艰苦”—缺少办公室,更缺少科研设备和遥感仪器。看到他们几位共用朱教授的一间办公室,我就将我在资源环境学院的办公室分出一半面积给小文使用。小文很感激,几次向我表示感谢。而他做得更多的,是马上启动了一系列遥感基础研究和新基地建设工作。
  首先,在执行原就承担的重点基金和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863”课题的基础上,他联合国内遥感研究的优势单位,组织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的申报,提出了建立遥感尺度效应与尺度信息转换模型,研究综合定量遥感反演理论,融合遥感信息和非遥感信息,开展地表时空多变要素尺度转换遥感试验等遥感基础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的工作。对此,我和学院都给予了多方面的全力支持。在2000年,他牵头建议的“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被批准立项,作为遥感界的第一个“973”项目,李小文任项目首席科学家。可以说,这是小文成功建设北师大定量遥感研究基地的开篇之作。
  同期,小文还和朱教授一起,筹建了北师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1999年5月初,我主持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徐冠华副部长,中心名誉主任陈述彭先生,时任北师大校长的陆善镇教授等都到会讲话,表示支持。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遥感界的知名学者以及长期与小文合作的科学家前来祝贺。小文在会上报告了中心科研与教学发展构想。从此,小文就带领着十几个研究生夜以继日地干起来了。他在遥感中心的办公室晚上11点前从不熄灯,遇到特别忙时就会通宵达旦。几年下来,小文很快就把这个中心建成了我国定量遥感基础研究的基地,先后建成了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李小文教授在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值得自豪的是我与徐冠华院士是他的主要推荐人。2002年由周光召院士聘请,李小文教授兼任了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的一届职务。任务的繁重,使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到研究所上班,晚上则回北师大加班搞科研,同时为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与北师大地理与遥感科学院的科研与教学奉献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对全面推动两个单位的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遥感基础研究从本科教学做起,是小文对北师大地理学科的又一大贡献。他来校后随即申办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建立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点,如今,这个专业在近年的学科排名中已名列前茅。16年来小文培养的学生们正活跃在遥感基础研究与应用的各行各业、国内国外,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回顾小文博士初来北师大这段不长的历史,我们深为他对地理学与遥感科学事业的贡献而感到欣慰,也为他的过早离开而痛惜。小文博士活跃的学术思想与严谨的治学精神将与北师大共存,小文亲手带出的这支科研教学队伍定要继续前行。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名校的生长是一种自觉的生长,这意味着学校对于自身发展变化的感知、体察、清醒和激励;名校的生长更是一种文化的生长,文化会融为学校的“精神气质”,成为一所学校的基因。本期名校案例通过青岛二中探寻学校自主变革之路的实践,观察在教育新形势下,学校发展面临的矛盾、改革逻辑和发展的新经验。  青岛二中诞生于1925年,作为当时青岛唯一的女子中学,一诞生就以独特的姿态开创了一个传奇,青岛二中的根脉始终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教育期刊,邮发代号:82-113,国内刊号CN11-4801/Z,国际刊号:ISSN 1672-2051。2019年,本刊新增“學前教育”与“一校一品”栏目。调整后,本刊将在“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的基础上,以更全面、更深入、更灵活、更高效的方式,关注教师、关注教师所关注的,为教师服务、为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
个人简介    徐志丹,男,36岁,毕业于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教于广东省顺德市碧桂园学校。自1993年至今,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原则,积极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也多次受到各级专家的肯定。2001年被评为顺德市教书育人先进德育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顺德区优秀班主任。2002年、2003年均获顺德市初中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
我曾在一所初中学校工作,有四年的一线教学经历,之后攻读了硕士。在此期间,有机会参与一个教师行动研究项目,由项目专家的助手逐渐成长为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在七年的项目周期中,我观察到教师到校外学习,再回到学校开展研究,虽然有项目组持续的陪伴,教师也有很强的成长感,但是,作为学校的成员,教师能否持续参与学习并不取决于自身的意愿,更多是学校的安排。本着让更多有学习意愿的教师有持续成长的机会,我进入一所初中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师德师风建设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  在海淀区教育系统两委一室的引领下,北京明天幼稚集团(以下简称“明天集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集团化办园特点扎实推进“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努力探索集团化办园模式
杨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教我们的时候,不过20来岁,或者更年轻。无论在当时我的眼中,还是现在回想起来,杨老师长得都不算漂亮。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在我的心中,杨老师的形象一直是那么亲切而鲜活。  我写过我的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却一直没有写早就想写的杨老师。因为那时我实在太小,在我的记忆中,关于杨老师的故事实在有限。不过,有一些片断,虽然朦朦胧胧,却一直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记得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
编者按  中小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愛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是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多元的文化思潮、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的信息技
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建立教研制度最初的出发点是解决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教研员的主要任务是教材教法的指导,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领域的教研观念、理论、手段以及人才成长的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教研工作面临着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研工作
我是一名教龄只有6年的青年男班主任。  五年级(1)班,是我这学期新接手的班级,班里有个名叫小高的男生。因为“与众不同”,小高早已名声在外,前任班主任李老师对他束手无策,同学们也都认为“他就那样儿,没救了”。  在和李老师办理交接手续时,她给了我两点建议:小高违反课堂纪律的时候,一定要严肃处理;他常常招惹同学并引发冲突,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录像并有“人证”在场,否则他会将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中将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 以下简称“三区三州”)确定为深度贫困地区,由中央统筹重点支持建设,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强教育扶贫建设[1]。教师是教育扶贫主力军,因此“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就要准确聚焦当地的区县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以及其中最为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