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知道”是一切哲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是进行知识储备,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的阶段,如果一味用灌输知识取代探索知识,让死记硬背成为他们日常学习的重点,忽略其创造性的培养,很可能就会将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在襁褓中,复制出一个个考试机器。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创造的起点,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进行教学的一种实践活动,如若使用得当,对于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思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能使教学有声有色,提高效率。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
(一)学生提问题能力薄弱
小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制力不强,对于学习半推半就,知识储备有限,难以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就算发现了问题,他们亦不敢挑战老师的权威,或是怕犯错不敢提出,所以他们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亦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些都与学生自身素质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不够到位,教师不仅要善于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惧场,敢于“捣蛋”;还要锻炼学生主动思考概念定理怎么推出来的,而不是一味死记硬背,多思考才会激发问题;更要善于提启发式问题,给学生一根杠杆,有了工具才能撬动地球。
(二)教师提问缺乏质量
一些教师确实提问了,但大部分都在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样一些无意义的重复问题上,对于“为什么”这种能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少,缺乏思考价值。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很热闹,实则对于学生的培养并无好处,反而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坏习惯。而且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对于问题的设计并没有花费心思,往往是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比如一上课有的老师上来就问“我们上节课都学了什么啊?”一节课学的内容那么多,学生往往回答不上来,对于这种答案不确切的问题,并不会对學生有多大助益,何况教师往往提完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回答,学生难有回顾的时间。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效率的对策
(一)问题要有迁移性
提问不仅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问之前先想好通过这个问题,能让学生想到什么,思维如何变化,是否有利于开动脑筋。不管是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都要既能兼顾旧知识又能启发新知识,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时,对于12×54+12×46这个式子,可设计三个问题。首先,“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这是回顾之前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待学生回答出后,可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本题中一共有几个12连加呢?能否用乘法算式表现出来?”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原式=12×(54+46)=12×100,这样使乘法分配律的式子一目了然,紧接着抛出第三个问题,“100是怎么得来的?这是应用了过去学过的什么知识?”这样便能很好的使旧知识迁移成新知识。
(二)问题要有层次性
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全体学生,问题不能全是简单的,这样不利于少数拔尖学生的思考,但也不能全是困难的,这样会使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新的高度,在上课时,不同的问题问不同的学生,让问题问到点子上,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大部分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分数”时,就可以设计这样四个问题,循序渐进,首先,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分数,教师可抛出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块蛋糕,要分给四个小伙伴,你要怎么分?”其次,“给了小明一份,小明拿的是几份中的一份?”教师还可引导出分数的写法,接着,“你手里还有几份?能否用式子表示?”最后,让大家说说“什么是分数?”这样的设计使讲授不至于枯燥,还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思考中逐步解决难题。
(三)提问要注意科学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课后的10-20分之间是注意力最好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将重点知识安排在这个节点讲,而且此时提问能最有效的集中精神。应该注意到的是教师的提问应该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切忌让学生跑题,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关键字、词的运用。例如,教师在教授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时,应着重点出“只有”二字,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如果两组平行怎么样?”学生经过思考后理解了概念的定义,就会引起重视,不容易造成疏忽。
(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给出答案后,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及时给出一些评价,往往真切、中肯的评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在学习上收获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学生回答错误了,教师切不可以权威者自居,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样只会挫伤他的自尊心,降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讲出正确答案,多给一些候答时间。学生回答的很好,教师也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回答得很好”等,评价语总是这么枯燥,学生感觉不到老师的真切,课堂提问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应明确指出学生好在哪里。例如,提问“25×4等于多少?”学生抢答出来后不妨夸夸“你有敏捷的思维,回答得真快”。
提问是一门技术,没有足够多的经验积累,就难于应付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显现不出其独特性和灵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工作完成后,都要注意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
(一)学生提问题能力薄弱
小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制力不强,对于学习半推半就,知识储备有限,难以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就算发现了问题,他们亦不敢挑战老师的权威,或是怕犯错不敢提出,所以他们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亦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些都与学生自身素质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不够到位,教师不仅要善于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惧场,敢于“捣蛋”;还要锻炼学生主动思考概念定理怎么推出来的,而不是一味死记硬背,多思考才会激发问题;更要善于提启发式问题,给学生一根杠杆,有了工具才能撬动地球。
(二)教师提问缺乏质量
一些教师确实提问了,但大部分都在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样一些无意义的重复问题上,对于“为什么”这种能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少,缺乏思考价值。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很热闹,实则对于学生的培养并无好处,反而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坏习惯。而且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对于问题的设计并没有花费心思,往往是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比如一上课有的老师上来就问“我们上节课都学了什么啊?”一节课学的内容那么多,学生往往回答不上来,对于这种答案不确切的问题,并不会对學生有多大助益,何况教师往往提完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回答,学生难有回顾的时间。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效率的对策
(一)问题要有迁移性
提问不仅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问之前先想好通过这个问题,能让学生想到什么,思维如何变化,是否有利于开动脑筋。不管是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都要既能兼顾旧知识又能启发新知识,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时,对于12×54+12×46这个式子,可设计三个问题。首先,“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这是回顾之前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待学生回答出后,可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本题中一共有几个12连加呢?能否用乘法算式表现出来?”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原式=12×(54+46)=12×100,这样使乘法分配律的式子一目了然,紧接着抛出第三个问题,“100是怎么得来的?这是应用了过去学过的什么知识?”这样便能很好的使旧知识迁移成新知识。
(二)问题要有层次性
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全体学生,问题不能全是简单的,这样不利于少数拔尖学生的思考,但也不能全是困难的,这样会使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新的高度,在上课时,不同的问题问不同的学生,让问题问到点子上,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大部分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分数”时,就可以设计这样四个问题,循序渐进,首先,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分数,教师可抛出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块蛋糕,要分给四个小伙伴,你要怎么分?”其次,“给了小明一份,小明拿的是几份中的一份?”教师还可引导出分数的写法,接着,“你手里还有几份?能否用式子表示?”最后,让大家说说“什么是分数?”这样的设计使讲授不至于枯燥,还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思考中逐步解决难题。
(三)提问要注意科学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课后的10-20分之间是注意力最好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将重点知识安排在这个节点讲,而且此时提问能最有效的集中精神。应该注意到的是教师的提问应该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切忌让学生跑题,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关键字、词的运用。例如,教师在教授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时,应着重点出“只有”二字,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如果两组平行怎么样?”学生经过思考后理解了概念的定义,就会引起重视,不容易造成疏忽。
(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给出答案后,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及时给出一些评价,往往真切、中肯的评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在学习上收获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学生回答错误了,教师切不可以权威者自居,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样只会挫伤他的自尊心,降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讲出正确答案,多给一些候答时间。学生回答的很好,教师也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回答得很好”等,评价语总是这么枯燥,学生感觉不到老师的真切,课堂提问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应明确指出学生好在哪里。例如,提问“25×4等于多少?”学生抢答出来后不妨夸夸“你有敏捷的思维,回答得真快”。
提问是一门技术,没有足够多的经验积累,就难于应付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显现不出其独特性和灵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工作完成后,都要注意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