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徜徉书海 采撷真理之贝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xu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条件。
  想要获取知识,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读书。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一个人谈吐、气质、思维方式的最好途径。读书,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将“读书”停留在语文课本、家庭作业上,他将来肯定不能很好地承载人生。那么,如何让他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件“有意”又“有益”的事情呢?许多老师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仅仅一句“你应该多读书,读书很重要”就够了吗?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好习惯。
  第一,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我曾经一度很奇怪,为什么同是中国人,而台湾人气质那么好,女人温婉,男人儒雅,这绝不是金钱在作祟。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四书》、《五经》、《论语》、《孟子》是台湾中小学国文课的必修课程。这样一种读书氛围怎能不影响几代人的素养?而这种情况,我们似乎只有在大学中文系时才能见到。自从教学以来,我都会在我的班上试图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我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个爱读书的人。我一直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那些伟人似乎又总是“遥不可及”,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发现榜样就在身边呢?身教重于言教,读书亦如此。当学生惊讶地问我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事呢,我就会把“书籍”这个好老师推荐给他们。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中间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刚开始我在班里布置出“图书角”,由班费购书或学生自带书。每天下午,我都会抽出一节“阅读课”,黑板上写上大大的“静”字,让学生随意选座位读自己喜欢的书。一周再举办一个座谈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后来我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醒目地写上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我读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生活。”这也就给了学生一个目标:为了明天的好生活发奋读书。在这个大目标下每个学生再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这样在内心深处,学生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己,他们就会自动、自发地去读书了。再次,家长配合教师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以及家长到校的机会,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带孩子多去书市,多参加文化活动,形成“父子读”、“母女读”的良好读书氛围。
  第二,从兴趣入手,使学生自己想读。“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很多,这里略举几例:①创设悬念。老师在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除了常规作业之外,还可有意创设悬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布置《草船借箭》的预习时,我就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他与周瑜的年龄这两方面设置悬念,让学生查找有关诸葛亮的书。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发现,原来诸葛亮比周瑜小,还查到许多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②课后小结延续。即老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文章的内容、写法,对文中的疑难问题寻求课外解决。如教学《葛洲坝工地的夜景》一文时,课文对葛洲坝工地的描写非常具体,但对它的作用却未涉及,有学生发出疑问了:国家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搞这个工程到底为什么呀?我便引导学生查阅《我国的巨大工程——葛洲坝》一书,使学生终于明白了它在通讯、航空、电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实践活动是促进读书的法宝。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死书和死读书都是不可取的。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读书的好处、趣处,自动、自愿地去读书。记得有一次,学生看到书中讲小葱拌豆腐对身体有害,于是我建议他打印出两份,拿给饭店的叔叔阿姨看,结果,阿姨直夸他有心。他日记中高兴地写道:“看来,读书真是件好事。”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们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变得更爱读书了。
  “读书是孤独的,但心灵是高尚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自觉、自愿地多读书,做个有底蕴的现代中国人。
其他文献
梅绍静的这首小诗语言清新优美,如一篇动人的童话,令人耳目一新。但通俗易懂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诗人选取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意象:大树、树桩和三片嫩叶。这三个意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者交织在一起,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场面:大树被砍倒后留下了树桩,树桩上又长出了新的嫩叶。这不是三片普通的叶子,是经历了残酷戕害和野蛮砍伐后的新生之叶。它们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及生与死的考验,是顽强生命的见证。全诗采用了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
期刊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此诗是韩愈被唐宪宗贬后在前往潮州赴任途中,行至蓝田关(今陕西蓝田县)时,写给侄孙韩湘的一首抒情诗。  这是一首思想深刻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以“无罪被贬”为核心,反复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和谴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真可谓“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期刊
因为有你的善良,所以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并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因为有你的善良,所以你看到了一只受伤的鸟,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医治伤口,给予食物,而后放飞林中。  你的善良是纯朴的,并不计较狗和鸟是否注意了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也不会带有童话里常说的种种美好的希冀。因为你可能是个农民,还不是一个作家!你的善良能够宽容低智能的动物,虽然它们无法以语言表达对你的感谢,无法给你回报。你的朴质并不会去要
期刊
温情苹果    永星  丁字路口处有个水果摊,摊主是位面色黝黑的中年妇女。她的苹果个个光洁圆润,甜脆可口。夜间熬夜时吃上一个既解渴又压饿,因此每次路过总要捎上几只。  一个黄昏,我再次光顾她的小摊。当她正麻利地为我称着苹果时,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进入了视野。她赶紧撂下正称着的苹果,从筐里胡乱______一只,往衣袖上____几下,便猛地____下一口。她这番举止,因忙乱、突然而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期刊
八月湖水平,涵虚①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涵虚:水气弥漫。②太清:天空。③云梦泽:古代二泽名,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江之北为云泽,江之南为梦泽,并称“云梦泽”。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也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然而,孟浩然并非无意入仕之人,他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世的强烈愿望。其诗
期刊
母亲,是三春花雨,悄无声息地孕育了生命;  母亲,是冬日暖阳,融化了生命的冰霜;  母亲,是黑暗中的灯塔,导航着人生的方向;  ……  本文以精美的语言,奔涌的激情,颂扬了母亲的意义、价值、作用,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首先,对比烘托,字字深情赞母亲。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血管里流着母亲的血液,母亲,是我们的所有家当。  悲伤时,母亲给我慰藉;  沮丧时,母亲给我希望;  软弱时,母亲给我力量;
期刊
斯妤,女,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写作,著有散文集、小说集二十多部。代表作有散文集《斯妤散文精选》、《两种生活》,小说集《出售哈欠的女人》,长篇小说《竖琴的影子》等。1993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同年10月获“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并曾获国内多种散文奖。其散文既先锋又典雅,既绮丽又深情,小说则奇谲诡异,灵动饱满,熔沉重与幽默,悲剧与荒诞,现实与
期刊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虚荣心,只是程度和目的不同而已。  平日里一句“那多没面子呀”已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口头语。是呀!为了面子,不惜欺骗父母,只为一条名牌的裤子;为了面子,不惜放弃健康,只求自己身材苗条;为了面子,不惜放下学业,只为和朋友一样,有一个异性朋友;为了面子,不惜牺牲友情,只因在小小的矛盾前,谁也不愿先低头……这些都是虚荣心惹的祸!  有这样一则故事:某人生意失败后,为了不失尊严,不丢面子,
期刊
这是朱自清先生在温州时的作品,“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幅字画见证了朱自清与马孟容的深厚友情。马家是温州“书画传家二百年”的望族,家住百里坊,离朱自清住的四营堂巷很近。马孟容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最擅长画花鸟、草虫、鱼蟹,并且他们二人曾共同执教于温州中学,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篇美文即是朱自清依据马孟容所赠的画创作的。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画面的内容,以自己深深的情怀来品味画中的意境,激动之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