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苦难 痴心不改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此诗是韩愈被唐宪宗贬后在前往潮州赴任途中,行至蓝田关(今陕西蓝田县)时,写给侄孙韩湘的一首抒情诗。
  这是一首思想深刻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以“无罪被贬”为核心,反复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和谴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真可谓“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叙被贬的原因与情景。“朝奏”、“夕贬”表明获罪之迅速,曲折地批评了最高统治者的昏庸专横;“路八千”点出所贬之地遥远,表明获罪之重,受冤之深。既含蓄地表明了封建官场“伴君如伴虎”的险恶,也为下文抒情言志做了铺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颔联直抒胸臆。韩愈一生以反对佛教、宣传儒家思想为己任,对君主腐败的做法加以劝谏。这是因忠而遭贬,无罪而远谪,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但诗人并不因受挫而改变自己忠君爱国的立场,以及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决心。这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佩。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颈联借景抒情。阴云笼罩的秦岭遮蔽了遥望家乡的目光,蓝田关大雪蜂拥而来,使人马都难以前行。“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既实写了被贬谪后赴任途中环境险恶,道路难行,也暗写了自己仕途不顺,前途茫茫;“家何在”、“马不前”则反映了作者为国事不顾自己的一切,却被贬谪潮州的悲伤和自己陷入困境、进退两难的悲苦与无奈。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尾联照应题目“示侄孙湘”,向远道而来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从容镇定,沉痛稳重,进一步表达了凄苦难言的激愤之情。
  《古文评注》上说:“唐文惟韩奇。”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流畅明快。韩愈的诗,也引入了散文的风格和章法技巧。本诗就是典型代表,它既有散文的特征,又有诗歌的韵味。例如:开头直截了当地叙写了获罪受贬的基本状貌,清晰而具体,就像散文一样;同时也突出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颈联中诗人在苍茫暮色中骑马远眺的形象)和情感的抒发上。全诗以文为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既抒发了诗人深刻复杂的思想感情,也突出地表现了他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其他文献
这是一篇关于军事问题的小品文,刊载于西班牙《起义报》(2004年10月12日)。本文的最大特色是寓庄于谐。对于全球瞩目的美伊战争这样一个极其严肃的军事问题,作者将其巧妙地放在一个看似轻松随意的对话之中,而对话的主角竟然是一个年仅8岁的稚童。  毫无疑问,8岁的孩子没有成人的圆滑世故,所提问题当然无丝毫的个人成见。面对孩子的提问,“父亲”千方百计回避问题的真相,所答捉襟见肘。入侵伊拉克,是因为“那里
期刊
[背景]2001年10月5日,正值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300年校庆,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希拉里等一大批社会名流出席了盛典。第22任校长理查德·莱温致辞,前后不足一分钟,汉译内容仅163字(不含标点)。  [回放]“今天,我们不要只说耶鲁的历史上出了五位美国总统,包括近几十年来接踵入主白宫的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也不要只说耶鲁是造就首席执行官最多的大学摇篮。我们更应该记住,耶鲁的毕业生中有三位
期刊
本文以细节刻画和巧妙的构思,使母爱这一古老的主题再一次焕发出炫目的光彩。  第一,细节描写。文章先以“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半张着嘴”、“盯着考场”这些细节来写母亲痴痴地守望。一个“贴”字写其流汗之多,而流汗如此之多,头发如此凌乱,还有“半张着嘴”这一定格的形象,正告诉人们她早已心飞考场。然后以“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比初冬的冰还薄的微笑”,写母亲对家长们劝她到树阴下的回应。一个“挤”字,写出
期刊
此枇杷不是彼琵琶    明代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作礼品送去。并且遣人先把帖子呈上,帖子上面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罢,深感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为什么要用筐来装?待实物一到,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鲜嫩的枇杷。知县笑了笑,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子上写了首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期刊
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泥土    黄淮  老是把自己当作泥土,  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     还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吧,  便时时有被发现的幸福。    小诗是最讲究真实和独特的,写法上也是贵凝练而忌散乱,重含蓄而忌浅露。上面两首小诗篇幅虽短,容量却大,它的内涵是丰富的,意味是隽永的,充
期刊
古典诗词中,“可怜”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仅唐宋诗词中就有一千多处。“可怜”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意思是“值得怜悯”。那么古典诗词中的“可怜”是否都作“怜悯”解呢?其实,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我们对“可怜”的语境意义进行一下探讨。    一、当诗词表现同情、哀惋等情感时,“可怜”可释为“怜悯”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人用“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
期刊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就是中学生作文的现状。虚情矫饰、瞎编滥造、无病呻吟,是学生写作的通病。为老师作文,为应试作文,唯独将主角——“我”,排斥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在这种编造作文中枯萎了。“我”没了,作文的魂也就丢了。学生完全陷入了迷乱之中,不知不觉间走上了编造作文的歧途。  《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中学生写作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期刊
梅绍静的这首小诗语言清新优美,如一篇动人的童话,令人耳目一新。但通俗易懂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诗人选取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意象:大树、树桩和三片嫩叶。这三个意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者交织在一起,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场面:大树被砍倒后留下了树桩,树桩上又长出了新的嫩叶。这不是三片普通的叶子,是经历了残酷戕害和野蛮砍伐后的新生之叶。它们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及生与死的考验,是顽强生命的见证。全诗采用了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