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与训练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情苹果
  
  永星
  丁字路口处有个水果摊,摊主是位面色黝黑的中年妇女。她的苹果个个光洁圆润,甜脆可口。夜间熬夜时吃上一个既解渴又压饿,因此每次路过总要捎上几只。
  一个黄昏,我再次光顾她的小摊。当她正麻利地为我称着苹果时,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进入了视野。她赶紧撂下正称着的苹果,从筐里胡乱______一只,往衣袖上____几下,便猛地____下一口。她这番举止,因忙乱、突然而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着急什么,苹果反正是你的,啥时吃不行?”
  她顾不上理我,而是忙活着和那个低头即将擦身而过的小男孩搭讪:“小文,俺忙着做生意,这只苹果你替俺吃了吧?”
  男孩的脸微微红了一下,细细端详一下她手中的苹果,满心欢喜地接了过去。苹果在他嘴中嘎嘣脆地响,便有红晕浮上他的脸庞,像只红扑扑的苹果……
  “他是谁?”我好奇地问。
  “哎,这孩子命苦哇!爸妈都不在了,跟瞎眼的奶奶在一起生活。他妈在时,常带他到我摊上买苹果。”她抹了一下眼角,“每次见他放学路过摊子,不自然地瞟一眼筐里的苹果,我的心就一阵阵地酸……”
  “那你为什么要在苹果上咬一口?”
  “你不知道,这孩子性格很要强,有一次我拿给他一只苹果,谁知他怎么也不要,我想他是自尊也是为我着想。从那时起,我不是拣有虫眼卖不出去的给他,就是稍处理一下再给他,这样他才能吃得心安理得……”
  我不禁感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演讲与口才》)
  
  阅读训练:
  1.将第二自然段空缺的动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她赶紧撂下正称着的苹果,从筐里胡乱______一只,往衣袖上______几下,便猛地______下一口。
  这样填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忙着和那个低头即将擦身而过的小男孩搭讪”中“搭讪”一词的意思是“为了想接近别人而找话说”。这里用这个词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孩的脸微微红了一下,细细端详一下她手中的苹果,满心欢喜地接了过去。”谈谈你对这一细节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空白处是作者饱含深情的议论,揭示出了这件事情的精神内涵。请你结合全文,用50字左右来完成这个结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目“温情苹果”有何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郝连斌拟题)
  
  参考答案:
  1.抓起蹭咬这几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摊主为给男孩准备好经过稍微处理一下的苹果时又急又忙的情景。2.合适。“搭讪”一词写出了摊主为了能自然地将苹果送给男孩而进行的表演,反映出她的良苦用心。3.微红的脸表现出男孩困窘的自尊;“细细端详”写出了男孩对他人帮助的理解和要强的性格。 4.这位勤劳而并不富有的母亲,时时记得将苹果用一种温情的方式送给一个毫不相干的男孩,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高尚的怜悯、同情与善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性的鲜活。(意思相近即可)5.文章题目“温情苹果”言简意赅,既提挈文章的情节,又暗示了主题。通过这只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温情苹果,歌颂了中年妇女对小男孩毫无功利目的的关爱与温情。
  
  生命 生命
  
  【美】克伦·沃森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在山上一连割了几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吃点东西。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一边吃一边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是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哟,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立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中。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以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去的蜜蜂艰难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我弯下身去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皱折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地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计自己的伤势。它也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只蜜蜂很快把挣扎的力量集中在皱折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得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这蜜蜂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捋翅的速度加快了,那因皱折而不灵活的薄纱似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嗡嗡的声响,它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没能飞三英寸远。这小生灵摔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地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只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有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个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新的错误。
  蜜蜂又飞起来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那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只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闲暇( )  内疚( )  皱折( )( ) 捋翅( )
  2.文章中“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小蜜蜂的几次挣扎中,你悟出了哪些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句话你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较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与此文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张保冬拟题)
  
  参考答案:
  1.xiájiùzhòuzhéluō2.蜜蜂几次抖动翅膀,顽强地从沙土中钻出来。从它那双皱折的翅膀中,“我”感到了生的渴望和力量,而“我”对其求生意志的遏制不免有些残忍。3.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蜜蜂渴求生命的举动以及顽强、坚持不懈的精神。 4.蜜蜂只是自然界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生灵,而它却有着如此坚强的性格;人在生命的长河中,更应珍视生命的美好。5.一方面,作者被蜜蜂人性化的坚强所感动、所震撼,以至于久久地跪在原地,思绪却随蜜蜂飞过湖边;另一方面,作者为自己刚才所做的一切感到悔恨、内疚和自责。 6.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言之成理即可) 7.相同之处:都以生命为题,歌颂生命,感悟生命;都以散文为体裁。 不同之处:内容上,前者通过三件事写出了对生命的感悟,后者只写了一件事;表现达方式上,前者重抒情,后者重叙事。
  
  学会坚守
  
  赵泽波
  当人们来到黄山,总不忘去看看那棵象征黄山之魂的迎客松。几百年来,它—直在黄山极顶的悬崖峭壁上庄严地站着,似乎永不衰老,永不退却,也永不疲惫。它就这样站着,忘却时空的流转穿梭,直到站成一种风景,一种品质,一种永恒。
  每每看到黄山迎客松,看到它那紧抱岩崖的盘根、直指苍穹的伟躯和那遒劲有力的虬枝,我们就不由得会想到一个词:坚守。不是么,正是这棵迎客松,守住了黄山的精、黄山的气、黄山的魂!
  其实,和黄山松一样,人的一生何尝不需要坚守。但看那些千古流芳的名字,哪一个不是因为守住了自己,才守住了在青史的位置。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守住的是文人名士的清贫与尊严;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始终守口如瓶,她守住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而稍有不慎,往往就会大业倾毁、遗恨千古。一代英雄李自成因为没能守住“创业难守业更难”的古训,最终在大功告成之时,留下一幕历史的悲剧。而那些如成克杰、胡长清之流的高官则在金钱、美女的巨大诱惑面前完全失守,最终成为历史的笑柄、人民的罪人。
  坚守,有时候很简单,简单得只剩下一种不变的姿式;有时候却很难,让我们在纷扰奔波中,难以找到自我的所在,甚至失去曾经守住的一切。
  坚守不是守望式的别有所求,更不是守株待兔式的愚昧等待,它更多的是属于一种内在的人格操守,属于一种平常的、平和的、平顺的心态,属于一种坚定不移、雷打不动的力量。人的一生中,需要我们守住的东西太多太多:守住尊严、守住承诺、守住信念……而有些看似容易守住的东西,当我们一旦没有守住它时,则有可能让我们前功尽弃,失去一切……
  面对精彩纷呈的世界,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会去抓住,但同时更需要我们学会怎样去坚守。让我们每天在不停地去抓住的同时,悄悄地问自己一句:“今天,我守住了吗?”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9月23日)
  
  阅读训练:
  1.结合语境,解释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
  (1)大功告成 告:________
  (2)前功尽弃 功:________
  2.打开你的“素材库”点击成语“守株待兔”的主要内容并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下列句子画线部分的结构,品析其异同点。
  A.似乎永不衰老,永不退却,也永不疲惫。
  B.直到站成一种风景,一种品质,一种永恒。
  C.守住了黄山的精、黄山的气、黄山的魂!
  D.人的一生中,需要我们守住的东西太多太多:守住尊严、守住承诺、守住信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属于一种平常的、平和的、平顺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开篇提及迎客松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第三自然段补写事实论据(正面、反面不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柴晓山拟题)
  
  参考答案:
  1.(1)宣告(2)成绩2.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3.相同点:都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以增强语势;不同点:A、B、C的各项是偏正短语,D的各项是动宾短语。4.不能。因为三个词语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只有“平常”,才能“平和”,只有“平和”,才能“平顺”,互换后违反逻辑顺序。5.学会坚守。6.通过赞颂迎客松的站立姿态,引出议论的对象。7.提示: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粮,他守住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和尊严。8.写出了“坚守”的内涵和外延。
  
  路曲心直
  
  黎民
  
  ①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他从小就在这里出家了,是寺中的众僧把他拉扯大的。当然,他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
  ②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自然还要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③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④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⑤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
  ⑥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⑦几个月后,寺里忽然严格考核众僧,从体力到毅力,从经书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于有了十年的磨炼,所以在众僧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在众僧羡慕和钦佩的目光中,小和尚坚毅地走出了寺门。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的途中,虽水阻山隔,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⑧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选自《辽宁青年》2005年第2期)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并解释。
  崎岖() 坎坷()
  面面相觑() 面面俱()到
  2.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依据上下文,它应放在第___段和第___段之间。
  有人说:“逆境是最好的学校。”坎坷、磨难虽然令人吃苦,但也能使人意志坚强,毅力顽强,以后在顺境中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试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试找出相关词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小和尚”是谁?他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他被选拔后去完成的一项使命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程言宝拟题)
  
  参考答案:
  1.qíqū形容山路不平kǎnkě比喻道路坑坑洼洼qù看jù一起,都2.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3.当年的小和尚心中只想着早去早回,历经十年磨炼,终于坚毅地走出寺门,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4.时间顺序。“有一天”、“第二天中午”、“几个月后”。5.玄奘,即“唐三藏”、“唐僧”。十年坚持在坎坷路上走,终于历经磨炼,心志坚强。去取经。6.这是一道开放题,鼓励创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
  
  纪广洋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剩得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寻找,以不□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后悔、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选自《慧语》2005年第2期)
  
  阅读训练:
  1.要点概括:“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这是先哲的名言。从哪里可以看出助手是最优秀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法体味:本文写法上两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选一种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句理解: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在文中的“□”内,文意要畅通。
  A.哀怨B.惭愧C.辜负D.遗憾
  4.语言品味: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句子,然后说说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容探究:本文倒数第三段文字给我们的暗示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情感体验:假如你是文中的助手,你会如何选拔人才来接替苏格拉底完成重任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程言宝拟题)
  
  参考答案:
  1.他是苏格拉底的得力助手,能听老师的话,忠诚而勤奋,不辞辛苦,言辞恳切等。2.语言描写和对比。语言描写,如通过苏格拉底和助手的对话揭示二者的心态。对比,如通过助手的拼命寻找与苏格拉底的话的对比,突出“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这一主题,从而引人深思:如何认识、发掘和重用自己。3.依次为D、C、B、A4.任摘一句即可,要说出内容上的启迪及写法上的独特之处。5.人要正确认识、发掘、重用自己,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人。6.这是一道开放题,要合理想象,多方组织语言,鼓励创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多一点关爱给别人
  
  简单
  ①艾克从战场上回到家里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平日想象中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场面。他的母亲杰妮的肾脏出了问题,不得不送往周围的医院治疗。医生告诉艾克:“你母亲病得很重,她需要立即输血,否则可能活不到明天。”麻烦的是,杰妮的血型是AB型,所有家庭成员都被验过了血,但是没有一个人的血液能与杰妮的血液相匹配,更糟糕的是,医院既没有血库,也没有飞机可以空运一些血液,于是医生说没有一点办法了。
  ②艾克含着眼泪离开医院去召集所有的亲人,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跟母亲见上最后一面。那时候战争刚刚结束,在美国的每一条公路上,随处可见穿着军服的士兵要去搭别人的便车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景象。当艾克驱车沿着公路行驶的时候,他被一个士兵拦住了,那个士兵请求艾克允许他搭个便车回家。极度悲伤的艾克在这个时候是没有心情做好事的,但想到士兵回家团聚的迫切心情,艾克还是把那个陌生人请上了车。
  ③心乱如麻的艾克只是木木地开着车,对身旁的士兵并没有理会。但是,这个士兵却注意到艾克的眼泪。“老兄,你遇到什么麻烦了?我可以帮你吗?”艾克含着眼泪说:“我母亲正在医院里即将死去,因为医生无法找到与她匹配的血型——AB型,如果他们不能在夜幕降临之前找到适合的血型,她就会死去。”
  ④汽车里变得异常安静,然后这个陌生的士兵把手伸到了艾克的眼前。他的手中握着一枚身份识别牌,这是战争时期挂在士兵脖子上用来识别士兵身份的牌子。牌子注明的血型是AB型。他让艾克立即掉转车头,向医院里驶去。
  ⑤母亲杰妮得救了,她活了下来,直到二十年后才去世。
  ⑥生活中的奇迹,其实就发生在你不经意的善举间。一项小小的援助,甚至是举手之劳的一次顺风车,有时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
  (选自《意林》2004年合订本)
  阅读训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如果他们在夜幕降临之前找不到合适的血型,她就会死去”一句中,“他们”能否改为“我们”,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汽车里变得异常安静”,艾克和士兵在想什么?请描写二人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她活了下来,直到二十年后才去世”,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如果把文章标题改为“奇迹”怎么样?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词,倡导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 王景艳拟题)
  
  参考答案:
  1.艾克一次不经意的善意之举,为病危的母亲获得了生存的机会,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属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时代背景,因为是战争时期,所以士兵才配戴标有血型的识别牌,为下文艾克帮助搭便车的士兵,士兵为母亲输血,母亲得救做铺垫。 3.不能。“他们”指医生,艾克完全把寻找合适血型的希望寄托在了医生身上。如改为“我们”,就不能突出艾克是在不经意的善意之举中巧遇AB血型的士兵,挽救了妈妈。 4.艾克:“可怜的妈妈就要离开我了,不会有办法来挽留她了。眼睁睁地看她离去,我真没用,我还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士兵:“AB血型,我不就是吗?要不要帮这位伤心的老兄?对我来说,帮助他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何况这位老兄也把关爱带给了我,我要用我的爱心挽救一个生命。”(符合当时情境,言之有理即可) 5.内容上:突出了艾克的一次小小的善意之举,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主题更加鲜明。 结构上:与前文“否则活不到明天”相呼应,使结构更为完整。 6.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7.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改为“奇迹”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能突出一次不经意的善举带来的巨大作用;原题好,“奇迹”只是对内容的概括,原题则能揭示主旨,并有号召力,感染力,更加醒目。 8.开放性试题。示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两根沉木条
  
  陈志宏
  ①一位游客为了领略山间的野趣,一个人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转右转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一(chóu)_____莫展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挑山货的美丽少女。
  ②少女(yān)_____然一笑,问道:“先生是从景点那边走迷失的吧?请跟我来吧,我带你抄小路往下赶,那里有旅游公司的汽车等着你。”
  ③游客跟着少女穿越丛林。阳光在林间映出千万道漂亮的光柱,晶莹的水汽在光柱里飘飘忽忽。正当他陶醉于这美妙的景致时,少女开口说话了:“先生,前面一点就是我们这儿的鬼谷,是这片山林中最危险的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
  ④游客惊问:“这么危险的地方,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
  ⑤少女笑了,解释道:“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我们每天都挑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人出事。”
  ⑥游客不禁冒出一身冷汗。没有办法,他只好接过少女递过来的两根沉沉的木条,扛在肩上,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段“鬼谷”路。
  ⑦两根沉木条,在危险面前竟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⑧与此相类似的是香港启德机场,它就位于市中心。飞机掠过深水埗、九龙等闹市的时候,乘客能清楚地看见住家阳台上晒的衣服。就是这么一个被称作“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数十年直至关闭都没有出现过大灾难。探究其中的原因,有人说正是因为危险,所以全世界的飞行员都小心翼翼,不允许自己出一点差错,香港的启德机场因此才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机场之一。
  ⑨危险固然可怕,但比危险更可怕的是人的麻痹大意;危险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灾难的渊薮。这正是“压力效应”——推而广之,人生中的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在肩上压上两根“沉木条”,让它唤醒我们的斗志与韧性?
  (选自《读者》2003年第4期)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规矩( )麻痹( )
  一(chóu)___莫展(yān)___然
  2.第③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第⑦段理解“两根沉木条,在危险面前竟成了人们的‘护身符’”一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删除第⑧段文章的结构也是完整的,能不能删除呢?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理解文题“两根沉木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 王景艳拟题)
  参考答案:
  1.jǔ bì 筹 嫣 2.此句为环境描写。衬托了“我”此时愉快的心情。(也暗示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会失去警惕性) 3.(1)“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去掉它,虽说文意没变,却没有了强调这两根沉木条给经过鬼谷的人帮助之大的意思了。因此不能去掉。(2)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两根沉木条对身处险境者生命的保护作用。 4.虽说去掉本段文章内容也相对完整,但香港启德机场的事例,是对上文内容的补充例证,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令人信服。 5.既指帮助我过鬼谷的木条,更指人们在生活中应有的忧患意识,形象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其他文献
本文以细节刻画和巧妙的构思,使母爱这一古老的主题再一次焕发出炫目的光彩。  第一,细节描写。文章先以“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半张着嘴”、“盯着考场”这些细节来写母亲痴痴地守望。一个“贴”字写其流汗之多,而流汗如此之多,头发如此凌乱,还有“半张着嘴”这一定格的形象,正告诉人们她早已心飞考场。然后以“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比初冬的冰还薄的微笑”,写母亲对家长们劝她到树阴下的回应。一个“挤”字,写出
期刊
此枇杷不是彼琵琶    明代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作礼品送去。并且遣人先把帖子呈上,帖子上面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罢,深感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为什么要用筐来装?待实物一到,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鲜嫩的枇杷。知县笑了笑,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子上写了首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期刊
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泥土    黄淮  老是把自己当作泥土,  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     还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吧,  便时时有被发现的幸福。    小诗是最讲究真实和独特的,写法上也是贵凝练而忌散乱,重含蓄而忌浅露。上面两首小诗篇幅虽短,容量却大,它的内涵是丰富的,意味是隽永的,充
期刊
古典诗词中,“可怜”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仅唐宋诗词中就有一千多处。“可怜”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意思是“值得怜悯”。那么古典诗词中的“可怜”是否都作“怜悯”解呢?其实,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我们对“可怜”的语境意义进行一下探讨。    一、当诗词表现同情、哀惋等情感时,“可怜”可释为“怜悯”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人用“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
期刊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就是中学生作文的现状。虚情矫饰、瞎编滥造、无病呻吟,是学生写作的通病。为老师作文,为应试作文,唯独将主角——“我”,排斥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在这种编造作文中枯萎了。“我”没了,作文的魂也就丢了。学生完全陷入了迷乱之中,不知不觉间走上了编造作文的歧途。  《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中学生写作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期刊
梅绍静的这首小诗语言清新优美,如一篇动人的童话,令人耳目一新。但通俗易懂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诗人选取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意象:大树、树桩和三片嫩叶。这三个意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者交织在一起,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场面:大树被砍倒后留下了树桩,树桩上又长出了新的嫩叶。这不是三片普通的叶子,是经历了残酷戕害和野蛮砍伐后的新生之叶。它们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及生与死的考验,是顽强生命的见证。全诗采用了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
期刊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此诗是韩愈被唐宪宗贬后在前往潮州赴任途中,行至蓝田关(今陕西蓝田县)时,写给侄孙韩湘的一首抒情诗。  这是一首思想深刻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以“无罪被贬”为核心,反复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和谴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真可谓“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期刊
因为有你的善良,所以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并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因为有你的善良,所以你看到了一只受伤的鸟,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医治伤口,给予食物,而后放飞林中。  你的善良是纯朴的,并不计较狗和鸟是否注意了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也不会带有童话里常说的种种美好的希冀。因为你可能是个农民,还不是一个作家!你的善良能够宽容低智能的动物,虽然它们无法以语言表达对你的感谢,无法给你回报。你的朴质并不会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