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刻画的人物生动鲜明。栩栩如生,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典型。剧情委婉有致,跌宕多姿;曲词文采优美,音调和谐,为历代读者所赞赏。从王实甫生前到现在,这个戏一直活跃在我国各个剧种的戏曲舞台上,表现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它表现了进步的思想内容。表明了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民主思想的进步和发展。剧作家提出的“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进步理想,塑造了红娘这个闪光的艺术典型。
《西厢记》的剧情是,崔相国的小姐崔莺莺随母亲送亡父官柩回乡安葬,因道路有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的西厢。洛阳秀才张君瑞赴京应考途经河中府,游览普救寺偶遇莺莺而一见钟情。君瑞为追求爱情放弃赴京应考,搬到普救寺借住以寻机会和莺莺会面。月夜里两人隔墙和诗。道场上两人香火传情,加深了互相之间的爱慕之情。孙飞虎反叛欲掳莺莺为妻,老妇人下注“退兵者以女妻之”。君瑞挺身而出,请同学白马将军出兵打退了孙飞虎,莺莺得救。但老夫人赖掉诺言,却让君瑞、莺莺以兄妹相称,这使两人非常不满。老夫人治家严谨,将陷入热恋高潮的他们分割两处,两人相思日苦,几如大病,差点断送了张生君瑞的性命。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冲破阻拦暗地与张生同居了。事发之后,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以攻为守,说完全是老夫人赖婚之过。老夫人无奈,准许君瑞和莺莺成了婚事。
我第一次接触《西厢记》杂剧,是1980年学演《拷红》折子戏,那时老师讲解说《西厢记》故事部分源于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但是,《莺莺传》描写的是张生和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而《西厢记》却写出了爱情婚姻问题上平等民主的思想。写出了张生和莺莺双方在爱情上的真挚、专一和平等关系,写出了他俩自由恋爱的合理性、正义性,写出了他们的自由结合对于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冲击力,显示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进步思想。这是《西厢记》长期闪耀着青春光辉,为历来青年读者所欢迎的根本原因。这种理想虽然很难实现,但它向历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婚姻和爱情相脱离的现象是不符合人类生活的合理要求的,男女双方互相爱慕应当成为他们婚姻的基础。恩格斯在《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指出了人民的这种愿望,他说“当事人双方的互相爱慕应当高于其他一切而成为婚姻基础”。讴歌爱情。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西厢记》的进步性也正表现在这里。而集中反映这种进步性的。就是红娘这个闪光点艺术典型。
剧情里,张生和莺莺的爱情发展一波三折,多次濒临绝望。尤其是老夫人赖掉婚约之后,君瑞和莺莺热恋而不能成婚,几乎酿成大病。正是红娘在老夫人划开的“天河”上,为他们搭起了爱情发展的“鹊桥”。事发之后。两人的爱情幸福面临着被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彻底摧毁的严重关头,又是红娘击败了老夫人。使他们的结合公开化、合理化。试以《拷红》一折中红娘与老夫人的对白进行分析:
(夫人说)这件事,都是你这个贱人做的。(红娘说)不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而是夫人的过错。(夫人说)这个贱人倒指责起我来,怎么是我的过错?(红娘说)信义,是做人的根本,正像古语说的:“人若是没有信义,就不知怎么行事。大车没有车辕上的横木,小车没有车衡上的插木,它怎么能走路呢?”想当日,叛军孙飞虎率兵包围了普救寺,要强掳莺莺小姐,那时夫人所应许的退兵条件。是把女儿嫁给他。张生如果不是爱慕小姐的美丽容貌,难道肯诚心诚意地献出退兵的计策吗?故兵退去,身家性命得到安全,夫人就悔掉以前的诺言,难道不是失信吗?既然不能成就他们的婚事,就应该拿出金帛钱财报答人家,让张生放弃小姐。离开此地。却不应挽留,请张生住进了内宅的书院,使未嫁未婚的成年男女,各个早晚偷看,暗中爱慕,所以他们才有了“一处宿”的这件事。老夫人要不及时把这件事停息下来,一来使你这宰相门第受到耻辱,二来张生今后名扬天下,娶了别人,你忍心反而受他的侮辱吗?假使到了官府,夫人也会得到治家不严的罪名。官府要是追问起详情,又知道老夫人忘恩负义,难道还能成为贤德的人吗?红娘不敢妄自判断,恳求夫人明察的高见:莫如原谅池们的小过失,成就了他们的终身大事,轻轻擦掉这个污点,这不是长久之便吗?
红娘的这段说白把对君瑞、莺莺暗自结合的一切指责批驳得体无完肤,是两人自由恋爱暗自结合而转化为合法化的关键,也是《西厢记》全剧发展的关键。当然,红娘用的是封建范畴的道理。但她抓住老夫人虚弱的空隙,连放劲矢,矢矢中的。老夫人第一个弱点是失信,出尔反尔,无力反驳;第二个弱点是怕家丑外扬,影响家族名望;第三个弱点是忘恩负义,视恩为仇,在道义上完全处于被审判的地位。红娘抓住这三点进行攻击,所以老夫人就失去了招架的能力。最后还为她指出出路:将错就错。不声不响,照前许诺,成婚便了。在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之下,老夫人不得不在红娘的“网开一面”的出路中走出来。可以看出,红娘这个典型是完全可以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代表的,代表着人民的愿望,体现着不可战胜的历史趋向。这种代表和体现,正是一种时代情绪融合在作为“奴婢”的红娘这个正义的少女活生生的鲜明个性之中。她单纯、热情、聪明、正义、大胆、果断,而又浑身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稚气。红娘这个典型历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讴歌爱情,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进步理想的实践者、代名词,是理所当然的。
我特别爱看爱演《西厢记》这部戏,在戏校读书时就爱唱《拷红》选段。红娘的聪明睿智和干练果断的鲜明个性,让我体味一生。我愿扮演一辈子红娘,更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西厢记》的剧情是,崔相国的小姐崔莺莺随母亲送亡父官柩回乡安葬,因道路有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的西厢。洛阳秀才张君瑞赴京应考途经河中府,游览普救寺偶遇莺莺而一见钟情。君瑞为追求爱情放弃赴京应考,搬到普救寺借住以寻机会和莺莺会面。月夜里两人隔墙和诗。道场上两人香火传情,加深了互相之间的爱慕之情。孙飞虎反叛欲掳莺莺为妻,老妇人下注“退兵者以女妻之”。君瑞挺身而出,请同学白马将军出兵打退了孙飞虎,莺莺得救。但老夫人赖掉诺言,却让君瑞、莺莺以兄妹相称,这使两人非常不满。老夫人治家严谨,将陷入热恋高潮的他们分割两处,两人相思日苦,几如大病,差点断送了张生君瑞的性命。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冲破阻拦暗地与张生同居了。事发之后,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以攻为守,说完全是老夫人赖婚之过。老夫人无奈,准许君瑞和莺莺成了婚事。
我第一次接触《西厢记》杂剧,是1980年学演《拷红》折子戏,那时老师讲解说《西厢记》故事部分源于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但是,《莺莺传》描写的是张生和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而《西厢记》却写出了爱情婚姻问题上平等民主的思想。写出了张生和莺莺双方在爱情上的真挚、专一和平等关系,写出了他俩自由恋爱的合理性、正义性,写出了他们的自由结合对于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冲击力,显示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进步思想。这是《西厢记》长期闪耀着青春光辉,为历来青年读者所欢迎的根本原因。这种理想虽然很难实现,但它向历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婚姻和爱情相脱离的现象是不符合人类生活的合理要求的,男女双方互相爱慕应当成为他们婚姻的基础。恩格斯在《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指出了人民的这种愿望,他说“当事人双方的互相爱慕应当高于其他一切而成为婚姻基础”。讴歌爱情。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西厢记》的进步性也正表现在这里。而集中反映这种进步性的。就是红娘这个闪光点艺术典型。
剧情里,张生和莺莺的爱情发展一波三折,多次濒临绝望。尤其是老夫人赖掉婚约之后,君瑞和莺莺热恋而不能成婚,几乎酿成大病。正是红娘在老夫人划开的“天河”上,为他们搭起了爱情发展的“鹊桥”。事发之后。两人的爱情幸福面临着被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彻底摧毁的严重关头,又是红娘击败了老夫人。使他们的结合公开化、合理化。试以《拷红》一折中红娘与老夫人的对白进行分析:
(夫人说)这件事,都是你这个贱人做的。(红娘说)不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而是夫人的过错。(夫人说)这个贱人倒指责起我来,怎么是我的过错?(红娘说)信义,是做人的根本,正像古语说的:“人若是没有信义,就不知怎么行事。大车没有车辕上的横木,小车没有车衡上的插木,它怎么能走路呢?”想当日,叛军孙飞虎率兵包围了普救寺,要强掳莺莺小姐,那时夫人所应许的退兵条件。是把女儿嫁给他。张生如果不是爱慕小姐的美丽容貌,难道肯诚心诚意地献出退兵的计策吗?故兵退去,身家性命得到安全,夫人就悔掉以前的诺言,难道不是失信吗?既然不能成就他们的婚事,就应该拿出金帛钱财报答人家,让张生放弃小姐。离开此地。却不应挽留,请张生住进了内宅的书院,使未嫁未婚的成年男女,各个早晚偷看,暗中爱慕,所以他们才有了“一处宿”的这件事。老夫人要不及时把这件事停息下来,一来使你这宰相门第受到耻辱,二来张生今后名扬天下,娶了别人,你忍心反而受他的侮辱吗?假使到了官府,夫人也会得到治家不严的罪名。官府要是追问起详情,又知道老夫人忘恩负义,难道还能成为贤德的人吗?红娘不敢妄自判断,恳求夫人明察的高见:莫如原谅池们的小过失,成就了他们的终身大事,轻轻擦掉这个污点,这不是长久之便吗?
红娘的这段说白把对君瑞、莺莺暗自结合的一切指责批驳得体无完肤,是两人自由恋爱暗自结合而转化为合法化的关键,也是《西厢记》全剧发展的关键。当然,红娘用的是封建范畴的道理。但她抓住老夫人虚弱的空隙,连放劲矢,矢矢中的。老夫人第一个弱点是失信,出尔反尔,无力反驳;第二个弱点是怕家丑外扬,影响家族名望;第三个弱点是忘恩负义,视恩为仇,在道义上完全处于被审判的地位。红娘抓住这三点进行攻击,所以老夫人就失去了招架的能力。最后还为她指出出路:将错就错。不声不响,照前许诺,成婚便了。在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之下,老夫人不得不在红娘的“网开一面”的出路中走出来。可以看出,红娘这个典型是完全可以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代表的,代表着人民的愿望,体现着不可战胜的历史趋向。这种代表和体现,正是一种时代情绪融合在作为“奴婢”的红娘这个正义的少女活生生的鲜明个性之中。她单纯、热情、聪明、正义、大胆、果断,而又浑身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稚气。红娘这个典型历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讴歌爱情,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进步理想的实践者、代名词,是理所当然的。
我特别爱看爱演《西厢记》这部戏,在戏校读书时就爱唱《拷红》选段。红娘的聪明睿智和干练果断的鲜明个性,让我体味一生。我愿扮演一辈子红娘,更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