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的望闻问切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脚像一面镜子,身体每个组织器官都反映在这面镜子里。当某些脏器发生病变时,这面镜子就以痛感或其他异常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就形成了“足诊”。
  望:通过观察双脚皮肤的颜色、弹性、赘生物、局部的肿胀或凹陷、趾甲的颜色、形态、足弓是否变异等现象,来判断身体状况。
  如各反射区局部出现明显肿胀、隆起的,可能提示该反射区对应的器官患有慢性器质性病变,不要掉以轻心;而反射区局部出现明显凹陷的,提示对应的器官可能“缺损”或“已摘除”。
  大趾的望诊,能了解头部的情况,大趾暗红或紫色,说明血液循环不佳,有气血瘀滞的现象;大趾内侧的鼻反射区明显隆起,注意是否有鼻炎的倾向;大趾外侧三叉神经反射区被二趾挤压严重者,则有偏头痛的倾向。
  趾甲凹凸不平、薄软、剥脱,为慢性疾病造成的营养不良;趾甲发紫,可能为脑供血、供氧不足。
  脚踝部皮肤水肿,可能有心肾功能不全。
  闻:脚之所以能发出异味,是因为体内病理性的代谢产物由足排出体外,通过闻足之味就可以大致了解脏腑的病理生理状态,但要注意排除胶鞋、皮鞋引起的异味。
  如脚有辛臭味,多为肺病;脚有酸臭味,多为肝胆疾病;脚有咸臭味,多为泌尿系统或妇科疾病;脚有恶臭味,多为消化系统疾病。
  问:足部按摩师在操作时,会经常询问对方的感觉,根据按摩时疼痛的性质来推断。对于疼痛敏感度高的人,按压正常的反射区也可产生疼痛,但病理状态下的反应点疼痛不同于正常的压痛。病理反应点的疼痛往往比较尖锐,如针扎刀割一般难受,有时按压的力度并不大,却痛得很厉害。
  需要注意的是,疼痛的轻重并不一定跟病情的轻重成正比。有的病轻,脏腑功能损伤少,经络通畅,在反射区的疼痛可能非常敏感和厉害;反倒是病情重、经络严重阻塞的时候,疾病的信号传不到足底,此时按压不痛的地方可能是比较严重的地方。
  切:切诊即按诊,是足诊的重点。足部反射区出现的沙粒状、条索状,且往往伴有异常压痛的小结节,称为阳性反应物。这些阳性反应物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河水流缓慢的地方,泥沙会慢慢沉积,形成河滩,而人在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下,很自然会在某些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病理产物、毒素会在血运最慢的足部沉积下来,并在相应反射区表现为硬块或结节。
  有经验的按摩师凭手感就会发现其端倪。如在结肠、直肠反射区触摸到明显的沙粒感,有可能是便秘的征象;患糖尿病较久的人,在胰腺反射区可触摸到明显的条索状物。而按摩的过程就是机体的净化、排毒过程,它使毒素和累积的废物引流到血液中去,通过肾、膀胱从小便排泄出去,或通过消化道、汗腺排出体外。
  足诊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及时发现亚健康状态并通过手法使其恢复。对于某些足部反射区发现问题而体检无异常的,很可能是其对应的组织器官仅出现异常的征象而尚未形成疾病,因而难以被医学仪器检測发现。中医讲究“治未病”,在刚有苗头时及时发现,只需稍一使力,就可以连根拔起。总之,知足常乐防病巧,脚部检查做参考,医生诊断更重要,目的都为身体好。
  (摘自《跟按摩师学养生》人民军医出版社)
其他文献
“北京四大名医”中的汪逢春家在西河沿,离鹤年堂很近。那时候没有大医院,一条巷子一个中医馆,患者多,加之汪逢春名声大,上午出诊,七八十号人排队看病,自己写方子忙不过来,断完病症出方子,嘴里念,徒弟写。念得快,写得更快,那字乱得不成样子,只有鹤年堂的人认识,所以患者一般都来我们店抓药。一年两年时间久了,我们见着他的机会多了,也就熟了。  这老先生,一副圆框黑眼镜,学究的模样,读书多;胖胖的脸面,看着不
期刊
清代宫廷剧里,娘娘小主们的服装可谓争奇斗艳,身边伺候的宫女的着装,也不输给外头任何人。可你别被这些剧情迷惑了,在大清后宫,对宫女有一个至上的要求,那就是朴素。  具体要求就是:禁止描眉画眼,也不能穿大红大绿的衣服。表面上看,这是遵循质朴的规矩,实际还有一层意思,你的风头岂能盖过主子?要是哪天皇帝来了,你比主子还花枝招展,倘若能够引起皇帝注意,一朝临幸,为嫔为妃,那算你走了狗屎运。如若不然,那你就是
期刊
我们插队的地方,属镇办林场,以种植林果为主。除了我们40名知青外,还有40多位农民,他们同我们一起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既有林业技术员、蔬菜技术员,又有开拖拉机、赶车的等等,可谓人才济济。  车把式  令我敬佩的要数一农民“车官”。他叫王礼,正值不惑之年。听周围的人说,他不但赶得好车,而且还有训练马、骡的独特技术,经他训练出来的马、骡,不仅会拉车,而且还会耍耳朵。方圆百里无人不晓,人们送他绰号“车
期刊
小时候,我闹肚子,奶奶找人问了偏方,拿麻油涂满我的肚皮,再用一坨韭菜来回推揉。折腾了一下午,麻油的香味已经开始臭掉,韭菜也变成气味可恶的糊状物。到了黄昏,奶奶才收工。  奶奶已经去世几年了。奶奶的麻油韭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治闹肚子的。小时候我没想过,麻油韭菜的气息,就这样跟肚子难受地连接在一起。  你肯定听过很多次敲门声吧?人生就是这样的,去做客,去探访,都要敲门。不过,有一种敲门声,非常加
期刊
一个欧洲朋友到了台湾,忍不住问我:“台湾为什么有这么多‘吃到饱’的餐厅?”  我忽然被问住了,我们把“饱”作为食物的唯一目的时,失去了多少食物可能有的快乐、滋味、感受。连吃饭,我们也只是“快速”地吃,或者“吃到饱”,在食物里强调“速度”和“饱”,是多么悲惨的价值。  但何止是“吃到饱”,在我们的一生中,升学、考试、升官、发财,不是一种模式的贪而无餍的“吃到饱”的翻版吗?  后来,我离开二十年未曾中
期刊
老魏站在大宁河街,盯着药店门前的大横幅。  两条横幅被正午的冬阳染成金色,文字是行楷:购买药品100元,自选赠品一件。药店门前人群涌动,男人女人,老者居多。买药可以拿赠品,有手电筒、保暖壶……数位穿着白色衣裳的姑娘,收钱,送药,发赠品,恭敬礼貌。  药店是老魏侄子新开的,他一身西装,笑容可掬。老魏走进药店,见店里满是中药、西药,以及老年人用的保健药品、保健器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老魏取过一盒中成
期刊
郭海平幼年时,一个哥哥曾因参军不成、插队农村而精神失常,这成了他后来关注精神疾病的最初动因。20世纪90年代初,他从事过几年心理咨询工作,加上他一直潜心艺术实践,使他对精神疾病和艺术的关系有更广更深的认知。  真正让郭海平体会到“疾病”是一种超越,可能是2009年他被诊断为肺癌,虽然他最终被告知是误诊。但在他等待手术的那些日子里,他对“疾病”有了更深的体悟。人们把健康视为身体的天性,一旦疾病突然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