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两碗牛肉面》的误笔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在《两碗牛肉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品叙述了一个穷家孩子和他失明的父亲在一家面馆吃面,孩子走到柜台前大声说:“两碗牛肉面!”然后又忙着小声改口说:“一碗牛肉面,一碗素面。”显然,前面那句是孩子故意说给他父亲听的。面端上来了,孩子把那碗牛肉面送到父亲手中,自己就吃那碗素面。由此可见,牛肉面与素面的差价(两元)对这孩子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他对父亲的敬和爱以及对生活的节俭就在一碗牛肉面和一碗素面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店主出于对那俩父子的同情和关爱,就送他们一盘价格为六块的红烧牛肉,但在她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在那父亲的碗下压着六块钱,作者本想以此将故事推向高潮。然而,我认为这其中却出现了一个误笔,那就是:那六块钱不应压在父亲的碗下,而应压在儿子的碗下,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使最后这一情节成为故事的升华,使作品有一个“豹尾式”的收笔。
  理由如下:首先,如果说那六块钱是儿子压在父亲的碗下的,这显然过于牵强,同时也使得故事情节与生活实际情景相差甚远,有脱离生活实际之嫌。按当时情形,对于儿子而言,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六块红烧牛肉的钱,他又何必舍近求远,不把钱就近压在自己的碗下,而非要把钱压到父亲的碗下呢?由此来看,作者写那六块钱被压在父亲的碗下,就使得我们读者顺理成章地认为那六块钱是父亲压的。如此一来,最后一个情节就是为了表现父亲的人物形象而设置的了,如果这样的话,作品的脉络就成了:前面通过绝大部分的篇幅来表现儿子的人物形象和精神风貌,而最后的升华却升到了父亲的身上,这样,作品的表现“火力”就分散了。我认为,对微型小说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写法。
  其次,那六块钱只有压在儿子的碗下,才能合理地认为是儿子压的。如果是儿子压的话,那作品的品味价值就大大地提高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风貌就更为饱满,也就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了。具体地说就是,如果那六块钱是儿子压的,读者就可领会到:儿子给自己要了一碗素面,不是因为口袋的钱不够,而是要省下两块以备他用,无而不用,这是基于现实所迫,有而不用,才是真正的节俭。这不但无形地诠释了那碗素面,也把儿子思想的深层剖开于读者的面前了。压那六块钱是倔强、独立、自尊精神风貌的表现,要是儿子压的话,这不正是他人物形象和精神风貌的升华吗?
  以上仅仅代表我个人意见,望读者不吝赐教。
其他文献
我们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历代优秀诗歌,对于培养我们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号称智圣的诸葛亮,年轻时“好读书”但是“不求甚解”,最喜欢的,还是“好为梁父吟”。可见,读“书”,有可能使人变呆;而读“诗”,却能让人在学识、见解、品格、气质等方面实现飞跃,所谓“气自华”,大抵表现于此。因此教会学生自学古典诗词,意
期刊
【背景】  学校要求每一个老师开一节公开课,来了解一下该教师上课的情况,并通过座谈形式指出问题,以此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也像往常一样准备了,认真找资料备课。我上的课是七年级《金色花》,下面就是我上课的教学实况,现展现给读者,以供商榷。  【第一次上课】  上课班级:七(7)班  听课人:语文组成员瞿老师 赵老师 叶老师等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初听诗文,对诗文有初步印象
期刊
放眼课外、关注生活,阅读才是充满生命力的。因此,选择阅读内容应有开阔的视野,注重课内外、校内外的联系,使阅读资料变得开放而充满活力。笔者本着“以课本为主”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一、整合或删除课本内容    合理整合教材,删繁就简,做到少教精讲。这也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解决了学生阅读时间不足的问题,把更多的语文课还给学生自由阅读,增加
期刊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等。这一方面是对“新课标”的错误理解,另一方面是当前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中去认真细致地触摸语言,品味语言。这一切只有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才能真正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文本细读”方法。    一、通过比
期刊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是五彩斑斓的,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共同研讨的焦点,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运用生成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了新的体验,新的收获,也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以执教《扬州一瞥》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自读质疑,促进生成,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认知活动,处于受教育的地位,是教育的客体;另一方面,学生是活生生有意识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情绪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
期刊
我校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三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三步”是“课前投入——交流探究——训练实践”,即在每节新授课之前教师将本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完成其中的“课前投入”部分。这种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留给学生的目的,在语文学科中它与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完全符合,也与叶圣陶
期刊
何为议论文?议论文该怎么写?简单地认为议论文就是一个论点加两个故事证明的学生大有其人,这些学生写出的文章要么根本不是议论文,要么就是肤浅低幼化的议论文。因此,语文教师得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常见思路,掌握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写作的无所适从,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或为凑字数作文的困境,努力写出自成章法像模像样的议论文来。今天我们就以唐宋八大家的论辩散文为例来谈谈如何写好议论文。  规范
期刊
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考,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
期刊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月的国培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有幸聆听到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又精彩的讲座,在学到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学习了新的教育理念,有一种洗涤陈旧思想之感,也对以往好的做法进行了思考。  学习中每一位专家精彩的讲演,都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他们结合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由此我学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找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