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试评价策略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九年级同学基本结束了第一轮复习,经历了模拟考试,将全面开始第二轮复习.如果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由老师引导将初中三年数学的全部知识回顾一遍;那么第二轮数学复习时,更要发挥同学的学习自主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策略,突击重点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争取更上一层楼.因为二轮复习中运用综合试题比较频繁,所以长期以来我对二轮复习考试评价做了认真的研究.
  (一) 通过考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初三学生的考试,命题教师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
  1. 如何通过考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加愿意继续学好数学这门课.
  2.如何让学生在对试题的阅读与理解过程中对本阶段的内容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复习,通过试题的解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如何通过考试实现查漏补缺的目的,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如图,一宽为2cm的刻度尺在圆上移动,当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相切时,另一边与圆两个交点处的读数恰好为“2”和“8”(单位:cm),则该圆的半径为cm.
  点评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测量动作,却暗藏着一个天大的数学天机——可以推算出圆的半径.这就是“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命题者创设一个生活化的题面背景,用“随意化”的行为,另类的呈现数量的方式,考查了考生对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的应用水平,自然新颖.
  (二) 通过考试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命题者要思考学生在本阶段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概念是不够清晰的,哪些问题需要加深理解,本套试卷重点要解决什么样的关键性问题,本套命题应当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如何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加深学生的印象,重点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何通过命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要特别提醒教师们注意的是每套试题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在命题前教师就应当预想到这套试题的讲解过程中应当重点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通过本套试题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例如已知:如图,动点P在函数y=(x>0)的图像上运动,PM⊥x轴于点M,PN⊥y轴于点N,线段PM、PN分别与直线AB:y=-x+1交于点E、F,则AF•BE的值是().
  A. 4B. 2C. 1D.
  点评本题考点为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而且综合了反比函数定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由点P在函数y=(x>0)的图像上,所以xy=,即PM•PN=,由于直线AB:y=-x+1的特殊性,可得∠OAB=∠OBA=450,我们就利用这一特性,得到:AF=PM,BE=PN,
  ∴AF•BE=PM•PN=2PM•PN=2•=1.
  同类变式如图,已知双曲线y=(x>0)经过矩形OABC边AB的中点F,交BC于点E,且四边形OEBF的面积为2,则k= .
  (三) 通过考试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认真分析近两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题,尤其是近年课改实验区的中考题,提取信息,把握命题的动向,对各种题型进行分析,归纳,同时思考应对策略和解题方法,然后进行专题训练,各个突破,让数学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项训练:① 实际应用型问题;② 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 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 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 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 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1) 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请阅读下列材料:如图2,一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dm,BC是底面直径,求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线.小明设计了两条路线:
  路线1侧面展开图中的先端AC.如下图2所示:
  设路线1的长度为l1,则l12=AC2=AB2+AC2=52+(5π)2=25+25π2
  路线2高线AB + 底面直径BC.如上图1所示:
  设路线2的长度为l2,则l22=(AB+AC)2 =(5+10)2=225
  ∵l12-l22=25+25π-225=25π2-200=25(π2-8)>0
  ∴l12>l22∴l1>l2
  所以要选择路线2较短.
  (1) 小明对上述结论有些疑惑,于是他把条件改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dm,高AB为5dm”继续按前面的路线进行计算.请你帮小明完成下面的计算:
  路线1l12=AC2=;
  路线2l12=(AB+AC)2= .
  ∵l12l22∴l1l2( 填“>”或“<”)
  所以应选择路线(填1或2)较短.
  (2) 请你帮小明继续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时,应如何选择上面的两条路线才能使蚂蚁从点A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C点的路线最短.
  点评在阅读理解型问题中,除了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演绎推理能力,即逻辑推理能力外,还经常考查学生的观察、猜想、不完全归纳、类比、联想等合情推理能力,考查学生的直觉思维.因此,这类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阅读理解,然后进行合情推理,就其本质进行归纳加工、猜想、类比和联想,作出合情判断和推理.
  (2) 通过考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ABCD沿直线l向右翻动(不滑动),当正方形连续翻动三次后,正方形ABCD的中心经过的路线长是_____ cm.
  解题分析
  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第一次翻动时点O经过的路线是以点C为圆心,CO长为半径的弧,后两次翻动与第一次翻动情况完全相同.
  同类变式
  如图,把Rt△ABC的斜边AB放在定直线l上,按顺时针方向在l上转动两次,使它到△A″B″C″的位置,设BC=1,AC=,试求顶点A运动到点A”的位置时点A经过的路线与直线l所围成的面积.
  点评近年来,这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① 探
  索图形变换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② 计算有
  关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③ 研究图形的形状、图形与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图形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
  (四) 二轮复习重视试卷评讲,做到知能并重
  1.“三个转变”:
  变“注入式”为“启发式” —— 教学方式的转变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 学习方式的转变
  变单纯“错题订正”为“知能并重”——教学目标的转变
  2.“五个让”:
  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
  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
  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
  最后提醒学生一定要根据模拟考试找准定位,根据一模成绩初步分为三类同学90分以下、90分到134分之间、135分到150分之间.90分以下的同学,急需夯实基础,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中考试题中属于平时学习常见的 “双基”类型题约占60%左右,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通过策略性的鼓励,要求学生一定要配合老师进行复习,积极主动,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复习宗旨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此类同学应侧重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第二类同学的复习策略我建议应该是抓两头促中间,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对本阶段的模拟卷不要机械式的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而是要有选择的做,建议分阶段做一小套专项训练试卷,对错误的情况作好记录,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可以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试卷的结构和考点特点编制专题.在解综合题时可以先跟着老师走,弄清解题基本策略.至少要做出综合题的第一第二小题.首尾得分提高,中间部分的得分也相应地会有所提高.对于模拟考135分以上的同学,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式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现代文阅读是考查考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它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要求运用的知识能力较高,因此,考生在阅读中感到非常棘手。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先在整体上做一个了解,然后,在局部重点的语句、段落进行重点突破。下面我们具体来谈一谈。  一、对文章整体把握  文章是阅读的第一步。这一步中,考生应该做到:整体感知文章全貌,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  1、感知文章的全貌  阅
期刊
一、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为了能与一家规模较大的贸易公司合作,该企业的老板约翰逊一次又一次地去游说那家贸易公司,但始终没有结果。  一天中午,约翰逊再一次遭到人家的拒绝,郁闷至极。当他走出那家公司时,刚刚还是风雨交加的天空已变得阳光灿烂,约翰逊发现有一棵小柳树被狂风刮倒在地,于是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它扶了起来。他正想离开,却又停
期刊
一、方法指导  大家知道,“事实胜于雄辩”,这就足见事实论据在论证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在议论文中怎样进行事实论据群的运用呢?在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组合方法:剪辑组合法。剪辑组合法,就是将所举的众多事实进行高度的概括、综合、浓缩,随之剪辑成一个个“小单元”,再利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把它们串起来,以达到有力论证论点的作用。剪辑的内容要分不同类型、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从而使论据群能够全方位深入地论证
期刊
有个学生爬墙出校,被校长抓到了,校长问他:“为什么不从校门走?”   他说,“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校长又问他,“这么高的墙怎么翻过去的啊?”  他指了指裤子说:“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校长又问他,“翻墙是什么感觉?” 他指了指鞋子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  第2天他从正门进学校,校长问他,“怎么不翻墙了?”  他说:“安踏,我选择,我喜欢!”   第3天他穿混混装,校长说他:“不
期刊
从前,有一个人很怕老婆。有一天,他趁老婆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一盒年糕。晚上被老婆发现了,把他狠狠骂了一通,又罚跪三更才准许睡觉。  第二天,他越想越想不通,不知自己的命为什么这样不好,便到街上找算命先生给自己算算命。   算命先生问:“请问贵庚多少?”他赶忙回答:“没有跪多久,只跪到三更。”   算命先生道:“我不是问这个,我是问你年高几何?”他说:“我还敢偷吃几盒?我只吃了一盒。”
期刊
考点一、 基本知识点考查  包括浮力概念、称重法测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  1. F=G-G′,需明确G为物重,G′为浸在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示数减少量即为浮力.相关题例:  (1)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的读数是27N,再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是18N,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N.答案:9N  (2) 有一体积为1×10-4米3的实心铁块,挂在弹簧秤上后浸没在水中(
期刊
志愿如何填报是关系到能否考上重点大学抑或是能否考上大学的重要一环。但,不少考生因为“入错行”而追悔莫及,他们“入错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考报志愿是陷入了误区。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案例A 一个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女生,读到大三时,坚决要求退学,原来,这个女生的姐姐计算机系毕业后去了外企,收入很高,其父母于是认为学习计算机这样的热门专业会有前途,便让小女儿也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女孩喜欢文学艺术
期刊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9分)   现在,我们来谈谈京剧的明天。京剧有没有明天呢?当然有。但是京剧又如
期刊
古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考查,提供的语言材料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翻译时要揣摩命题者的本意,准确找出得分点。从近几年高考的翻译题来看,得分点通常放在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语气语调上。因此,考生在做此类题型时,要结合全篇,字斟句酌,确切地译出词义,正确地体现语法,生动地展现修辞,做到文从句顺,简明规范,还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词要落到实处  考纲要求“理解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由于绝大部分实词都
期刊
一、 选择题  1. -2的相反数是()  A. 2B. -2C.D. -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2=a5B. a6÷a3=a2  C. (a+b)2=a2+b2D. 2a+3b=5ab  3.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它的左视图是()  4. 如图,下列分子结构模型平面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C. 3个 D. 4个  5. 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