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合作的过程,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整个课堂自然就充满活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句话在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只是学生不再是敌人而是我们亲密的合作对象。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这样的培养目标用发展的思想、课改的精神指导教学,不断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承担起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使命。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合作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具体的教学方案,并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可以通过革新教学方式和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把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应该不断努力,积极探索有效方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思路。信息技术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收获。如果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就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课前准备
兵书上有“谋定而后动”的说法,韩愈也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想上好课,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细致认真的准备工作。首先,熟悉教学内容、做好学情分析是课前准备的基本要素。就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来讲,它包含了许多理论教学、应用软件实践教学以及理论和实践综合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解剖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年龄特征等,规划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信息检索工具的工作原理”一课,主要讲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比较抽象,适用于授导型教学,通过打比方、举例子加上演示做到通俗地讲解,力争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其次,分析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前,应该充分分析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教学硬件设备和软件。假若实际教学环境没有满足教学需要,应该有其他的有效解决方案,否则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有效教学就会受到影响。第三,精心写好教学设计。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当中,考虑到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环境分析、教学策略的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等。如在“信息及其特征”一课中,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野外生存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物质、能量、信息,从而展开关于信息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与实践适度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的课程,最终的应用也离不开动手操作,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中应试压力等原因,很多信息技术课程被简化成理论教学,这显然是不对的。例如,在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中,关于菜单、工具箱初始的基本制作熟练之后,我事先把几个制作好的Flash动画源文件,共享给学生。上课时,改变传统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打开这些源文件,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探究源文件,而教师就引导他们查看每个源文件有几个组件、几个图层,每一帧、每一个对象参数如何设置。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让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让信息技术课堂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任务、情境导入、交流评价、分组探究和总结分析。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是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分层:基础、提高和拓展任务这三个层次。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保持积极钻研的兴趣和动力;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弄明白这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应该做什么等,对新知识的学习保持积极主动的欲望。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要让学生在“容易触摸的”、“真实化生活”的情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情境的创设要围绕任务设计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文件类型的内容时,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着手,教师可先从网上下载一段当前热点问题的影音资料,让学生们欣赏,但是却无法打开,接着教师引出文件类型的概念,然后通过网络查找能打开这一类型文件的应用程序有哪些。任务设计还要有评价性,要有区分度,因此,在教师在任务设计上要实现分层目标。例如,在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教学中,简单的图片合成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布置一些更为综合的任务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如设计一幅学校宣传画,让学生的操作水平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此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的评价标准也不同,就需要教师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评价量化规则。
四、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学生评价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才是评价的目的。对学生科学、有效地评价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适当表扬那些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使这些学生在肯定和赞扬中增加信心,在信息技術学习过程中积极总结和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作品评价要注重发展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技能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做客观公正的评价,要多鼓励少批评,多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充满信心,进入更佳的学习状态。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绝不是可有可无,信息技术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考试的人才,更需要专业知识扎实、职业素养全面的综合型人才。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时,要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没有哪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可以适用终生,教师要根据本学科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合作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具体的教学方案,并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可以通过革新教学方式和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把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应该不断努力,积极探索有效方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思路。信息技术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收获。如果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就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课前准备
兵书上有“谋定而后动”的说法,韩愈也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想上好课,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细致认真的准备工作。首先,熟悉教学内容、做好学情分析是课前准备的基本要素。就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来讲,它包含了许多理论教学、应用软件实践教学以及理论和实践综合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解剖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年龄特征等,规划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信息检索工具的工作原理”一课,主要讲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比较抽象,适用于授导型教学,通过打比方、举例子加上演示做到通俗地讲解,力争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其次,分析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前,应该充分分析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教学硬件设备和软件。假若实际教学环境没有满足教学需要,应该有其他的有效解决方案,否则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有效教学就会受到影响。第三,精心写好教学设计。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当中,考虑到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环境分析、教学策略的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等。如在“信息及其特征”一课中,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野外生存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物质、能量、信息,从而展开关于信息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与实践适度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的课程,最终的应用也离不开动手操作,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中应试压力等原因,很多信息技术课程被简化成理论教学,这显然是不对的。例如,在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中,关于菜单、工具箱初始的基本制作熟练之后,我事先把几个制作好的Flash动画源文件,共享给学生。上课时,改变传统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打开这些源文件,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探究源文件,而教师就引导他们查看每个源文件有几个组件、几个图层,每一帧、每一个对象参数如何设置。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让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让信息技术课堂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任务、情境导入、交流评价、分组探究和总结分析。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是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分层:基础、提高和拓展任务这三个层次。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保持积极钻研的兴趣和动力;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弄明白这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应该做什么等,对新知识的学习保持积极主动的欲望。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要让学生在“容易触摸的”、“真实化生活”的情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情境的创设要围绕任务设计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文件类型的内容时,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着手,教师可先从网上下载一段当前热点问题的影音资料,让学生们欣赏,但是却无法打开,接着教师引出文件类型的概念,然后通过网络查找能打开这一类型文件的应用程序有哪些。任务设计还要有评价性,要有区分度,因此,在教师在任务设计上要实现分层目标。例如,在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教学中,简单的图片合成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布置一些更为综合的任务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如设计一幅学校宣传画,让学生的操作水平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此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的评价标准也不同,就需要教师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评价量化规则。
四、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学生评价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才是评价的目的。对学生科学、有效地评价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适当表扬那些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使这些学生在肯定和赞扬中增加信心,在信息技術学习过程中积极总结和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作品评价要注重发展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技能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做客观公正的评价,要多鼓励少批评,多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充满信心,进入更佳的学习状态。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绝不是可有可无,信息技术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考试的人才,更需要专业知识扎实、职业素养全面的综合型人才。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时,要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没有哪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可以适用终生,教师要根据本学科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发.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0(4).
[2]葛英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上旬,.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