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蛋孵化出了什么?结果,中国儿童大多在作文中回答“蛋孵化出了小鸡、小鸭”如此等等,而外国孩子却能创出“蛋孵化出了克林顿”这样巧妙的回答。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无疑显示出了中国教育现状的某些弱点。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的根本转变并非易事。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因此,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尔基说:“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可见,模仿性人才是永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初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设计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无疑课堂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场所。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知识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教师要抓契机(或引发或疑问……)“投一石而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震撼学生心灵,变革学生已有认识,引出智慧火花的碰撞,让学生主观接受知识,才会使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
美国教师给小学生上的一堂自然常识课给我们很大的启迪:一上课,老师宣布这节课讲“蚯蚓”。随即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张纸,孩子们随即捏着纸片纷纷去取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到地上。孩子们有的推桌子,有的挪椅子,弯腰去抓蚯蚓,整个教室乱成一团。而教师只站在讲台上冷眼旁观,一言不发。待孩子们抓到蚯蚓回到座位上,老师才开始第二个教学环节。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看谁能说得比较完整,(经过片刻观察)孩子们开始踊跃举手发言。生1:虽然看不到蚯蚓有脚,但它会爬。生2:不对。蚯蚓不是爬,是蠕动。师:对。生: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一圈一圈的。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继续。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生:老师,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是咸味。师:是嘛,我很佩服你。生:老师,我用刀把蚯蚓切成了两段,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师:(很激昂)完全正确!……多么巧妙的一节自然课,它充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主动创造的发展机会,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二、鼓励学生提怪问题,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爱问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常常使他们会提出一些天真而又令人费解的问题,作为小学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题,对于学生独特的思维,不加挫伤,积极引导。例如:一位教师第一次上课,题目为《乌鸦喝水》,在最后5分钟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只乌鸦将捡来的石子放进准备喝的水中,不是不讲卫生吗?”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是不会意料到的。此时,教师应很好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比如,让学生明白动物与人的区别,动物无明确的卫生概念,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回到本课主题上来;或干脆来个缓兵之计,把问题交给其他学生来回答,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再例如:某教师上《春天来了》这课时,提出一个问题“冰融化变成了啥?”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回答的是“水”。而一位学生却答了“冰融化变成了春天”,对于这样别出心载的回答,虽不符教师原意,但作为教师不能立即否定,应鼓励學生,有意识地引导,以免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对待,切忌全盘否定。
三、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才能
课外活动是具有综合功能的课程,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挥组织才能、管理才能、特别是创造才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场地,器材……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外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性。对于好的学生作品成果要展示出来,有助于保持学生长久兴趣,以便更好地发挥全心全意的创造才能。可以说,课外活动给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天地,因而最能体现学生创造才能。
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教师只有解开制约学生的枷锁,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作者单位:灌云县白蚬中心小学 江苏】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的根本转变并非易事。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因此,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尔基说:“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可见,模仿性人才是永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初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设计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无疑课堂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场所。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知识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教师要抓契机(或引发或疑问……)“投一石而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震撼学生心灵,变革学生已有认识,引出智慧火花的碰撞,让学生主观接受知识,才会使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
美国教师给小学生上的一堂自然常识课给我们很大的启迪:一上课,老师宣布这节课讲“蚯蚓”。随即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张纸,孩子们随即捏着纸片纷纷去取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到地上。孩子们有的推桌子,有的挪椅子,弯腰去抓蚯蚓,整个教室乱成一团。而教师只站在讲台上冷眼旁观,一言不发。待孩子们抓到蚯蚓回到座位上,老师才开始第二个教学环节。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看谁能说得比较完整,(经过片刻观察)孩子们开始踊跃举手发言。生1:虽然看不到蚯蚓有脚,但它会爬。生2:不对。蚯蚓不是爬,是蠕动。师:对。生: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一圈一圈的。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继续。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生:老师,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是咸味。师:是嘛,我很佩服你。生:老师,我用刀把蚯蚓切成了两段,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师:(很激昂)完全正确!……多么巧妙的一节自然课,它充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主动创造的发展机会,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二、鼓励学生提怪问题,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爱问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常常使他们会提出一些天真而又令人费解的问题,作为小学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题,对于学生独特的思维,不加挫伤,积极引导。例如:一位教师第一次上课,题目为《乌鸦喝水》,在最后5分钟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只乌鸦将捡来的石子放进准备喝的水中,不是不讲卫生吗?”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是不会意料到的。此时,教师应很好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比如,让学生明白动物与人的区别,动物无明确的卫生概念,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回到本课主题上来;或干脆来个缓兵之计,把问题交给其他学生来回答,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再例如:某教师上《春天来了》这课时,提出一个问题“冰融化变成了啥?”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回答的是“水”。而一位学生却答了“冰融化变成了春天”,对于这样别出心载的回答,虽不符教师原意,但作为教师不能立即否定,应鼓励學生,有意识地引导,以免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对待,切忌全盘否定。
三、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才能
课外活动是具有综合功能的课程,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挥组织才能、管理才能、特别是创造才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场地,器材……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外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性。对于好的学生作品成果要展示出来,有助于保持学生长久兴趣,以便更好地发挥全心全意的创造才能。可以说,课外活动给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天地,因而最能体现学生创造才能。
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教师只有解开制约学生的枷锁,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作者单位:灌云县白蚬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