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女性角色人物分析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河谣》是我国近年来新创作的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歌剧,由印青担任作曲,黄维若、董妮联合编剧,讲述了在运河上发生的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地方民歌、北京戏曲和西方歌剧多种音乐元素,成为中国原创歌剧中最多元化的歌剧典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强大意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精神。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分析,为大家更好地认识与表现“关砚砚”这一人物角色,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运河谣;关砚砚;人物形象;舞台动作;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039-02
  一、《运河谣》故事概况
  故事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讲述了运河上的几个平凡百姓的悲欢离合。秦啸生是一名书生,因为举报了当地知府腐败,被追兵一路追捕,逃到了运河边与反抗恶霸张水鹞逼婚做妾的水红莲在龙王歌舞会上相遇相爱。后来被风流水手李小管所欺骗生下孩子,更因为悲愤哭瞎了双眼的关砚砚,面对众人的指认和关氏的寻死,秦啸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李小管,从而将关砚砚救下。关砚砚后来知道秦啸生不是自己的爱人,恶霸张水鹞查清秦啸生逃犯的身份,想要挟告发,红莲无奈答应嫁给张水鹞,可张水鹞仍暗地报官。红莲、秦啸生计划带关砚砚逃走,在此过程中红莲为了不让秦啸生自投罗网,自己纵身烈焰。”[1]水红莲表现出来的超越小儿女之爱的人间大爱,感染了关砚砚与秦啸生,为了美好生活努力去争取,使他们在绝望中看到光明,并勇敢面对现实,面对生活。
  二、《运河谣》中“关砚砚”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性格分析
  关砚砚知书达理,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她与水红莲不同,水红莲常年漂泊无依,靠卖唱曲艺为生,每天风餐露宿,见惯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关砚砚遇到李小管之前是单纯的、善良的,对爱情有着无限的憧憬,所以她被李小管骗了之后犹如晴天霹雳,没有了信仰,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甚至一心想要寻死。但是,她又是勇敢的,后来知道秦啸生不是李小管,但是被秦啸生对自己的无私的关怀所感动,剧中有一段咏叹调《好人啊,你还想瞒我到哪一天》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二)音乐形象分析
  关砚砚这个角色有特定的人物形象设定,这个戏剧性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作曲的手法表现出来,作曲家赋予这个角色鲜活生动的戏剧形象,并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所有的唱段都是拉宽的、缓慢的。关砚砚是一个悲剧人物,开始遇到李小管时就是错的,注定了此后的悲剧人生。
  一出场,作曲家就为她设定了悲情的音乐基调,关砚砚哭着诉说李小管骗她时许下的诺言:“记得你说过一定回来……”音乐上都是用了同音反复的写作手法,更起到强调的作用。紧接着哭诉着他的无情无义:“你为什么还不回来?”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长音,把自己在黑暗中独自等待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听到张水鹞骂秦啸生的时候,她以为李小管终于回来找她了。但是听到秦啸生不承认自己是李小管的时候,她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点信念轰然倒塌,绝望地唱道:“你把我从水中救回,又把我弃在深渊。”对生活的绝望让她此时万念俱灰一心寻死。作曲家从关砚砚出场一直到寻死的唱段都设置为自由、缓慢、诉说的音乐发展,凄苦的长音在无奈的声音中回荡,把关砚砚的无助、孤独、凄凉感尽数写进人心里。
  秦啸生被误认为是李小管后悉心照料关砚砚和她的孩子,在与他接触中关砚砚感觉到了他不是李小管,夜半时分她唱出了被照料的感动和想要成全秦啸生和水红莲的信念。一首《好人啊,你还想瞒我到哪一天》将这份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的音乐发展不再是长音拖长,不再是音高往下走,而是随着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作曲家运用江苏民歌的旋律使关砚砚的人物形象开始发生变化。她开始犹豫,不忍,激动,感叹,最后,她决定为了他们的美好姻缘,要帮助秦啸生和水红莲在一起。”[2]
  三、“关砚砚”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
  (一)《你为什么不来》的舞台动作与演唱处理
  该唱段是关砚砚第一次出场,在歌声中:“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关砚砚缓缓走出来,歌声是水灵们唱的,水灵代表着运河河水。我们在学校排演了整部歌剧,在排练的时候我发现:首先,控制好自己的眼睛很重要,体会眼瞎的感觉,要知道瞎子是看不见或者看不清前方事物的,因此眼珠不能转动,要跟着头走,不能有焦点,不能自己主动转动眼睛,头朝着哪个方向眼睛就望向那个方向,眼神是虚的。其次,关砚砚出场时是抱着孩子出来的,我们在排练的时候应该尽量找跟几个月大的孩子相仿的娃娃来表演,甚至有机会的话去试着抱一下真正的孩子,去感受一下抱孩子的时候胳膊的受力点。只有真实感受到了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这也是歌剧舞台的艺术要求。只有在心里相信自己是一个盲女,才能在舞台上把观众也带入到人物角色中。
  “关砚砚摸索着站起来走到秦啸生身边,为其盖上衣物,怕他着凉。关砚砚知道这不是自己的丈夫,可他却无缘无故悉心照料自己。内心百感交集,于是她发自内心唱出这首咏叹调。”[3]第一句歌詞“你不来,你还是不来,你为什么不来”,这句表达了她一天天一年年无尽的等待和苦心期盼与无奈失落的心情,演唱时要想象着自己在自言自语,这是她在诉说她心中所想,舞台上不能表现太过浓烈饱满的情绪,多一点委屈与倾诉,在保证正常演唱的同时,多加入一点气声,用哭腔效果会更好一些。出场亮相的时候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在试探前面有没有遮挡物慢慢探出去,身体跟着摸索的手慢慢也探出去,整体是往前倾寻找的感觉,演出的时候建议用左手抱着孩子,右手缓慢地向前探出,整体形象更能表达此时内心的期盼与惆怅。因为眼睛是看不见的,不知脚下的路是怎样的,因此脚步不能提前迈出去,一定是先伸手摸索,脚步蹭着地面慢慢跟着手往前移动。
  “人不来,信也不来,春不来,秋也不来?”歌词表达的是关砚砚每天都在等待,每天都在期待,春天不来说不定秋天就来了,这个时候还是有期盼的,前面两句建议伸手出去,感觉手伸出去就能摸到李小管,内心更多的是心死之前的质问,怨恨也在此时表达出来,恨李小管为何这般狠心抛弃自己和孩子,怨恨过后头慢慢低下来,眼睛跟着头看向孩子,把右手收回来,双手加力抱紧孩子。   “等你来,却总是等不来,等不来。”这一句已经是满腔怨恨地在表达内心的不满了,是此段的高潮,演唱时要注意咬字要有力量,对李小管的哭诉到达顶峰,可以用力抱着孩子,用孩子的力量来支撑自己唱完这一句。
  “记得你说过一定回来,李小管!你为什么你为什么还不来!”在“记得你”“一定会”这里,作曲家使用了三连音的写作手法,此时需要特意强调一下,说明关砚砚一直记着李小管的誓言,接着以自言自语的呢喃感觉去演唱,没有任何希望,也没有一点力量支持她生活下去了,唱到最后慢慢转身,带着绝望慢慢往回走。走的时候脚步要虚弱,身体要无力,把关砚砚柔弱无助又绝望的感觉表达出来。
  (二)《好人啊,你还想瞒我到哪一天》的舞台动作与演唱处理
  夜半时分,关砚砚把孩子哄睡着了,秦啸生忙着照顾他们已经累得坐着就睡着了。关砚砚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已经知道,对自己和孩子嘘寒问暖的男人并不是自己苦苦等待的李小管,她知道自己和孩子都需要有人照顾,对秦啸生有着深深的依赖,但是她也知道秦啸生有自己喜欢的姑娘,从小受到的教育让她明辨是非,她必须做出选择去成全别人的爱情。
  演唱这段音乐时,关砚砚的内心是无比纠结的,一方面沉醉于秦啸生无微不至的照顾,另一方面她的知书达理要求她必须成全别人的幸福,都是她要面对的,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让她左右为难。歌曲开始是回忆这位好心人日常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接着是诉说内心的情感——感激之情。“好人啊,你还想瞒我到哪一天,其实我早就明白,你不是李小管……”第一句用较为自然平和的语气来叙述,此时关砚砚刚刚把孩子哄睡着,声音不能太大,要有控制地去演唱,尽量表现出疲惫的、深沉的声音。动作上,因为她在哄孩子所以是坐在床边,表情是感激的,伸出右手慢慢将身体往前探,仔细听一下周围的动静,确定秦啸生也睡着了,然后开始一点点诉说自己的感激之情,随着一点点诉说秦啸生照顾他们的点点滴滴,慢慢地起身,摸索着屋子的家具,往秦啸生坐着的方向挪步。作者在这段音乐中给了很多感情上的提示,音乐上要慢慢变强,突出内心的激动。
  中间段唱“初更为我熬药汤,二更移火驱风寒……”的时候,边唱边回忆,脸上是幸福的表情,微笑着去唱,内心无比感动,这么好的人却不能跟相爱的人在一起,唱出惋惜的感觉。到后半段“老天爷送你一朵红莲,我应让你快快回到她身边,不要拆散了这美满姻缘”,这个时候感情完全爆发出来,是没有收敛的,不再压抑的,自己勇敢地做出了选择,不想再因为自己和孩子而拆散别人的美满姻缘。手上动作应该是带有指向性的,感觉水红莲与秦啸生都在舞台上,要有方向调动感。在唱到“一朵红莲”的时候,表演动作时注意要大气,双手向两边打开,像是真的送到眼前的这位好人身边一样,在唱到“她身边”的时候,把双手慢慢移向一边,像是在指“红莲”在的那边,带给观众方向调动感。
  结 语
  《运河谣》全剧主要以民族唱法贯穿始终,整部作品从语言、音乐、故事情节、舞台表现等多个方面展现中国文化精神,更好地呈现出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魅力。笔者有幸在国家大剧院观看过整部歌剧的完整现场演出,在工作期间跟老师同学们一起排练演出过整部歌剧,并成功饰演“关砚砚”这一角色。通过觀看与实际亲身演出,我领会到了民族歌剧的魅力,也加深了对“关砚砚”这一角色的认识。通过分析两个重要唱段,把现场观看与实践演出这一人物角色的经验,在本文中总结表达出来,为之后想要了解《运河谣》或者饰演“关砚砚”这一角色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也使得本文有更好的存在意义。
  注释:
  [1]郭稳静.歌剧《运河谣》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4:24.
  [2]张书玮.长河歌浩荡——歌剧《运河谣》的民族性特点透析[J]. 四川戏剧,2014(05):82—84.
  [3]同[1].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摘 要]二人台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条支流,流传于晋北、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等地,同时也是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河曲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本文就独具家乡特色的二人台民歌进行了阐述,在系统介绍了二人台历史背景、生存条件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思考,如何让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如何让地方小戏走向世界舞台?  [关键词]河曲二人台;传统民间艺术;民歌;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
期刊
[摘 要]2017年11月8日至11日,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团队策划并主办的“2017 作曲理论学科建设国际高峰论坛”隆重召开,此次论坛可谓“标准高、范围广、影响大”。论坛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团队首席教授张巍召集。张巍教授团队深入研究目前国内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围绕着——回顾国内及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理论学科的发展历史;如何站在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高校学生的音乐艺术综合素养愈来愈受到人們的关注。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高校在钢琴基础教学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创新思维薄弱、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为增加高校钢琴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案例,深层次地分析现阶段教师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的音乐素养情况并制定对策。  [关键词]高校;钢琴基础教学;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民族歌剧《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的第一部原创的民族题材歌剧,该歌剧是以当年京杭大运河为背景,通过描绘剧中角色在京杭大运河上曲折的命运和遭遇,展现了这条运河所见证的善恶生死,也歌颂了纯真的爱情和舍已为人的人性大爱。秦啸生和张水鹞是该剧主要的男性角色,起到连接故事情节和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然而两者的人物形象塑造大不相同。文章通过对这两个男性角色的表演和演唱进行分析以及对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
期刊
[摘 要]声乐表演课程在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术之后,表演课则成为他们从声乐课堂走向舞台的必经之路。本文以民族歌剧《运河谣》为例,在排演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歌剧排演与声乐表演课程相结合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声乐表演;民族歌剧《运河谣》;歌剧排演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中国京剧是我国之国粹,京剧元素融入到中国音乐当中已成为当今中国音乐的一个符号,一种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代表。与西洋乐器的结合更是形成了一种中国音乐的时尚,具有京剧元素的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也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众多的西洋练习曲中脱颖而出,丰富了钢琴曲的创作,多元化的钢琴音乐创作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中国京剧艺术元素、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中国京剧在中国钢琴音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2-0001-06  [收稿日期]2018-10-10  [作者简介]萧 梅(1956— ),女,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音乐学教研组组长。(上海 200031)  引 言  作为同辈同行,我与杨民康不仅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中仪式音乐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等方面多有交集,亦同时面对着特定历史
期刊
[摘 要]语气乃歌唱之本。因为歌唱的目的是对声乐作品的完整的表达,以致达到声情并茂之演唱。一切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都必须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往往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学战术上偏离教学战略的倾向,偏离了的教学目标,找到影响歌唱语气的要素,并渗透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歌唱方向上,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语气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 要]由河南大学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豫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历时三个月,会聚国内知名豫剧作曲家、戏曲理论家及河南大学专家团队,通过豫剧创作课程、戏曲理论通识课程、实地调研与采风、创作实践及汇报演出等阶段,坚守豫剧地域风格和优良传统,着力培养高层次豫剧音乐创作人才,为豫剧音乐创作的发展汇聚了更多力量,促进了豫剧音乐创作的进一步繁荣。  [关键词]国家艺术基金;豫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小学课程标准不断更新优化,对师资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经济发达的省市对音乐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中学为切入对象,实事求是地考察、分析、整理相关材料,通过对第一中学的音乐课程设置、师资现状的分析,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当下资源推进当地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