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启发式教学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及。首先对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意义以及在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之后分析了部分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存在的误区。最后讨论了包括正面启发、类比启发以及情景式启发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测量。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中学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学家孔子就曾经提出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念,讲的就是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原则。其意思就是指教师在发现学生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不懂而且在极力的想理清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发现学生想表达一定的思想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引导。这里面强调了二个要点。其一是学生需要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不是仅仅等教师对某一问题进行讲解,其二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度,一定的技巧,不能将全部答案告诉学生。这具体到现代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称之为启发式教学。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虽然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但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通过对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进行讨论,进而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讨论以及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以及启发,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进行独立自主的思索和探讨进而掌握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启发式教学包含了情景启发、发问式启发以及正面启发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而已,由于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需要对大量的时间、人物和事件进行记忆,显得过于枯燥,进而失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有的学生虽然能够坚持学习历史知识,但积极性不高,只是单纯的被动接受。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首先,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进而将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言以及讨论,使得学生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积极性不足以及对学习的抗拒心理。其次,在课堂上引入启发式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虽然历史课堂上主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学习,但通过学习、交流以及对历史的剖析可以在学生之间碰撞出新的历史观点和对不同人物、事件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事实上就是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学习和教学工作中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走入了误区。首先,部分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时没有掌握其中的要点,将重点放在了启发上而不是锻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实际上就是授学生以鱼,而不是授学生以渔。这种局限个例的启发难以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只能在单一的问题上找出答案则难以在之后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索和思考去解决其他历史有关的问题。这一误区在表面上并看不出来,只有学生在深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后才会发现难以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其次,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对“启发”理解错误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又回到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在启发式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問题。而仅仅由教师提问的方式则使得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被教师剥夺了。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启发也就无从谈起。另外一个使用启发式教学的误区就是教师过于迫切的对问题和讨论进行总结。这一误区的形成事实上还是传统教学法在影响,教师主导者课堂的发展。甚至存在着学生讨论和提问的内容与教师总结大相径庭的现象。这就说明了启发式教学法仅仅存在于表面,而实际上教师还是采用的传统授课方法。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讨论
首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启发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其中正面启发主要是用于在面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去解决问题。而类比启发则主要通过将不同的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学习,进而综合了解这些有关联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进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解近我国代史的过程中,清王朝与其他国家签订了包括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诸多条约。通过使用类比启发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上述条约在背景、条约内容以及造成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异同,进而更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其次,使用启发式教学还需要教师能够更多的运用情景式启发教学方法。对于中学生而言,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建立,同时其理解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这一时期,通过增加历史课堂上的历史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历史背景的环境和氛围就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变法对国家的影响。而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认识到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以及日本在变法之后国家实力得到快速的增长进而可以使得学生明白变法对于中国而言是多么的重要。第三,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观察、扩散等启发方法。所谓观察启发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各类多媒体影像资料的形式进行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扩散启发则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诸多的历史知识点中设立一个基准点。然后通过将其他若干知识点与这一基准点建立关联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事实上,上述两类启发式教学还可以进行充分的融合。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虎门销烟的电影时可以引导学生将鸦片战争作为一个知识基准点。进而通过将鸦片战争之前中英之间的贸易关系、两国军事经济政治的对比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与基准点进行关联,就可以使得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为详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陈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
[2]:王建忠.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
[3]:李云珠.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原则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中学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学家孔子就曾经提出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念,讲的就是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原则。其意思就是指教师在发现学生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不懂而且在极力的想理清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发现学生想表达一定的思想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引导。这里面强调了二个要点。其一是学生需要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不是仅仅等教师对某一问题进行讲解,其二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度,一定的技巧,不能将全部答案告诉学生。这具体到现代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称之为启发式教学。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虽然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但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通过对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进行讨论,进而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讨论以及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以及启发,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进行独立自主的思索和探讨进而掌握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启发式教学包含了情景启发、发问式启发以及正面启发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而已,由于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需要对大量的时间、人物和事件进行记忆,显得过于枯燥,进而失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有的学生虽然能够坚持学习历史知识,但积极性不高,只是单纯的被动接受。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首先,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进而将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言以及讨论,使得学生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积极性不足以及对学习的抗拒心理。其次,在课堂上引入启发式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虽然历史课堂上主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学习,但通过学习、交流以及对历史的剖析可以在学生之间碰撞出新的历史观点和对不同人物、事件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事实上就是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学习和教学工作中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走入了误区。首先,部分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时没有掌握其中的要点,将重点放在了启发上而不是锻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实际上就是授学生以鱼,而不是授学生以渔。这种局限个例的启发难以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只能在单一的问题上找出答案则难以在之后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索和思考去解决其他历史有关的问题。这一误区在表面上并看不出来,只有学生在深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后才会发现难以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其次,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对“启发”理解错误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又回到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在启发式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問题。而仅仅由教师提问的方式则使得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被教师剥夺了。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启发也就无从谈起。另外一个使用启发式教学的误区就是教师过于迫切的对问题和讨论进行总结。这一误区的形成事实上还是传统教学法在影响,教师主导者课堂的发展。甚至存在着学生讨论和提问的内容与教师总结大相径庭的现象。这就说明了启发式教学法仅仅存在于表面,而实际上教师还是采用的传统授课方法。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讨论
首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启发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其中正面启发主要是用于在面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去解决问题。而类比启发则主要通过将不同的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学习,进而综合了解这些有关联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进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解近我国代史的过程中,清王朝与其他国家签订了包括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诸多条约。通过使用类比启发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上述条约在背景、条约内容以及造成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异同,进而更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其次,使用启发式教学还需要教师能够更多的运用情景式启发教学方法。对于中学生而言,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建立,同时其理解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这一时期,通过增加历史课堂上的历史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历史背景的环境和氛围就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变法对国家的影响。而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认识到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以及日本在变法之后国家实力得到快速的增长进而可以使得学生明白变法对于中国而言是多么的重要。第三,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观察、扩散等启发方法。所谓观察启发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各类多媒体影像资料的形式进行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扩散启发则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诸多的历史知识点中设立一个基准点。然后通过将其他若干知识点与这一基准点建立关联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事实上,上述两类启发式教学还可以进行充分的融合。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虎门销烟的电影时可以引导学生将鸦片战争作为一个知识基准点。进而通过将鸦片战争之前中英之间的贸易关系、两国军事经济政治的对比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与基准点进行关联,就可以使得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为详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陈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
[2]:王建忠.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
[3]:李云珠.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原则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