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法 悟理 练实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ix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还是一片空白。那么,如何以最肯定、最优美的线条,在这片空白之上勾勒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呢?下面笔者想就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观察方法“导”中求——得之于心,应之于笔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影响学生写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是观察力。学生对于汉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都需要专注地观察和自我建构。俗话说“得心应手”,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先要得之于心才能用之于手。对低段的孩子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细微处,从形象处着手,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从而在悄无声息中将观察方法引导、渗透到学生心底。
  1.活化字形顺势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要写得正确;二要写得清楚;还要讲究格式、讲究美观。”引导学生书写正确,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但是,低年级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的习惯,导致容易写错字。如,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容易把“吃”右边的“乞”写成“气”。再次教学时我就在班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记一记:“吃”为什么不能多出一横?有学生说,这一横好像是吃鱼时卡的一根鱼刺,要拿掉;有学生说,口边上横着一根木棒,怎么吃?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所以可从字形的直观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活泼有趣的想象,便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同时还要注意比较和区别,使他们对所写之字的笔画姿态、结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活化字形,让学生对字的结构心领神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汉字蕴涵的美育、德育。
  2.抓住主次循序进
  要写好字,每个笔画都很重要。只有掌握好了笔画部件的位置、大小、宽窄、收缩、穿插等才能写好字。但每个字面面俱到地指导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收效不大。在写字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抓住字的主笔或主部件,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横向比较,掌握字的特点。长此以往,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如,教学书写“肩”、“脑”、“筋”三个字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你发现这三个字上有哪部分相同?”学生会说:三个字都有“月”。笔者又顺势引导:“三个月都一样吗?比比谁是火眼金睛?”通过引导、观察,学生会发现三个“月”的变化以及各自的书写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观察的着眼点,使他们在观察时能有的放矢,触类旁通,习字时心中有数。久而久之,学生在下笔之前就能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这为提高习字质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然,写字是一个动态过程,其间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需要学生静观默察字的每一笔是否到位,细细体味字的每一笔的意蕴。观察越仔细,范字在脑中的印象就越深,“眼”中字就会变成“心”中字。随着眼力的提高,观察习惯的养成,学生写出的字就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规范、端正。
  
  二、写字手感“悟”中得——横生妙趣,游刃有余
  字写得好不好,关键看运笔结束之后,汉字形体是否具有美感。学生能读,感其音美;学生能悟,感其意美;学生能写,感其形美。形美成于运笔,引导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运笔之法,是写就一手好字之基础。语文学习有语感,写字也有手感。写字的手感表现在学生手的控笔能力,对字形美的领悟感受能力。
  1.了然于心悟真谛。写字时应让学生用“心”去“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发现和体会,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造型之美,在关键时候教师适当点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心中“悟”到一定水准,掌握了书写规律,就能辨别鉴赏。这时候出示“猴”字,心中自然会“悟”到左窄右宽的字要注意右边的舒展,左边的谦让。同时,也会细致地认识到右边不能与“侯”混淆。心有所“悟”,笔触所致当然不同凡响。
  2.化简为复助领会。教师可以通过“临描结合”,指导学生先学会六种基本笔画及其在不同位置上的变化形状,注意笔画的长短、轻重、粗细、斜正、曲直,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运笔的快慢,夯实学生的“笔画”功。比如,“捺”是笔画中的书写难点,指导时可使用课件演示图演示运笔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画形状,并边范写边讲解:起笔轻一点儿,向右下运笔,渐重,转方向,渐轻,这就是一波三折的捺!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可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再进行临摹,能使得学生手随心动,取得成效。
  3.比较辨析多揣摩。低年级学生习字,由于年龄、见识所限,不会对照、辨别自己所习之字与范字存在的异同。此时,就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写后观察自己或他人的字,将所习之字与范字对照、辨别、反复揣摩,能帮助学生发现运笔上、结构上的问题。教师再作适当点评、激励,易于学生“悟”到书写要旨。根据自己所“悟”及时修改,提高写字规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引”字的写字教学中,学生练习时把左右部分分得太开。为了引导学生“悟”到写字除了笔画,还应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在自我比较以及与他人的比较中,学生会更快“悟”到“病因”,教师顺势指出“治病良方”,使学生易于接受。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学生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索书写规律,产生迁移,并尝试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提高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一笔一画“严”中过——咬定青山不放松
  写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写好一个字,首先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低段写字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这当中是有章可循,有事可为的。
  1.一笔一画抓落实。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习写字。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反复的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的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地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让学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静气和,内心深处对字的结构、形体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
  2.不厌其烦手把手。我们必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那些感悟力稍差一些的同学,我们更需要手把手的示范。比如握着他的手,不厌其烦地一笔一笔写,一遍一遍写,边写边讲述运笔规则,让他悉心感受运笔的快慢轻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笔习惯。日积月累,学生就能顿悟到一些起笔、运笔、收笔的方法。“悟”的感觉有了再去书写,势必事半功倍。必要的“下水指导”也很重要,适时的手把手教,才能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体味和领悟到手感。这样,即使是书写相对困难的学生,以后书写合体字时也能较快把握住基本笔画以及笔顺。
  以上是笔者探求写字教学曙光的心路历程,盼望能走入深径,拨开迷雾。常言道:“字无百日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字是持久战,写字不可能速成,必须端正态度,掌握方法,锲而不舍,从而逐步达到提笔即练字、“习惯成自然”的和谐境界!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笔者结合教材,精心选择适合的儿歌,让孩子们在严格而又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接受教育,畅享童年。  一、选择适合培养孩子兴趣的——黄口兴会更无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低年级孩子感知事物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担任的是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感到识字教学的“集中”“随文”度有点难以处理。在平时的生字词教学中,经常会面对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生字教学集中识字比较好操作,但会流于枯燥;随文识字吧,字词与文本融会贯通,课境感强,但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高,难操控。  最近听一位本校教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有效课堂教学便成为我们评品一节课成功的首要条件,但是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没有走出“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思维定式,因而导致学生的生活体验严重匮乏,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严重脱节。此外,大部分教师在作文课上只是布置一个题目,讲一下要领,就让学生写,也让学生苦不堪言。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无疑是一件苦差事,每次节假日做家庭作业,他们总把作文放到最后。总之
为真纯的诗感插上想象的翅膀    雪莱在《诗辩》中有一段经典的议论:“在通常的意义下,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由于想象,使得“诗揭开帷幕,露出世界所隐藏的美,使平常的事物反而像是不平常了”。诚然,诗歌写作不一定用新的事物来做题材,旧的事物也能找到新的诗情,在诗的传达尺度上,戴望舒强调适度地把握真实与想象、表现与隐藏的关系,他有一句经典之言:“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情感目标: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在生活中传递真诚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外貌、动作、语言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进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看做一件大事,从而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的语言,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做一个“会说话”的语文教师。    一、丰富多彩的导入语  1.童真童趣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一进课堂,我就满脸向往地和学生说道:“同学们喜欢星星和月亮吗?老师像你们这么大
记者2月14日从中小学习字和书法教育高峰论坛上获悉,习字和书法已被列为天津市一至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材正在编写中,将免费向学生提供。  参加论坛的专家指出,汉字和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能培养人的品德和审美,怡情冶性。但是,由于电脑普及以及过分重视外语等原因,现在很多学生忽略了对母语文字的学习与继承。而邻国日本、韩国却很重视汉字,很早就在中小学里开设了书道或书艺课程。  全国人大常委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
作文评语是老师与学生沟通次数较多、范围较大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中年级学生初试写作,就像婴儿牙牙学语,他们所用的每一个特别贴切的词语,所造的每一个特别精彩的句子,都使我兴奋不已。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即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利用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一、评析好词佳句,感悟语言真谛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本身的语言文字就各具特色,有的活泼生动,有的美妙绝伦,有的质朴纯真……许多课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