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指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高中教师参与课堂观察的目的是对提高课堂教学价值的途径提出建议,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课例的研究方向是评价英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观察角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課例分析
以我校高二级英语教师May的公开课为例,简析使用课堂观察技术进行观察的流程。她的授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模块六Unit 17 Lesson 3 “My favourite comedy”的Reading部分。对于这节课,我们科组进行了提前集体议课、课中观察、课后进行集体研究。
1. 量表分析
2. 典型现象分析
(1)教师通过PPT呈现幽默短视频和口头讲述,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而且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2)教师通过要点式板书1次呈现内容,采取网络思维导图的方式8次呈现各段落的大意等教学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板书方式,特别偏爱网络思维导图的方式,反映出教师内容网络化的板书风格。
(3)教师使用了声响呈现、听觉媒体和视觉媒体,还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内容、练习及答案等资源和各教学环节小结等共计7次,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感性认识。
(4)教师采用了3次质问式、6次发起行为和10次支配行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与反馈机会。教师通过赞赏性语言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向个别组员提供启发性帮助。这反映出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交流技巧,积极地改变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
(5)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采用了渗透式和附加式,而且均为2次,反映出教师既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又重视训练学生细节阅读的技巧,指导学生通过概括课文大意、段落大意理解课文主旨,通过读后填词表、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细节理解等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阅读微技能。
(6)个别活动指导6次,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互动给予及时反馈。
(7)小组活动中的练习指导3次,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合理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运用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
(8)从活动指导方面的数据看,个别活动指导较多,反映出教师比较关注学困生,能够及时给予学困生帮助。小组活动指导3次,而且主要是对较弱小组中学困生的指导。探索学习指导和解决问题学习指导各2次,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 反馈建议(略)
责任编辑 魏文琦
课堂观察指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高中教师参与课堂观察的目的是对提高课堂教学价值的途径提出建议,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课例的研究方向是评价英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观察角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課例分析
以我校高二级英语教师May的公开课为例,简析使用课堂观察技术进行观察的流程。她的授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模块六Unit 17 Lesson 3 “My favourite comedy”的Reading部分。对于这节课,我们科组进行了提前集体议课、课中观察、课后进行集体研究。
1. 量表分析
2. 典型现象分析
(1)教师通过PPT呈现幽默短视频和口头讲述,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而且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2)教师通过要点式板书1次呈现内容,采取网络思维导图的方式8次呈现各段落的大意等教学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板书方式,特别偏爱网络思维导图的方式,反映出教师内容网络化的板书风格。
(3)教师使用了声响呈现、听觉媒体和视觉媒体,还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内容、练习及答案等资源和各教学环节小结等共计7次,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感性认识。
(4)教师采用了3次质问式、6次发起行为和10次支配行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与反馈机会。教师通过赞赏性语言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向个别组员提供启发性帮助。这反映出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交流技巧,积极地改变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
(5)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采用了渗透式和附加式,而且均为2次,反映出教师既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又重视训练学生细节阅读的技巧,指导学生通过概括课文大意、段落大意理解课文主旨,通过读后填词表、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细节理解等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阅读微技能。
(6)个别活动指导6次,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互动给予及时反馈。
(7)小组活动中的练习指导3次,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合理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运用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
(8)从活动指导方面的数据看,个别活动指导较多,反映出教师比较关注学困生,能够及时给予学困生帮助。小组活动指导3次,而且主要是对较弱小组中学困生的指导。探索学习指导和解决问题学习指导各2次,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 反馈建议(略)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