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小说一般几百字、一千字,这是微型小说的外部特征。微型小说的“微小”主要表现在其三要素:环境、情节和人物的构成量最少,并且,微型小说的细节刻画精细。如何提高微型小说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微型小说姓“微”,教学中必须抓住它“微小”的艺术特征。
一、放大“微”环境,感受氛围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是微型小说构成的重要元素。事件越单一,环境越集中。微型小说的环境比短篇小说更集中、更精练,空间场面单一,场面的社会描写和自然描写都简明扼要。因此,微型小说的环境描写极“微”,它把生活内容浓缩在这个特定的“点”上。教师在教学微型小说中,要适当把小说的“微”环境放大,让学生投入在作品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中。
《桥》是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微型小说,全文短小精悍,仅有512个字,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句子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句子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句子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上跳舞了。
句子四: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教师在教学洪水狂野的场面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放大“微”环境,渲染当时活动的场景。她是这样设计:
1.插入闪电、雷鸣、大雨的音效(读词语: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2.指导学生读句子后欣赏洪水咆哮的图片(问:读出了怎样的画面?);3.欣赏洪水吞噬村庄的录像(你想说什么?把感受带进句子中读)。
学生感受到洪水咆哮的狂野,沉浸在危险的紧张氛围中,为理解“老汉”的所作所为埋下情感的铺垫。人物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微型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投入到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中?绝对要大力渲染还原作品所营造的环境氛围。
二、梳理“微”三要素,读懂情节
情节是微型小说的重要元素,情节和结构是表现人物性格和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因此,小说教学应重视分析故事情节,但是,小学教材的微型小说的最重要教学任务不是梳理情节,而是感悟人物形象,如何做到梳理情节不着痕迹?曾艳华老师在《桥》的教学中将微型小说的三要素融入到板书中。
《桥》记叙了老支书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全文一共512个字。有些地方两个字就是一句话,一句话就成一个段。作者对环境、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都生动传神课文的结构安排更是巧妙,在结尾处才揭示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对桥和洪水的描写是两条暗线贯穿文章始终,所以板书设计中涉及了“环境、情节、人物”这三个小小说里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明了环境描写是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服务的,同时,人物形象也是特定的环境中塑造和突显出来的。
板书设计:
桥——生命桥
环境 情节 人物:(老汉)
洪水来了 拥挤过桥 沉着冷静
洪水汹涌 排队过桥 大公无私(揪、吼)
洪水退去 桥旁祭奠 爱子胜己(推、吼)
三、研透“微”人物,理解形象
微型小说人物描写虽然单纯,但并不单薄。在微型小说的构思中,作者完全可以让这一个性格元素概括出人物的整个性格侧面的主要特征,并让它凝聚着丰富的时代和历史的内涵。
在《桥》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把“老汉”这唯一主要人物的性格元素读懂,教师花时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第一步先让学生在字里行间自读,写下自己的感受;第二步在全班交流时,先让学生读句子,再说感受;第三步再让其它同学补充,相机引出重点词,师生深层感悟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休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读懂作者刻画的人物性格;第四步再读。教师走的是读——悟——说——读的过程。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为“老汉”写墓志铭的环节,让学生静思研透人物性格。
微型小说的人物描写直接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小说教学必须通过对具体描写的深入把握,来分析人物性格。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谈自己的所读所悟,从中读懂人物的性格元素。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放大“微”环境,感受氛围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是微型小说构成的重要元素。事件越单一,环境越集中。微型小说的环境比短篇小说更集中、更精练,空间场面单一,场面的社会描写和自然描写都简明扼要。因此,微型小说的环境描写极“微”,它把生活内容浓缩在这个特定的“点”上。教师在教学微型小说中,要适当把小说的“微”环境放大,让学生投入在作品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中。
《桥》是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微型小说,全文短小精悍,仅有512个字,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句子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句子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句子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上跳舞了。
句子四: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教师在教学洪水狂野的场面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放大“微”环境,渲染当时活动的场景。她是这样设计:
1.插入闪电、雷鸣、大雨的音效(读词语: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2.指导学生读句子后欣赏洪水咆哮的图片(问:读出了怎样的画面?);3.欣赏洪水吞噬村庄的录像(你想说什么?把感受带进句子中读)。
学生感受到洪水咆哮的狂野,沉浸在危险的紧张氛围中,为理解“老汉”的所作所为埋下情感的铺垫。人物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微型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投入到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中?绝对要大力渲染还原作品所营造的环境氛围。
二、梳理“微”三要素,读懂情节
情节是微型小说的重要元素,情节和结构是表现人物性格和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因此,小说教学应重视分析故事情节,但是,小学教材的微型小说的最重要教学任务不是梳理情节,而是感悟人物形象,如何做到梳理情节不着痕迹?曾艳华老师在《桥》的教学中将微型小说的三要素融入到板书中。
《桥》记叙了老支书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全文一共512个字。有些地方两个字就是一句话,一句话就成一个段。作者对环境、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都生动传神课文的结构安排更是巧妙,在结尾处才揭示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对桥和洪水的描写是两条暗线贯穿文章始终,所以板书设计中涉及了“环境、情节、人物”这三个小小说里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明了环境描写是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服务的,同时,人物形象也是特定的环境中塑造和突显出来的。
板书设计:
桥——生命桥
环境 情节 人物:(老汉)
洪水来了 拥挤过桥 沉着冷静
洪水汹涌 排队过桥 大公无私(揪、吼)
洪水退去 桥旁祭奠 爱子胜己(推、吼)
三、研透“微”人物,理解形象
微型小说人物描写虽然单纯,但并不单薄。在微型小说的构思中,作者完全可以让这一个性格元素概括出人物的整个性格侧面的主要特征,并让它凝聚着丰富的时代和历史的内涵。
在《桥》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把“老汉”这唯一主要人物的性格元素读懂,教师花时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第一步先让学生在字里行间自读,写下自己的感受;第二步在全班交流时,先让学生读句子,再说感受;第三步再让其它同学补充,相机引出重点词,师生深层感悟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休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读懂作者刻画的人物性格;第四步再读。教师走的是读——悟——说——读的过程。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为“老汉”写墓志铭的环节,让学生静思研透人物性格。
微型小说的人物描写直接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小说教学必须通过对具体描写的深入把握,来分析人物性格。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谈自己的所读所悟,从中读懂人物的性格元素。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