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和卫生保健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显著地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患病率也相应增加,成为药品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据统计,其消费的处方药品占23%~40%,非处方药品占40%~50%。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随老龄化而衰退,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明显下降,有文献报告,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 因此,要重视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
1老年人用药特殊性
老年人疾病特点:疾病多,用药多。由于老年人体内代偿机制减弱,患病几率增加,年老多病,常常一人可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如有人对200例老年人进行统计,其中78%同时患有4种疾病,38%患有6种或6种以上疾病,13%患有8种或8种以上疾病;用药种类多,如50%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3种药物,25%以上的患者同时使用4~6种药物;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年轻人高2~7倍,60岁者为16.6%,80岁者为25%。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其中约19.2万人死亡。药源性死亡率约占住院死亡人数的25.0%左右,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
2老年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2.1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2.1.1吸收: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胃部排空延缓,服药后药物在胃肠内滞留时间延长,故使药物对胃肠刺激增加,但血药浓度降低,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2.1.2分布:老年人机体总含水量减少,脂肪增多。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少,药物易蓄积于中央室,如哌替啶、地高辛等,当老年人使用这些药物时,其血浆峰浓度上升,可产生药物中毒。而脂溶性药物易分布于周围脂肪中,其分布容积增大,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类药物暂时蓄积于脂肪组织,其作用持久而强,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1.3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人步入老年后,肝脏体积变小,肝细胞数目减少,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而且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仅为年轻人的40%左右,这进一步降低了药物的代谢能力。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肠道的血流量也减少,这使某些药物的首过代谢(first-pass metabolism)降低。如果老年人使用有首过代谢作用的药物如莫雷西嗪、非洛地平、普萘洛尔时,应调整用量及给药间隔,否则可致药物不良反应,如各种心律失常。
2.1.4排泄:多数药物以原型及代谢物的形式由肾脏排出体外。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仅为年轻人的50%,功能性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功能减退,使肾脏的滤过、分泌及重吸收能力降低。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重量减轻、肾单位减少,这些因素使得药物排泄明显少于年轻人,因此药物的血浆浓度较年轻人高,半减期也较之延长,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调整给药剂量,以免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那些本身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2.2联合用药:对于老年人来说,疾病较多,不同疾病的合并用药问题更为突出。40%~50%的老年人每日用药可达3~5种,常用的有镇痛药、利尿剂、降血压药、安眠药、抗抑郁药、强心苷药等。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上升。有报告说,运用综合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推断,同时服用5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而同时服用7种药物时,该可能性接近100%。
2.3老年人用药的不依从性:表现为自作主张,背着医生拒服某药,或私下自购药品服用,其后果不仅会贻误病情,还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反应。还有一些老年人记忆衰退,忘记按时服药,或这次漏服,下次加倍服,或药物突然中断等都会影响疗效。
3老年人用药四忌
3.1忌滥用解热镇痛药: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病人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去痛片则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反应。消炎痛有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及锥体外系病变等毒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3.2忌大量服泻药:老年人因食物过于精细、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从而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长期服用泻药,如液体石蜡等,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影响钙磷的吸收,造成相关缺乏症。为此,老年人便秘,不宜长期服用泻药,宜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
3.3忌随便服用安眠药: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这是老年人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老年人因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可滥用,只可偶尔短期应用,且宜减少用量,必须长期应用时,宜不断更换用药品种,以减少形成药物依赖性。
3.4忌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一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个别抗生素对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真菌有效。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感染无效。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不是所有抗生素均对之效,故不可滥用。加之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即使是常用抗生素,如用药不当,亦可造成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常用者有青霉素G钠盐及青霉素G钾盐两种。老年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钠盐,会因肾功能减退,而加重心脏负担,促进或加重心力衰竭;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钾盐,则会引起高血钾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老年人应用容易发生蓄积中毒,产生肾毒性及耳毒性损害。老年人常用红霉素容易出现肝脏损害。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明显增高。以上资料充分说明,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必须特别小心谨慎。
4老年人用药应特别注意的药物
4.1老年人慎用药:阿米卡星、异帕沙星、阿司米星、没食子酸锑钠、吡拉西坦、丁丙诺啡、3-乌头碱、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精氨酸盐、苯海索、金刚烷胺、丙氯啦嗪、替米哌隆、溴哌利多、瑞莫必利、利司培酮、癸氟奋乃静、哌泊噻嗪棕榈酸酯、氯氮、地西泮、劳拉西泮、氯西泮、艾司唑仑、依替唑仑、阿普唑仑、美沙唑仑、哈拉西泮、氟托西泮、二钾氯氮、氯米帕酮、米安色林、异卡波肼、咪达唑仑、颅唑仑、夸西泮、安博律定、苯赖加压素、西米替丁、赛庚啶。
4.2老年人禁用药:依米丁、酒石酸锑钾、肌安松、氢麦角碱、普萘洛尔滴眼剂。
4.3应特别注意的药物:有些老年人常是多症并发,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青光眼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有些药物禁用或慎用于以上病症患者,或者这些药物在老年人最易出现不良反应,在应用时也要特别注意,主要包括:强心苷类(地高辛,必要时做血药浓度监测)、抗心律失常、高血压药(普奈洛尔、利多卡因)、中枢神经抑制剂(苯巴比妥类、西泮类、唑仑类、锂盐、左旋多巴、苯妥英钠、吩噻嗪类、阿米替林、丙咪嗪等)、镇痛药(麻醉药品、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抗凝血药(肝素等)、利尿药、抗微生物药物。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妇婴医院
1老年人用药特殊性
老年人疾病特点:疾病多,用药多。由于老年人体内代偿机制减弱,患病几率增加,年老多病,常常一人可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如有人对200例老年人进行统计,其中78%同时患有4种疾病,38%患有6种或6种以上疾病,13%患有8种或8种以上疾病;用药种类多,如50%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3种药物,25%以上的患者同时使用4~6种药物;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年轻人高2~7倍,60岁者为16.6%,80岁者为25%。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其中约19.2万人死亡。药源性死亡率约占住院死亡人数的25.0%左右,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
2老年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2.1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2.1.1吸收: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胃部排空延缓,服药后药物在胃肠内滞留时间延长,故使药物对胃肠刺激增加,但血药浓度降低,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2.1.2分布:老年人机体总含水量减少,脂肪增多。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少,药物易蓄积于中央室,如哌替啶、地高辛等,当老年人使用这些药物时,其血浆峰浓度上升,可产生药物中毒。而脂溶性药物易分布于周围脂肪中,其分布容积增大,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类药物暂时蓄积于脂肪组织,其作用持久而强,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1.3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人步入老年后,肝脏体积变小,肝细胞数目减少,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而且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仅为年轻人的40%左右,这进一步降低了药物的代谢能力。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肠道的血流量也减少,这使某些药物的首过代谢(first-pass metabolism)降低。如果老年人使用有首过代谢作用的药物如莫雷西嗪、非洛地平、普萘洛尔时,应调整用量及给药间隔,否则可致药物不良反应,如各种心律失常。
2.1.4排泄:多数药物以原型及代谢物的形式由肾脏排出体外。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仅为年轻人的50%,功能性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功能减退,使肾脏的滤过、分泌及重吸收能力降低。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重量减轻、肾单位减少,这些因素使得药物排泄明显少于年轻人,因此药物的血浆浓度较年轻人高,半减期也较之延长,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调整给药剂量,以免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那些本身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2.2联合用药:对于老年人来说,疾病较多,不同疾病的合并用药问题更为突出。40%~50%的老年人每日用药可达3~5种,常用的有镇痛药、利尿剂、降血压药、安眠药、抗抑郁药、强心苷药等。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上升。有报告说,运用综合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推断,同时服用5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而同时服用7种药物时,该可能性接近100%。
2.3老年人用药的不依从性:表现为自作主张,背着医生拒服某药,或私下自购药品服用,其后果不仅会贻误病情,还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反应。还有一些老年人记忆衰退,忘记按时服药,或这次漏服,下次加倍服,或药物突然中断等都会影响疗效。
3老年人用药四忌
3.1忌滥用解热镇痛药: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病人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去痛片则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反应。消炎痛有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及锥体外系病变等毒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3.2忌大量服泻药:老年人因食物过于精细、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从而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长期服用泻药,如液体石蜡等,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影响钙磷的吸收,造成相关缺乏症。为此,老年人便秘,不宜长期服用泻药,宜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
3.3忌随便服用安眠药: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这是老年人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老年人因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可滥用,只可偶尔短期应用,且宜减少用量,必须长期应用时,宜不断更换用药品种,以减少形成药物依赖性。
3.4忌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一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个别抗生素对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真菌有效。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感染无效。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不是所有抗生素均对之效,故不可滥用。加之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即使是常用抗生素,如用药不当,亦可造成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常用者有青霉素G钠盐及青霉素G钾盐两种。老年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钠盐,会因肾功能减退,而加重心脏负担,促进或加重心力衰竭;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钾盐,则会引起高血钾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老年人应用容易发生蓄积中毒,产生肾毒性及耳毒性损害。老年人常用红霉素容易出现肝脏损害。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明显增高。以上资料充分说明,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必须特别小心谨慎。
4老年人用药应特别注意的药物
4.1老年人慎用药:阿米卡星、异帕沙星、阿司米星、没食子酸锑钠、吡拉西坦、丁丙诺啡、3-乌头碱、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精氨酸盐、苯海索、金刚烷胺、丙氯啦嗪、替米哌隆、溴哌利多、瑞莫必利、利司培酮、癸氟奋乃静、哌泊噻嗪棕榈酸酯、氯氮、地西泮、劳拉西泮、氯西泮、艾司唑仑、依替唑仑、阿普唑仑、美沙唑仑、哈拉西泮、氟托西泮、二钾氯氮、氯米帕酮、米安色林、异卡波肼、咪达唑仑、颅唑仑、夸西泮、安博律定、苯赖加压素、西米替丁、赛庚啶。
4.2老年人禁用药:依米丁、酒石酸锑钾、肌安松、氢麦角碱、普萘洛尔滴眼剂。
4.3应特别注意的药物:有些老年人常是多症并发,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青光眼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有些药物禁用或慎用于以上病症患者,或者这些药物在老年人最易出现不良反应,在应用时也要特别注意,主要包括:强心苷类(地高辛,必要时做血药浓度监测)、抗心律失常、高血压药(普奈洛尔、利多卡因)、中枢神经抑制剂(苯巴比妥类、西泮类、唑仑类、锂盐、左旋多巴、苯妥英钠、吩噻嗪类、阿米替林、丙咪嗪等)、镇痛药(麻醉药品、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抗凝血药(肝素等)、利尿药、抗微生物药物。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妇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