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的形成是各种移入文化整合的结果。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文化精神曾对东北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文化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应当倡导文化创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进行整合与重塑,包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先进文化、改变落后文化、塑造新型文化,等等。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文化整合与重塑 文化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领跑人,无私地为国家奉献了能源、产品、人才和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南方新工业区域的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重重困难之中。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了政府和专家学者思考的话题。
本文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先遇到的是一个文化“瓶颈”问题,必须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进行整合、重塑和创新,使其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适应现代化。
1. 优秀传统文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作用
1.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渊源
东北老工业基地深深根植于东北传统文化并深受其影响。东北传统文化由于东北地区历史上的社会变迁而包容了多种文化的因子。东北地区最早是一些以山林渔猎为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逐渐形成了热烈、雄壮、强悍的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种雄壮、强悍的地域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又吸收了大量的来自主文化中原文化的优秀因子。这些文化因子经过碰撞、冲突、选择,最后整合为一种具有统一文化精神与文化风格的东北文化。因此东北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
1.2优秀传统文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作用
首先,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振兴起促进作用。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自然环境严酷,在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时,当年的建设者们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奋斗、勇于拼搏,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其次,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的东北人以渔猎、游牧为生产方式,从而生发出一种挺进奔放的进取精神。在老工业基地建设期间,这种具有英雄创业品格的开拓精神全方位的勃兴,成为东北地区文化价值底蕴之一。正是在此基础上,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了“北大荒”精神,60年代又产生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些精神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次,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重振。由于历史变迁,人口的频繁流动,多地域的人口汇聚于东北地区,从而使东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特别是在老工业基地建设时期,开放包容的文化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当年的老工业基地的建设者们来自祖国各地,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必然会有冲突和矛盾,但这种碰撞、交锋也使得各种文化因子得到了整合和重塑。
2.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迟滞的文化因素
首先,“公”与“私”财产所有权观念的淡漠束缚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观念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就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此摆脱消极文化的束缚,首先必须明确“公”与“私”财产权的观念。
其次,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束缚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平均主义思想,在东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正是受它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分配时,难以做到收入与个人贡献相一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就必须发挥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从东北文化中剔除,重塑積极、竞争、拼搏的东北文化。
再次,创新精神的缺乏束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长期的计划经济使东北文化中缺乏主动的创造精神。职工依赖企业企业依赖国家,在这种心态下,“下岗”就成了个人最大的不幸,相当多的下岗职工不是积极寻求再就业,而是节衣缩食靠低保混日子。很多东北人不愿轻易离开富饶的黑土地,去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最后,富足的自然资源也养成了东北人开放型的发展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常常表现为对资源的浪费。东北的企业大部分都在进行粗放式的生产,对资源的浪费极其惊人。这不仅减少了积累,而且削弱了东北地区发展的后劲,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障碍。
3.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创新
“文化是制度之母”(亨廷顿),文化决定着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应当首先改变东北人的观念、思维和精神,即振兴东北文化,创新东北文化。创新东北文化应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整合一个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的全新的东北文化。
首先,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文化是保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精神动力。竞争对企业来说既是外在压力,又是内在动力。它使企业注重管理、注重服务、注重实效;使企业在拼搏中发展、壮大。合作原则是现代市场经济合理运转的基本条件。老工业基地要振兴,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竞争和合作这两个基本原则。竞争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合作要打破条块分割,要加强区域合作,重视国内合作,寻求国际合作。
其次,效益原则与公平原则相统一的市场经济文化是保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精神动力。市场经济要求重视效益,只有提高效益,企业才能具有竞争实力,才能发展壮大。同时,市场经济的效益又是以公平贸易为前提条件的。认可效益原则,追求最大效益,能够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以较快的速度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公平原则还是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原则,对保持东北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遵从市场经济的要求,效益原则和公平原则并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摆脱历史羁绊,重振雄风的精神动力。
4.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创新的对策
振兴东北文化需要一场大的文化整合、重塑和创新,老工业基地的各种组织和个人都要参与进来。政府要确立服务、创新的观念,企业要打造全新企业文化,公民要重塑个人人格。因此,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创新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首先,扬弃传统文化,找准文化定位。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立足现实,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抵制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在文化整合中准确定位。老工业基地应将在艰苦创业中形成的“三老四严”、“铁人精神”等优秀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结合,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在整合中重塑新时代的精神。
其次,冲破思维定势,塑造全新先进文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重振过程中,必须主动冲破思维定势,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要求,追求先进文化,为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减少阻力,为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最后,转变思想观念,开发人力资源。老工业基地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数以十万计的技术人员,数以百万计的熟练技术工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老工业基地应该合理的整合、运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各尽其才、各取其用,最终实现跨越式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白璐,(1981- ),辽宁鞍山人,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跨文化交际专业研究生,辽宁鞍山市委党校科文教研室,讲师。
李宁,(1980- ),辽宁营口人,青海师范大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业研究生,辽宁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讲师。
(作者单位:白璐,辽宁鞍山市委党校科文教研室;李宁,辽宁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文化整合与重塑 文化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领跑人,无私地为国家奉献了能源、产品、人才和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南方新工业区域的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重重困难之中。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了政府和专家学者思考的话题。
本文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先遇到的是一个文化“瓶颈”问题,必须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进行整合、重塑和创新,使其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适应现代化。
1. 优秀传统文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作用
1.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渊源
东北老工业基地深深根植于东北传统文化并深受其影响。东北传统文化由于东北地区历史上的社会变迁而包容了多种文化的因子。东北地区最早是一些以山林渔猎为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逐渐形成了热烈、雄壮、强悍的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种雄壮、强悍的地域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又吸收了大量的来自主文化中原文化的优秀因子。这些文化因子经过碰撞、冲突、选择,最后整合为一种具有统一文化精神与文化风格的东北文化。因此东北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
1.2优秀传统文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作用
首先,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振兴起促进作用。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自然环境严酷,在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时,当年的建设者们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奋斗、勇于拼搏,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其次,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的东北人以渔猎、游牧为生产方式,从而生发出一种挺进奔放的进取精神。在老工业基地建设期间,这种具有英雄创业品格的开拓精神全方位的勃兴,成为东北地区文化价值底蕴之一。正是在此基础上,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了“北大荒”精神,60年代又产生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些精神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次,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重振。由于历史变迁,人口的频繁流动,多地域的人口汇聚于东北地区,从而使东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特别是在老工业基地建设时期,开放包容的文化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当年的老工业基地的建设者们来自祖国各地,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必然会有冲突和矛盾,但这种碰撞、交锋也使得各种文化因子得到了整合和重塑。
2.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迟滞的文化因素
首先,“公”与“私”财产所有权观念的淡漠束缚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观念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就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此摆脱消极文化的束缚,首先必须明确“公”与“私”财产权的观念。
其次,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束缚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平均主义思想,在东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正是受它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分配时,难以做到收入与个人贡献相一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就必须发挥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从东北文化中剔除,重塑積极、竞争、拼搏的东北文化。
再次,创新精神的缺乏束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长期的计划经济使东北文化中缺乏主动的创造精神。职工依赖企业企业依赖国家,在这种心态下,“下岗”就成了个人最大的不幸,相当多的下岗职工不是积极寻求再就业,而是节衣缩食靠低保混日子。很多东北人不愿轻易离开富饶的黑土地,去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最后,富足的自然资源也养成了东北人开放型的发展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常常表现为对资源的浪费。东北的企业大部分都在进行粗放式的生产,对资源的浪费极其惊人。这不仅减少了积累,而且削弱了东北地区发展的后劲,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障碍。
3.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创新
“文化是制度之母”(亨廷顿),文化决定着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应当首先改变东北人的观念、思维和精神,即振兴东北文化,创新东北文化。创新东北文化应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整合一个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的全新的东北文化。
首先,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文化是保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精神动力。竞争对企业来说既是外在压力,又是内在动力。它使企业注重管理、注重服务、注重实效;使企业在拼搏中发展、壮大。合作原则是现代市场经济合理运转的基本条件。老工业基地要振兴,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竞争和合作这两个基本原则。竞争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合作要打破条块分割,要加强区域合作,重视国内合作,寻求国际合作。
其次,效益原则与公平原则相统一的市场经济文化是保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精神动力。市场经济要求重视效益,只有提高效益,企业才能具有竞争实力,才能发展壮大。同时,市场经济的效益又是以公平贸易为前提条件的。认可效益原则,追求最大效益,能够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以较快的速度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公平原则还是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原则,对保持东北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遵从市场经济的要求,效益原则和公平原则并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摆脱历史羁绊,重振雄风的精神动力。
4.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创新的对策
振兴东北文化需要一场大的文化整合、重塑和创新,老工业基地的各种组织和个人都要参与进来。政府要确立服务、创新的观念,企业要打造全新企业文化,公民要重塑个人人格。因此,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创新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首先,扬弃传统文化,找准文化定位。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立足现实,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抵制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在文化整合中准确定位。老工业基地应将在艰苦创业中形成的“三老四严”、“铁人精神”等优秀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结合,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在整合中重塑新时代的精神。
其次,冲破思维定势,塑造全新先进文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重振过程中,必须主动冲破思维定势,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要求,追求先进文化,为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减少阻力,为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最后,转变思想观念,开发人力资源。老工业基地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数以十万计的技术人员,数以百万计的熟练技术工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老工业基地应该合理的整合、运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各尽其才、各取其用,最终实现跨越式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白璐,(1981- ),辽宁鞍山人,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跨文化交际专业研究生,辽宁鞍山市委党校科文教研室,讲师。
李宁,(1980- ),辽宁营口人,青海师范大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业研究生,辽宁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讲师。
(作者单位:白璐,辽宁鞍山市委党校科文教研室;李宁,辽宁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