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纵观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状况,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几年下来,一让学生写作,仍是望题兴叹,难以下笔。何也?肚里无货。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妄谈输出。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惟有广博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以读促写,才有精彩的写作。
因此,我尝试了“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实践。
一、用好教材(课内书籍),为写作打下基础
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选入我们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进行阅读与写作积累的极好例子。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在课文教学时渗透作文指导,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因需而写,形式灵活,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作用,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仿写书中的典型处
为了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作用,让学生获得写作方法,我常常借助学生阅读课文的适当时机,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一发现典型处,就让学生随文仿写,文中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妙用修辞、神采飞扬的句子,典型的句式都可以仿写,仿写后我鼓励学生把这些句子记下来,并把这些写法运用到写作中。
当然,这种仿写除了典型的词语、句式外,也可以是段式、篇章写法上,如我让学生模仿过典型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段式及篇章结构,典型的过渡段。学了写人的文章,我让学生模仿通过典型事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学了写景的文章,我让学生模仿抓在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景物的方法,学了写事的文章,我让学生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叙写事情的方法。我还让学生仿写以独特视角选材的方法(如《燕子专列》等)、借物喻人等特殊的写法(如《白杨树》等)。
通过这样的仿写训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写起作文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很好地打下了写作的基础。
2.改写或续写文中的人和事
很多学生的作文总是写也写不长,说又说不透,这是缺乏想象力的缘故。课文内容是学生共有的资源,是最好的材料,可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创新因素,对课文进行改写、续写,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A.改写:改写是对原文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某种改变的写法。改写需要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的刻画,对故事情节作一定的补充,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这是有利于发挥想象和激发创造的一种写作训练。
B.续写:续写一般是续写结局,充分利用原文唤起的表象,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对它们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构成新的形象,所以,续写有利于提高想象力,训练创造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改写和续写活动,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拓展了学生写作的思路。
二、扩大阅读量,增加写作的广度和深度
课内书籍和课外书籍是语言积累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翔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优化课时安排
我对语文课时安排做了重大调整:从每周6课时的语文课中拿出2节课专门用于课外书籍阅读,阅读课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作适当的点拨。阅读内容实行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专题阅读,即读教师为学生推荐的精品;自由阅读,即读学生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
为了上好阅读课,我查阅了大量资料,除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圈定的必读名著篇目外,还向学生推荐名人传记,中外名作家的精美散文集和诗集,印发优秀报刊杂志上的精美文章,拓宽学生的涉猎面,让学生吸收多元文化。
2.指导写读书笔记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我让学生每次读书时都要准备一本笔记本,随时随地积累读书时发现的好词、好句、评点它们好在哪里,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写写读后感、评论等。这种笔记可以是一篇短文、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学生完全不必当作任务和负担,这样,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3.开展读书交流会
为了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思考的机会,更为了让学生有交流、吸收的机会,我每2周利用一节课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谈阅读的感受,交流读书笔记,资源共享。
三、呵护阅读积累,激发创作热情
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肯定、鼓励学生,极力呵护学生的阅读积累,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1.評比激励
好方法贵在落实。我定期统计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对学生的语言积累也经常检查、评比,看谁的积累多并且好,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
2.举办手抄报
我坚持每2周出一期手抄报,挑选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和写得较好的随笔,张贴在班级学生园地上,让大家有机会共赏共评。
3.推荐发表
对学生的优秀随笔、习作,我积极向校刊《三角梅》或省市级、国家级报刊杂志推荐投稿,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以上“以读促写”的长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多了,朱熹先生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增强了。相信随着我的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写作的天空上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作文成功之路,2016(5)
【3】作文教学研究,2016(6)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妄谈输出。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惟有广博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以读促写,才有精彩的写作。
因此,我尝试了“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实践。
一、用好教材(课内书籍),为写作打下基础
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选入我们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进行阅读与写作积累的极好例子。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在课文教学时渗透作文指导,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因需而写,形式灵活,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作用,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仿写书中的典型处
为了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作用,让学生获得写作方法,我常常借助学生阅读课文的适当时机,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一发现典型处,就让学生随文仿写,文中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妙用修辞、神采飞扬的句子,典型的句式都可以仿写,仿写后我鼓励学生把这些句子记下来,并把这些写法运用到写作中。
当然,这种仿写除了典型的词语、句式外,也可以是段式、篇章写法上,如我让学生模仿过典型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段式及篇章结构,典型的过渡段。学了写人的文章,我让学生模仿通过典型事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学了写景的文章,我让学生模仿抓在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景物的方法,学了写事的文章,我让学生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叙写事情的方法。我还让学生仿写以独特视角选材的方法(如《燕子专列》等)、借物喻人等特殊的写法(如《白杨树》等)。
通过这样的仿写训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写起作文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很好地打下了写作的基础。
2.改写或续写文中的人和事
很多学生的作文总是写也写不长,说又说不透,这是缺乏想象力的缘故。课文内容是学生共有的资源,是最好的材料,可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创新因素,对课文进行改写、续写,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A.改写:改写是对原文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某种改变的写法。改写需要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的刻画,对故事情节作一定的补充,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这是有利于发挥想象和激发创造的一种写作训练。
B.续写:续写一般是续写结局,充分利用原文唤起的表象,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对它们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构成新的形象,所以,续写有利于提高想象力,训练创造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改写和续写活动,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拓展了学生写作的思路。
二、扩大阅读量,增加写作的广度和深度
课内书籍和课外书籍是语言积累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翔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优化课时安排
我对语文课时安排做了重大调整:从每周6课时的语文课中拿出2节课专门用于课外书籍阅读,阅读课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作适当的点拨。阅读内容实行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专题阅读,即读教师为学生推荐的精品;自由阅读,即读学生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
为了上好阅读课,我查阅了大量资料,除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圈定的必读名著篇目外,还向学生推荐名人传记,中外名作家的精美散文集和诗集,印发优秀报刊杂志上的精美文章,拓宽学生的涉猎面,让学生吸收多元文化。
2.指导写读书笔记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我让学生每次读书时都要准备一本笔记本,随时随地积累读书时发现的好词、好句、评点它们好在哪里,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写写读后感、评论等。这种笔记可以是一篇短文、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学生完全不必当作任务和负担,这样,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3.开展读书交流会
为了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思考的机会,更为了让学生有交流、吸收的机会,我每2周利用一节课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谈阅读的感受,交流读书笔记,资源共享。
三、呵护阅读积累,激发创作热情
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肯定、鼓励学生,极力呵护学生的阅读积累,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1.評比激励
好方法贵在落实。我定期统计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对学生的语言积累也经常检查、评比,看谁的积累多并且好,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
2.举办手抄报
我坚持每2周出一期手抄报,挑选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和写得较好的随笔,张贴在班级学生园地上,让大家有机会共赏共评。
3.推荐发表
对学生的优秀随笔、习作,我积极向校刊《三角梅》或省市级、国家级报刊杂志推荐投稿,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以上“以读促写”的长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多了,朱熹先生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增强了。相信随着我的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写作的天空上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作文成功之路,2016(5)
【3】作文教学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