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欣赏教学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i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新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旨在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一.遵循音乐艺术的感知规律,唤起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高雅的艺术,是凭借声波振动而产生,通过人类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它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去拨动人的心弦,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音乐又是非语意的艺术,不具备明确的语意性,它是抽象的,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在情感体验、形象思维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出身、文化素养的不同,在情感体验上会有一定的差异,老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欣赏音乐的自由。而应该遵循音乐艺术的感知规律,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爱好参与的特点,让学生用表情动作表现音乐;用乐器富有表情地演奏乐曲;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现音乐的基本情境和内容,这样每次的音乐欣赏都有新意,让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学生参与热情也会提高。通过自己对音乐的亲自参与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把握学生欣赏心理,激发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心理活动,在具体的审美鉴赏中包括审美需要、审美兴趣、审美理想三个由低到高的审美心理。无论处于怎样心理状态的学生,都会有追求音乐美感的期待,渴望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作品,并表现出先听为快的强烈欲望,这就是审美兴趣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及时把握各种心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满足并增强这样的期待,使学生的审美需要上升为审美兴趣,从被动到主动,进而产生一种投入、参与的欲望,从而对欣赏课产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去倾听欣赏音乐作品。
  三.营造和谐欣赏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表现创造
  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容器”来“灌输”知识,损坏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朋友。师生间保持良好的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和谐教学氛围。教师也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运用各种教学艺术,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表现和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需要音乐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丰富专业知识。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开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殿堂,体验生活,感悟精神,激发力量,点燃每个人生命中的激情和无限的遐想。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棠浦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
期刊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下面谈谈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
期刊
联想与想象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因素,伴随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  联想是由感受到的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形成一种新的、暂时的联系,是回忆的表现。如:看到蚕就会回忆起桑叶、养蚕女、想到丝绸之路……;想象是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如王维的“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用阳关以西、荒凉僻避已有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指出,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能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重要帮助。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是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学生的合作品质是“合作交流”成功的前提  合作交流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同伴的发言,
期刊
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本”,就是指作者已经写成,未经读者阅读理解的文稿,是作者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所创作的语言文字。他作为一种静态而带有“生命”的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然而,在平时的课堂语文教学或听课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丢失了文本,忽略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致
期刊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苏教版必修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三个小故事讲述了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围绕着吞并与反吞并而展开的一系列智勇较量的故事,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一武一文”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重点刻画了蔺相如这个历史人物。  蔺相如是本
期刊
过去的语文教学都是以老师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参,体会文章思路,然后写出教案。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亦步亦趋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创造,而是对课文的同构解读;不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是对教师“权威”答案
期刊
形成性评价,也称学习中评定。其任务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表现、价值观的发展等做出“解释”与“判断”。评价的结果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而是一种定性的、具体的评估。评价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说,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可以不断提高和发展的机会。  一.营造以表扬为主的激励评价氛围  形成性评价应成为激励、鼓舞、唤醒每个学生自信心和上进
期刊
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运用创新精神使学生巧学拼音,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巧学拼音 参与创新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
期刊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至此,小学课堂犹如动荡的世界,“不测之事”时有发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课堂教学之目的,老师应因势利导,随机应便,应随着情况不同,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方法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预料不到的种种复杂局面。  一.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正常教学时,老师可以变应变。如一位老师正在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