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香记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起洗漱毕,取水生炉、选器择花。席前坐下,取香炉理灰埋炭起香,炭不可深,深则香气不发,又不能浅,浅则温度过高香材投入尽化青烟,香气变作焦糊味道,香气隐然而起又无烟气最佳。然后取茶器茶叶,准备泡茶。“今天用哪把壶呢?”“先喝哪個茶呢?”“要不要用那支好久没用的茶则……”每到这样的时候,就会被一种幸福的焦灼感所包围。
  居室用香向为古人所重。起居晏坐,读书会客莫不用之。香气是最容易改善空间气氛的,所以古人有“炉须常温”之说,以方便随时用香。“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柱烟。”
  旧时用香,基本上都是埋炭隔火熏香。香材(通常是切好的香木薄片或者调制的香丸香饼)置于香盒之中,香押香箸等香具放在筋瓶里,与香炉并称“炉瓶三事”。香具取放时容易碰撞,筋瓶多用不易损坏的铜或硬木制作,香盒无此顾忌故选材相当广泛,笔者所见有玉石、玛瑙、象牙、紫檀、银铜等,不一而足。
  唐宋之炉以瓷为多,偶见银制。至明,工匠炼出色类黄金的黄铜,并以古铜彝器为蓝本制作铜炉,遂开一时之风气。其中底款又以明宣德年号为常见,精品也多。故演化出种种故事,如宣德朝内宫失火金玉古铜共熔,取之炼成铜炉;又或宣德皇帝关注炉事,取内府所藏鼎彝等器,以暹罗所贡风磨铜精炼铸炉以用之各处等传说。但皆无可信之考古资料可证,包括《四库全书》所收,传为工部档案署名礼部尚书吕震所著的《宣德鼎彝谱》亦为伪证。学界多认为所谓宣德炉成器当在明晚期,不过口口相传,宣德铸炉之说已成共识。从此,这类以古器为蓝本,以失蜡法精铸而成的铜炉,不管底款为何以及成器时间,坊间皆谓之“宣德炉”;就像不论哪个时期制作的掐丝珐琅彩作品都叫“景泰蓝”一样。不可否认,自黄铜炼出,依古器而作之铜炉取代了其他材质,成为文人用炉首选。
  文人用炉——宣德炉
  旧时文人有读书时焚香正心养气的传统,宣炉得古器之型,又不像出土青铜器那样水蚀土斑、色泽沉暗养护不易,其中精品(炼铜制作都须考究)长时间温养之后色泽斑斓变化万千,即使是尚古成性的中国文人也爱不释手。故宣德炉排在文房四宝之前,被推为“文房首器”。
  宣炉以黄铜制作,黄铜在高温的条件下表面颜色容易发生变化,同时形成一层莹润的光泽。传说宣德炉在炼铜的过程中还会加入金银等贵金属,所以香炉在温养的过程里会变化出不同的皮色,如藏金、蜡茶、蟹壳青、枣皮红、海棠红、黑漆古等。但以日常熏香埋炭之法,即使炉内常暖可能积数十年之功,皮色也不见得能有所成,其随机性偶然性极强,但此也正是养炉之乐趣所在。
  若是在温养的过程里稍有不慎,如汗手油手抚后没有及时清洁,又或水滴、鼠尿、虫蝇遗渍等,则又前功尽废。好事急功者想出种种方法以求速成:有用种种药物矿石染色的,后又觉得色泽无所变化失温养之趣;渐渐总结出一套高温烧炉快速出色之后再慢慢温养把玩之法。清代吴融还著有《烧炉新语》一书。王世襄先生亦是藏炉大家、烧炉高手。
  文房案头炉又以小为佳,器有不过三寸之说。古时精铜贵重,文房小炉舍得用精炼铜,大器多为祭器用料就比较随意了。图中冲耳炉皆笔者日常所用。六方冲耳乃焚香温养,皮色尚未养成,另外这把冲耳琴炉急火烧成,皮色已然莹透,但不算好。古器难得,不忍洗去再烧,就如此随它慢慢变化好了。
  宣炉大多有款识,款有铸有刻,有年号款、堂号款、吉语款、诗文款、花押款等。近时玩家甚至认为,评价一把炉子好不好,款识占去一半以上。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宣炉款识不同于青铜器铭文,其文史价值极其有限,且官方资料不多,并不能像瓷器底款一样起到明确区分官铸民铸的作用。相当多的私款炉制作极其精良,在铜炉上官造不见得比私造好。
  也有说法说无款的铜炉是当时的呈样,有的刻款炉就是后人以无款炉加刻的。图为无款钵盂式炉,铜质金黄,泛胭脂红,铜质工艺皮色皆为上选。
  古人用炉还有一说“冬春用铜夏秋用瓷”。简而言之就是瓷炉颜色通常是冷色,夏秋热时用之清凉。铜炉皮色多暖色,冬春冷时用之视觉上要温暖些。瓷炉的话,单色瓷会更适合书斋茶室的气氛。哥窑佳器难得,选一把漳州窑也相当不错,德化象牙白龙泉粉青亦佳。
  日长无事小斋默坐,剪烟为乐。将无聊之事遣有涯之生。
  (编辑/李木子)
其他文献
在当今全球的艺术市场,有这样一群叱咤风云的女人,她们在拍场上对高端艺术品展开激烈争夺,或以个人强大的社交能力推动当代艺术馆藏事业的发展,引领着全球艺术潮流的走向。盘点当下,以全球视角观察那些著名的女性藏家如何玩转艺术。  玛雅莎公主(Sheikha AI Mayassa AI Thani)肩負小国的艺术大国梦  玛雅莎是卡塔尔国王之女,尽管这位公主是一位年轻的80后,但她却是卡塔尔王室收藏的主脑。
期刊
从收藏老物件,到变身为当代艺术的资助人。子静,一位具有前卫目光和思想的现代女性。与许多藏家相比,她收藏,却不仅仅局限于藏,而是因藏往前迈得更前,以推广艺术资助为己任,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推波助澜。  收藏,始于感性的触动  登上楼高14层的广东时代美术馆,极具现代气息的玻璃幕墙与极简的室内设计让人瞬间置身于当代艺术的摩登氛围中。美术馆的一隅是子静的办公室,内里的陈设却呈现着另一番的韵味,中式风格的
期刊
何俊华,这位因忙碌而消瘦,却目光锐利的画家,骨子里该是个不认输的人。40多年的从艺生涯,有过许许多多外人看起来令人羡慕的机会,他却选择放弃,宁愿做一个艺术路上的苦行僧,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今,从岭南画派走出来的他,早已摆脱了早年师承的路数,而朝着自己个性山水在当代视野中自由奔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艺术之路很长,无须急于求成,无须和别人攀比,只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对艺术的无限向往,艺术的胜利之
期刊
甫进约好的茶室,先看见柴祖舜老先生的背影。身材瘦削,斜斜靠在高背椅的扶手上,其中一只颤抖的手拿着一根拐杖,始终与木地板敲击着发出笃笃声。一眼之下,很轻易地就能够判断出这位老人是帕金森患者。但走到他的身边,却会突然吃一惊:赢弱的身躯隐含着一种强大的能量,不知怎么会联想到他画的那些老虎;但那一双眼,丛林里的兔子般,微微有些警惕,但澄澈而濡湿,带着几分天真和悲悯……当时心念是,他要不就是一个很纯粹的人,
期刊
你若是看过电影《天生购物狂》,就一定对女主角拍卖L呼袋那场戏印象深刻。和剧中女主角—样,王菲、刘嘉玲等明星都是限量版手袋的粉丝。不要以为这些明星仅仅是喜爱这种奢侈品,其实她们是在玩投资。这也是近些年拍卖场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名牌手袋已经从拍场边角料而逐渐占据春秋拍两季的中心舞台。相对于书画、瓷器、珠宝等拍品,名牌手袋的价值处于相对低位,入门门坎较低,且价格更加透明,广受藏家行家认可。作为一类实用
期刊
从一名媒体人转行进入艺术行业,再到成为“艺集”的掌门人,李冬莉简单地把这段经历概括为“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艺术藏家,李冬莉在生活中很简朴,但买起艺术品来,却毫不手软,经常会因为一眼之缘买下几十万的画。如何让不懂艺术的人消费艺术,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打破大多数人对艺术品只用于收藏和投资用途的刻板印象,她将“艺集”打造成为一家提供家庭艺术品,让艺术变成家居和日常互动的场所。在她看来
期刊
跟包包和鞋子相比,首饰是女人真正的私藏品。跟金钱地位无关,完全展现着内心的喜爱、欲望,对自我气质的期许,以及外在形象的表现。不同于包包和鞋子,首饰貌似更加可有可无。而往往可有可无的东西一旦变成私藏,才最能代表真實的内心需求。  去年我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下一箱苏格兰贵族专场里的首饰套件,一箱子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首饰。这个专场是19-20世纪的两大苏格兰贵族家族的物件,从艺术品到家居品,从书信到首饰等
期刊
造型,艺术作品塑造的物体特有形象。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架上绘画还是三维雕塑,造型都是鉴赏艺术品最基础的着力点之一。它是作品自身的体态,它的优美与否,决定着一件作品的成败。历史上,艺术家要在造型上实现创新,除了自身在技法上的深耕,还离不开艺术上的相互借鉴。东西方在上千年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各自总在汲取对方之长,完善自我。本期展场以“造型”为线索和着力点,解读三个近期国内的重要展览:湖南省博物馆的两
期刊
重庆电视台资深编导,国内著名丝路金银币藏家,曾帮多家博物馆引进丝路钱币类馆藏。  《收藏·拍卖》:传统收藏领域的女性藏家都有怎样的品位和喜好?  霍博:收藏的圈子似乎是男人的天地,系统或持久地做一个专题收藏的女性相对较少,每个圈子的女性藏家也有自己的品位和喜好。但是在国内古钱币收藏这个圈子基本没有女性的藏家。但在国外情况有所不同,希腊罗马古钱币因为带有人像艺术,欧美的女性藏家还有一些。  其实女性
期刊
有一句古话,“每一部艺术史都是一部当代史”。  其实无论是艺术界还是与艺术界紧紧相随的时尚界,尽管永远高举求新创造的大旗,但无数范例都在说明,经典的才是最好的,它们经过了历史的沉淀、保留至今,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而更容易成功。  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复古都能够成为不断轮回的一种潮流。  但是复古常常又被误读,很多人认为复古就是将“古”原封不动地拿来,其实不然,传承与复古从本质而言根本是两码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