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收藏老物件,到变身为当代艺术的资助人。子静,一位具有前卫目光和思想的现代女性。与许多藏家相比,她收藏,却不仅仅局限于藏,而是因藏往前迈得更前,以推广艺术资助为己任,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推波助澜。
收藏,始于感性的触动
登上楼高14层的广东时代美术馆,极具现代气息的玻璃幕墙与极简的室内设计让人瞬间置身于当代艺术的摩登氛围中。美术馆的一隅是子静的办公室,内里的陈设却呈现着另一番的韵味,中式风格的原木桌椅,木架上还摆放着精巧的古瓷和老茶,简约而素雅,与展厅对比鲜明却又不失协调。
子静最初的收藏就是从老物件开始的。
她喜欢把这些古物置于自己的日常中。坐在老家具上,用老瓷器沏着老茶,并联想着这些老物件在时空序列里的变迁。在子静看来,所谓的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用她的话就是“所有的古代艺术在它所在的时空里都是最前卫的当代艺术”。所以,子静不喜欢把自己框定在或“古”或“今”,或“中”或“西”的局限里,她喜欢让它们和谐“混搭”着,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她办公室的陈设上,也促使她从老物件的收藏自然过渡到当代艺术的收藏。
作为一位女性藏家,子静回忆,她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也始于感性,这种感性是一件作品引发内心的触动。她解释说:“记得那种触动不仅仅停留在‘喜欢’的层面,而是作品在某些方面刺激到我的精神,让我记住了这种感受。”
从感性开始,子静对当代艺术的收藏慢慢转入了一种相对“理性”的状态,她从单纯的喜欢,到系统的学习、了解,把收藏过程变成自我提升的過程,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需求,进而倾注大量精力在艺术史学习和对艺术家交流上,并乐此不疲。
相对而言,子静更倾向于收藏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市场和学术机构的支持。子静认为:“如果喜欢一位艺术家,购买作品对他是最好的肯定,也是欣赏和支持年轻艺术家的有力途径。当然,在购买之前,我会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性格、爱好乃至生活习惯等,因为我非常看重对方是怎样一个人,在我看来,艺术家每件作品都是他个人品质的显现。可能一位艺术家身上某种气质吸引了我,那他的作品也值得我为他买单。”
资助一座美术馆并不亚于资助一座希望小学
三年前,出于运营独立的考虑,广东时代美术馆推出了自己的艺术资助项目,子静也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该馆组织的活动。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的一句话打动了她,资助一座当代美术馆的意义,不亚于建设一座希望小学,子静对此深有感触。
她思考着自己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能够为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什么?公益资助不仅需要解决社会的基础建设,也应该关注文化制高点。而民营美术馆作为为艺术家提供学术梳理和展示的平台,为年轻艺术家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他们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怀着热心公益的心态,子静成为了广东时代美术馆最早的一批艺术资助人。
“表面上,看似我付出了一些,但我实际收获的更多。”在子静看来,除了得到一种回报社会的满足感以外,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在艺术资助过程中产生了参与感,这种体验与自己的生命经历发生了关联,再者,有了资助,她更进一步地介入当代艺术,“这种精神提升,是灵魂层面的。”子静的回答中带着坚定的微笑和满满的幸福感。
很快,子静由一位艺术资助人更前行一步,成为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副馆长,在她看来,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富裕,还在于国民心灵上的富足,这就意味着现代都市需要越来越多的美术馆,优秀的美术馆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对艺术的促进更是巨大的,而这一切,都需社会力量的支持,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更多人士参与到艺术资助这个前卫而又具有积极意义的公益事业中来。
起初,子静自认为艺术资助推广并非难事,但在实际工作中她也遇到很多难题,归根结底因为国内的艺术资助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外,成为一位艺术资助人会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也是一种十分荣耀的社会身份。相应地,国外在法律、税收等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艺术资助人一些实在的收益。但反观国内,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尚未普及化,更何况艺术资助。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也依旧不完善。
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工作者,她深知沟通不可能永远是单向的,需要跨越知识、阶层和文化限制,进行更为宽广和真诚的交流。她将尝试使用更灵活和多样的方式,传播文化理想,让更多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关注、支持并加入艺术资助的公益事业中去。
时代美术馆的发展需要中国年青一代的企业家和收藏家的加入,他们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文化艺术的推动有自发的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艺术收藏的理解更多关注的是艺术价值而不仅仅是投资价值。他们的加入将会使时代美术馆能成功实现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社会化的专业型美术馆,通过在国内国际艺术界影响力的发展,载入史册。
除此以外,她还牵头成立了新时代收藏家联合会,通过民间组织的力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形成艺术资助的文化圈子。而此前两年,时代美术馆组织了两届南中国的“五行会艺术公益拍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本土企业人士参与进来,而去年的拍卖晚会,更是反应热烈,一场晚会就累计了8名新的艺术资助人。
最后,在被问及今后工作日常时,子静笑着比喻:如果说美术馆是一块蛋糕,我的工作就是将它包装好,绑上丝带,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此而已。
收藏,始于感性的触动
登上楼高14层的广东时代美术馆,极具现代气息的玻璃幕墙与极简的室内设计让人瞬间置身于当代艺术的摩登氛围中。美术馆的一隅是子静的办公室,内里的陈设却呈现着另一番的韵味,中式风格的原木桌椅,木架上还摆放着精巧的古瓷和老茶,简约而素雅,与展厅对比鲜明却又不失协调。
子静最初的收藏就是从老物件开始的。
她喜欢把这些古物置于自己的日常中。坐在老家具上,用老瓷器沏着老茶,并联想着这些老物件在时空序列里的变迁。在子静看来,所谓的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用她的话就是“所有的古代艺术在它所在的时空里都是最前卫的当代艺术”。所以,子静不喜欢把自己框定在或“古”或“今”,或“中”或“西”的局限里,她喜欢让它们和谐“混搭”着,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她办公室的陈设上,也促使她从老物件的收藏自然过渡到当代艺术的收藏。
作为一位女性藏家,子静回忆,她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也始于感性,这种感性是一件作品引发内心的触动。她解释说:“记得那种触动不仅仅停留在‘喜欢’的层面,而是作品在某些方面刺激到我的精神,让我记住了这种感受。”
从感性开始,子静对当代艺术的收藏慢慢转入了一种相对“理性”的状态,她从单纯的喜欢,到系统的学习、了解,把收藏过程变成自我提升的過程,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需求,进而倾注大量精力在艺术史学习和对艺术家交流上,并乐此不疲。
相对而言,子静更倾向于收藏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市场和学术机构的支持。子静认为:“如果喜欢一位艺术家,购买作品对他是最好的肯定,也是欣赏和支持年轻艺术家的有力途径。当然,在购买之前,我会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性格、爱好乃至生活习惯等,因为我非常看重对方是怎样一个人,在我看来,艺术家每件作品都是他个人品质的显现。可能一位艺术家身上某种气质吸引了我,那他的作品也值得我为他买单。”
资助一座美术馆并不亚于资助一座希望小学
三年前,出于运营独立的考虑,广东时代美术馆推出了自己的艺术资助项目,子静也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该馆组织的活动。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的一句话打动了她,资助一座当代美术馆的意义,不亚于建设一座希望小学,子静对此深有感触。
她思考着自己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能够为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什么?公益资助不仅需要解决社会的基础建设,也应该关注文化制高点。而民营美术馆作为为艺术家提供学术梳理和展示的平台,为年轻艺术家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他们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怀着热心公益的心态,子静成为了广东时代美术馆最早的一批艺术资助人。
“表面上,看似我付出了一些,但我实际收获的更多。”在子静看来,除了得到一种回报社会的满足感以外,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在艺术资助过程中产生了参与感,这种体验与自己的生命经历发生了关联,再者,有了资助,她更进一步地介入当代艺术,“这种精神提升,是灵魂层面的。”子静的回答中带着坚定的微笑和满满的幸福感。
很快,子静由一位艺术资助人更前行一步,成为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副馆长,在她看来,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富裕,还在于国民心灵上的富足,这就意味着现代都市需要越来越多的美术馆,优秀的美术馆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对艺术的促进更是巨大的,而这一切,都需社会力量的支持,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更多人士参与到艺术资助这个前卫而又具有积极意义的公益事业中来。
起初,子静自认为艺术资助推广并非难事,但在实际工作中她也遇到很多难题,归根结底因为国内的艺术资助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外,成为一位艺术资助人会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也是一种十分荣耀的社会身份。相应地,国外在法律、税收等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艺术资助人一些实在的收益。但反观国内,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尚未普及化,更何况艺术资助。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也依旧不完善。
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工作者,她深知沟通不可能永远是单向的,需要跨越知识、阶层和文化限制,进行更为宽广和真诚的交流。她将尝试使用更灵活和多样的方式,传播文化理想,让更多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关注、支持并加入艺术资助的公益事业中去。
时代美术馆的发展需要中国年青一代的企业家和收藏家的加入,他们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文化艺术的推动有自发的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艺术收藏的理解更多关注的是艺术价值而不仅仅是投资价值。他们的加入将会使时代美术馆能成功实现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社会化的专业型美术馆,通过在国内国际艺术界影响力的发展,载入史册。
除此以外,她还牵头成立了新时代收藏家联合会,通过民间组织的力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形成艺术资助的文化圈子。而此前两年,时代美术馆组织了两届南中国的“五行会艺术公益拍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本土企业人士参与进来,而去年的拍卖晚会,更是反应热烈,一场晚会就累计了8名新的艺术资助人。
最后,在被问及今后工作日常时,子静笑着比喻:如果说美术馆是一块蛋糕,我的工作就是将它包装好,绑上丝带,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