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静 行者无疆:由藏到助的当代艺术行者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收藏老物件,到变身为当代艺术的资助人。子静,一位具有前卫目光和思想的现代女性。与许多藏家相比,她收藏,却不仅仅局限于藏,而是因藏往前迈得更前,以推广艺术资助为己任,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推波助澜。
  收藏,始于感性的触动
  登上楼高14层的广东时代美术馆,极具现代气息的玻璃幕墙与极简的室内设计让人瞬间置身于当代艺术的摩登氛围中。美术馆的一隅是子静的办公室,内里的陈设却呈现着另一番的韵味,中式风格的原木桌椅,木架上还摆放着精巧的古瓷和老茶,简约而素雅,与展厅对比鲜明却又不失协调。
  子静最初的收藏就是从老物件开始的。
  她喜欢把这些古物置于自己的日常中。坐在老家具上,用老瓷器沏着老茶,并联想着这些老物件在时空序列里的变迁。在子静看来,所谓的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用她的话就是“所有的古代艺术在它所在的时空里都是最前卫的当代艺术”。所以,子静不喜欢把自己框定在或“古”或“今”,或“中”或“西”的局限里,她喜欢让它们和谐“混搭”着,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她办公室的陈设上,也促使她从老物件的收藏自然过渡到当代艺术的收藏。
  作为一位女性藏家,子静回忆,她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也始于感性,这种感性是一件作品引发内心的触动。她解释说:“记得那种触动不仅仅停留在‘喜欢’的层面,而是作品在某些方面刺激到我的精神,让我记住了这种感受。”
  从感性开始,子静对当代艺术的收藏慢慢转入了一种相对“理性”的状态,她从单纯的喜欢,到系统的学习、了解,把收藏过程变成自我提升的過程,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需求,进而倾注大量精力在艺术史学习和对艺术家交流上,并乐此不疲。
  相对而言,子静更倾向于收藏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市场和学术机构的支持。子静认为:“如果喜欢一位艺术家,购买作品对他是最好的肯定,也是欣赏和支持年轻艺术家的有力途径。当然,在购买之前,我会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性格、爱好乃至生活习惯等,因为我非常看重对方是怎样一个人,在我看来,艺术家每件作品都是他个人品质的显现。可能一位艺术家身上某种气质吸引了我,那他的作品也值得我为他买单。”
  资助一座美术馆并不亚于资助一座希望小学
  三年前,出于运营独立的考虑,广东时代美术馆推出了自己的艺术资助项目,子静也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该馆组织的活动。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的一句话打动了她,资助一座当代美术馆的意义,不亚于建设一座希望小学,子静对此深有感触。
  她思考着自己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能够为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什么?公益资助不仅需要解决社会的基础建设,也应该关注文化制高点。而民营美术馆作为为艺术家提供学术梳理和展示的平台,为年轻艺术家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他们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怀着热心公益的心态,子静成为了广东时代美术馆最早的一批艺术资助人。
  “表面上,看似我付出了一些,但我实际收获的更多。”在子静看来,除了得到一种回报社会的满足感以外,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在艺术资助过程中产生了参与感,这种体验与自己的生命经历发生了关联,再者,有了资助,她更进一步地介入当代艺术,“这种精神提升,是灵魂层面的。”子静的回答中带着坚定的微笑和满满的幸福感。
  很快,子静由一位艺术资助人更前行一步,成为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副馆长,在她看来,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富裕,还在于国民心灵上的富足,这就意味着现代都市需要越来越多的美术馆,优秀的美术馆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对艺术的促进更是巨大的,而这一切,都需社会力量的支持,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更多人士参与到艺术资助这个前卫而又具有积极意义的公益事业中来。
  起初,子静自认为艺术资助推广并非难事,但在实际工作中她也遇到很多难题,归根结底因为国内的艺术资助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外,成为一位艺术资助人会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也是一种十分荣耀的社会身份。相应地,国外在法律、税收等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艺术资助人一些实在的收益。但反观国内,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尚未普及化,更何况艺术资助。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也依旧不完善。
  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工作者,她深知沟通不可能永远是单向的,需要跨越知识、阶层和文化限制,进行更为宽广和真诚的交流。她将尝试使用更灵活和多样的方式,传播文化理想,让更多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关注、支持并加入艺术资助的公益事业中去。
  时代美术馆的发展需要中国年青一代的企业家和收藏家的加入,他们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文化艺术的推动有自发的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艺术收藏的理解更多关注的是艺术价值而不仅仅是投资价值。他们的加入将会使时代美术馆能成功实现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社会化的专业型美术馆,通过在国内国际艺术界影响力的发展,载入史册。
  除此以外,她还牵头成立了新时代收藏家联合会,通过民间组织的力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形成艺术资助的文化圈子。而此前两年,时代美术馆组织了两届南中国的“五行会艺术公益拍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本土企业人士参与进来,而去年的拍卖晚会,更是反应热烈,一场晚会就累计了8名新的艺术资助人。
  最后,在被问及今后工作日常时,子静笑着比喻:如果说美术馆是一块蛋糕,我的工作就是将它包装好,绑上丝带,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此而已。
其他文献
对搞评论的人来说,收藏圈从不缺少话题。不过,201 7年由贵州警方侦破的那起席卷全国的书画制假贩假案件,说起来却有点沉重。  沉重到什么程度?有拍卖行的朋友跟我感慨,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细想之,这并非危言耸听。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突飞猛进的近二十多年来,“假拍”和“拍假”一直与这个数百亿体量的细分行业如影随行。拍卖行作为二级市场的垄断者,甚至也是一级市场的主力参与者,靠着买卖两头吃的居间业务,早已经在
期刊
中國人笃信如逢太平盛世,便会有凤凰绮丽临世。  在约定俗成里,收藏来界定盛世的存在,而凤凰则是一个应时运而生的特殊族群。  所以在当今盛世的收藏界,一群翅膀留下绮丽华光的凤凰——就是中国女性藏家。  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中国女性藏家”的关键词时,所能见到的词条却大多关于国外或古代的女性藏家,当今中国的女性藏家却鲜有报道。毕竟要在一直是男性领地的收藏界争得一席之地,女性藏家甚至是比女性艺术家更为珍
期刊
说到女性与收藏的关系,如果细细品味历史,再细细打量现实,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可以翻看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崛起,女性拥有了决定财富走向和文化品位的自主性,这就使得女性介入原来被男性独占的收藏领域成为可能。于是,在不断壮大的收藏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藏家开始“独步天下”。她们不再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以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让收藏界增添了别样的美。  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  最适合用来描述女性藏
期刊
从没有想过有一天,“国宝”一词会歧义大过本意。应该感谢《国家宝藏》综艺节目的热播,让普罗大众关注到文博领域,关注到博物馆这一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之后的国家公器。博物馆的出现代表昔日王宫贵族的私有财产现在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但是就因为春晚特别安排的一个“国宝回家”环节,才让大家重新思考起何为“国宝”的标准。  “国宝”通常认为是国家的宝物,具有国家的属性,有物品与非物品两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宝
期刊
身着华衣,脚踩高跟鞋,她自信而优雅地步人贵宾席。镜头一转,座无虚席的瓷器市场拍卖现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拍卖师口中的数字在不断攀升,从18万元到58万元,最后价格定在61万元落槌,手持8203号的一位女士竞得屏幕上的乾隆窑变釉双耳瓶,得益于此前深入的研究与考证,她自信而坚定,此番的出手志在必得,并早已将此瓶视为囊中之物。这位以“小女子”自称的女藏家是英国BBC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一个故事的
期刊
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导师  《收藏·拍卖》:如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女性藏家群体的形成和演变?  冯原:从性别的社会制度与权力关系的历史来看,如果有女性收藏家这样一个群体,那也是现代社会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出来的。在前现代社会,女性尚无可能离开男性而单独支配财富与文化,这一点东西方都概莫能外。从收藏的原本意义来看,占有或收藏有价值的东西的历史可能很
期刊
《收藏·拍卖》:从华辰拍卖的实际状况看,是否存在日益崛起的女性藏家群体?  李欣:在我们的客户中,女性收藏家很少,占整个藏家群体的2%-3%。原因很简单,社会发展还是以男性为主流,事业有成的人群也以男性为主。当然,在原来几乎没有女性藏家的市场里,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经济收入的提升,慢慢开始有一些女性关注文化和艺术品收藏。很大一部分女性群体,是从艺术行业从业者转变为藏家。  《收藏·拍卖》:在你看
期刊
说到女性藏家这个话题,红尘脱口而出就说到李清照,应该是有史可载的女性藏家第一人,不仅收藏,而且还发展出金石学这样一独立的学科。红尘说,李清照的生活方式里集中了中国文人的四大雅趣——诗词、品书、临帖、玩器,女性藏家就应该以此作为一种理想生活的范本。  红尘认为她的收藏是很有选择性的,而且确实带着女性的特点。大多数女性都很热爱生活,出于对生活的关注,她希望自己的每一件藏品都与生活相关,最好是就可以在日
期刊
三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独立策展人,资深藏家  《收藏·拍卖》:请你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谈如何认识女性藏家这个群体?  张委:女性藏家的影响是家族性的,因为女性的身份可以是家庭的女主人、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她是主导着一个家庭审美判断的灵魂人物,所以她的收藏的品位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审美品位及鉴赏能力。而男性藏家偏向理性,更注重的是藏品的价值性及其回报。就我个人而言,进入艺术品收藏是源于
期刊
在当今全球的艺术市场,有这样一群叱咤风云的女人,她们在拍场上对高端艺术品展开激烈争夺,或以个人强大的社交能力推动当代艺术馆藏事业的发展,引领着全球艺术潮流的走向。盘点当下,以全球视角观察那些著名的女性藏家如何玩转艺术。  玛雅莎公主(Sheikha AI Mayassa AI Thani)肩負小国的艺术大国梦  玛雅莎是卡塔尔国王之女,尽管这位公主是一位年轻的80后,但她却是卡塔尔王室收藏的主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