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增强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生物课堂学习兴趣为目的,根据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及目的的不同,将高中生物教学总结为课前准备、课堂引导、图形展示、巩固检测四阶段教学方法,对各阶段的教学技巧进行了归纳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学;生物;四阶段法
生物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以培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生物课,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增强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生物课堂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课前准备好高质量的教案
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并吃透教材,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条件,设计出的教案必须切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保证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
二、灵活导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导课艺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可以选择实验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幽默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例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之前,教师可以拿出两个大烧杯,分别加入清水和一定浓度的食盐水,将两小块新鲜的萝卜分别放入其中一段时间后再取出观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思考,此时教师再逐步引入正题,引导学生最终找到答案,当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时,本节课的内容他们也就掌握了。又例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1)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2)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外活动,以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但是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如果导课情景不能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或者导课问题难以与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亦或者导课问题思维含量过大,都不能使导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选择导课内容和导课形式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和所学知识的具体情况,灵活取用,争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运用实验教学、图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视觉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
此外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还可以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插图是经过编者精心考虑后选入的,是按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重点、难点,根据学生感觉和知觉认识的一般规律,在保证科学性、思想性和教学性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艺术加工绘制而成的,他们不仅能体现教材的重要内容而且形象直观,易于接受,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教材中的插图大部分都配有相应的挂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挂图,讲解一些内容繁杂,学生不容易记忆的知识。有些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如能利用挂图,整个过程就会通过图形呈现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例如在讲“细胞有丝分裂”时,在不使用挂图而使用电脑动画的情况下,虽然其動画生动、具体、直观,能流畅地表现染色体的变化过程,但由于动态画面是不断转换的,在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效果后一闪而过,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结果不少学生反应惘然。为此,在讲减数分裂时,可使用挂图,先利用电脑动画播放减数分裂的过程,然后用挂图把画面分别定格在分裂的各个时期,这样学生就容易听懂。
四、灵活测试与巩固提高
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这对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十分必要。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以此达到检测和巩固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汉贤.充分发挥图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学教学,2011年(4)
[2]姚东环.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中华少年,2011(4).
[3]陈雄星. 高中生物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新课程学习,2011(1).
关键词:高中教学;生物;四阶段法
生物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以培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生物课,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增强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生物课堂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课前准备好高质量的教案
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并吃透教材,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条件,设计出的教案必须切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保证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
二、灵活导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导课艺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可以选择实验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幽默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例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之前,教师可以拿出两个大烧杯,分别加入清水和一定浓度的食盐水,将两小块新鲜的萝卜分别放入其中一段时间后再取出观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思考,此时教师再逐步引入正题,引导学生最终找到答案,当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时,本节课的内容他们也就掌握了。又例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1)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2)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外活动,以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但是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如果导课情景不能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或者导课问题难以与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亦或者导课问题思维含量过大,都不能使导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选择导课内容和导课形式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和所学知识的具体情况,灵活取用,争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运用实验教学、图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视觉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
此外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还可以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插图是经过编者精心考虑后选入的,是按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重点、难点,根据学生感觉和知觉认识的一般规律,在保证科学性、思想性和教学性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艺术加工绘制而成的,他们不仅能体现教材的重要内容而且形象直观,易于接受,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教材中的插图大部分都配有相应的挂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挂图,讲解一些内容繁杂,学生不容易记忆的知识。有些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如能利用挂图,整个过程就会通过图形呈现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例如在讲“细胞有丝分裂”时,在不使用挂图而使用电脑动画的情况下,虽然其動画生动、具体、直观,能流畅地表现染色体的变化过程,但由于动态画面是不断转换的,在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效果后一闪而过,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结果不少学生反应惘然。为此,在讲减数分裂时,可使用挂图,先利用电脑动画播放减数分裂的过程,然后用挂图把画面分别定格在分裂的各个时期,这样学生就容易听懂。
四、灵活测试与巩固提高
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这对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十分必要。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以此达到检测和巩固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汉贤.充分发挥图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学教学,2011年(4)
[2]姚东环.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中华少年,2011(4).
[3]陈雄星. 高中生物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新课程学习,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