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艺术总结,是人们常见的艺术形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人们享受的过程;群文音乐欣赏是群文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给人们来带更多美好的体验,还能刺激人们更加奋力追求美好生活。笔者从加强音乐欣赏教育入手,提高人们音乐欣赏水平,进而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更多动力。
关键词:群众文化;音乐欣赏;精神文明建设
群文音乐是群文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人们自发组织的、满足自我文化需求的重要路径。群文音乐是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所开展的,其主旨就是提高群众文化素养,进而引导广大群众内化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群文活动内容日益多元,社会文明程度逐年提高,人们精神文明素养更是显著提高,各种群文音乐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大小群文音乐会在群众中普遍开来,一些高雅音乐会也开始进入群众。所以,只有不断提高群众音乐欣赏水平,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群文音乐活动。
一、音乐欣赏是人们日常生活常用艺术审美方式
首先,音乐是植根人们生活的艺术形式,是人们生活的反映。古今中外,人们对优秀的音乐作品认知是相同的,都认为音乐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从本质上来说,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人们性格行为。有了音乐的生活,才是和谐的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人们在音乐中放松情绪,排泄压力,进而使人们生活更具艺术化。
其次,音乐是高雅艺术,但音乐也是大众的艺术。音乐一直被视为高雅艺术,它具有一定的高位性,所以,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对美的一种享受,而欣赏能力正是享受美的前提。音乐作品是一个系统化的艺术体系,它包括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多种因素,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再以必要的听觉能力,就能从不同角度欣赏音乐的美。从听觉层面来说,只要听力正常就已经具备了听觉能力,当然,难免存在听觉能力有问题的人,但相对较少。在新时代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提升,音乐欣赏也成为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最后,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发迫切,但群众文化的发展也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所谓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的富足,还有精神上的满足。群文音乐审美就是引导群众去发现生活之美。通常说来,欣赏音乐就是人们通过听觉享受音乐之美,并进入音乐所构画的优美意境。每一个群众都有一颗向美之心,因此,审美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对音乐的欣赏也是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音乐欣赏是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
就人们的精神文化来说,音乐是无形的影响力,我们是无法感受到音乐的实质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古人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将音乐对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说的非常明确。音乐形式多样,有人们个体行为,也有集体所为,如人们参加音乐会,在音乐所构建的氛围中无形中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音乐欣赏是发现音乐美的过程,也是对音乐作品分析的过程,进而寻找与自己思想共鸣部分。比如钢琴家巫漪丽在弹奏《梁祝》时,坐在下面欣赏的群众表情各异,有喜者、有怒者等,极大地引发了群众与弹奏者的共鸣。人们在音乐欣赏中,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融合,通过必然的联系,获取更多美的享受。《黄河》是我国著名钢琴协奏曲,它借鉴吸收了《黄河大合唱》的基础旋律,借助钢琴强大的协奏作用,充实延伸了原著的精神内涵,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精神。因此,《黄河》表达的民族精神更充沛,主题更明确,创新意识更加显著,手法更加个性,不仅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还为我国民族交响乐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音乐作品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很多艺术家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不屈服于生活、乐观奋进的精神都借助音乐作品充分的表达了出来。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他们人生相对较为坎坷,生活穷困,有的甚至在重大疾病的情况下,创造出伟大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无不给人带来强大的听觉冲击和美的享受,也激发了后人努力奋斗、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三、开展群众音乐欣赏教育是群文工作的重点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所有音乐创作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突破点,使人们能更好地接受音乐、享受音乐。人们对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是人们审美素养提升的标志,当然,美好的音乐作品也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拼搏动力。要发挥音乐作品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科学的规划,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探索。
音乐对人的文化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对人们的创新意识也有促进作用,有的时候,音乐作品甚至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音乐对人们文化道德素养的提升是隐性的,能极大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笔者在从事群文工作中,优秀的音乐作品甚至可以影响人们的情商。从情感角度来说,音乐有助于人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并能通过音乐安慰自己烦躁的心情。因此,在群众中开展音乐欣赏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欣赏教育就是对音乐的分析、欣赏,其过程就是发现美、享受美的过程。如今,情感教育是最流行的教育形式之一,利用音乐在群众中开展情感教育也是一种创新和探索。在群众中开展音乐欣赏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要深刻把握音乐作品创作背景、艺术手法、艺术内涵、思想情感,认真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其二,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欣赏也要密切联系生活,增强群众情感体验,如在欣赏《琵琶行》中,人们可以在欣赏中体会生活的艰辛,这种共鸣是其他音乐形式不能表达的。所以,相同的音乐,人们欣赏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受限于人们的欣赏水平的高低。因此,作为群文工作者必须勇担音乐欣赏教育重任,全面提高群眾音乐欣赏水平。
总而言之,音乐欣赏必须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另外,还要深入把握音乐主题和艺术风格。只有不断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作品思想情感,继而充实人们精神世界,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群众文艺音乐创作中的专业作曲和业余作曲[J].刘露.大众文艺.2020(12)
[2]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J].洪明升.黄河之声.2019(19)
[3]从赣剧《牡丹亭》音乐创作谈艺术贴近群众和贴近时代[J].朱明.西部皮革.2019(19)
关键词:群众文化;音乐欣赏;精神文明建设
群文音乐是群文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人们自发组织的、满足自我文化需求的重要路径。群文音乐是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所开展的,其主旨就是提高群众文化素养,进而引导广大群众内化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群文活动内容日益多元,社会文明程度逐年提高,人们精神文明素养更是显著提高,各种群文音乐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大小群文音乐会在群众中普遍开来,一些高雅音乐会也开始进入群众。所以,只有不断提高群众音乐欣赏水平,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群文音乐活动。
一、音乐欣赏是人们日常生活常用艺术审美方式
首先,音乐是植根人们生活的艺术形式,是人们生活的反映。古今中外,人们对优秀的音乐作品认知是相同的,都认为音乐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从本质上来说,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人们性格行为。有了音乐的生活,才是和谐的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人们在音乐中放松情绪,排泄压力,进而使人们生活更具艺术化。
其次,音乐是高雅艺术,但音乐也是大众的艺术。音乐一直被视为高雅艺术,它具有一定的高位性,所以,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对美的一种享受,而欣赏能力正是享受美的前提。音乐作品是一个系统化的艺术体系,它包括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多种因素,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再以必要的听觉能力,就能从不同角度欣赏音乐的美。从听觉层面来说,只要听力正常就已经具备了听觉能力,当然,难免存在听觉能力有问题的人,但相对较少。在新时代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提升,音乐欣赏也成为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最后,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发迫切,但群众文化的发展也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所谓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的富足,还有精神上的满足。群文音乐审美就是引导群众去发现生活之美。通常说来,欣赏音乐就是人们通过听觉享受音乐之美,并进入音乐所构画的优美意境。每一个群众都有一颗向美之心,因此,审美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对音乐的欣赏也是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音乐欣赏是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
就人们的精神文化来说,音乐是无形的影响力,我们是无法感受到音乐的实质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古人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将音乐对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说的非常明确。音乐形式多样,有人们个体行为,也有集体所为,如人们参加音乐会,在音乐所构建的氛围中无形中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音乐欣赏是发现音乐美的过程,也是对音乐作品分析的过程,进而寻找与自己思想共鸣部分。比如钢琴家巫漪丽在弹奏《梁祝》时,坐在下面欣赏的群众表情各异,有喜者、有怒者等,极大地引发了群众与弹奏者的共鸣。人们在音乐欣赏中,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融合,通过必然的联系,获取更多美的享受。《黄河》是我国著名钢琴协奏曲,它借鉴吸收了《黄河大合唱》的基础旋律,借助钢琴强大的协奏作用,充实延伸了原著的精神内涵,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精神。因此,《黄河》表达的民族精神更充沛,主题更明确,创新意识更加显著,手法更加个性,不仅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还为我国民族交响乐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音乐作品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很多艺术家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不屈服于生活、乐观奋进的精神都借助音乐作品充分的表达了出来。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他们人生相对较为坎坷,生活穷困,有的甚至在重大疾病的情况下,创造出伟大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无不给人带来强大的听觉冲击和美的享受,也激发了后人努力奋斗、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三、开展群众音乐欣赏教育是群文工作的重点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所有音乐创作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突破点,使人们能更好地接受音乐、享受音乐。人们对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是人们审美素养提升的标志,当然,美好的音乐作品也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拼搏动力。要发挥音乐作品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科学的规划,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探索。
音乐对人的文化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对人们的创新意识也有促进作用,有的时候,音乐作品甚至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音乐对人们文化道德素养的提升是隐性的,能极大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笔者在从事群文工作中,优秀的音乐作品甚至可以影响人们的情商。从情感角度来说,音乐有助于人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并能通过音乐安慰自己烦躁的心情。因此,在群众中开展音乐欣赏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欣赏教育就是对音乐的分析、欣赏,其过程就是发现美、享受美的过程。如今,情感教育是最流行的教育形式之一,利用音乐在群众中开展情感教育也是一种创新和探索。在群众中开展音乐欣赏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要深刻把握音乐作品创作背景、艺术手法、艺术内涵、思想情感,认真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其二,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欣赏也要密切联系生活,增强群众情感体验,如在欣赏《琵琶行》中,人们可以在欣赏中体会生活的艰辛,这种共鸣是其他音乐形式不能表达的。所以,相同的音乐,人们欣赏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受限于人们的欣赏水平的高低。因此,作为群文工作者必须勇担音乐欣赏教育重任,全面提高群眾音乐欣赏水平。
总而言之,音乐欣赏必须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另外,还要深入把握音乐主题和艺术风格。只有不断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作品思想情感,继而充实人们精神世界,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群众文艺音乐创作中的专业作曲和业余作曲[J].刘露.大众文艺.2020(12)
[2]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J].洪明升.黄河之声.2019(19)
[3]从赣剧《牡丹亭》音乐创作谈艺术贴近群众和贴近时代[J].朱明.西部皮革.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