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才市场高校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2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大学生就业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故近日特别针对江苏大学生就业情况对江苏省人才市场进行了咨询调研,通过2007-2012年的就业率和相关人员介绍,了解到了近年来江苏大学生就业现状,并对其进行解释分析,最后通过现状问题总结了几点启示,希望对日后江苏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就业率;省人才市场;供求关系
  高校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我们来到江苏省人才市场进行了一次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调研。调查通过对江苏省人才市场管理人员进行询问和搜集资料的方式进行。试图将近几年高校就业状况清晰明了地呈现给人们,对今后全面规划、指导、实施我省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一、 江苏省人才市场基本情况
  现如今,“江苏省人才市场”不仅是机构名称,还逐步成为认同度较高的服务品牌。人才市场提供了招聘单位和学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在人才流动和人才资源配置上较为明显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用人单位自主择人的主体地位和择业者自主择业的权利。它的具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转变为市场经济时期因为人才流动的需要,催生了早期的“人才中心”;第二阶段是半市场竞争的方式,机构运营模式是按照事业单位管理;第三个阶段是机构的运营中经营性质和公益性质的分开管理,其中经营性的自收自支费用大多来自用人单位,来维持场租、人员管理费用。公益性部分的费用来自省财政拨款,用来组织公益性招聘活动。现如今江苏省人才市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目前还有一个趋势是省人才市场正尝试与民营性人才市场合作,实现双赢。
  二、 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
  高校就业率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最直观的数字表达,通过江苏省近几年的就业率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如今的就业形势。2004 年,教育部对一次就业率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调整,提出新的统计方法是:
  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x100%;已就业毕业生人数=A+B+C+D+E+F+G+H+I
  A=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B=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C=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D=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E=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
  从最近六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好转(见图1和图2)。
  图12007-2012年江苏高校毕业人数
  和就业人数柱状图
  图22007-2012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二)省人才市场获得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江苏省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了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尽管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增加,但是明显感觉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变好,从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看,供求比近年趋向缓和。其中,需求方面苏北的需求大于苏中、苏南。在供给方面工科、职校的学生一直是供不应求。
  省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最近他们也正在和各个高校联系,发现离毕业就剩下1个月了,但几乎还有一半的毕业生没有签妥就业协议,“这个时候没有签协议,不代表学生们还没有找到工作,有的学生可能在等面试结果,还有不少学生则是手里抓着好几个OFFER,挑来挑去难以下定决心。”在上周六举行的一场毕业生招聘会上,多名大学生表示自己不着急,“往年没的选,今年可以挑挑了,我们只是想找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而且今年一季度,他们从连续三场大型招聘会2万人中随机抽取了百余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90后”毕业生就业观念有所转变,除政府机关、国企外,很多人表示愿意到民企工作。
  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逃离北上广”的趋势愈加明显,去年,约有1/5的大学生首选到一线城市工作;今年该比例下降至14.4%。相对地,以二线城市即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作为首选的比例在上升,达到了55%。同样,省人才市场的调查显示,59%毕业生选择到省会城市工作,30%的人愿意到地市级城市工作,到县乡等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也达到了11%。
  三、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转好的分析
  (一)形势的变化对就业率的影响
  1.供求关系趋于缓和
  CIER指数是用来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紧张度的指标,其计算方法就是:CIER指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CIER指数越大,表示一定空缺岗位的竞争者越多,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越大。中国就业研究所自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通过发布这一指数跟踪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变动。
  CIER的历史数据显示,2008年四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最为严峻,2009年一季度基本处于“横盘”,此后,竞争指数持续下降,供求关系明显缓解;特别是去年四季度,CIER指数一反往年上升或持平的常态,继续较大幅度下降。这表明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然过去,市场供求状况已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同时表明了经济形势在稳步转好,这是就业趋好的大背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外部环境保障。
  2.经济结构转型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
  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过于依赖外需,从而受制于贸易对方的市场需求,依靠原有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不可持续。这些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内需、外需共同推进经济增长的道路。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开始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的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人。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接受新鲜事物快,学习能力也很强,这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经济结构的逐步转型也为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并且江苏较早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同时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更多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地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这些创新工作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加入。   (二)心态放好趋于理性
  1.就业不在紧盯国企机关单位
  2012年是2009年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总体最小的一年。对于就业压力转小,面临择业的学生们是最有体会和感受的了。省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最近他们也正在和各个高校联系,发现离毕业就剩下1个月了,但几乎还有一半的毕业生没有签妥就业协议,“这个时候没有签协议,不代表学生们还没有找到工作,有的学生可能在等面试结果,还有不少学生则是手里抓着好几个OFFER,挑来挑去难以下定决心。”通过跟学生们的沟通,许多大学生均表示自己不着急,“往年没的选,今年可以挑挑了,我们只是想找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有关负责人还透漏,今年一季度,他们从连续三场大型招聘会2万人中随机抽取了百余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90后”毕业生就业观念有所转变,除政府机关、国企外,很多人表示愿意到民企工作,这跟民企的工资待遇提高不无关系。
  2.过半学生求职青睐二线城市
  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逃离北上广”的趋势愈加明显,去年,约有1/5的大学生首选到一线城市工作;今年该比例下降至14.4%。相对地,以二线城市即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作为首选的比例在上升,达到了55%。同样,江苏省人才市场的调查显示,59%毕业生选择到省会城市工作,30%的人愿意到地市级城市工作,到县乡等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也达到了11%。
  虽然毕业生会以“生活成本”、“竞争程度”、“收入”这样更为现实的物质因素为主要考虑因素,但是通过综合比较“社会适宜度”,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二、三线城市的吸引人之处。
  四、就业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一)高校课程设置应更加贴合实际需要
  根据2009年、2010年、2011年毕业生统计情况来看,有部分专业就业率相对较差,今年还将继续延续。比如历史专业毕业生过量,而法学专业,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都开设这个专业,而要想对口就业又必须通过司法考试。法医、体育等专业就业局限性比较大。而在人才市场上,销售岗位最缺人,占单位总需求的47%;其次是技术研发岗位,占11%;财务审计则需求很小,仅占3%。这对于就业率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因素,可见,我们高校的课程设置等还有他不合理的地方。虽然就业形势好,并不代表毕业生找工作就不难。
  而高校所设课程或多或少存在知识信息量小,体系单薄,内容陈旧、重复等问题。虽然只是对一个地区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高校所共有的。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长期遵循对口教育的原则和思路,讲求与职业和岗位口径的对应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涵具有明显的终结性和封闭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1)缺乏综合知识体系:过去的教育体制习惯于按职业和岗位设专业,按二级或三级学科制定教学计划,由此产生的课程体系则是专业壁垒森严,专业色彩浓厚。综合知识课与单门知识课比重之间,形成明显的失衡,重专业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或者重应用轻理论,重单门轻综合的现象普遍存在。
  2)教学内容的不与时俱进:由于知识序列单一,知识口径偏窄,没有合适的培训使教师的理论知识跟不上,理论脱离实际,造成特定教学内容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形成过时和陈旧的严重现象。在教学中,对许多反映现实变化和面貌的新理论、新观点,没有及时普遍地采纳;对新兴、交叉、边缘、横断等学科的知识,没有去合理与充分的运用。由于课程体系与结构是根据职业和岗位的要求来设置的,每门课程的内容体现某一方面要求的系统性,使其相关课程内容缺乏纵横协调联系,导致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十分严重。
  因此,只有加快高校课程设置改革,更好将学校所学与社会用人单位对接,才能使高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相适应,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高素质大学生。
  (二)兴趣与需要同样重要
  许多高考结束的学生在选填志愿的时候会打听“热门”专业然后就跟风报专业,殊不知选报专业要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结合起来,而且所谓的热门并不与就业率高低有着直接的关联。比如最近几年经济学一直比较热,但是真正面临找工作的时候会发现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甚至不如许多冷门的专业。再加上那么多人盲目地报考“热门”专业,而需求量不会在短期内激增,会导致找工作的时候,出现昔日的“热门”变成了“冷门”这个现象。对于许多“热门”专业,比如:财经、政法、金融、计算机、生物工程、国际贸易、英语和法学等,目前已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解决这种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考生填报专业的时候需要树立正确的选择专业意识,冷静思考专业所学知识是否和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相匹配,通过结合自身情况,理性的选择报考专业可以避免盲目填报专业造成的不利局面。
  在就业方面,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就业,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可能人人都按照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就业。所以大学生就业还要看准自己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比如基层需要人才,我们就可以考虑到基层多锻炼锻炼,为社会多做贡献,体现人生的价值。总之,都选择了与自己的爱好相结合的就业道路,总之在择业上树立了正确的观点,就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以后的道路便会越走越宽。
  (三)就业需要政府政策保障
  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政策帮助解决,事实上,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过大问题,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和组织都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村官计划”等, 同时,江苏省力推四大新政:扶持毕业生就业统一招聘市场、建立就业见习基地、鼓励到基层工作、帮扶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是江苏推出的四项新政策,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这些政策陆续出台对于面临找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个好征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对大学生继续择业就业提供了就业保护。
  参考文献:
  [1]贾凤银,王明刚. 从经济哲学视角论中国人的“仇富心理”[J].价值工程,2010,(07)。
  [2]熊丙奇.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要借力经济结构调整[J].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03)。
  [3]蒋承. 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缓解就业难[J]中国教育报,2011,(01)。
其他文献
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刑诉法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制度、侦查措施和审判程序等进行了全面修改。大田县人民检察院控申部门对该次新刑诉法的修改高度重视,在省、市、县三级院领导的安排下,积极参与统一组织的电视电话培训,认真研读高检院配发的培训教材,加强控申干警对新刑诉法学习,特别是如何在控申检察业务中贯彻新刑诉法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
期刊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它既是监督的主体,又是被监督的对象。检察机关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也是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责、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保证。作为基层检察院,只有自觉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才能确保依法公正廉洁执法,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一、基层检察院在接受人大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基层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在接受
期刊
摘要:侦查信息化”是一种新的侦查模式,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增强情报信息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战斗力的过程。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当代各行业变革的重要工具,必然会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发展。检察机关必须健全机制,构建以犯罪信息为核心的侦查信息化体系,实现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职务犯罪信息;侦查信息化;信息情报  随着国家法治水平的进步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职务犯罪的手段也在不断的进
期刊
全国第二次民行检察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提出“构建民行检察监督多元化格局”。 这一要求体现了民行检察工作的鲜明特色和内在规律,为今后民行检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我就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如何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现状  (一)对民行检察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重刑轻民”的思想观念,对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与批
期刊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势,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由此可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还要倡导一种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消费模式。转变现行消费方式,提倡生态消费,已成为摆脱生态危机、实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诉讼法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公民法律意识日益增强,检察委员会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存在着检委会成员结构不合理,议事程序不规范,议事效率和议事质量不高,办事机构参谋辅助、管理协调、监督检查、总结指导的应有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影响了检委会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对检察委员会制度进行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主要针对检察委员
期刊
新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该法条的出台和实施, 有利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和有效惩罚犯罪及保障人权,同时也给检察机关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由此,从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据属性及证据效力的角度,就
期刊
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作为一项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特别程序制度,是一项正在发展和日趋国际化的制度。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270条在原先法定代理人到场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可以通知”改成“应当通知”,同时,扩大了到场人的范围,形成了实质意义上的“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这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作为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科(简称未检科
期刊
摘要:人才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第一资源”。人才兴盛,教育为本,通过培训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是落实“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石油企业员工培训质量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提高石油企业员工培训质量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培训;质量;控制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石油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企业,才能立
期刊
当前,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与冲突趋于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对平衡社会关系,实现公平正义,检察机关作为职务犯罪侦查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尤为关键。  一、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  社会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系统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采取管理、规范、引导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等行为,对社会活动进行依法管理,以实现完善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