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消费模式变革问题研究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_belie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势,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由此可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还要倡导一种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消费模式。转变现行消费方式,提倡生态消费,已成为摆脱生态危机、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举措之一。
  一、现行消费模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负面影响
  日益提高的消费能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消费模式的不合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一)现行消费模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造成了大量的物质与能源消耗。从消费内容来看,现行消费模式94.5%侧重于物质消费,用来满足生活和生产的物质需要,而这样的消费模式表现在生产中就会导致大量的物质资源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再加上有些消费者热衷于摆阔气,讲排场,挥霍性消费、野蛮型消费,更是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二是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现行消费模式在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同时,也生产了严重的污染,数据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并且还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大量有毒有害和难以降解的工业与生活垃圾没有经过科学处理,被野蛮地排放到自然当中,恶化了生存环境。三是扰乱了生态平衡。由于大量废弃物排入生态系统,大大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降解能力,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的后果,如土壤恶化,空气质量下降,地表与地下水污染等等。总之,现行消费模式已经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紧张。
  (二)现行消费模式是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方式粗放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对生产具有同等的决定作用,居民消费模式不仅影响消费者,也影响生产者。一是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大量生产物质消费品,而生产物质消费品的企业大都因科学含量低位于产业链的低端,以贴牌生产和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二是具有现行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居民,也会把这种消费理念和方式运用到生产过程中,采取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方式,把生态环境变成了他们生产的“资源库”和“垃圾场”。据统计,平度市91.8%以上的企业以资源消耗型为主,这种偏重于物质生产和能源消耗的消费模式,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低下和发展方式的粗放,而产业结构偏低,发展方式粗放,是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的直接原因。
  (三)现行消费模式违背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不仅当代人还包括子孙后代都有平等地享受生态环境的权力。然而,急功近利,导致了现行消费模式的短视。一是在资源方面,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无节制地开发、耗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许多不可再生资源已面临枯竭,资源问题不仅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影响了子孙后代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二是在环境方面,盲目的开发,过度的耗费与排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给后代留下了沉重的生态债务。这些都违背了生态价值代际平等的公平正义原则,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鉴于此,十八大报告中发出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迫切要求。
  由此可见,现行消费模式具有明显的“反生态性”,与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目标不相符合。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改变革现行消费模式,培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新的消费模式。
  二、生态消费模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生态消费模式,是指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与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相契合,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生态消费模式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消费认为人是自然的一员,人与自然休戚相关,协调发展。在这种价值理念的指引下,生态消费呈现出了与现行消费模式不同的特征。一是生态消费崇尚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强调消费要符合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二是生态消费提倡低碳消费,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费,强调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直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三是生态消费不仅体现人对自然的合理利用,更强调人对自然的生态伦理义务,它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代际平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种生态伦理精神,对于规范人们的消费活动,重新恢复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二)生态消费模式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基础。一是生态消费可以催生规模庞大的低碳产业。生态消费不仅要求消费品本身是绿色环保的,还要求消费品的来源是生态型的,即生产用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对环境无害。如果消费者选择环保商品而排斥非环保商品,这将会引导企业甚至迫使企业减少或停止非环保产品的生产而转向环保产品的生产,迫使企业由原来的粗放型生产转向清洁生产,进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绿色低碳产业。二是生态消费可以加速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生态消费模式下,企业不能再靠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生产,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又必然伴随着能源资源的大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就必然积极寻求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大力研发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新材料,抢占经济新高地。正是由于生态消费的这些特点,经济学家把生态消费模式看做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支撑。
  (三)生态消费模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的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而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消费来推动。具有当前消费模式特点的人往往注重物质欲望的满足,而忽视精神境界的提高,这种人在消费中容易走向异化,受制于物,与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的素质要求格格不入。而生态消费强调人对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人性的丰富性,不仅提倡适度、合理的物质消费,还注重精神消费。强调通过教育、科技、娱乐等方面的精神消费使个体不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同时,协调人与生态的发展,使人的主体性能够在消费活动中得到体现,从而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生态消费可以培养出具有生态理念的消费主体,只有具备生态消费理念和行为的主体,才能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推动者和建设者。   三、培养生态消费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开展生态消费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消费理念。有什么样的消费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模式。要改变现行消费模式,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使消费者树立生态消费理念。一要加强环境教育,让消费者认识到自己的消费行为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意义,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学校、生态教育示范基地等广泛宣传介绍生态消费,传播合理的生态消费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改变落后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杜绝奢侈浪费,提倡节约、环保,使生态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三要组织开展生态消费家庭、生态消费社区、生态消费企业、生态消费机关等示范创建活动,倡导合理、适度消费,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生产、工作、生活等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消费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通过教育,使消费者具有很强的生态意识并自觉养成生态消费的习惯。
  (二)大力发展低碳、生态产业,为生态消费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其前提是必须生产出大量物美价廉的绿色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只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节能环保产品,才能有更广泛、深入地推行生态型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一是加速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大力发展生态企业、产业,这是培养生态消费模式的关键。这就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大力扶持低碳生态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生活、生产过程的无害化、清洁化。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重复利用,积极采用无害化生产工艺,大力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鼓励农业、农村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绿色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污染,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安全食品。三是加大对新能源投资动向的关注和研究,策划、引进、实施一批新能源项目,促进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如平度具备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优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可以集中力量引进太阳能发电、 秸秆燃料等项目。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为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传统能源消耗替代品,减少对自然能源的耗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能源消费模式的转换。
  (三)加强制度创新,为生态消费提供制度引导和保障。一是创新干部考核制度,把生态消费、环境保护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政府干部的考核从只注重经济效益转到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位一体上来。通过干部考核体制的创新,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创新政府采购制度,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示范效应。政府不仅是最大的消费者,而且政府的消费行为对公众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因而政府采购时,应排斥“三高”产品,选择低碳、绿色消费品。政府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其意义不仅体现了消费过程中的生态型,即重视环保和生态平衡,更为重要的一面是体现了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进而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技术创新、节约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争做低碳企业。三是确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和司法的形式规范企业和人们的消费行为,加大对非环保消费品的管理与限制,将企业的生产行为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纳入到法律轨道,对一些质量低劣、影响人们生命健康与安全的非生态消费品严厉打击,对生产企业依法严肃查处,确保生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为生态消费模式的养成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四)运用经济手段,引导消费走向。在培养生态消费模式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价格、税收、信贷、保险等经济杠杆抑制非生态消费鼓励生态消费。一是通过经济杠杆,影响居民对消费品的选择。如韩国对2升以上的汽车征收消费税,消费税高达汽车总价的10%,0.8—2升之间征收其价格的5%,0.8升以下的不收税。美国对每升汽油行程低于9.6公里的汽车征收油老虎税,最高征税多达7000美元。二是通过经济杠杆,引导生产者改进生产方式。通过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生产绿色产品,同时对于一些违反规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高能耗、低效率企业予以严罚,严格执行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的政策,促进企业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其他文献
新刑诉法第四十八条明确将电子数据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之一,终结了多年来关于电子数据的诉讼地位争论,电子数据的效力和积极作用已经得到法律认可。作为新的证据种类,电子数据从定义、定性、搜集、审查、取证等各方面还都未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和操作手册,眼下当务之急是如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笔者就电子数据的独有特性比对诉讼法中其他证据种类,对电子数据的搜集、审查及运用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电子数据的特
期刊
一、不断完善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大田县院始终以提高办访绩效、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和公正廉洁执法为目标,自觉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信访接待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认真研究山乡群众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当地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根据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积极查找信访接待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先后推出日常接待、夜间接待、预约接待、联合接待、挂牌接待、巡回接待、委托接待和
期刊
今年以来,长春市朝阳区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查处贿赂案件5件5人,行贿人的身份均为个体劳动者。虽然查办案件取得了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贿赂犯罪行为已渗透到了许多领域,其表现形式往往混合交错,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贿赂犯罪的存在及其蔓延,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了社会公平竞争,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毒化了社会风气,滋生了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
期刊
刑事司法救济辩护制度直接体现出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已受到当今社会空前的尊重和关注,在司法救济领域,刑事司法辩护中的人权保护制度相比其他立法和行政救济措施更为关键,刑事辩护救济成为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然而,现行刑事司法辩护制度运行当中,存在着许多 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致使司法实践中不能很好地贯彻刑事司法救济辩护制度的精神,甚至出现滥用职权,刑讯逼
期刊
近年来,我院积极履行检察职能,充分发挥了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有效地动员和组织了全体检察人员积极参与依法治区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以平安达川建设为切入点,强化依法治区理念,维护公平正义  平安达川建设是我区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理念是我院检察工作的灵魂。在检察工作中,我院按照平安达川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依法治区理念,维护公平正义。一是坚持法律至上的理念。法律至上
期刊
摘 要:被害人——“刑事司法的看门人”,这个不可被忽视、不能被忽视群体的诉讼权利如果不得以重视和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正义的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也不能得以实现。而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不能仅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诉讼信息通报,知情权蕴涵着深刻的法理基础,彰显着丰富的程序价值。  关键词:被害人;知情权;诉讼权利  引言  笔者曾为一名基层检察院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待的
期刊
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刑诉法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制度、侦查措施和审判程序等进行了全面修改。大田县人民检察院控申部门对该次新刑诉法的修改高度重视,在省、市、县三级院领导的安排下,积极参与统一组织的电视电话培训,认真研读高检院配发的培训教材,加强控申干警对新刑诉法学习,特别是如何在控申检察业务中贯彻新刑诉法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
期刊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它既是监督的主体,又是被监督的对象。检察机关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也是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责、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保证。作为基层检察院,只有自觉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才能确保依法公正廉洁执法,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一、基层检察院在接受人大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基层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在接受
期刊
摘要:侦查信息化”是一种新的侦查模式,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增强情报信息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战斗力的过程。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当代各行业变革的重要工具,必然会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发展。检察机关必须健全机制,构建以犯罪信息为核心的侦查信息化体系,实现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职务犯罪信息;侦查信息化;信息情报  随着国家法治水平的进步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职务犯罪的手段也在不断的进
期刊
全国第二次民行检察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提出“构建民行检察监督多元化格局”。 这一要求体现了民行检察工作的鲜明特色和内在规律,为今后民行检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我就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如何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现状  (一)对民行检察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重刑轻民”的思想观念,对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与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