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中学生作文批阅实效。师生互动批阅作文,可以促进师生共同提升。教师要把握好批阅原则,引领师生作文评改的大方向。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作文批阅要点,让学生评改时有“法”可依。同时不断优化作文课堂模式,使作文评改真正有实效。
【关键词】师生互动;共同提升;批阅原则;批阅要点;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统治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目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谈作文而色变,教师改作文而心烦,学生的写作兴趣日渐消磨,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日俱增……作文教学遭遇如此尴尬,原因固众,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师评改方式单一低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他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中学生作文批阅实效。
一、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共同提升
(一)缩短作文反馈周期
当学生用心做完一篇作文后,对评价结果十分期待。这种期待对作文教学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心理资源,若能将学生的作文成果及时反馈,对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可是单一由教师批改,最快應是在一周以后。否则两周以后,学生早已淡忘了写作的印象,淡漠了对评价结果的期待,批改讲评效果就要打折。而当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后,批阅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作文可以即写即改,大大缩短了反馈周期。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的教师批改方式评价主体单一。一方面教师容易把个人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用自己喜好的文章形式语言特点来评判学生作文,久而久之,易把学生活跃的多样的思维禁锢成“思维八股”;另一方面也易让学生态度懈怠:反正作文只同教师一人见面,写好写坏区别不大。而学生互相批改时,评价主体由单一走向全班,有利于保护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作文进入了“流通”环节,作文要同多人见面,要被同学们分析评论,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曹雪芹一部《红楼梦》竟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修改过七遍。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具备自我修改的能力。同时,批改和评析别人的文章,实际上是对本次作文写作要求再认识的过程,对自己习作优缺点再审视和反照的过程。只有学生亲身参与作文评改,反复实践,才能培养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四)助益教师专业成长
单一的教师批阅方式让语文教师工作量极为繁重。修改一篇习作,至少需要六七分钟,一班六七十名学生,两班工作量更是加倍。此外还要备课,上课,听课,教研,开会,关注学生动态,做好思想工作……以致于网络上这样调侃语文教师:“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试问,这样的状态下语文教师怎会不产生职业倦怠?而师生互动共同批改作文让教师从繁重琐碎中得以抽身,用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教研提升,从高处引领学生,以促进师生共同提升。
二、把握批阅原则,引领作文评改风向
(一)互动性原则
作文评改放权于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学生是评改的主体,但教师始终是主导。教师要高屋建瓴,制定作文评改方略,教给学生批阅要点及方法。课前教师要抽样浏览,对本次习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组织学生自改或互改,并在学生中间答疑释惑,全班共评更体现了师生思想的交流、观点的交锋;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评改加以检查反馈。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和互动,作文评改也要体现出教学的“双边活动”。
(二)渐进性原则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文批改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应根据难易程度对诸多的批阅要点进行切分,让学生从最基本的错别字、病句、标点改起,从给习作的精彩处做批注做起,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批阅兴趣和自信的同时逐步提高作文批阅能力。
(三)侧重性原则
一篇作文,大至构思立意表现手法,小至一个词语一个标点,要改的内容可谓方方面面。如果妄图通过对一篇习作的评改,就能提升作者各种写作技法、提升改者各种评改能力,无疑是行不通的。而且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泛泛而谈,并不会给写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师要根据每次作文训练要点和自己提前掌握的情况确定本次评改的侧重点,让改者批阅有目标,评改有侧重,让写者一点点的累积起写作的根基。
(四)激励性原则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成长需要激励。作文评改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心血的结晶,少改多批,少改多就,善于发现并挖掘作品中的闪光点,让写者获得成功的愉悦;对于作品的不足之处,态度要诚恳,评价要客观,用语要恰当,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总之,作文批改不是批判和挑刺,而应是激励和提升。
三、明确批阅要点,让评改有“法”可依
1.看书写习惯。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
2.修正错别字与标点。圈出错别字并在该行后面空白处写上正确的字。同时要修改错用的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规范使用。
3.看语言运用。首先要疏通病句,在病句下划横线,并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同时用装饰线勾画出文中的精彩词语或句段,并在后边作简要批注。最后还要在文后对语言做出总体评价,是否简洁、通畅、准确、生动等。 4.看立意主旨。看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是否积极健康,感情是否真挚动人,中心是否鲜明突出。前两点学生一般能够把握。对于第三点,可引导学生从详略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扣题点题、内容是否充实、描写是否充分、铺衬是否恰当等方面去审视习作。
5.看文章选材。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
6.看表達方式。目前许多作文对体裁不做限制,但文体不限不等于可以文体不明。因此要看文中表达方式的运用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此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具体作文的指导要求。
7.看篇章结构。包括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完整严谨等。
8.看文章拟题。当下很多作文是半命题作文或围绕话题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时候题目拟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作文的成败。评改时要看题目是否能表现中心,是否贴合内容,是否凝练生动,引人入胜等。
以上前三条,是对写文章的最基本要求,第四、五条是进一步对内容的要求,第六、七、八条则是对作文形式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按一定的层阶逐步提出,并根据每次作文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评改重点,制定出相应的具体评改标准,让学生评改时有“法”可依。
四、优化课堂模式,使评改更有实效
1.合理分组,动态管理。在师生互动评改作文实施前,首先要做好学生写作水平的摸底工作,按高中低的组合,合理分组,每组六人,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评改活动。小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组合。
2.公布标准,明确要求。老师每节作文评改课上,都要根据学生评改内容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评改侧重点,制定相应的评改标准。如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写人记叙文和写事记叙文的评价侧重点是不同的,每次作文训练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这样学生在明确了评改要求、掌握了评改标准的情况下就基本可以实际操作了。
3.小组活动,教师指导。首先要求小组内自评,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可能有新的感受。然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对其习作发表看法,指出优点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组长整合后记下评议结果。这样学生相互间能取长补短,每个人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并及时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4.代表发言、展示成果。各小组经过相互讨论评改后,推荐一篇佳作,由全班师生共同欣赏评议。可用白板展台展出,并请各组代表朗读文章,其余学生认真听读;之后全班共议,在组内评改意见的基础上或质疑,或补充,以升格作品。教师加以必要的引导。
5.反思作品、不断提升。每个学生结合师生评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冷静反思,肯定成绩,明确不足,扬长补短,使自己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师生互动批阅作文,正是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作文评价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优化课堂结构,严格教学管理,并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批阅的实效,才能让作文评改成为助推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
附 注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关于师生互动批阅中学生作文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7011022)研究成果。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师生互动;共同提升;批阅原则;批阅要点;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统治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目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谈作文而色变,教师改作文而心烦,学生的写作兴趣日渐消磨,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日俱增……作文教学遭遇如此尴尬,原因固众,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师评改方式单一低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他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中学生作文批阅实效。
一、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共同提升
(一)缩短作文反馈周期
当学生用心做完一篇作文后,对评价结果十分期待。这种期待对作文教学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心理资源,若能将学生的作文成果及时反馈,对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可是单一由教师批改,最快應是在一周以后。否则两周以后,学生早已淡忘了写作的印象,淡漠了对评价结果的期待,批改讲评效果就要打折。而当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后,批阅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作文可以即写即改,大大缩短了反馈周期。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的教师批改方式评价主体单一。一方面教师容易把个人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用自己喜好的文章形式语言特点来评判学生作文,久而久之,易把学生活跃的多样的思维禁锢成“思维八股”;另一方面也易让学生态度懈怠:反正作文只同教师一人见面,写好写坏区别不大。而学生互相批改时,评价主体由单一走向全班,有利于保护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作文进入了“流通”环节,作文要同多人见面,要被同学们分析评论,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曹雪芹一部《红楼梦》竟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修改过七遍。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具备自我修改的能力。同时,批改和评析别人的文章,实际上是对本次作文写作要求再认识的过程,对自己习作优缺点再审视和反照的过程。只有学生亲身参与作文评改,反复实践,才能培养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四)助益教师专业成长
单一的教师批阅方式让语文教师工作量极为繁重。修改一篇习作,至少需要六七分钟,一班六七十名学生,两班工作量更是加倍。此外还要备课,上课,听课,教研,开会,关注学生动态,做好思想工作……以致于网络上这样调侃语文教师:“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试问,这样的状态下语文教师怎会不产生职业倦怠?而师生互动共同批改作文让教师从繁重琐碎中得以抽身,用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教研提升,从高处引领学生,以促进师生共同提升。
二、把握批阅原则,引领作文评改风向
(一)互动性原则
作文评改放权于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学生是评改的主体,但教师始终是主导。教师要高屋建瓴,制定作文评改方略,教给学生批阅要点及方法。课前教师要抽样浏览,对本次习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组织学生自改或互改,并在学生中间答疑释惑,全班共评更体现了师生思想的交流、观点的交锋;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评改加以检查反馈。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和互动,作文评改也要体现出教学的“双边活动”。
(二)渐进性原则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文批改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应根据难易程度对诸多的批阅要点进行切分,让学生从最基本的错别字、病句、标点改起,从给习作的精彩处做批注做起,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批阅兴趣和自信的同时逐步提高作文批阅能力。
(三)侧重性原则
一篇作文,大至构思立意表现手法,小至一个词语一个标点,要改的内容可谓方方面面。如果妄图通过对一篇习作的评改,就能提升作者各种写作技法、提升改者各种评改能力,无疑是行不通的。而且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泛泛而谈,并不会给写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师要根据每次作文训练要点和自己提前掌握的情况确定本次评改的侧重点,让改者批阅有目标,评改有侧重,让写者一点点的累积起写作的根基。
(四)激励性原则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成长需要激励。作文评改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心血的结晶,少改多批,少改多就,善于发现并挖掘作品中的闪光点,让写者获得成功的愉悦;对于作品的不足之处,态度要诚恳,评价要客观,用语要恰当,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总之,作文批改不是批判和挑刺,而应是激励和提升。
三、明确批阅要点,让评改有“法”可依
1.看书写习惯。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
2.修正错别字与标点。圈出错别字并在该行后面空白处写上正确的字。同时要修改错用的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规范使用。
3.看语言运用。首先要疏通病句,在病句下划横线,并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同时用装饰线勾画出文中的精彩词语或句段,并在后边作简要批注。最后还要在文后对语言做出总体评价,是否简洁、通畅、准确、生动等。 4.看立意主旨。看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是否积极健康,感情是否真挚动人,中心是否鲜明突出。前两点学生一般能够把握。对于第三点,可引导学生从详略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扣题点题、内容是否充实、描写是否充分、铺衬是否恰当等方面去审视习作。
5.看文章选材。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
6.看表達方式。目前许多作文对体裁不做限制,但文体不限不等于可以文体不明。因此要看文中表达方式的运用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此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具体作文的指导要求。
7.看篇章结构。包括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完整严谨等。
8.看文章拟题。当下很多作文是半命题作文或围绕话题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时候题目拟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作文的成败。评改时要看题目是否能表现中心,是否贴合内容,是否凝练生动,引人入胜等。
以上前三条,是对写文章的最基本要求,第四、五条是进一步对内容的要求,第六、七、八条则是对作文形式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按一定的层阶逐步提出,并根据每次作文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评改重点,制定出相应的具体评改标准,让学生评改时有“法”可依。
四、优化课堂模式,使评改更有实效
1.合理分组,动态管理。在师生互动评改作文实施前,首先要做好学生写作水平的摸底工作,按高中低的组合,合理分组,每组六人,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评改活动。小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组合。
2.公布标准,明确要求。老师每节作文评改课上,都要根据学生评改内容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评改侧重点,制定相应的评改标准。如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写人记叙文和写事记叙文的评价侧重点是不同的,每次作文训练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这样学生在明确了评改要求、掌握了评改标准的情况下就基本可以实际操作了。
3.小组活动,教师指导。首先要求小组内自评,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可能有新的感受。然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对其习作发表看法,指出优点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组长整合后记下评议结果。这样学生相互间能取长补短,每个人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并及时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4.代表发言、展示成果。各小组经过相互讨论评改后,推荐一篇佳作,由全班师生共同欣赏评议。可用白板展台展出,并请各组代表朗读文章,其余学生认真听读;之后全班共议,在组内评改意见的基础上或质疑,或补充,以升格作品。教师加以必要的引导。
5.反思作品、不断提升。每个学生结合师生评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冷静反思,肯定成绩,明确不足,扬长补短,使自己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师生互动批阅作文,正是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作文评价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优化课堂结构,严格教学管理,并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批阅的实效,才能让作文评改成为助推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
附 注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关于师生互动批阅中学生作文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7011022)研究成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