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全人课程”从根本上把握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天性的互动关系,让学校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栖息地”。
我校拓展课程中的“一些文雅气质”课程,就是播种诗情、收获诗意的课程。它是语文学科的拓展延伸,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其课程目标是:通过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名篇名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生境界,涵养儒雅气质。我们的做法是“新经典,新诵读”,让学生在读、唱、吟、舞中优雅前行。
一、课程资源建设
1.教材选材:源自经典而不拘泥于经典
“一些文雅气质”课程应该是面向儿童的,因此,在诵读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为“一些文雅气质”课程编制了校本教材—《含英咀华》,共三册,分别供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学习,其中既有轻松活泼的儿歌童谣、传唱千古的唐诗宋词、朗朗上口的对句韵文,也有名言警句、现代诗歌、名段名篇等。
丰富的内容穿插、搭配在每一册书中,让孩子们从不同的内容中找到乐趣,延续阅读的快乐;全面的取材让孩子们接触不同的“经典”,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灵活的名篇节选让孩子们直面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汲取养分,吸收精华。
2.教材编排:以学生为本,密切联系语文课本
教材编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其年龄与认知规律。《含英咀华》基于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材编排,供低年级使用的教材第一册开篇是20多首儿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一年级的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例如,开篇第一首儿歌《课前准备歌》,把小学生的课堂常规编成简单易懂的儿歌,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我们的教材是语文课本的有益补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两点:第一,将语文课本中“语文园地”里的节选诗词的完整内容放在对应的《含英咀华》教材中。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中选取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望月怀远》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个名句,我们就把这两首诗的完整内容选入《含英咀华》第二册中,供三年级的同学诵读欣赏。第二,凡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内容(诗、词、曲),不再重复编入《含英咀华》。
最后,在《含英咀华》读本中体现我校特色。我们在每册读本的最后,都选取了我校“读书节”诵读晚会的经典节目脚本供孩子们欣赏和表演。例如,诵读脚本《一路走来》是我校王强老师写的一首散文诗,表达了建校以来几代教师对学校的深深眷恋、对工作的辛勤付出。高年级的孩子们在诵读时,可以体会到老师们怀揣的梦想和燃烧的激情。
二、教学实施
“一些文雅气质”课程在我校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课程,学校通过多种措施确保了课程的顺利开展。
1.充足的课时保证
每周四早上25分钟的晨诵课、每周40分钟的诵读课以及每节语文课前的3分钟都是学生的诵读时间。长短结合,均匀分布,让诵读无处不在。
2.详细的教学进度
将每册书的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周,教师按照进度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3.专职的任课教师
每个班的语文教师担任该班“一些文雅气质”课程的任课老师,负责授课及课程评价。
4.多样的诵读方式
在教学时,我们反对复古,倡导“新经典,新诵读”,诵读内容不局限于四书五经,诵读方式不局限于死记硬背。教师对所教的内容进行适度点拨,画龙点睛,主要精力放在指导诵读上。
学生既可以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诵,也可以根据平仄音律婉转地吟诵。此外,古诗新唱也是不错的尝试。读本中的很多内容都适合在课堂上唱出来,如骆宾王的《咏鹅》、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我们尊重学生个体的生命发展,尊重他们不同的诵读方式。诵读中强调声音洪亮、疾徐有致,更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三、课程评价
拓展型课程倡导“技趣互促”,教学中通过技能与兴趣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达到“技趣共进”的效果。“一些文雅气质”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晨诵课及诵读课的情况,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评定。重点关注任课教师的指导情况、班级的诵读方式、学生的诵读状态、班级图书角及诵读栏的建设情况等,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对班级进行整体评价。
2.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即该课程的期末检测。期末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推动课程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重在鼓励与肯定学生。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构建出“一些文雅气质”课程的检测形式—等级达标。诵读等级由低到高依次设有童生、秀才、举人、探花、榜眼、状元、大学士七个等级。诵读考级既是检测的手段,也是学生诵读水平不断攀升的快乐阶梯。学生在等级不断攀升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诵读的兴趣和信心。
四、实施效果
如今,走进我们风景如画的校园,“一些文雅气质”俯首皆是。
一楼大厅的校训墙上,“养德 立美 尚文 健体 启智 求是”是孩子们每天进入校园看到的第一道风景。教学楼“风义”“颂德”“雅正”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地方。中空花园墙壁上镌刻着校歌《松湖之约》:“粤中之中,南岭之南,莞郡有湖曰松山……”这是孩子们入学音乐课学的第一首歌曲。
二楼的小植物园“园中缘”,缘分壁上有不少老师们的佳作,阳巧玲老师写下了“月下听蛙鸣,夜久不愿归。唧唧低声语,幸为松湖人”。匡芝兰老师写下了“松湖安家,窗含无边春色;青山有意,胸怀大块文章”。优美的文字诉说着老师们对松山湖中心小学这片热土的缘分。
在两年一届的“诵读节”上,可以参观“美文经典诵读心得交流”展览、欣赏“书香家庭”“诵读小能手”评选、观摩“与圣贤为友,伴经典同行”古诗词课堂教学展示等。
在“诵读晚会”上,可以听到欢快的儿歌、豪放的唐诗、凄美的宋词,或是独具特色的东莞本地方言朗诵、古诗新唱等。台上的演员,有来自各个年级的学生、任教不同学科的老师,甚至是从零学起的家长。十余年来,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诵读节晚会”,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些文雅气质”课程以它特有的方式诠释“全人课程”的真谛,慢慢改变着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更加特别。我们将继续尝试、探索、完善;优雅,再优雅些!
(作者单位: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江丽莉
我校拓展课程中的“一些文雅气质”课程,就是播种诗情、收获诗意的课程。它是语文学科的拓展延伸,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其课程目标是:通过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名篇名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生境界,涵养儒雅气质。我们的做法是“新经典,新诵读”,让学生在读、唱、吟、舞中优雅前行。
一、课程资源建设
1.教材选材:源自经典而不拘泥于经典
“一些文雅气质”课程应该是面向儿童的,因此,在诵读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为“一些文雅气质”课程编制了校本教材—《含英咀华》,共三册,分别供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学习,其中既有轻松活泼的儿歌童谣、传唱千古的唐诗宋词、朗朗上口的对句韵文,也有名言警句、现代诗歌、名段名篇等。
丰富的内容穿插、搭配在每一册书中,让孩子们从不同的内容中找到乐趣,延续阅读的快乐;全面的取材让孩子们接触不同的“经典”,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灵活的名篇节选让孩子们直面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汲取养分,吸收精华。
2.教材编排:以学生为本,密切联系语文课本
教材编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其年龄与认知规律。《含英咀华》基于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材编排,供低年级使用的教材第一册开篇是20多首儿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一年级的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例如,开篇第一首儿歌《课前准备歌》,把小学生的课堂常规编成简单易懂的儿歌,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我们的教材是语文课本的有益补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两点:第一,将语文课本中“语文园地”里的节选诗词的完整内容放在对应的《含英咀华》教材中。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中选取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望月怀远》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个名句,我们就把这两首诗的完整内容选入《含英咀华》第二册中,供三年级的同学诵读欣赏。第二,凡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内容(诗、词、曲),不再重复编入《含英咀华》。
最后,在《含英咀华》读本中体现我校特色。我们在每册读本的最后,都选取了我校“读书节”诵读晚会的经典节目脚本供孩子们欣赏和表演。例如,诵读脚本《一路走来》是我校王强老师写的一首散文诗,表达了建校以来几代教师对学校的深深眷恋、对工作的辛勤付出。高年级的孩子们在诵读时,可以体会到老师们怀揣的梦想和燃烧的激情。
二、教学实施
“一些文雅气质”课程在我校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课程,学校通过多种措施确保了课程的顺利开展。
1.充足的课时保证
每周四早上25分钟的晨诵课、每周40分钟的诵读课以及每节语文课前的3分钟都是学生的诵读时间。长短结合,均匀分布,让诵读无处不在。
2.详细的教学进度
将每册书的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周,教师按照进度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3.专职的任课教师
每个班的语文教师担任该班“一些文雅气质”课程的任课老师,负责授课及课程评价。
4.多样的诵读方式
在教学时,我们反对复古,倡导“新经典,新诵读”,诵读内容不局限于四书五经,诵读方式不局限于死记硬背。教师对所教的内容进行适度点拨,画龙点睛,主要精力放在指导诵读上。
学生既可以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诵,也可以根据平仄音律婉转地吟诵。此外,古诗新唱也是不错的尝试。读本中的很多内容都适合在课堂上唱出来,如骆宾王的《咏鹅》、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我们尊重学生个体的生命发展,尊重他们不同的诵读方式。诵读中强调声音洪亮、疾徐有致,更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三、课程评价
拓展型课程倡导“技趣互促”,教学中通过技能与兴趣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达到“技趣共进”的效果。“一些文雅气质”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晨诵课及诵读课的情况,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评定。重点关注任课教师的指导情况、班级的诵读方式、学生的诵读状态、班级图书角及诵读栏的建设情况等,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对班级进行整体评价。
2.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即该课程的期末检测。期末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推动课程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重在鼓励与肯定学生。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构建出“一些文雅气质”课程的检测形式—等级达标。诵读等级由低到高依次设有童生、秀才、举人、探花、榜眼、状元、大学士七个等级。诵读考级既是检测的手段,也是学生诵读水平不断攀升的快乐阶梯。学生在等级不断攀升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诵读的兴趣和信心。
四、实施效果
如今,走进我们风景如画的校园,“一些文雅气质”俯首皆是。
一楼大厅的校训墙上,“养德 立美 尚文 健体 启智 求是”是孩子们每天进入校园看到的第一道风景。教学楼“风义”“颂德”“雅正”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地方。中空花园墙壁上镌刻着校歌《松湖之约》:“粤中之中,南岭之南,莞郡有湖曰松山……”这是孩子们入学音乐课学的第一首歌曲。
二楼的小植物园“园中缘”,缘分壁上有不少老师们的佳作,阳巧玲老师写下了“月下听蛙鸣,夜久不愿归。唧唧低声语,幸为松湖人”。匡芝兰老师写下了“松湖安家,窗含无边春色;青山有意,胸怀大块文章”。优美的文字诉说着老师们对松山湖中心小学这片热土的缘分。
在两年一届的“诵读节”上,可以参观“美文经典诵读心得交流”展览、欣赏“书香家庭”“诵读小能手”评选、观摩“与圣贤为友,伴经典同行”古诗词课堂教学展示等。
在“诵读晚会”上,可以听到欢快的儿歌、豪放的唐诗、凄美的宋词,或是独具特色的东莞本地方言朗诵、古诗新唱等。台上的演员,有来自各个年级的学生、任教不同学科的老师,甚至是从零学起的家长。十余年来,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诵读节晚会”,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些文雅气质”课程以它特有的方式诠释“全人课程”的真谛,慢慢改变着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更加特别。我们将继续尝试、探索、完善;优雅,再优雅些!
(作者单位: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江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