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在学生中更有效地实施数学教育就成为教育工作者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从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探讨。
關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成功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互相合作与竞争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让学生体验失败与成功,能让学生与老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所以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时多想一想“我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重视方式,讲究效果;重视设计,讲究效率;重视内容,讲究效益;积极地参与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样
1.1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例如,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小明家需要划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玻璃,尺寸如下,一条直角边为60cm,另一条直角边条为80cm,斜边长为100cm。来到玻璃店,老板拿出一块长方形玻璃,只量了两个直角边,就把玻璃划好了。小明不明白,你知道为什么吗?但是小明不放心,他又来到第二家店,老板也只量了两个边,但是是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也把玻璃划好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利用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加以判断)。”这样的例子从生活中来,达到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的目的。
1.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1.3小组之间合作方式的有效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很多课堂上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应注意:分工明确、建立机制、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2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只是老师讲解,反复强调、举例、训练。这样,一节课下来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也传授给学生了,既提高了效率,又能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训练,在应付考试方面也会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至于学习过程是怎样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获得了什么,对此学习过程的体验是什么,学生根本不清楚。除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涉及到学生的知识链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体现和重视。现在的教育形势下,整个中学教育表面上是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围绕着中、高考的指挥棒在转。但是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离不了教学有效性的一面。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训练、积累来实现,数学是逻辑思维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很强的知识基础作背景,主动构建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系统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与构建来实现。把所学的新知识如何与已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才是重中之重,所学的知识不能孤立起来,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地自己去经历,“更新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我们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的过程,真正地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育工作者如果更新了教育观念,将会呈现给学生另一番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起因、乐趣、方法和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的数学价值观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方向,会真正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得到终身发展。
3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由于学生的个人差异因素,往往会导致同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在同样的学科上存在学业上的差距,也就是会产生所谓的后进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到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的进度要适当而不能过快或者过慢,对于提出的问题以及布置的作业也要保证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完成。在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和鼓励,树立班级模范。而对于那些经常沉默、不主动答题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需要教师主动提问外,课堂下还要对这些学生做足够的功课。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力求巧而精。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的巨大动力。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出几个尖子生不能算成功,只有让一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得到学业上的提高才算是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进行适当的设计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将教授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时刻关注班级后进生的成长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培养真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李克民.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08(03).
[2]朱世敏.浅谈有效教学策略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实践[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3]王建平.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设计[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5)
關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成功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互相合作与竞争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让学生体验失败与成功,能让学生与老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所以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时多想一想“我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重视方式,讲究效果;重视设计,讲究效率;重视内容,讲究效益;积极地参与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样
1.1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例如,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小明家需要划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玻璃,尺寸如下,一条直角边为60cm,另一条直角边条为80cm,斜边长为100cm。来到玻璃店,老板拿出一块长方形玻璃,只量了两个直角边,就把玻璃划好了。小明不明白,你知道为什么吗?但是小明不放心,他又来到第二家店,老板也只量了两个边,但是是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也把玻璃划好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利用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加以判断)。”这样的例子从生活中来,达到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的目的。
1.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1.3小组之间合作方式的有效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很多课堂上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应注意:分工明确、建立机制、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2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只是老师讲解,反复强调、举例、训练。这样,一节课下来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也传授给学生了,既提高了效率,又能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训练,在应付考试方面也会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至于学习过程是怎样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获得了什么,对此学习过程的体验是什么,学生根本不清楚。除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涉及到学生的知识链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体现和重视。现在的教育形势下,整个中学教育表面上是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围绕着中、高考的指挥棒在转。但是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离不了教学有效性的一面。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训练、积累来实现,数学是逻辑思维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很强的知识基础作背景,主动构建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系统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与构建来实现。把所学的新知识如何与已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才是重中之重,所学的知识不能孤立起来,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地自己去经历,“更新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我们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的过程,真正地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育工作者如果更新了教育观念,将会呈现给学生另一番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起因、乐趣、方法和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的数学价值观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方向,会真正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得到终身发展。
3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由于学生的个人差异因素,往往会导致同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在同样的学科上存在学业上的差距,也就是会产生所谓的后进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到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的进度要适当而不能过快或者过慢,对于提出的问题以及布置的作业也要保证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完成。在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和鼓励,树立班级模范。而对于那些经常沉默、不主动答题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需要教师主动提问外,课堂下还要对这些学生做足够的功课。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力求巧而精。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的巨大动力。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出几个尖子生不能算成功,只有让一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得到学业上的提高才算是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进行适当的设计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将教授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时刻关注班级后进生的成长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培养真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李克民.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08(03).
[2]朱世敏.浅谈有效教学策略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实践[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3]王建平.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设计[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5)